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384125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资源描述:

《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泰集团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送审版环评报告(1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项目提出的背景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主要成分为SiO2;松散、质轻、多孔;比表面积大,空隙呈有规律分布,孔径为几个纳米到数百纳米,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种天然纳米孔径无定形硅质材料;具有独特的微过滤、吸附、调湿、隔音、绝热等功能,是一种优异的天然环保和节能材料。长白山地区是我国迄今探明储量最大的硅藻土矿床。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探明有硅藻土矿床,因此,该企业拟投资3100.76万元建设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项目。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

2、,吉林省冶金研究院承担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和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和本项目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本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白山市环保局、长白县环保局、长白县环境监测站的热心指导、帮助与支持,并得到了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在此一并深表谢意!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

3、0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2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1.2.2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4、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4月29日;(5)国家环保局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保部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和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5、);(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8)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543.1-16543.6-200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1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69-2004;(1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环发【

6、2005】109号 2005.9.7;(1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012.8.7;(18)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项目开发利用方案;(19)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与吉林省冶金研究院签定关于开展本项目环评工作的技术咨询合同。1.3评价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对该项目进

7、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了解拟建项目所属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2)根据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在调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预测矿山开发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本工程生产期和闭矿期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评价项目的环保设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为拟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4)通过对本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对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工程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以便提出更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办法,努力使发生风险事故的

8、概率降到最低限度。(5)针对本工程可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减缓与修复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6)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总平面布置的适宜性,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论证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清洁生产水平,提出工程环境管理监控计划,确保项目建设与环保措施“三同时”,促使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7)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神,提出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建议,为该项目环境管理服务。(8)通过对环境、经济的损益分析,论证本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9)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结

9、合环境功能区划、给排水条件、环境敏感点等对拟建项目采场环境敏感性,排土场选址合理性进行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通过上述工作,为项目的环保设计和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4评价工作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确定本项目环评原则如下:(1)对项目的工艺做出详细分析,确定对生态影响的重要因素,明确影响程度; (2)评价中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3)环境影响评价将坚持为工程建设的优化和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客观性及公正性;(4)评价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结论

10、明确、对策可行。1.5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的确定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矿山开发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在施工期、生产期和闭矿期影响周围环境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等。1)施工期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矿场开拓、生活办公区建设、排土场等工程产生的施工扬尘、爆破烟尘、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影响等。2)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坑、矿井排水、人员生活污水、废石场、矿石临时堆场淋溶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采坑、矿井涌水对地下水疏干的影响;废石场、排土场扬尘、道路运输扬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11、;废石场、排土场占地对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对野生动植物干扰、对景观破坏等生态环境的影响。3)闭矿期对环境的影响将会比生产期明显减弱,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矿区在植被恢复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等。本工程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见表11。表11 铁矿开发全过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矩阵 污染环节环境要素采掘道路运输堆场施工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生产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生态固体废物闭矿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生态固体废物注:表中“”代表对环境的负影响及影响程度。1.5.2评价因子的确定(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本项目开发

12、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特点,环境空气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因子均确定为PM10、NO2、SO2。(2)地表水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本项目主要受纳地表水体为七道沟,根据项目产生的污染物特征,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由于本项目采矿涌水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矿区洒水降尘,淋溶水回用于生产。因此仅进行定性说明,不进行定量预测。(3)地下水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矿山开发对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评价区域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总硬度。对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水位和水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13、4)生态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因子矿山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各种场地和设施占用土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次评价将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生物量(蓄积量)、区域土壤侵蚀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作为现状评价因子。影响预测选择森林植被生物量变化、对野生动植物影响、对生态影响、土壤侵蚀量变化、景观影响等作为评价因子。1.6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1.6.1主要环境问题本环评采用矩阵法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识别,见表12。表12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矩阵 工程行为环境因素表层剥离采 掘运 输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废气噪声固体废物自然环境大气质量-10-10-10-1-10

14、0地表水文00-1-100-100-1地表水质00-1-100-1000地下水文000-1000000地下水质000-1000000植 被-10-2-1-10-2-10-1自然资源水资源000-1000000森林资源00-1000-1000土地资源00-1000-2000区域经济区域经济0000000000农业生产-10-1-1-10-1-100人群健康-1-10-1-1-1-1-1-1-1注:0无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不利影响。根据表12可以得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采矿过程对生态的影响。1.6.2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本环评以生态影响评价、

