生命周期评价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14395129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命周期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命周期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命周期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生命周期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周期评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献综述报告专 业名 称 环境工程学 号 2045研究生 姓名 孙 波导师姓名、职称 王海宁教授二一O年十月15 / 151理论基础LA评价方法1。1LCA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评价1,i c Assesment(简写LA),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种对产品、工艺或活动的客观评价过程,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和最终处置的全寿命周期阶段中的环境影响程度的认证,它是通过识别、量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流、物流及污染物排放来进行的.目的在于评价上述过程对环境(生态健康、人类健康和资源消耗领域)的影响,寻求减小环境影响的机会和技术手段2.在LC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者们给出了多种定义,其

2、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世界公认为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C)。12 LC方法的起源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各种控制治理理念逐步付诸于生产实践和研究探索,C思想应运而生.1969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最先将LC理念运用于集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于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目的是考察是否以一次性塑料瓶来替代可回收玻璃瓶,授权给美国中西部研究所(Md etRsechnsttute,MRI),后者根据可口可乐公司所提供的整体构思和工作计划 对不同包装材料的使用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3、响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3这种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案从方法论的角度成为相应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起源和基础.41。3 CA评价方法的演变20 世纪6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LCA理念逐渐渗透到能源领域、废物处理、包装方案等应用研究领域;8年代中后期到0年代初这一时期,LA在方法论方向上的研究进展迅速;2世纪9年代以后,在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TAC)、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的联合倡导下,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A的I4040系列标准,进一步促进了LCA方法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实践应用的规范化;从0年代中期以来,A在许多工业行业中取得了很大成果,LCA研究成果已在一些企业决策制订

4、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新世纪伊始,CA理论进入了全球化的新发展阶段。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提出并推动生命周期评价全球化的倡议,开始了生命周期概念的国际性合作6。4 LCA的技术框架7LA由4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它们是: 目标定义和范围界定(oal DefnitonndSoopin)、清单分析(LfeCycle Iventoy, CI)、影响评价(mpact Asessent)和改进评价(Im-rovesessment).LCA的四个阶段作为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SAC将CA描述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组分组成的三角形模型,如图1。IS14040框架进一

5、步细化了LCA的步骤,对开展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实践应用更加清晰适用,如图2。图1TAC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图ISO1400生命周期评价框架更多(1) 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定义与范围界定8 (2) 生命周期评价的清单分析8 (3) 生命周期评价的影响评价(4) 生命周期评价的改进评价(解释评价)10经过上述步骤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权重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效益分析,指出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能节约物质能源和减少废弃物的方法,并分析在不同解决方案下的环境和经济成本损益,提出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2国外研究现状生命周期评价(L)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研究探索较为深入,引领此领域的发展潮流。其中,

6、由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等著名国际组织提出倡议,促成了LA的定义的统一及基本研究方法的确立。其中日本、韩国和印度均建立了本国的LC学会。推出了相应的CA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推动了C的全球化发展。11发达国家LA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国际上很多行业非常重视对产品的环境标志的标识工作,引进L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直接渠道。通过LC可以为授予“绿色”标签产品的环境标志来提供量化依据12.英国IC公司的“环境负荷方法,可量化处理,可用作确定监督和改进环境的指标1。在矿业生产环境改善问题上,ReneVa erk认为, 生命周期评价针对资源开采和选矿的应用,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正确的环境协调性认识。1

7、4Sen Lunie15等人将污水处理工艺纳入LA,对悉尼市2021年水环境系统的环境负荷进行预测性研究,通过城市人口数量改变、能源结构改变等情景分析,最终得出:关键在于能源结构和水处理剂的选择。欧洲铜产业价值链对铜基产品纳入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德国铜业协会生命周期中心对欧洲的铜基产品也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通过评价结果与预期值的对比,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指标进行改进,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高废铜的利用率。 16中野加都子利用LCA对含有金属F、AI、C等的废弃物进行了回收再利用与不法抛弃两者间的比较研究。李秉勋等8对韩国采用LCA法对环境标志产品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将复杂、庞大的科学数据进

