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14391743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李武军(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重庆 08300)摘要:生物入侵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负效应之一,并且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物入侵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们高度关注,生物入侵的机制是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对于预防外来生物入侵和恢复已经被入侵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几种生物入侵机制。关键词:生物入侵 入侵机制 生态位 生物入侵是指物种由自然分布区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在新区域中,该物种可维持自身种群的稳定性,并对入侵地造成生态灾难的过程123。据统计分析,生物入侵已成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三大主因之一4,其对生态

2、系统中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平衡造成了长期威胁3,我国几种主要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亿元5,另外,生物入侵还会造成全球动植物区系的均匀化趋势6。生物入侵的“十数定律”表明,在众多的外来种中只有极少数会成为入侵种,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这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注意。围绕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的若干机制。目前,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类:外来种本身生物学特性、被入侵生境的敏感性与二者的相互作用。现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外来种入侵机制研究加以概述。 1 入侵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 外来植物入侵能力与其自身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3、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光合利用效率、水分及养分利用效率和对环境胁迫的忍耐能力,且r策略种群往往具有更高的入侵扩散能力。在对入侵和本地悬钩子属(Rubus Lin.)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中发现,入侵种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较低的比叶面积,这就保证了其较高的光合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构建成本。对南美蟛蜞菊(eelia trilobata)、互花米草(Sprtalternfo)等植物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89。通过对鸭跖草科入侵植物 Tradscnia fumnnsi 和 ommelina benghlenss 与本土植物 T. Blossfeldia 和 C。 aceoa 在不同水分和营养梯度下

4、特性的比较表明入侵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营养利用效率1。入侵植物还具有较强的适应可塑性和抗逆性,王俊峰等比较了光强对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光强下入侵植物的适应可塑性很大1。对恶性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manheaa phlxerides)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该植物均能靠POD活性来消除过氧化物的危害12。很多入侵植物都可进行无性繁殖,即其营养体的一个片断就可成长为一个新个体,这对入侵初期入侵种的建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有性繁殖方面入侵种具有花期长,种子多和幼苗生长强壮等特点1. 植物入侵成功除了具有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以外

5、,有的外来种还具有一些特有的入侵机制。如李绍文等发现三芒草可产生他感物质抑制土壤中的固氮细菌,从而改变土壤氮资源,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1.对朱砂根、矢车菊等植物的研究还发现其自身的细菌和菌根真菌对成功入侵有极大的贡献1516。 2 被入侵生境的敏感性 生物入侵的成功不仅与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也与被入侵生境的特性和群落对入侵物种的敏感性有关3。一般来说,任何群落都有被入侵的可能性,但不同群落物种组成、功能群、营养结构、不同营养级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等,都会影响群落的入侵抗性18。通过对被入侵生境特性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假说。 2. 多样性阻抗假说 58年l在其经典著作“eEcolog

6、of nvasion b Anms and lants”中提出物种多样性低的群落比多样性高的群落更容易被外来植物入侵,此即经典的多样性阻抗假说1。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多样性低的群落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这也就为外来种的侵入提供了生存空间,所以这样的群落敏感性也就更高,更容易被入侵9。有关该假说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有争议性的结论。对加州一年生草地的调查研究发现,物种丰富的地区更容易被外来生物入侵0。Levn等在综述之前的研究工作时也发现在空间图式和加入入侵者的试验中,多样性高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21,这些观点与to的观点恰恰相反。Naem等认为以观察为基础的研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对与生物入侵和物种多样

7、性同时发生作用的外部因子(如干扰、气候、土壤肥力、光照等)缺乏控制,所以他们的研究结论不能够真正反驳ton的观点.他在对外来植物屋根草(Crpis tetoum)入侵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控制试验中发现物种多样性与入侵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与Elto的观点是一致的22。oper等对Elton的假说做出了一些修正,他认为群落物种功能群多样性越高,外来物种入侵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小。这是因为功能群多样性丰富的群落对有限资源利用的就越彻底,留给潜在的入侵种获得资源的机会也就相对越少2。通过对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入侵性的控制试验发现,物种功能群多样性与该植物入侵性具有显著负相关,且独立于功能群之外的物种多样性

8、与空心莲子草的入侵性没有明显相关性18。2.2 干扰假说 干扰可能会促进生物入侵245。这里的干扰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干扰会打乱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空缺生态位,从而降低本地群落对入侵的抗性26.Smith等对一个以C4植物为主的草原进行了15年的试验,发现火烧和放牧都会对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丰富度产生影响,火烧促进了外来植物的入侵,放牧却减少了入侵7.另外,全球变化也会引起气候带的重新配置,这必然会引起物种和群落分布区域的进一步改变,这也会增加入侵机率8。该假说一直以来受到公认,但是缺乏试验验证。 2.3 生态位机遇假说 Sh等提出资源、天敌和物理环境3个因素共同决定了物种的入侵性。