15、矿区选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及固废处置为评价重点,并兼顾其它专题。1.7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目标1.7.1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的环境区划及标准如下:(1)地表水环境:评价区水体为七道沟,根据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地方标准,七道沟源头河口段水体功能为类水体,故七道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 (2)环境空气:评价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属于典型的林区,评价区域属于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3)声环境:本项目为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确定噪声环境为3类功能区;(4)地下水:评价区域地下水主要以

16、工农业用水为主,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类标准。(5)土壤、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本项目评价区域土壤应用功能,评价区域土壤环境为二类功能区。本区森林生态系统不完整,没有原始林,均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多为阔叶杂木林;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区域生态环境属非敏感区。1.7.2矿区周围环境特征(1)建设地点矿区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288方位,直线距离约72km,地处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北岗参场村,行政区划隶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地理坐标:东经:12722261272228,北纬: 413550 413552。矿区四周基本为山林地。矿区西侧600m处为七

17、道沟河,距离最近矿区西北侧700m为三道阳岔村。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1,本项目周围环境情况详见图12。(2)区域敏感点分布人居环境敏感点分布评价区内村镇分布比较稀疏,矿区周边距离较近村屯主要为三道阳岔村、大金厂等。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3。表1-3 本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一览表序号工程设施名称敏感点名称户数方位距离(m)1矿区三道阳岔村50WN700大金厂15WN740水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区内地表水为为七道沟,七道沟为类水体,水质相对较好,地表水环境较为敏感。本项目汇水方向为七道沟方向,本项目所有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1.7.3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厂区周围环境特征及排污特征,确定本项目环

18、境保护目标见表14。表14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的位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地表水七道沟矿区边界西侧70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零排放环境空气金沟三道阳岔村矿区边界西北740m矿区边界西北700m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要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地下水厂址附近村屯水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环境风险厂区所在地3km范

19、围内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评价标准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系统工程项目所在区域将生态影响减至最低1.8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8.1环境空气根据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Screen3)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情况下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Pmax(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和D10%(第i种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其中Pmax(又可表示为Pi)定义为: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

20、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详见表1-5。表15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评价等级评价工作等级判据判别结果一级Pmax80%,且D10%5km三级评价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建成后废气主要污染源为粉尘。经估算模式预测的正常排放情况下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粉尘1.82%,污染物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故根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以矿区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1.8.2地表水根据

21、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而确定的。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见表16。表16 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废水排放情况受纳水体情况废水排放量0水体名称七道沟主要污染物COD、BOD5、SS平均流量6.46m3/s污染物类型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规模小河污染物复杂程度简单河流特征平直排放口位置水质标准类矿区所产生的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根据环评导则HJ/T2.3-93定级原则,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七道沟大金厂断面至河口段共长约15km河段。1.8.3

22、地下水本项目在项目的建设及开采过程中存在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改变地下水水位以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可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确定该建设项目类型应属类,分别按照I类和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展开评价工作。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级别判据详见表1-7。 表1-7 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级别判据评价级别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

23、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址环境特征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 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他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

24、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本项目场地岩(土)层以腐殖土、粘土、砂砾石及碎石组成,碎石磨圆度较差,主要以残积、坡积物为主,单层厚度(Mb)一般为2.015.0m,渗透系数为0.0120.04cm/s,分布连续稳定,判定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根据地质、地貌、岩性特征及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本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构成了多含水层系统,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判定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本项目场地内不涉及生活供水地下水源地准保护区及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及其以外的分布区、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判定地下水环境

25、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本项目最大排水量出现在丰水期,矿区总排水量为0m/d,判定污水排放强度为小级。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包括职工生活污水及矿井涌水,其中职工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及SS;矿井涌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及SS,均属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判定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为简单。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按照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可知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I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II类建设项目地

26、下水评价级别判据详见表1-8。 表1-8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级别判据评价等级建设项目排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一级小-大小-大敏感弱-强中等中等较敏感强大较敏感中等-强大较敏感弱-强大不敏感强中较敏感中等-强小较敏感强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小-中小-中较敏感-不敏感弱-中 本项目地下水最大排水量(矿井涌水)出现在丰水期,量值为14.2m/d,判定地下水排水规模等级为小级。本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生活供水地下水源地准保护区及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及其以外的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湿

