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387372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诵读教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一、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一)语文教学规律之所在。语文教学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重在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积累,而这种积累的主渠道就是诵读教学。在积累的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能力就自然生成。什么是诵读?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背诵是指凭借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背诵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是语文学

2、习中“记忆力体操”,长期适度训练,可以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上,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去阅读文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领悟文本的巧妙构思和立意,品味文本中精彩的语段、句子和词语。在语文课上,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读出感情,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出共鸣,部分美文或文中的精彩片断最好能够背过。(二)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语文教改提了这么多年,各种各样的模式出了不少。笔者近几年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细细反思,这样或那样的模式无不围绕一个“讲”字。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诵读,真正把诵读当作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让学生去感知、去品味的还是有限。首

3、先,对一篇课文的处理虽然安排了整体感知,但多数教师都是让学生速度课文或快速浏览课文,学生的活动大约在两三分钟。这样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留于形式,而一篇优美的课文缺少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就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美感,也就失去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第二,由于不能对文本生成整体把握,所以品味赏析语言缺乏一定的支撑。学生的思维无法参与,教师的分析也就成了架空的分析。学生的情思无法投入,学生仍然是让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学习兴趣难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势必把课文这个鲜活的整体变成了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碎片”,学生在这些碎片的牵制下,无法联系生活体验、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无法进行审美体味。长期如此,学生对学

4、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甚至发展到反感、厌弃的地步。第三,为了追求课堂的“新”意,设计了过多的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文本,挤占了诵读文本的时间。有不少人认为,一篇课文只要理解老师讲解分析,或者能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同学的质疑,或者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理解,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忽视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学生不读书更不背书,学生学一课丢一课。学生头脑里就缺少丰富的、鲜活的语言及事理材料,语言组织能力差,思维枯竭,写出的东西肯定干巴巴、空洞洞。最终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语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一)熟读全篇,整体感悟。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汉语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虚词、实词都有表达语气的作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并用,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哲理都能为自己所用,达到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诵读的欲望。当

6、前语文教学效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对整篇文章的朗读不够,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这一症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整体上反复吟诵课文。同时做好圈点勾画,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抄写积累优美词句。(二)细读片断,品味赏析。 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语文教学应该从面到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品味赏析文本。一篇文章总有代表主旨的段、句、词(也叫文眼),品读就是抓住这些段、句、词进行精读、深度,对课文进行品评、赏析、体味,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有利于

7、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品读还要求用“心”去读,把自己置身文本之中,用心灵去透视文本。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 品读美文时,教师要善于从“美”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无论是用词、写句、层次、结构,还是音乐、画面、形象、思想等,都可让学生用自己审美的眼光去追寻和探究,发现其美的所在。必要时还要出示一些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用

8、绘声绘色的语气语调,读出课文的感情,读出作者的思想。读好了,也就对文本理解透了。(三)自然成诵,强化积累。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可见,熟读直至背诵的过程,既是一个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应用的过程。待到

9、有一天,教师开讲了,就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应用了。古人用这种方法,确实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诵读面越广,量越大,知识积累的层次就越高,有了量的积累就能实现质的飞跃。智力的发展有赖于记忆的发展,大量的诵读积累之后,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会有新的发展面貌。大量的诵读,大量的积累,耳濡目染之下,语言的能力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三、当前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但又是被现代语文教学实践忽视和遗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中国近百年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来说,这种忽视和遗忘有着历史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但它在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和遗忘的。新

10、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肯定并强调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些课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诵读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还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诵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积累生活,感悟人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形成语文素养,甚至对一个人形成终生影响。诵读教学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也包含着现代教学理念。我们要把传统与现代有效整合,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将颠倒了的语文教学规律再倒过来。作者:平阴县教研室任尚军2008年9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