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388473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 水库基本情况1 工程概况1.1 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 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3库容 1.503 亿 m。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 15 万人口,剡江两岸 10 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 67.4 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 40 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 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

2、利骨干工程之一。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 1)。工程于 1978 年 5 月动工兴建, 1985 年 9 月工程竣工验收。大坝于1983 年 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 1984 年 4 月 30 日并网投运。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 XX水库管理局。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3XX水库总库容 1.503 亿 m,按防洪标准 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 2)型。水库枢纽工程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 级建筑物,电

3、站为 3 级建筑物。水库防洪标准按 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 PMF,下游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 100 年一遇,校核标准为 10000 年一遇。水库水位项目名称( 黄海基面 ) 与相应库容原设计2004 年复核水位(m)33库容(亿 m) 水位(m) 库容(亿 m)正常蓄水位 / 梅汛期限制水位82.61.082.61.0台汛期限制水位81.00.921810.921设计洪水位( P=1%)89.51.37989.581.385校核洪水位( P=0.01%)91.51.50391.511.503PMF洪水位92.01.53

4、4发电死水位59.70.196灌溉死水位44.00.02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 拦河坝坝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 / 坝基高程 (m)火山岩 /17.5最大坝高 (m)76.5坝顶高程 (m)93.0防浪墙顶高程 (m)94.0坝顶宽 (m)/ 坝顶长 (m)6/317 溢洪闸型式坝顶溢流堰 ( 设弧形钢闸门控制 )堰顶高程( m)81溢流堰净宽( m)48.0 (6 孔 8.0 )弧形钢闸门宽高度( m)810.5消能方式鼻坎挑流消能闸门启闭机3双吊点卷扬式启闭机 6 台2372设计泄洪流量 (P=1%)( m/s )33359校核泄洪流量( P=0.01%)(m/s ) 泄洪放空洞洞

5、型方圆形坝内涵洞断面尺寸 / 洞长宽 3.0m,高 5.5 6.13m/36.0工作闸门型式 / 启闭机型式弧形钢闸门 /25t 电动螺杆启闭机检修闸门型式 /启闭机型式平板钢闸门 / 双吊点移动拉杆式启闭机进口底高程 (m)43.03)221最大泄量( m/s发电输水洞进水口型式分层取水分层取水闸门 / 检修闸门4 4 m 钢丝网砼闸门 /3 4 m 平板钢闸门洞径 (m)/ 长度 (m)3.5/52.6设计流量 (m3/s)14.5 电站装机容量( MW)22+1 0.32设计水头( m)40.0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万 kWh)11222 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 1978

6、年经水利电力部( 78)水电规字第23 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 年水利部( 79)水规字第 45 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工程于 1978 年 1 月动工兴建, 1983 年 5 月大坝封孔蓄水,1983 年 12月 27 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1985 年 9 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坝后式电站位于 14 坝段下游,装有二台 2MW和一台 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 1270 万 kWh。电站于 1982 年 1 月开始动工, 1983 年 1 月投入试运行, 1984 年 4 月 3

7、0 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2.2 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 1) 拦河坝坝型为砼重力坝, 最大坝高 76.5m,坝顶高程 93.0m,坝顶长 317m,坝顶宽 6.0m,分 18 个坝段。 6、7、8 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 81.0m,设六扇宽 8.0m,高 10.5m 的弧形钢闸门控制,鼻坎挑流消能。 9 坝段有宽 3.0m,高 5.5 6.13m 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 43.0m,洞长 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3221m/s ,挑流鼻坎消能。 14 号坝段设有直径 3.5m 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

8、高程 44.0m,进口处设有四道 4m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检修平板钢闸门。 7 坝段 15 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用“斜缝不灌浆”型式。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 2。( 2) XX 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 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坝基范围有断层29 条,多数分布于 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 0.4m),个别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节理主要有 N70oE、SE80o和 N20oW

9、、NE80o两组,与坝轴线呈35o 55o交角。2.3 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砼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 0.2mm,缝长大于 5m的裂缝 129 条。( 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 3) 6 坝段和 7 坝段、 9 坝段和 10 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 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脱胶问题。3 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1 拦河大坝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 未发现较大裂缝和渗水, 坝体基本平整, 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现明显渗漏。 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

10、缩缝开合正常。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砼骨料裸露; 坝顶建筑物破旧, 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碎脱落, 坝顶照明灯杆歪斜。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 1516 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2 坝体廊道经坝体廊道检查, 发现有二十多条裂缝, 多发生于廊道拱顶, 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 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 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3 溢洪闸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 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 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