27、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判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本项目地下开采过程中,势必会在地表以下形成采空区,存在产生地表沉降,判定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级为中。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按照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可知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综上所述,无论是按照I类、还是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均判断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评价范围矿区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1.8.4噪声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为采矿设备噪声、引风机、水泵等,拟建项目位于声环境规划的3类区,按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中

28、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本次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四周及环境敏感点。1.8.5生态评价本项目主要为矿区工业广场及堆场占地,区内主要植被均为有林地,矿山开发将对区域的生态产生影响。本项目矿区面积为1.04073km2,实际占地面积约为1.05hm2,小于2km2,区域内占地主要为林地,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划定的一般区域,根据导则中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为三级。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9。表1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 km220k

29、m2或长度50 km 100km面积2 km2或长度50 km 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评价范围主要为矿区范围,评价区面积约为1.04km2。1.8.6风险评价本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的规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二级评价范围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3km。1.9评价标准1.9.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内监测点执行GB309

30、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其值详见表110。表1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m3序号污染物取值时间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M10日平均0.15GB3095-1996二级2SO21小时平均0.5日平均0.153NO21小时平均0.12日平均0.08(2)地表水评价区水体为七道沟,根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5年1月1日发布的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中功能区划,七道沟源头河口段水体功能为类水体,故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根据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类水体禁止新建排污口。详见表1-11。表1-11 地表水

31、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pH除外)序 号参 数类标准 标 准 来 源1pH69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类标准2BOD533NH3N0.54高锰酸盐指数4(3)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类水标准。标准值见表112。表1-12 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pH除外)序 号参 数类标准值标 准 来 源1pH6.58.5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类标准2NO3-N203高锰酸盐指数3.04总硬度4505NH3N 0.2(4)声环境根据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噪声功能区划,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周围村

32、屯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详见表1-13。 表1-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采用级别标 准 值标准来源昼 间夜 间1类5545GB309620083类65551.9.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浓度限值(1.0mg/m3),见表1-14。表1-14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制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废水本项目生产过程不排水,所排废水主要来自职工日常生活污水,采用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3)噪声施工期采用GB125232011建筑

33、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进行评价,详见表115;本项目所在区域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详见表116。表11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昼间夜间70dB(A)55dB(A)表11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类 别标 准 值标准来源昼 间夜 间3类6555GB123482008(4)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32007)见表117,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见表118。表117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序号项 目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mg/l(标准)1烷基汞不得检出2汞

34、(以总汞计)0.13铅(以总铅计)54镉(以总镉计)15总铬156六价铬57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1008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1009铍 (以总铍计)0.0210钡 (以总钡计)10011镍 (以总镍计)512砷 (以总砷计)513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10014氰化物(以CN-计)515总银516硒(以总硒计)1表118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场别场址选择环境保护要求贮存、处置场设计环保要求类场和类场的共同要求1、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场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3、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4、应避开断层、

35、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和泥石流影响区。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泛洪区。6、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1、建设类型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类别相一致。2、环评中应设置贮存/处置场专题评价。3、贮存/处置场应采取粉尘污染的措施。4、避免渗滤液量增加和滑坡,周遍应设置导流渠。5、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6、为防止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的流失,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7、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8、按照GB15562.2设置环保图形标志。类场其它要求1、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2.区域环

36、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地标坐标为东经127o17至128o29,北纬40o37至41o05,总面积2497.6km2。西邻临江市,东面和南面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望,北面与抚松毗邻。本项目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境内,地理位置详见图1-1。2.1.2地质、地貌长白县境内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坡降,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最高海拔为2457.6m,最低海拔为450m,平均海拔1570m。以西为大片草炭土沉积层。矿区地处长白山脉南麓低山地区,属熔岩台地。总体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增高,最高海拔85

37、6m,最低海拔605m,相对高差251m。属浅切割低山区。矿体分布标高+715.70m+764.1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605m。2.1.3气候、气象长白山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具有季风色彩的温带大陆型高山气候。北坡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自下而上为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山地岳桦林气候带、高山灌丛气候带、高山荒漠气候带。其主要特征为:冬季漫长而凛冽,夏季温凉而短暂,春秋不显而迅逝。海拔1200m以上无夏、春、秋相连。降水的季风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山地岳桦林带的气候特征是冷而多强风,全年多云雾,相对湿度74%。年平均风速6-8m/s,8级大风日数