8、行通俗化、直观化处理,在考虑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其分析结果的可宣传性。而我国开展C应用研究还停留在专业科研人员层面,其研究成果也主要在专业领域内交流,因此在民众中缺乏可宣传性.总之,国外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应用领域广泛、技术层面成熟、理论研究日臻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论和相对完备数据库及环境影响模型,其专业的研究团队进行跟踪性科学研究,不断地完善其研究理论、更新其研究成果、拓展其研究领域。3国内研究现状3。1国内LCA评价方法研究状况国内LCA评价方法的研究,最初是兰州大学和重庆大学在定量化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性成绩,现在,包括兰州大学和重庆大学在内的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已经相继建立了关于陶瓷、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的LCA数据库,其工作列入国家863计划,目前在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在清单构建分析研究方面王俊尉等20提出了L研究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数据库建立。王春华等21通过对物质名录的收集整理、科学分类对LCA数据库的构建探索方向.李娜2、姜金龙等2、曹华林24、刘英平等5,分别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架构各部分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L方法论研究的完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方法。王静等6、李军等2、王建宏等8分别对产品A模式进行了探讨。邓寅生等、郑小平等3 分别对层次分析法应用于LCA进行了阐述,即应用多指标综合的方法

10、,从技术架构角度优化评价模式。席德立等31通过实证,对CA清单分析数据的可获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戴宏民等32认为:确定分析范围,并界定主要环境问题,是建立相应清单数据库的前提。同时戴宏民等3、张亚平等4开发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数据管理库软件,有利于原始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查询。向东等35 、夏添等6 、龚先政等37分别研究了生命周期清单编制的算法和处理方法,其中夏添提出了利用高斯消元法的原理进行计算,简化计算,提高了数据准确度。郑 元3、莫华等39、任丽娟等0、钟流举等分别以清单不确定性案例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陶建宏等4借助模糊评价理论和产品的绿色属性特征,构建了清单分析评价方法。3.。2在环境影

11、响评价方面席德立等43对LCA的影响评价这一核心部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推导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框架,为该方面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王寿兵等44经过研究,提出了资源耗竭潜力及当量系数的一种算法。任苇等45、杨建新等46又从环境影响类型综述的角度,比较性的研究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施适用条件。刘华4提出了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环境影响评价量化模型的构建方法.杨建新等8首次建立了针对中国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评价方法体系,为我国LCA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模型方法。3.1.3在环境解释方面丁绍兰等49对当前环境解释研究所面临的模型、数据都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敏感性分析以及贡献分析,

12、对两个不确定性评价指标进行论证,以验证研究数据是否支持结果。 马费成等50通过图谱绘制的手段研究我国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态势,结果显示出:我国LCA理论呈现出在诸多领域均有涉猎的格局。通过大量关于A评价方法研究方面的文献搜集,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内本地化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二是探索研究满足我国国情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51 .。 LCA在国内的应用状况目前,LC已经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环境评价重要管理工具,在国内各行业的应用研究开展的非常广泛,例如:在高分子材料、建筑行业、石化产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26。C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应用研究非常广泛,例如姜金龙等57在研

13、究不同方法生产金属铜的过程中引入LC,发现其间的环境影响与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湿法冶炼铜过程环境影响明显低于火法炼铜的环境影响。黄带弟等8通过生命周期评价的介入研究氧化钴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提出:为了使环境影响效应最小,需要在生产工艺、原材料、能源结构上优化。肖骁等59对金属锌不同冶炼工艺纳入LCA体系,基于锌冶炼过程CA结果与我国锌冶炼厂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清洁生产工艺措施。通过生命周期评价与物流分析的综合运用,高峰等0把我国皮江法炼镁纳入LCA体系,对原料消耗、CO2和O2的排放进行了分析。提出:皮江法炼镁仍然需要从“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宋丹娜61运用生命周期评价在铝工业

