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

上传人:xuex****hao 文档编号:14391741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王菊芳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贵州省贵阳市 所在单位:贵州鸿雅职业培训学校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单位:贵州鸿雅职业培训学校 姓名:王菊芳【摘要】本文是一位大学女生自卑心理的案列研究。根据来访者的口述,心理咨询师的观察以及测验的结果初步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由于求助者情绪困扰是由于存在不合理信念产生,所以本案例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与求助者商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通过了诊断、领悟、修通及再教育四个阶段。整个咨询过程以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从而控制、改变情绪及行为为核心,以调节

2、情绪、改变认知为短期目标,以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认识自我、人格改善为长期目标。在求助者的多次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自我评估咨询前后测验结果比较、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和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的情绪有所改善,认知有明显改变。【关键词】不合理信念 自卑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引言】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他认为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要改变其认知,纠正其错误观念,他认为外界诱发事件为A,不合理信念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RET的操作过程分

3、为四个阶段,即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弄清ABC)、修通阶段(使求助者修正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建立合理的信念)及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建立新的认知,减轻情绪困扰,减少不良行为)。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1. 张某,女,22岁,贵州遵义人;2. 大学二年级学生,本科,每月生活费较少;3. 无宗教信仰,汉族,单身,住寝室。 (二)生活状况1.和室友相处还算和谐但感情并不深厚;2.没有加入社团,每天的生活都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周末很少外出;3.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近期生活方式无重大改变;4.无恋爱史。 (三)家庭1.来自农村,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弟

4、弟最小),两个妹妹都已辍学,父母常吵架;2.父母无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拮据;3.认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四)学习情况 1.很努力,经常在图书馆学习;2.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3.对所学专业很喜欢,并打算毕业后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4.没有考研的打算。 (五)社会交往1.和以前的同学很少联系;2.几乎从不与人争吵;3.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上的都是省外的大学;4.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除非是辅导员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不然宁愿在寝室睡觉。 (六)自我描述1.描述自己优点时语速迟缓,语调平缓,表情无夸大或缩小;2.描述自己缺点时言语有些许激动但表情沮丧。 (七)求助者内在世界重要特点1.认为努力

5、没有家境重要; 2.理想是将来能有买房买车的经济能力;3.希望自己能找一份好工作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4.没事做时就会有孤独感,容易胡思乱想。二、个人成长史 (一)婴幼儿期求助者在围产期时家人都希望其是男孩,出生后家人很失望并觉得家人并不是很喜欢自己,母亲一直(孕期)身体健康。(二) 童年生活 学会走路和说话时间都在平均范围内,与大多数儿童比较并无发生任何重大事件,对儿时的事件回忆并不是很完整,童年没有发生印象深刻的负性事件也没患过严重疾病,没上过幼儿园,八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家庭生活还算和谐,印象中父母总是吵架,但几乎不会动手打孩子,小学在学校成绩很好,与同学相处融洽,与老师关系较好。(三)

6、少年期生活 初中开始住校,学习属于中上等。少年期觉得最羞耻的事是曾经被同学冤枉偷了她的笔,最光荣的事是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初三时曾暗恋过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有两个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和其他同学都没有太多的交集。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很努力的学习,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出去玩。 (四)现在喜欢看小说和偶像剧,爱幻想,没有谈过恋爱,最近喜欢经过朋友认识的一个男生可是没有勇气表白;学习很努力可是在班上成绩平平,在大学没有深交的朋友,两个好友上的都是省外的一本大学。三、 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一)精神状态 求助者意识清醒,行为举止正常,穿着打扮并无异样,情绪无太大波动,人格较稳定。 (二)身体状态体检正常,没

7、有躯体不适感,近一个月来不容易入睡,几乎每晚做梦。 (三)社会工作与交往状态几乎不与人交流,每天按时上课,没有与人发生过矛盾,没事几乎不与父母联系。四、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求助者觉得自己家很穷,室友都不愿意主动与自己交往,自己长得太丑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在寝室时如果有室友在小声说话都感觉她们是在议论她,而且觉得室友喜欢显摆总是会告诉寝室的其它人自己又买了些什么。求助者还认为没有男同学会主动和自己说活,他们总是喜欢和长得漂亮的女生说话。她说她虽然很努力学习,很听话,可是依然没能改变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他们让求助者读书也不打骂求助者,但其认为父母并不是很爱她,原因是父母很少联系她,家中有