38、可达210天以上。长白县属中温带湿润寒冷气候区,气温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递减。冬寒夏暖,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春季冷暖不均,空气干燥,多是偏西大风;夏季温热多雨,酷热天气少,降水集中;秋季温度逐月下降,冷空气不断侵袭,出现霜冻:冬季严寒而漫长达6个月。年气温温差变化较大,年平均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2.5,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6.3,近五年平均气温约2。该地区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近几十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91.lmm,全年无霜期在113d左右。高寒岗顶只有90d左右,终霜期在5月中、下旬,初霜期在9月中旬。长白县常年主导风向为西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北西风,全年静风发生频率较

39、高,达40.05%。该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33m/s。而温泉谷地内风速较小,静风频率较高。2.1.4水文矿区内有两条小河发源于矿区东部自南东向北西流过,南部小河流量为0.0048 m3/s(2014年4月13日实测),中部小河流量为0.017 m3/s(2014年4月10日实测),两条小河均注入矿区西北部的七道沟河,最终汇入鸭绿江。七道沟河在矿区西北部自北东向南西流过,流量6.46m3/s(2014年4月19日实测),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649m(2010年),依据水质简分析结果,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Na+型水,矿化度43.52mg/L,PH值7.39。根据工作区内分布的含水层岩性及地

40、下水类型,将区内含水层分为新近系上新统军舰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新近系中新统马鞍山组砂层孔隙水含水层和新近系中新统马鞍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隔水层为粉砂质粘土、硅藻粘土、粘土质硅藻土、含粘土硅藻土及硅藻土(矿体)隔水层。(1)新近系上新统军舰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大部,由灰黑色致密块状、气孔状玄武岩及斑状橄榄玄武岩组成。气孔状玄武岩呈灰黑色,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岩石气孔发育,气孔较大,镜下最大者达直径为4mm,在气孔壁上有一层薄薄的绿泥石附着物。块状玄武岩为呈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该层厚度57.1094.20m,据吉林省长白县干沟子西岗硅藻土矿详查报告勘查

41、资料,4月份单泉流量0.20L/s,属弱富水性含水层。(2)新近系中新统马鞍山组砂层孔隙水含水层该层主要岩性为粗、粉砂,灰白、黄褐色,松散状,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根据钻孔岩芯观察,韵律层不明显。砂层分布标高730.93780.29m,厚度为1.0037.75m,是矿坑的充水来源之一,工作区内无泉水分布,据吉林省浑江市六道沟硅藻土矿床勘探资料含水层泉流量为0.03L/s。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硅藻土有限责任公司新北岗北坡硅藻土矿实际开采情况证明,含水层本身对矿坑涌水量影响不大,但其渗透性强,成为上部玄武岩孔洞裂隙水渗入坑道的主要途径。(3)新近系中新统马鞍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该层居含矿层之

42、下,岩性为斑状橄榄玄武岩,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硅藻土有限责任公司新北岗北坡硅藻土矿泉流量1.512.0L/s,该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主要接受区域补给,排泄于沟谷中。(4)新近系马鞍山组硅藻粘土及硅藻土矿层隔水层该层为含矿层,由粉砂质粘土、硅藻粘土、粘土质硅藻土及硅藻土矿层组成,层厚3.6028.51m,分布标高714.30758.86m,不含水,不透水,但遇水软化、泥化。2.1.5自然状况长白县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9.5%,林地面积18.7万hm2,林木蓄积量2928.8万m3,林木生长率3.31%,是我国重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树木8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

43、树种有长白山红松、鱼鳞松、落叶松、赤柏松、冷杉、樟子松、杜松、刺楸、紫椴、白椴、水曲柳、黄波椤等,还有各种杨、柳、榆、桦树,数量大、品种多、材质好。境内野生动物有近百种,目前已发现的野生经济植物有126科1200多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过890多种,工业原料植物和实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有山参、党参、黄芪、细辛、五味子、刺人参、天麻、木通、平贝母、龙胆草、灵芝等。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黑熊、猞猁、狍子、鹿、紫貂、水獭、狐狸、黑琴鸡等250多种。已探明矿产资源27种,矿产地44处。2.1.6自然资源长白县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林业资源、中草药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44、分述如下:长白县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林地面积23万hm2,林木蓄积量2288万m3。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依附森林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硅藻土、高岭石、明矾石、煤矿、铜、金等。其中硅藻土矿,品质高、储量大。目前已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其中已探明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t,远景规划储量2亿t,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t,高岭石(长白玉