14、生产中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环境负荷问题,计算出最终产品及各中间工序产品的环境负荷,这为改善氧化铝的环境负荷提供了依据.也得出了不同工艺流程、不同工序的环境负荷的差异,指明了实践整改方向.这对其他类似产业实施清洁生产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余花琴等62对镍矿冶炼的研究提出了环境负荷、资源耗竭的主要来源,以及重要的环境影响阶段。其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电镍生产的环境性能,既能为电解镍本行业的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相关产品的后续研究提供基本平台。李英顺等63以铜矿石和铜炉渣选矿为研究对象引入C,对铜炉渣选矿工艺的环境协调性以及从国外进口铜炉渣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循环经济的开展提供了支持数据。安静

15、等64对硼铁矿火法分离过程进行了LC,结果显示,开采加工硼铁矿在原材料生产环节对水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的影响最大;高炉冶炼环节对气候变化、光化学臭氧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影响最大;硼砂生产环节对酸化、人体毒性的影响最大,对土地占用的影响也较大,仅次于原料生产环节;能源产品生产过程带入系统的环境影响均高于生产过程,降低能源消耗对降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至关重要。王仁芳65从清洁生产审核的方向在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弊端,她强调通过在工艺上实施清洁生产,在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

16、大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体现了LC的思想理念,而LCA恰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诊断和评价工具。LCA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不论是在评价方法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同时也应看到我国LA在有色金属冶炼、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大都面向产品进行,如文献6,6.对工艺过程的研究较少.目前还处在LCA思想和方法的初步尝试阶段,且大多采用简式A应用于生产实践68,实施全过程LA目前难度还很大,不论是LCA方法还是清单数据库的建立都与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有待检验。4小结综上所述,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研究分析显

17、示: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其中,国内外在有色金属行业运用LCA的案例在铝、铜、镍、镁、锌等方面的已经有研究者着手研究、技术运用相对成熟、研究成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显而易见,对本课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本课题试图在此研究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索,力求有所发现。主要参考文献杨建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832.2E。cl,Hantok,Proeedin oInterntioalCnfe n EcoBlance(Jpa),99(1);92903EPA。 Guideinesfor AsessigtheQuality of Life-e Inve

18、tory nysisM. PA5095-01, B911: 235, 195.4邓南圣,王小兵。生命周期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3-24.5王飞儿,陈英旭。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001,2(5):49250。 6UNP.Wytake a Lfe CyceApproac? 。 Josp PritGroup, 4: 29.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研究所。B/ 240401999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S,1999。8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 2404-2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S。,200.9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 2404-

19、2002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S.,202。10中国标准研究中心.B 2443-202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解释S.,002。11生命周期评价CA的产生背景J。沿海环境,00(12):2.1林光集团公司生命周期系统的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413胡尧良。环境负荷CI公司环境评价的新指标J 环境导报,1999,():29-32.14ReeVnBrke,徐曙光。 矿业生产环境改善的生命周期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05(5):2。15Sv Ludi,GregoM.Peter etl LifCce Assessment fSustainableMetropo

20、itnWaer SstmsPnning.nvirnmentalcnce Tehnlogy,204, 38(13): 365-3473.16张建玲欧洲铜产业链的环保与节能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0(11):67717中野加都子 日本LA研究状况介绍与实例分析J孙彦昕译:家电科技,20(10):5551李秉勋,邹德勋,汪群慧 LCA法在韩国环境标志产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00,32(1):178 19苏向东等. 金属材料的LC评价方法论探讨J。 贵州科学.203,2(4):114.0王俊尉,谷晋川,杨萍.LA方法的技术框架与信息化开发200,(4):7。21王春华,王洪涛,肖定全. 生

21、命周期评价(CA)方法中的物质名录研究A. 2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 24:18-1。李娜,李明俊。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技术框架及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8,26(2):319323。2姜金龙,吴玉萍,马 军。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及研究进展J。 兰州理大学学报,205,31(4):23-2。24曹华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的理论及方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4,5():28284.25刘英平,高新陵,林志贵。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研究进展J.制造业自动化,200,6(9):1032王静,宾鸿赞.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 01,3():12.27李

