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4391486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桐腐烂病是泡桐常见病害之一,【症状】大树主干病斑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下陷,病皮腐烂成褐色,深至木质部,但外表却不变色,所以初期有很大隐蔽性。58月病皮内产生许多黑色小点,顶破木栓层外露,为分生孢子器孔口处。湿度大时,分泌灰黄色丝状体为病菌分生孢子角。剥开病皮,在木栓层下有较大的扁圆形黑色小颗粒,直径0625mm,为分生孢子器。有时还有成堆的圆形黑色小颗粒,直径约05mm,一般约2030个成一堆,为病菌子囊壳。病斑于每年冬、春季节向外扩展一圈,宽窄不一,纵向比横向扩展快。后期病皮暴裂,木质部裸露,呈阶梯状下陷,病部横断面成扁圆形。 13年生幼树干部发病,病斑很明显,为褐色,病斑很易围绕树干一

2、圈,引起全株死亡。病皮木栓层下均为黑色扁圆形小颗粒,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中国法桐网 泡桐腐烂病【分布】泡桐腐烂病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陕西及湖南等省,危害楸叶桐(Patdowniacatalpifoiia)、兰考桐(Pelongata)、毛泡桐(Ptomentosa)、白花桐(Pfortunei)等。 【危害】19811982年,此病在山东省东部的招远、掖县、青岛及潍坊等地发生。19851988年向西扩展蔓延到济南、宁阳、滕州、荷泽、鄄城、沂水等县市;同时病情也逐渐加重。如诸城县农桐间作林有十多万亩,80年代初泡桐腐烂病病株率为055,到1988年病株率6694,因病株材质下降,无培养前途而

3、砍伐,仅剩下几千亩。荷泽市是山东省泡桐林集中产地,1988年发病重的地块病株率为30;曹县郑庄乡卢庄村1988年病株率为264,1991年为564;沂水县潘池村地处海拔700米阳坡新发展泡桐林,树龄35年,虽然生长旺盛,1988年病株率达55。另外,病区的很多村庄四旁的泡桐病情更为严重,泡桐病株率达95以上,感病指数为671。河南、安徽等省也轻重程度不同地发生。中国法桐网 【病原】病原菌为泡桐黑腐皮壳(ValsapaulowniaeMiyabeetHemmi),外子座内有一扁圆形分生孢子器,单腔,但器壁有皱折,直径6872500m,高9501200m,颈长625725m,颈四周有发达的菌丝体,

4、器壁厚4575m,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23次轮生及对生分枝,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大小4963m14m,孢子发芽前膨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102150m6877。 内子座一般集生2030个子囊壳,多的可达40多个,直径25mm;子囊壳基部近球形,直径217670m,壁厚3550m,颈长8321332m,壳内密生子囊,子囊棒形,438625m85102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100168m2531m,孢子发芽前膨大呈长圆柱形,为170289m68102m。 菌落在PDA上(2025)培养,初为白色,510天后为淡黄色,交织紧密,似毛毡状,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座。菌落在温

5、度为5,7,10,20,25,30,33,35下培养五天,直径分别为0,11,14,44,68,85,69,093及0cm。 该菌在其它营养条件配合下,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麦芽糖、蔗糖为好。对氮源利用以蛋白胨最好,其次是牛肉膏,说明该菌生长需多种氨基酸作氮源。 菌落在加缓冲液的PDA及PD中仅能在pH24生长,以pH3最好。在未加缓冲液的PDA(pH=70)及PD(pH=745)内生长也较快,这是因为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酸,酸化了基质为本身生长创造了适宜的pH。【发生规律】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以25发芽最快,发芽率最高达95以上,但在温度低至010经过1015天,它们的发芽率仍可达5090。

6、中国法桐网 两种孢子在20,有营养条件,相对湿度95100发芽最快,发芽率最高,达95;如相对湿度93,分生孢子经5天发芽率达90,子囊孢子3天达90;相对湿度90,分生孢子经7天发芽率达70,子囊孢子经5天达60。 14年生幼树的病斑内通常产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而大树病斑内,多数为子囊壳。多雨年份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多,反之则少。或仅有子囊壳,而无成熟的子囊孢子。越冬的和当年产生的两种孢子均是病菌侵染来源,借风雨和带皮原木、病树调运传播。以分生孢子出现的机率多,侵染占优势,而且分生孢子的侵染致病力比子囊孢子的要强,人工接种前者比后者侵染形成的病斑要大。 病斑内菌丝是老病斑复发的重要侵染来源。

7、解剖病斑分离培养,菌丝可蔓延到离病斑顶端30cm,深至3cm处木质部。经电镜扫描观察,菌丝主要在导管中蔓延。 据在试验地人工逐月接种,58月接种的不发病,9月至翌年4月接种的病菌才能侵染发病,此时泡桐生理活动减弱处于感病状态。病菌潜育期受寄主及环境条件影响,最短为15天,最长145天。10月下旬开始发病,至翌年4月中、下旬病斑停止扩展。其中1012月病斑扩展缓慢,14月份快。很多12年生幼树上的病斑到4月上中旬环绕树干一圈引起全株枯死。据在山东省招远、宁阳县三年调查,老病斑于每年1月上、中旬开始复发,复发率逐月增加。至4月初病斑复发率为7685,少数部分病斑自行愈合。 据调查,如泡桐苗木质量差

8、,造林不符合技术要求,以及泡桐栽植密度大,不及时抚育间伐,被压木,干部保护不善,人畜等造成伤口等,则发病重。在病区村庄四旁的泡桐发病特别重的原因是人为活动伤口多,又如泡桐栽植立地条件差,在粘土洼地,树势弱,伤口不易愈合,则发病严重。中国法桐网 【防治方法】加强泡桐林栽培管理,选用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栽植合适密度,及时修枝间伐。修枝应在晚春进行,伤口平滑,以利愈合;保护干部,减少伤口。在病区应大力清除侵染来源,对无培养前途病株或病死株及早砍伐,病皮剥下烧毁。发现病斑,为防止扩大和减少菌源,在生长期7月份前刮除病斑。再刮去病斑四周12cm左右的好皮,上下刮去好皮23cm,并用利刀在病斑上下好皮上划纵道数下,深至木质部(有利药液渗入木质部)。涂25多菌灵50倍液,或50退菌特50倍液,或苯腐灵4倍液,或菌毒清100倍液,或40福美胂50倍液。待药液干后,涂黄油厚约1mm,保护木质部,防治效果很好。 www.fatong.bi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