45、)地质储量83万t,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t。长白县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境内超过10km的河流有27条,水力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104kw,可开发利用20.3104kw。其中内河可开发水能资源8.6104kw,界河可开发水能资源11.7104kw(鸭绿江的水能资源按可开发量的50%计算)。到2014年,已开发水能资源4.011104kw,占总水电开发量的19.8%,年发电量1.3104kwh。此外,长白县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2 社会环境简况长白县位于我国

46、东北边陲,边境线全长260.5km,总面积2486km2。北邻抚松县,东和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西为临江市。全县总人口8.33万人。有朝鲜、汉、满、回、蒙古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2.3%,朝鲜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16.7%,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3.8,自然增长率7.1。县辖3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地长白镇。长白县是我国与朝鲜接壤边境线最长,隔江相望城市最多的地区。近几年来,长白的各项事业得到发展,被誉为镶嵌在祖国东部边陲的一颗明珠。工业有制药、酿酒、建筑材料、机械等。主要产品有木材、原煤、胶合板、硅藻土和助滤剂等。有4种产品获省优称号。农业农业总产值实现1.9亿元。有耕

47、地7533ha,农业人口5万人,粮食总产量3.5万t,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园参。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KW,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600台。乡镇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5亿元。交通长白县以公路为主。有长白到临江、长白至松江河、长白至横山等3条公路。通车里程580km。还有乡镇公路32条500Km,长白到天池旅游公路1条41 km,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文教卫生有普通中学17所,农业,职业中学两所,小学86所。总计在职教师1500人。有文化馆1座,文化站10个,图书馆10座,民族歌舞团1个,电影放映单位58个,广播站、室90个,电视发射台转播台47座。有

48、业余体校1所。有医疗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12所,门诊18个,有医疗病床430张。有科研机构两个,有科技人员396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7人,中级职称843人。文物古迹有灵光塔,位于县城西北的山顶上。该塔为四等边方柱形五层建筑。建于唐朝时期,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吉林省冶金研究院3.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1拟建项目概况3.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矿区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新房子镇境内,距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直线距离约72km。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

49、12722261272228,北纬: 413550 413552。矿区及四周基本为山林地,矿区西侧600m处为七道沟河,距离最近矿区西北侧700m为三道阳岔村。地理位置详见图1-1。3.1.2建设规模及原矿成分(1)建设规模矿山采矿建设规模为8104t/a。最终产品主要为、级混合硅藻土。(2)原矿成分1)矿物成分矿石主要矿物组分为硅藻,成分为蛋白石,种属以园筛藻为主,少量直链藻,硅藻含量在6595%之间;其它矿物为粘土质及石英,分别呈显微鳞片状、泥粉晶状,均匀分布在硅藻间,铁染呈黄褐色;此外还有少量石英、长石及铁质,石英、长石呈微粒状、棱角状,粒径0.010.09mm。2)矿石化学成分矿石化学

50、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CaO、烧失量组成,其中SiO2为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Al2O3、Fe2O3、CaO、烧失量为有害组分。矿石有益组分SiO2含量85.2286.82%,平均85.98%,品位变化系数0.56%;级品矿石有益组分SiO2含量80.1687.26%,平均83.19%,品位变化系数2.19%;级品矿石有益组分SiO2含量65.5781.60%,平均73.40%,品位变化系数5.42%。级品、级品和级品矿石有害组分Al2O3、Fe2O3、CaO、烧失量变化系数较小,分布较均匀,矿石质量稳定。3.1.3矿产储量、开采范围及开采对象1、矿产储量(1)资源储量根据

51、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国土资储备字201447号吉林省长白县七道沟金厂硅藻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该矿山资源储量为9212kt。(2)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本次设计扣除保安矿柱后对剩余资源储量122b按100%利用,333按80%利用,则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5093.46kt,其中122b:1898.12kt,333:3195.34kt。2、开采范围评审意见(吉国土院矿审字2015第08号,吉林省矿业联合会)批复的矿区范围如下。表3-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1980西安直角坐标系XY14608599.8642613898.0424608599.8642614098.04346