8、什么事也不会和她商量,偶尔会觉得在家中没有参与感.(二)个人陈述 “我家穷,人也长得丑”;“没有人会喜欢我”;“我很努力但没用”;“她们不主动和我说话还喜欢显摆”;“长得丑的人是不会有人喜欢的”;“我简直糟糕透了”;“父母让我压力很大”;“爸妈说什么总是喜欢说一个女孩子.”;“同学们都多才多艺”.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来访者的描述和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的性格较内向,话很少,要强,自尊心强,敏感,自觉性和自制性较差,人际关系并不是很理想;由于认知上的偏差产生了不良的情绪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容易入睡,几乎每晚做梦;病程一个月左右。(二) 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三) 诊断依

9、据 1.该求助者入睡困难且多梦,进一步了解既往病史,并无器质性病变。 2.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寻求帮助,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综上可以排除精神病。 3.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引发,心理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睡眠障碍,多梦等)仅一个月,对社会功能影响很小,没有出现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喜欢上一个男生才发生的,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而导致的主观上的情绪问题,其表现也符合求助者

10、自卑,自尊心强的人格特点,同时求助者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比较强烈,出现泛化,对社会功能影响严重,且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约为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鉴别法,神经症的特点是心理问题不是由现实因素引发,心理冲突为变形。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引发,心理冲突为常形,持续时间约为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3.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主观世界与客观

11、世界不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不一致,人格不稳定,不主动就医,没有自知力,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五)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22岁,正是一个女孩子在乎长相及外在条件的年纪。 2.社会性因素:有负性事件发生(喜欢上别人却由于自卑不敢表白)。3.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交际范围狭窄,认知上存在偏差。 (六)心理测验结果及分析 1.SDS:粗分45,标准分57。 2.EPQ: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说谎)T分45406030 3.SCL-90:总分:148因子名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12、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它因子分1.02.02.662.231.21.331.4211.85总均分:1.644 4.测验结果分析 (1)求助者有轻度抑郁; (2)求助者的气质类型为抑郁质,神经质为中间型; (3)有轻度强迫和抑郁症状,自卑、懊丧、不好相处。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以咨询目标制定标准、特征为前提,经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了以下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纠正穷会被同学瞧不起,长得丑没人会喜欢的错误认知;提高求助者的睡眠质量以及人际交往,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接近正常水平;纠正其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提高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 (二)短期目标:调节情绪、改变错误认知。(三)长期目标: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1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认识自我、人格改善。(四)最终目标:能面对现实和应对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七、 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使用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困扰主要是由于自卑引起的,同时有轻度的抑郁症 表现。求助者产生情绪行为问题的诱因事件是暗恋异性,根本原因是求助者没自信,而求助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除了自身条件以外还与从小的生活经历有关,她认为别人不主动和自己说话时因为瞧不起自己,父母不主动联系自己是因为不够爱自己。由于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使求助者本来就存在的错误观念加深,认知产生了偏离。经过鉴别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存在诱发事件、错误认知及

14、情绪行为反应,与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BC理论相对应。要改善其情绪行为主要是改变其认知,纠正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过分概括,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建立合理的行为模式。求助者学历为本科,符合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的条件。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三)咨询时间与收费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左右2.资询次数:4次3.咨询收费:无4. 心理测验收费:无 (四)咨询效果的评估方式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A.对自己情绪的评价;B.对自己行为的评价;C.对自己社会功能的评价;D.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评价。 2.咨询前后测量结果的比较 A.SD

15、S的结果比较;B.EPQ的结果比较;C.SCL-90的结果比较。 3.咨询师的评价A.咨询师的观察;B.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交流;C.咨询师的比较。 八、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1. 过程 导致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诱发事件(A)是因为其喜欢上异性,而根本原因是求助者的生长环境以及和父母的沟通较少(A1);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是认为自己长得丑(B)糟糕至极,家里穷会被瞧不起(B1)过分概括,努力没用(B2)过分概括,别人不主动和自己说话、家人很少主动联系自己(B3)绝对化要求;情绪反应(C)是入睡困难、多梦。向求助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及其治疗过程,让求助者理解并接受这种治疗方法。2. 完成情