11、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4 泄洪放空洞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 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阻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泄洪放空洞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漏水情况依然存在,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止水橡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整个闸门锈蚀严重。5 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混凝土闸门在施工期即已在门槽内卡死,至今一直未用;洞口检修平板钢闸门在关闭后漏水量较大。6 坝后式电站电站主机、控制和电气等设备均为过时产品,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而电站管理规范,运行状态良好。二 XX 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1 防洪标准复核1.1 防洪标准确定XX水库按库容属大( 2)型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 年一

12、遇, 10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设计时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PMF。本次安鉴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 SL252-2000),确定防洪标准为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1.2 流域概况XX 水库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水库坝址位于溪口镇上游7km2处,流域面积 176km,主流长度 34.6km,河道平均比降8.13 。本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 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4mm。流域内气候温和,植被良好,但覆盖层较浅。 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属典

13、型的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切割较深,洪水暴涨暴落,天然河道对洪水调节能力很小。坝址以下至溪口水文站,区2间流域面积 164km,河道比降较缓,但由于有支流加入,仍为山区性河流。萧镇活动堰以下,河流进入宁奉平原,河床质为泥沙或淤泥,已有潮汐影响。剡江上游原有马村、 溪口两个流量测站。 马村站位于坝址上游约1km处,设立于 1965 年, 1981 年后停测,共16 年流量观测资料;溪口站位于坝址下游约7km处,设立于 1956 年 3 月, 1985 年水库竣工后停测流量,开始观测水位,共有 30 年流量资料。库区内及附近流域雨量站多数为50 年代和 60 年代设立,少数站设立于 70 年代

14、,有相量崗、 XX、青岩、溪口、真诏、东岙、董家彦、六诏、岩头石门等。流域内岩头石门年最大降水量是三单站1990 年的 2052.4mm,年最小降水量是 1967 年 XX站的 747.9mm。19572002 年流域梅汛期最大一日雨量 165.4mm(1984 年 6 月 13 日),最大三日雨量 211.7mm(1997 年 7 月 7 日 7 月 10 日)。台汛期降水主要为台风暴雨及局部雷阵雨,降水特点是总量大、来势猛、历时较短,雨强高, 19572002年流域台汛期最大一日雨量 330.4mm(1988 年 7 月 29 日),三日雨量 423.1mm(1981年 8 月 31 日

15、9 月 2 日)。 1922 年 8 月 7 日及 8 月 29 日出现了两次历史特大洪水。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 在这一季节又往往会遇到下游大潮顶托,易造成平原区内涝。如无台风暴雨,则往往发生干旱。1.3 设计暴雨复核设计流域降水量选用XX、东岙、董家彦、栖霞坑、葛竹石门、六诏等站,资料来自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原为浙江省水文总站),经逐年整编、审核,较为可靠。采用 19572002 年共 46 年实测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求得设计暴雨。设计暴雨成果见表 1-1 。表 1-1XX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分均值H频率 P(%)历时Cs/Cv期Cv0.010.020.050.10.212520(

16、 mm)台H 日1160.663.0741668619566514391338269163640汛H24H2=1.13 H 日837777699581442382304184期H 三1730.663.011051026924845766583505401243梅H 日1630.483.522921016714812283汛HH =1.13 H日25923718916713894242期H 三1000.463.5348320256228190131设计雨型日程分配 :统计水库流域 39 场次最大三日同场雨资料,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三日当中的第一日共有9 场次,发生在第二日的有18 场次,发生在第三

17、日的共有 12 场次 , 因此将最大 24 小时雨量置于三日当中的第二日,其余两日雨量各占( H三日 H24h )的 50%。时程分配:最大 24h 暴雨时程分配按暴雨强度公式求得时段雨量分配系数。暴雨衰减指数 np 取值台汛期为 0.60 ,梅汛期为 0.55 。1.4 设计洪水复核产流计算本流域产流方式用蓄满产流(或称超蓄产流) ,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 Imax 为 100mm,土壤前期含水量为 75mm,则初损为 25mm。最大 24 小时雨量后损值 1mm/h,其余几日后损值为 0.5mm/h,潜流部分水量净雨开始后扣稳渗 1.5mm/h。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