22、军,陈庄.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探讨J.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6):101。28王建宏 ,齐美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3方案模型研究J 江苏环境科技,002,15(3):2-24. 9邓寅生,邓东丰,唐敏. 层次分析法在生命周期评价中的改进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6):169171。30郑小平,胡山鹰,李有润 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0,2(1):2-23席德立 ,彭小燕.LA中清单分析数据的获得J.环境科学,97(9):8-7。 32戴宏民,戴佩华。LC数据清单分析研究J包装工程,2003(4):555。3戴宏民,陈善国,戴佩华。 LC数据管理库

23、的开发研究.包装工程2005,26(4):252. 34张亚平,路平,邓南圣生命周期评价软件系统平台的模块设计与实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5435向东,段广洪,汪劲松. 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2,8(2):15154.6夏添,邓超,吴军.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的算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005,26():8-18.3龚先政,聂祚仁,王志宏。 材料生命周期清单编制的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009,5(12): 168688。8郑 元,张天柱不确定数据条件下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应用。 重庆环境科学,203,25

24、(6):12。39莫华,张天柱.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数据质量评价J 环境科学研究,00,6(5):58.4任丽娟,陈莎,张苦苦。 生命周期评价中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第六章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2009 :63-966。1钟流举,郑君瑜,雷国强。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2(4): 16-42陶建宏,王京芳,张蓉。基于LCA的产品“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应用J。 软科学,2005,19():111343席德立,彭小燕 LA环境影响分析新探J.环境科学,1997,8():7-79。44王寿兵,王如松

25、,吴千红 生命周期评价中资源耗竭潜力及当量系数的一种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556.5任苇,刘年丰.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IA)方法综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3):8386.46杨建新,徐成.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类型分类体系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46-248。47刘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概要量化方法的研究A. 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O/TC207)第十四届年会暨“绿色奥运 清洁发展”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 :8-18。 48杨建新,王如松,刘晶茹. 中国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

26、学学报, 01,21(2):23523749丁绍兰,陈鹏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9, 34(3):364.5马费成,望俊成,张于涛 国内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知识图谱绘制J. 情报科学.2010,2();343.白璐,孙启宏,乔琦。 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评述J。 安徽农业科学, 01,38(5):2552555.52张录平,李晖,刘亚平。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工程塑料应用.2009,37(9);7-89马明珠,张旭。基于LCA研究建筑保温的节能减排效益J. 环境工程208,(1);8889.4李蔓,王震,孙德智.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研

27、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9,32();191-19555韩昀峰,马民涛.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0;95954。 6张杨,陈莎,刘尊. 生命周期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A环境保护2009,4(0);59-。5姜金龙,戴剑锋 火法和湿法生产电解铜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06,2(1):19-215黄带弟,夏定国.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氧化钴生产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007, 3():5-589肖骁,肖松文. 株冶和韶冶锌冶炼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和清洁生产措施J 有色金属20,55():72-7560高

28、峰,聂祚仁 中国皮江法炼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8):1456-14616宋丹娜.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铝工业环境负荷研究D: 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200762余花琴,陈敬超. 镍矿冶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J。 云南冶金,207,36(4):-413李英顺. 路迈西,胡华龙等, 用生命周期的方法评价铜炉渣作为铜选矿原料的环境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209,3(2):03564安静,薛向欣,姜涛 硼铁矿火法分离过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2):32-2565王仁芳.有色金属矿山清洁生产审核分析.湖南有色金属J, 21,26(1):54766张显军,陶玲.ZnMn干电池生命周期影响评价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10-11.67周晓霞,宋子岭。 两种混凝土的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工程, 200(27)增刊:472-4758辛志伟, 郭连城,张永真 应用简式生命周期矩阵评价琢厦标志产品J环境保护,1999(6):23-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