9、一个物种对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的反应如何,也就决定了它的入侵能力29。这里生态位机遇可以定义为某一特定群落提供给一个外来种在低密度下获得正增长率的潜力。它可以是由资源、天敌和物理环境及时空变化的任意组合。生态位机遇越低,群落对入侵的敏感性也就越弱。同样,该假说目前也很缺乏试验验证。3 入侵植物与入侵生境的互作关系 入侵植物与入侵地生境的互作关系是入侵生态学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入侵植物成功入侵具决定性作用。 31天敌逃逸假说 该假说认为,外来植物进入一个新的分布区后,由于缺乏专食性天敌(包括植食性动物、有害细菌、真菌等),从而导致该物种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扩张1,天敌逃逸假说一直以来是生物防

10、治的理论基础.该假说的成立必须基于以下论点:在原产地该植物具有专食性天敌,而入侵地则没有;入侵地广食性天敌更喜食本土植物;外来植物可利用天敌的作用来调节自身种群的生长3。针对该假说,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野外观察的或者受控的试验验证。olfe等对多年生植物白玉草(Sin ltolia )在欧洲(本土区)和北美(入侵地)的四种广食性天敌和两种专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做出比较。结果表明,在入侵地,各类天敌的作用均远远小于本土区30。原产地土壤病原菌也是植物的重要天敌之一,对入侵植物矢车菊(ntauea acosa)原产地土壤微生物和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比较研究表明,在个体水平上,原产地的土壤微生物灭菌培养

11、的矢车菊生物量增加了66,而灭菌的入侵地土壤培养的矢车菊生物量则下降了4;在种群水平上,灭菌的原产地土壤培养的矢车菊生物量增加了31-00,而灭菌的入侵地土壤培养的矢车菊生物量则只增加了24148(生物量增加出现负值说明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具协同作用);这说明原产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控制比入侵地要明显强31。 3.2入侵进化假说 基于天敌逃逸假说的基础,入侵进化假说认为,外来生物进入新生境后,其种群由于逃逸了原产地天敌的控制,从而失去了对天敌的抗性,这样外来生物就可以在缺乏天敌抗性的状态下重新配置资源,从而在表型甚至是遗传上出现有利于种群扩张的快速变化2333。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者对该假说进行了验

12、证。 Siemann等对美国东南部的入侵植物中国乌桕(Sapiumbifer )的研究发现,在入侵地该植物种群要比原产地种群个体更大而且繁殖力更强,但抗病性能较差35。Jakos等调查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lidag gigantean)46个欧洲种群和45个北美种群(两地带在气候和纬度上无明显差异)发现入侵种群的平均种群大小、密度和总生物量比原产地高36。但是,Bossorf 等对葱芥(Aliari etioa )的研究结果却不支持该假说,他们认为入侵生境中物种间竞争较少时,自然选择将倾向于选择竞争力较弱的基因型,另外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入侵种还可能通过拒食、延迟发育和毒性来减少天敌的伤

13、害,从而实现成功入侵37,该理论被称为“新防卫假说。33种间竞争和他感作用假说 研究证明,成功的入侵种在新栖息地环境条件下的竞争能力经常高于处于相似生态位的本土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排挤本地种获得入侵的成功,在植物竞争中,他感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allawa等的研究发现入侵北美的杂草turea diffsa 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能力在其原发地受与其共存的物种的分泌物质所抑制;而在新栖息地,Centauea ffusa 的分泌物质却抑制了类似植物的生长38。黄红娟对入侵中国的恶性杂草薇甘菊( ikaa icrantha)的他感作用研究也表明,四种不同生境的外来植物提取液均会对本土种产生较大抑制作用,

14、但是四种生境中薇甘菊的他感作用会有差别3。目前,关于外来植物他感作用的生态学过程了解的还比较少. 总而言之,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应用的局限性,往往在解释某种生物的入侵时,需要对几个理论进行合理的糅合. 主要参考文献1Elo C .S.The eclogyof ivaio y ail and plns. ondon: Methuen,198。2 Pimentel D, atch L, ZuigaR, al。 nvirnmentl andconoc osts o nodeno peies inthe nied Sas。icienc 200050: 5-.3徐汝梅,

15、叶万辉主编.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003。 4 WilcveD.S, Rothstein, Dubow J, eta.Quantifyintht ipried spece i theUntedStates。 Biscien 1998 48: 07615。 5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中国外来生物的入侵与管理对策. 生物多样性. 2002. 10(1): 119-125 6Rabel F . Homoeiation of fish fauns aross the nitdStae。 ice. 00.88: 84- 7McDol S。C.Pooshetc chrcrsics of in