18、位线法。计算时段t 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 。表1-2XX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位 分项单各频率( %)设计洪水0.00.0.0置 期目位0.1 0.2125 201025洪峰340137339 311 282 213 182 140流量m/s854747237327洪3m/量2.2 21 19. 17. 16. 12. 10.台模s/8.33711484.23汛数km期三1.日1081.81.51.31.20.90.70.50.3洪323681731792m4量XX 洪水库峰流量洪梅量汛期模数三日洪量洪峰流量洪量台模汛期数溪三口日坝洪址量区间洪峰流

19、梅汛量期洪量模数3m/s3m/s/3km1083m3m/s3m/s/3km1083m3m/sm3/s/3km115 102727 590 426 216576.6 5.84.1 3.4 2.4 1.20.50.40.30.20.20.1054933377 35319 291 264 200 171 13252287452689021 19.17.16.12.10.4.22358128.541.71.1.41.21.10.80.70.5259296630.36100905 621 510 382 1939653321.258132000000三日 108m3.洪量3322119684921.5

20、洪水调节洪水调度原则XX 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3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s 。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 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 81.0m(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开393m/s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393m/s 时,水库关闸拦蓄洪水,调得 20 年一遇洪水位 89.22m。当水库坝址遭遇 20 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 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 89.5m 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

21、水位超过91.0m 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 。表 1-3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33洪水频水库水最大泄流量( m/s )设计泄流量( m/s )泄洪放泄洪放率( %) 位( m) 溢洪闸合计溢洪闸合计空洞空洞589.42305224252923252162541189.5823462242570237221625880.0191.513306229353533592213580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

22、在 89.0m 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复核大于原设计流量,其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调洪计算采用静库容调洪计算方法, 水库淤积不严重, 水位库容关系为原设计库容曲线(表 1-4 )。调洪计算成果见表 1-5 。表 1-4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水 位 (m)41434450607074783451201806302020471061807830库容 ( 万 m)水位 (m)8081828384858687387409210 97001020010720112501178012320库容 ( 万 m)水位 (m)88899091929394

23、9531290013500 14100 14700 15340 16000 16660 17320库容 ( 万 m)表 1-5XX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表分起调各频率( %)计算值水位项目单位期0.010.020.050.11520( m)洪峰流量3401837543397311421321407732m/s台最高洪水位m91.5191.2791.0291.0089.5889.2285.02汛 81.0相应库容431.4871.4711.471.3851.3631.126期10 m 1.503最大泄量335983474331328221620298130m/s洪峰流量31155727426216m/

24、s梅最高洪水位m88.6386.2684.7483.68汛 82.6相应库容431.3281.1931.1111.055期10 m最大泄量330622311876m/s 调洪计算成果比较台汛期不同阶段的调洪计算成果比较见表1-6。本次复核与原设计调洪成果基本一致,100年一遇洪水水库水位略有抬高。表 1-6台汛期不同阶段调洪计算成果比较阶段起调水位项目各频率 (%)计算值(m)0.010.115初步设计81.0最高洪水位 (m)91.591.189.589.48 31.5031.4761.3791.378相应库容 (10 m)本次复核81.0最高洪水位 (m)91.5191.089.5889.

25、228 31.5031.4701.3851.363相应库容 (10 m)1.6 坝顶高程复核现水库大坝实际坝顶高程93.0m,防浪墙顶高程 94.0m。本次复核 100 年一遇设计洪水89.58m,设计波高、波浪中心线至计算水位高度和安全超高三项合计为 2.62m,要求坝顶防浪墙顶高程 92.2m,低于现有防浪墙顶高程 1.80m;10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 91.51m,三项超高合计为 1.55m,要求防浪墙顶高程 93.06m,低于现有防浪墙顶高程 0.94m。复核结果表明:水库校核标准达到万年一遇,坝顶高程和防浪墙顶高程均满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J21-78 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

26、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的要求。1.7评价结论复核结果表明: XX 水库拦河坝坝顶高程和防浪墙高程均满足规范要求,水库泄洪设施的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现有防洪能力已达到10000 年一遇,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标准,现状防洪安全性为“A”级。2 工程质量评价2.1 库区地形地质水库坝址位于四明山南麓的中低山区,库区周围山岭环抱、山体宽厚,分水岭高程多在 400m以上。坝址以上均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道,河床复盖为沙卵石,两岸有部分基岩出露。库盆及库岸由不透水的火山岩及少量沉积层组成,地层倾角一般较平缓,多在 20 度以下,虽有马村俞村断层通向库外,但断层处在回水线上,且大多

