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14389780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美大学生创业比照调查报告作家约翰卡雷说:从书桌上了望世界是危险的。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如今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他们走出书本和课堂,梦想着建造一个商业帝国。而作为社会开展的生力军,他们素质的上下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程度。虽然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财富与经历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们必须看到,假设没有那些新颖的思维火花,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微软、惠普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不仅是在被视为创业梦土的美国,在开展中的中国,创业这个词也在鼓励大学校园里许多热切追求理想的人们。“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了。”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冯锡平在_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并没有参加熙熙攘

2、攘的就业大潮,从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创业的他,毕业之后很自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我们研制出的产品年内就可以问世,并正式投入试用阶段。”他的表情里没有太多的兴奋,只是淡淡的欣慰。确实,失败过一次的冯锡平深知平和的心态和创业的激情并不相悖。他甚至可以给记者梳理出中国大学生创业所经历过的那些充满躁动的高潮期及其后趋于务实的阶段,因为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其间经历着、观察着。“我的结论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好的适宜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冯锡平的口气里充满了忧虑。创业终究有多热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登陆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首

3、届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1999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在1998到_年间,许多学生创业者投身到了网络产业中,并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的洗礼。在那之后,大学生创业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_年,前程无忧网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由此可见,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自主创业的“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组织协调才能、心理承受才能、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才能;而另一方

4、面,不管是在公共话语空间还是在高校内部,“就业难”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创业成为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现代大学生创业,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财富,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责任。创业的中美差异虽然自主创业一次次被中国群众所关注,却始终未成气候。在西方兴隆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比方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就高达2023%。而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就一些分析p 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一些兴隆国家,创业方案大赛往往是优秀学生创业者诞生的摇篮,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差异。在三年前的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方案竞赛中,厦门大学做了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有5

5、2.8%的人声明参加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历和结识工商界精英,这无疑说明,过半的人参加方案竞赛并不纯粹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给找工作时增加筹码。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兴隆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效劳行业兴隆,各种咨询效劳机构齐全。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因此许多优秀的创业方案难以付诸理论。从创业形式来看,西方高校起步早,且崇尚创新和个人价值,大学生的创业方案多数都具有可行性。而在中国,虽然各高校bbs创业论坛有大量“创业宣言”和寻求创业合作的帖子。但就记者观察,大多数创业者仅构思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对运作形式、盈利点、投入产出、方

6、案书等一些创业应该考虑的根本问题,无法给出明晰解释。就创业领域而言,美国大学生一般选择高科技领域创业,而中国那么有相当大部分是从事家教、开小店、农业养殖等创业活动。除了受经济开展、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外,高等教育形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差异。如美国的教育是效劳型、开放型的,学生往往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性格。而中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大部分学生接触社会的时机不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加上太过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此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不多。生存才是硬道理“企业家成长机制与创业环境”课题组曾对上海某著名工科高校34名创业学生进展了一次追踪调查。这些创业学生普遍感

7、到创业后第一年、第三年是两个重要的坎。其中,创业一年后可以坚持创业的已不到10人,创业企业可以存活超过三年的仅6家。这些数据初步显示,大学生创业存在着“一年之痛”和“三年之痒”的情况。不少大学生对创业抱有“一年观察期”和“三年承受期”的心态。一旦“创业”,就意味着时间、精力、资金等的投入,甚至是放弃其他就业选择,而当他们感觉回报太低或者不确定时,就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就业时机。冯锡平告诉记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常是要忍受心理煎熬的。因为你不知道努力是否有可能得到回报,终究什么时候能盈利。甚至在企业上了一个平台之后,你还会忍不住问自己,明天该怎么办,是不是会有新的危机?我的第一次创业坚持了十个月就

8、完毕了,但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至少在第二次的选择过程中,我为自己降低了门槛,我想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生存下来。”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毕业很难。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人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期望值调查,结果显示,假设进展创业,有25%的人期望三年内到达年利润300万以上,有39%的人期望三年内到达年利润100万,只有5%的人期望三年内可以存活。对于思维迅速,承受新事物和新概念才能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像是个一触即发的弹簧座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明显。初速度越快,也许落地的毁坏程度就越大。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失败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斗志了。“失败并不可怕”,这

9、句话只有在创业者意志坚决、风险意识不断加强的前提下,才不致沦为一句大话。会拼才会赢对于那些身在象牙塔而心系创业“江湖”的大学生而言,来自亲历“江湖”的前辈们的忠告应该是最中肯、最有帮助的。“从以往情况看,大学生走的多是it的路子,如今看来,这个行业留给学生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应先深化理解市场和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实际上,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学生,技术研发才能有限,找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小工程更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或者说,假设能找到好的切入口也是不错的选择,比方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有很好的市场目光,设计往往都不是他的,但他能看到新方向,他为此兴奋得大喊大叫,也挣得盆满钵满。但中国缺少这样

10、的人。”曾经尝试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学生小马告诉记者。有很多学生时期创业的“过来人”纷纷表示,优势互补的团队是自主创业的根底。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从友谊开始,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利益协调以及开展理念的分歧。一旦成员之间产生嫌隙,就很容易以散伙为终局。因此,只有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准备,结合自身条件,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做好创业筹划。而方案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根底上,不能凭空想像。要根据方案书的分析p ,制定出企业目的和详细的工作步骤。同时,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方案,并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创业气氛。此外,暨南大学创业经济研究与

11、实验中心主任张耀辉教授在承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客观地说,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能,应该对他们进展适当的分流,引导他们去做最适宜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参加创业的洪流。”我们需要怎样的土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国各地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频频举行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各地的青年创业实习基地等,都为大学生创业大开方便之门。但这些政策的

12、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北京创业指导中心的车处长对记者坦言:“严格地说,目前的创业环境是对大学生不利的。北京如今正在酝酿这方面的政策,但到如今为止还没有新的政策出台,而旧的政策只涉及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对创业方面并没有面向大学生的单独政策。”有调查显示,45.5%的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导致创业梦搁浅。据理解,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投入几千万给学生,然后看其中80%90%关门,政府值得这么冒险吗?”实际上,不管扶持的工程成功还是失败,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支持和时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是功在当

13、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效劳那么是多方面的,其中,标准、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熟悉获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理解经营方面的经历和原那么,防止违规操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张耀辉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渐铺开,这个概念正在得到推广。而我认为,除此以外,教师们要担当起责任,带头创新,引领学生去打破。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是不是只是创造创造?一个行业的形成,比方方便面、矿泉水,技术含量非常低,研发投入也少,但从创新的意义上来说,它对人类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整个创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思想向商业转化。创新应该是经济的概念,不是科技的概念。”相对于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创业者肩上的负担更重,大环境也让他们更感困难。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下,才可能形成社会市场的良性竞争,并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路还很长,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前途不会黯淡。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