52、08391.4542614854.1544608362.0742615145.2654607252.4342615170.1364607242.2842614422.9274607515.2642614425.4984607517.4542613915.6294608449.8642613898.04开采标高765715m井巷工程标高765710m 3、开采对象赋存在764730m之间的号矿体为本次开采对象 3.1.4矿区占地及土地利用情况矿区总面积为1040.73hm2,实际占地面积为1.05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0.24hm2;道路区占地0.72hm2;供电线路占地0.02hm2;堆场0

53、.07hm2。矿区总平面布置见图31,工业广场平面布置详见图3-2。表32 矿区占地一览表 序号项目组成占地面积(hm2)备注1工业场地区0.24林地2道路区0.72林地3供电线路区0.02林地4堆场0.07林地合计1.053.1.5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采矿工程、办公生活辅助工程、堆场等。具体工程组情况详见表3-3。表3-3 工程项目组成表单项工程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采区号矿层赋存于730765m之间,中间为级土,两侧依次为、级土。设计分别在726m和736m标高,矿区北部沟谷内布置平硐口。其中736m平硐作为运输平硐、726m平硐作为回风平硐。两条平硐平行掘进,巷道中心点间距

54、50m。两平硐之间采用联络巷道及风门连接,均采用梯形断面,规格相同,净断面积:6.48m2,均采用钢支架全程支护。堆场表土堆场地表工业场地及矿土堆场均须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约2200m2,剥离深度约1.5m,考虑沉降系数0.2,则表土剥离堆场的容积约2640m3。设计在726m回风平硐的北侧布置剥离表土堆场,堆场坡度为18,将底部处理成2m高台阶状。表土自然安息角取27,处理后堆场顶标高726m,底标高714m,堆高12m,顶宽13m,长度23m,容积2750m3,满足要求。矿石临时堆场依据矿山开采规模,每天采出的242t硅藻土(干重),折合346m3(硅藻土干体重约0.70t/ m3),按

55、照5天的堆存量设置地表矿土临时堆场,其容积应不小于1728m3。设计在736m主运输平硐的北侧布置矿土临时堆场,堆场坡度为18,将底部处理成2m高台阶状。矿土自然安息角取27,处理后堆场顶标高736m,底标高726m,堆高10m,顶宽10m,长度25m,容积1800m3,满足要求。排水平硐上坡掘进段排水由本平硐自流排出,下坡掘进段排水由较低平硐自流排出。涌水全部收集沉淀后用于矿区降尘、消防。辅助工程供水消防、防尘由利用地表200m3高位水池供给,主供水管路选取734mm无缝钢管一条,生产、消防及防尘共用一条管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每隔50100m设支管和供水接头。消防、防尘可取用矿井涌水,不足

56、部分取用山泉水补充。生活用水采用山泉水。供电矿区北侧有10KV输电线路通过,矿区用电负荷不大,该电源可以为矿山生产提供充足的电力。地表配变电所一座,设一台S11-160kVA 10kV/0.4kV杆上变压器供电。供热矿区地处寒冷地区,在冬季为保证坑内正常生产,需对进入坑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冬季于井口对入井空气采用热风幕加热,使入井空气温度不低于2。冬季办公区采暖采用电取暖。道路本工程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总长为900m,道路采用砂石路面,按矿山级考虑,最小曲线半径25m,最大纵坡不超过8%,路面宽6m,路基宽8m。本项目道路区的占地面积为0.72hm2。采矿工业区工业场地由736m主运平硐,726

57、m回风平硐,空压机站、派班室及仓库、充电间、风机房及厕所等辅助设施,矿土临时堆场组成。工业场地用地面积0.24hm2。其中建、构筑物用地面积为0.03hm2,绿化面积为0.07hm2。3.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4。表3-4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资源储量和设计取用量1备案资源储量kt92122本次设计利用量kt5093.463产品方案、级硅藻土5矿石平均干体重t/m30.7二采矿1生产规模万t/a82开拓方式平硐开拓3采矿方法房柱法、长壁式崩落法4综合回收率%75.25综合贫化率%1.36矿山服务年限a48.57基建时间年1.58基建期工程量m336016三占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