27、被石英脉充填,胶结良好,不会造成永久性渗漏。马村坍滑体马村下石山坍滑体位于库区右岸,距坝址直线距离2.2km,总体积近10003万 m, 80%分布在最高洪水位以上, 滑动面大部分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故水库蓄水引起地下水位的改变对它无多大影响。水库蓄水后,计算坍滑体的稳定安全系数 K=0.98,仅降低 2%。为了监视坍滑体的发展趋势,省水电设计院在坍滑体内外设置了专门的位移监测设施,经 XX水库管理局 20 年的定期监测和检查, 证实马村下石山坍滑体从水库蓄水到现在尚未发生滑动。2.2 坝址区工程地质岩性与地质构造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

28、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 条,多数分布于 10#坝段以右,以顺河向陡倾角为主。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 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节理主要有00和N70 E、 SEL800000N20W、 NEL80两组,与坝轴线呈35 55 交角。坝基以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分布最广(6# 16#坝段),倾角较缓( 100 230),单层一般 0.5m2.0m,较厚的达 4.5m。由构造作用层面错动产生的层间挤压破碎夹层,埋藏及出露于 6#12# 坝段及 15#16# 坝段,

29、一般间距在 2m左右,局部厚度为36cm;夹层主要由鳞片状、凸镜状的岩石碎屑、碎块及岩粉等组成,普遍往绢云母化蚀变, 一般在基岩面以下5 6m范围内有次生黄泥充填。 河床坝段的抗滑稳定受此夹层控制,设计取软弱夹层的f 值为0.35 0.45 。水文地质坝基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潜水,其渗透性能受断裂构造及层面和流面控制。左坝肩 =0.055 0.17 ( L/min m m),河床坝基 一般为0.02 0.05( L/min mm),未软化的层间挤压破碎夹层的w为 0.047 0.063L/ minmm。其中以断层与层理较发育之 1114 坝段,坝基的渗透性能较强,相对不透水界线( 0.01L/m

30、in mm)埋藏较深,在原基岩面以下 2540m,以 12# 坝段为中心呈一漏斗形。其余各层岩石的 一般小于 0.02L/ min mm,但个别地段的 =0.1 0.22L/ min m m。右坝肩 =0.1 0.3L/ min mm。2.3 坝基和岸坡处理质量评价大坝坝基及坝肩开挖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 撬挖处理比较彻底, 大部分坝基开挖采用预裂爆破,开挖尺寸规范,对基岩震动少,坝基及坝肩开挖合格。对基础存在的特殊地质问题,如断层和破碎夹层均作了工程处理。坝基防渗采用二排水泥灌浆帷幕(左右坝肩各有两段为一排) ,单位吸水率达到设计要求。 坝基排水孔中的层间挤压破碎夹层采用 “组装式过滤体”

31、 加以保护。2.4 坝体混凝土工程质量评价大坝外型尺寸、 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在大坝施工过程中, 采取了一定的温控措施,但坝体某些部位仍产生裂缝, 后采用低粘度环氧灌浆处理, 处理结果良好,砼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本次安鉴对坝体砼进行了钻孔取芯、 回弹测强及碳化深度测试, 抽样部位为上、下游坝体及闸墩顶等部位,检测成果见表 2.1 和表 2.2 。其测试龄期抗压强度及换算 28d 龄期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表 2.1 砼芯样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芯样坝段号碳化混凝土测试龄期抗部位桩号高程 (m)深度龄期编号及轴距设计强度压强度( Mpa)(mm)1#上游面3 坝段0+018.074.635 20

32、年150#36.9轴距 02#上游面7 坝段0+097.074.634 20年200#43.7轴距 03#上游面13 坝段0+202.774.633 20年150#36.9轴距 0#下游面4 坝段0+46.470.8010 20年#34.64轴下 16.51005#闸墩顶轴下 19.00+83.689.007 20年150#41.26#闸墩顶轴下 19.00+103.589.007 20年150#40.87#下游面13 坝段0+195.440.606 20年100#25.2轴下 42.3表 2.2 砼回弹测强结果检验部位 / 检验日期测区数(2004年/9 月/6 日)(个) 18.00m10

33、11 坝段廊道内上游面 18.00m108 坝段廊道内下游面 54.00m1012 坝段廊道内下游面 54.00m1011 坝段廊道内上游面1# 孔右墩下游面83#孔左墩侧面104#孔左墩侧面105#孔右墩侧面10 70.00m1014 坝段廊道上游面 70.00m107 坝段廊道下游面 70.00m1010 坝段廊道上游面 54.00m1015 坝段廊道进口左侧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 Mpa)现龄期混凝土平均强度值标准差 最小强度值强度推定值(Mpa)48.98.537.435.039.412.625.518.645.08.633.730.932.76.326.222.337.04.831