16、vasv an nonvase spee of Rubs(Roaceae)。 Aian Journal of ota 202。 89(9): 1431143. 8赵广琦,张利泉,梁霞。芦苇与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光合特性比较 生态学报 2005。 25(7):842889吴彦琼,胡玉佳.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五爪金龙和玉叶金花的光合特性. 生态学报。 04 4(): 2334-2339. 10rn 。 A Copariso f invasive and nonvasve dayflors(Coeliae) across expimental uriet andwate gaiensDiersi an

17、d Dstribuon 2004. 10: 38737。 11王俊峰,冯玉龙. 光强对两种入侵植物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04.28(6): 8178.1许凯扬,叶万辉,段学武 E诱导水分胁迫下喜旱莲子草的生理适应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004。 3(3): 27127 13ford I。 , Cosns 。 D. nvsivness ancompaatve of liehistyraits oxotc ad indigenous scenari species in Austraia. Oecl。 2000.125: 53142。 1李绍文。

18、生态生物化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5Bray。 .R,ita. , Sylvi。 D.Mycohiza diffrentall alter w, psiolgy dcomptitve abiity fa vasive srub. olga Apliatin 2003.1(): 565574. 6Marler。M。 J, abinski。 C , Callaway. R。 。 Myorrhize indrectly eanc cmpeive effects f n nasive forb a nai cras. Ecology。 199 80(4): 1180-186 7Duks.

19、 。 。 iodiersityad invisibility in gassa mcrosm。 oloa 2001.126: 563568。 1许凯扬,叶万辉,曹洪麟等. 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入侵性关系的试验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2004.8(3): 8591 9Hoor. D. , iouek。 P M. Eecof plantscopsitinand dvrsiy on nriet cing. Ecologicl Moograhs。 198 8: 1149. Rbnson。 G. R, Qinn。 , tato.M. L。Inviibiliyof perimenl bitaisands

20、 in a Californa inerAal Gassand Ecy。 199 : 78679421Leine.J M, DAntoni C。 M。Elon revisd: areview of vidence lkig diveit and inisiiliy。 Oikos. 199。87: 126 2Naeem。 ,Kops. 。 M。H, TilmanD.t l.Plantdiversityinrese esisanceto invaion inthe absnce o caryinextrincfctors。 Oikos. 200。 1:9108. 3Hooer. DU, itous

21、ek.P。 The effecs f plants ompostion nd dversito ecosste rocesse。 n 1。277: 1302-135。 24Harer.J L.Estabishment, Aggesn a cohabiin. :Bakr HG, Stebns。 G。L.Ed. gntc of colnngspecis.ew York. Academi。 196: 43265. 25er. H。 G Theevolunof weeds。 Annal Revie ofEcology an Sstematcs。1974.: -24. 26Shr。 A. A, Hyt。

22、 L。 A. hedsturbe esourcefluxinvi atix: a ew fmeok orpns of pln ivon。 iologicanvasion.1999 1:10714 2Smith。M。 D, Knapp. K。Exoic plt specis in a 4-dominegraan: visibilit, itrbnc andcommitystructur. Oecoogia. 199.120: 60512。2Dke。 J. , Mooney H。A。Doeglobal change icreasete succes of biolgil nr? Trndsn co

23、y ad volon。 19 1: 29hea。 , hessonP Communityecologteor asa frewo for bioogicaivsin。 Trends i colgy ad volution。200217(4): 10-176。30lfL. M, Eznga。J。 ,ire。 . Increaed socabitto enmes follwn ntoducts in te invasvepln Silene atifoli. ogy letes. 04. 7:83820 . 31Wardl. D, Bardet。 R。D, Klionomos. Je al. El

24、oical linkge betwee boegoud and belowgrunia。 Sienc. 20。 30:19633 32Dehlr. G. , Srong 。 R.eded herbivor resitancein tduced smot corgrass( prin alrnilora ) atr enturyf ebivoe free gowt。Oologa。197 110:9908. 33Blumenthal.M.ntractiosbten resurceavaabiityd enemy elase npant inas Eolgy Letters. 069:88785。3

25、4llis.A。 G, lossey. . negn envronmend nt explinhe incresed the vigo nonindieous ants: acos-ctntal tranlant exerimt Bctro Since ad Techogy 1999 :6757.Siemann. E, Rogers W. E. Gnetc diffs in growth ofaninvivetre ses。 EcolLetr21 4: 514518 36Jaob。G,Wber。 E, dwards。 P J ntodued plans of the nasve Solidao

26、 gigamen (Atceae) ar argea grw dnsen coscifcs aive rne Desit andDistrbuo。 2004。161:50505。 3Bso. O, Auge。 H, Laa. L et al。 Rduced ompetiive ablt n n invasiv plnt.Ecology Leters 2004 7: 34-5. allaa. R。 M,Theln。 。 , odriue. A。 etal。 oil bio a icplanivaion. Nate。 2004. 27:1-73. 9黄洪娟。 薇甘菊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6: 96102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