16、况 求助者理解合理情绪疗法并与咨询师商定使用该疗法。 (二)领悟阶段 1.过程和求助者一起探讨是B而不是C引发了她的行为反应,使B改变才能改善C;使求助者明白自己之所以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会有偏差的认知,责任并不在别人而是自己。2. 完成情况求助者能找到自己产生不合理信念的原因,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 (三)修通阶段1.过程使用苏格拉底产婆式辩论术和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使求助者认识自己错误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向求助者介绍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及家庭作业的必要之处,并协商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包括主动和室友交流、给父母打电话、RSA等)。2. 完成情况在后来的交谈中,求助者的情绪产生了改变,观念

17、更为合理。求助者也积极主动的完成了家庭作业(四) 再教育阶段 1.过程 对前三个阶段的咨询效果进行巩固,对咨询作业进行反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纠正认知上存在的偏差,建立合理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能更好的面对现实和应对生活。2.完成情况求助者建立了新的观念,认知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九、 咨询评估结果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价1. 对情绪自己的评价 不再像之前那样认为自己没用,总是认为自己长得丑,认为过得比之前开心了不少。2. 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还是不主动参加活动但是在寝室时和室友有了一定的交流,经常和室友们一起吃饭上课,主动和同学说话。3. 对自己社会功能的评价 社会交往方式没有多大的改变,交往圈子也

18、没有扩大;一个星期打一两次电话回家。4. 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评价 求助者觉得自己近来容易入睡不再胡思乱想,虽然偶尔做梦(属正常现象)。 (二)咨询前后测量结果的比较1.SDS的结果比较粗分37,标准分47。2. EPQ的结果比较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说谎)T分454035303. SCL-90的结果比较总分:128 总均分:1.4因子名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它因子分1.01.82.111.611.21.331.141.01.29 (三)咨询师的评价1.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说话的语气比第一次是欢快了不少,说话时不再总是低着头抠手指。2. 咨询师与求助

19、者的交流 在最后与求助者交谈时,发现她变得“有话说了”,不再像第一次一样“挤牙膏”式回答,交流过程中,她还主动说起其实她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那个男生,而是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他主动和自己说话,这样的事几乎不会发生在她身上所以她才会一直恋恋不忘,误以为自己喜欢别人(说到最后她苦笑了一下)。3. 咨询师的比较 求助者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虽然有的改变并不是和明显。十、案例总结求助者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行为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助者来自农村,条件相对较差是一定的;其二,农村的父母没有文化并不善于表达,造成了求助者的误会;其三,求助者正处在一个女孩爱美的年

20、纪,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过于注重;其四,求助者之前的22年的生活虽然并不是很富裕,但毕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事件,心理年龄不是很成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家庭不仅是第一所学校还是最好的学校,一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学校、社会所做的不过是“来料加工”,不能点石成金也不能变废为宝。就如本案例,父母虽然爱张某但他们一直以来都缺少必要的交流,都以为对方有事会找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而张某亦因为这样的原因,在融入这个社会时缺少了主动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情绪行为反应。所以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认为先学会与父母沟通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十一、对该理论的新认识合理情绪疗法又叫理性情绪疗法,由埃利斯(

2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方法,在心理咨询中运用很广。合理情绪疗法不仅对咨询师有一定的要求对来访者也有要求,如若来访者的接受能力并不高或者咨询师运用不当(如在咨询过程中被来访者反驳而无以回答),将会收效甚微亦或起到反效果。同时在使用该疗法时,应当仔细观察、寻找求助者真正的不合理信念和诱发事件;有的事也许只是表面的现象,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帮助求助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本质出发才能更好的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从而纠正认知上存在的偏差建立合理的行为模式完善其人格。 参考文献;(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修订版(2)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修订版(3) 纪宇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复习考试指南(三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第4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