34、.531.556.93.351.551.454.64.247.847.854.44.248.047.542.84.235.135.937.75.531.328.736.03.032.731.129.32.925.324.62.5 其他建筑物工程质量评价(1)电站主、付厂房及坝外引水管基础开挖及处理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主、付厂房浇筑砼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厂房砼浇筑中曾产生过排架柱偏斜及机墩蜂窝情况,施工过程中均已作了处理。(2)溢洪闸、坝体泄洪放空洞:溢洪闸溢流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中仅在挑流鼻坎上存在细微裂缝,无其它异常现象, 溢洪闸工程质量良好;泄洪放空洞尺寸、 表面平整度

35、等符合设计要求,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长约 3m的垂直裂缝被大量的游离钙充填并阻塞,未见扩展迹象, 砼结构良好,无冲刷剥落痕迹。2.6 闸门及启闭设备(1)溢洪闸闸门、启闭机工作正常,溢洪闸弧门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2)泄洪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密封程度较差。检修闸门与启闭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3)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砼闸门在门槽内卡死,从未使用过。2.7 运行情况(1)个别测压管中的坝基扬压力超标河床坝段的 S81 孔和介于河床与岸坡之间的 S13 1 孔,S151 孔的坝基扬压力偏高。 其中 S8 1 孔最高,当库水位达到正常高水位 82.6m 时,其渗压系数达 0.68 左右,

36、超过设计值 0.25 ,但 8#坝段整个观测断面上的坝基扬压力图形仍小于设计值;此外,该孔的渗流量较小,呈滴水状。(2)安全监测设施完好率低于50%XX 水库设计布置了大量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于 1979 年开始相继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 25 年,所积累的监测资料为分析大坝工作性态和进行大坝安全鉴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 监测设施的失灵和损坏不断增加, 监测设施的损坏率已接近 50%,对工程的运行管理非常不利。(3)“组装式过滤体”已出现老化层间挤压破碎夹层上的“组装式过滤体”是 1983 年陆续安装使用的,已运行了二十余年, 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监测手段, 对它的工作状况不

37、很清楚。 现场检查发现坝基排水孔孔口有松动现象, 即管道和过滤体结合得不紧, 可以自由移动,说明过滤体中的海绵已失去弹性而硬化, 过滤体作用已经减弱, 软弱夹层是否已经发生渗透变形,需采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查证。(4)排水孔析出物分析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坝排水孔 (包括坝体和坝基) 孔口有析出物, 特别是河床段坝基排水孔的析出量居多, 估计析出物最多的排水孔每年约析出 100 克左右的析出物,这些析出物多数呈颗粒状或片状, 乳白色,经杭州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取样(取自 11 3 号排水孔)检验,证实其主要成分为钙(详见运行管理报告附件)。可以认为游离钙主要来源于砼溶蚀,与上游坝面出现的“砂

38、化”现象也有关系, 这些游离钙析出后在渗漏、 排水孔等孔口沉淀, 易堵塞排水、渗漏、扬压力通道,可能是大坝渗排水量逐年减少及个别坝基测压管扬压力年变幅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5)伸缩缝检查井渗漏1985 年竣工验收时发现有四条伸缩缝检查井明显渗水,其中渗流量最大的是 910 缝,达到 200mm/s以上。采取了通电加热沥青井和环氧树脂灌浆等手段,均不见成效, 列为竣工遗留问题之一。 二十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 伸缩缝检查井渗水流量已有所减少,最大的 9 10#缝的渗水量已降至 100mm/s以下。(6)大坝裂缝状况大坝的上下内外共有裂缝三百多条, 总长度二千多米, 绝大多数分布在廊道顶拱,为纵向裂

39、缝,有些有渗水,也有少量横向裂缝, 如 18#坝段贯穿上下游坝面的横向裂缝等, 这些裂缝的存在和发展,是大坝的安全隐患。2.8 评价结论坝基及坝肩处理、拦河坝主体、泄洪放空洞、溢洪闸闸门及启闭机结构、电站厂房和输水管工程质量合格。输水洞闸门工程质量为不合格。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规定, XX水库大坝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为合格。3 结构安全评价3.1 大坝变形观测分析倒垂线资料分析XX水库倒垂线观测值主要受上游水位、温度变化的影响,受时效影响较小,测值呈年周期性变化。同一垂线上的测点高程高的测值变幅比高程低的要大。开合方向变形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 坝顶测点温度分量占年变幅的

40、比例大于50%,其中 8 号坝段的温度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高达90%;而水位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仅在 25%以下;挠度方向变形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坝顶测点水压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大于 50%,温度分量一般占年变幅的 30%左右。时效对倒垂线测值影响较小,时效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仅在10%左右,在2002 年底,向左岸的最大时效分量为1.341mm(8 号坝段坝基测点);向右岸的最大时效分量为 2.115mm(8 号坝段坝中测点);向下游的最大时效分量为1.049mm( 12 号坝段坝顶测点);向上游的最大时效分量为 1.838mm(8 号坝段坝顶测点)。倒垂线观测值变化规律符合混凝土重力坝一般规律。水

41、平位移资料分析坝体水平位移主要受上游水位、 温度的影响, 受时效影响较小。 水压分量占年变幅的 25%50%,温度分量约占年变幅的 45%70%;时效分量仅占年变幅的10%以下,各测点的时效变化值在 3mm以内,且变化趋缓。测点水平位移变幅与高程有关,纵向水平位移呈河床大, 两岸小的规律。 坝体水位位移变化规律属正常。垂直位移资料分析坝体垂直位移呈年周期性变化,受温度的影响显著, 低温时坝体下沉, 下沉的最大值一般发生在每年的 12 月 3 月份;高温时坝体相对上抬,上抬的最大值一般发生在每天的 8 月 10 月份。垂直位移受时效影响较小; 坝体垂直位移的大小与坝段坝高有关;受坝基的影响,右岸

42、坝段垂直位移大于左岸。大坝垂直位移的变化规律是正常的。伸缩缝变形恢复性态分析坝体伸缩缝的开合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水位和时效的影响较小; 低温时伸缩缝开度增大,反之,开度减小,开度变化滞后气温12 个月。温度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约为60% 80%;时效变化稳定。伸缩缝上下游方向的错位主要受温度、水位变化的影响,错位总体较小,一般年变幅在12mm之间,各测点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坝段之间无明显的错位。 坝顶伸缩缝测点测值与变幅均大于相应的坝中测点。各坝段变形协调性较好,伸缩缝变化规律正常。变形分析小结通过对大坝倒垂线、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伸缩缝观测资料的分析,大坝的变形主要受库水位和温度变化的

43、影响,时效影响较小,且绝大部分呈收敛趋势,大坝的变形性态属正常。3.2 内部观测分析混凝土温度分析XX 水库大坝砼温度变化在时间上呈阶段性,受砼水化热的影响,温度先升后降;砼温度年度呈周期性变化, 变化滞后于气温和水温; 在水下愈深处及砼内部愈深处滞后时间愈长,且温度的变幅愈小;坝体在 1986 年后基本进入相对稳定温度场时期。砼温度变化规律及分布符合常规,目前坝体砼温度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坝前水温分析坝前水温变化以年周期波动变化,主要受气温和水深的影响; 水温沿深度方向分布依季节而不同。 坝前水温变化符合一般规律, 坝前水温测点能较好的反映水库水温的分布特点,其工作情况正常。混凝土应力场分析

44、通过坝体埋设的应力计和无应力计观测资料分析,应力计的应力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分量占年变幅的比例达75% 90%,水位的影响较小;时效对砼应力的影响不明显,且时效的作用已趋于稳定;应力计各测点应力平均值小于零,只有上游侧有些测值大于零,其数值不大(小于0.6MPa)。坝体砼应力基本处于受压状态, 出现拉应力的数值很小, 不会影响大坝强度,砼应力状态正常。大坝钢筋计分析大部分钢筋计测值呈不完全年周期性变化,测值主要受温度影响, 温度分量约占年变幅比例的90%左右,水压和时效对计测值的影响较小,且时效已基本趋于稳定;钢筋计的应力状态与位置有关,不同测点的应力状态不同, 但钢筋应力值都较小,远小于钢筋的比例极限,钢筋处于弹性状态。XX水库大坝的钢筋应力的变化总体上是正常的。内部观测分析小结通过对砼温度、坝前水温、混凝土应力场、钢筋计的分析,坝体砼的工作状况正常。3.3 不灌浆斜缝工作性态测缝计观测分析对大坝施工斜缝不灌浆后的开合情况,在11 和 12 坝段的斜缝上埋设了测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