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368960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精品文档.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九年十月1 前言1.1 项目概况项目来源: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名称:江苏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承担单位:江苏省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起止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1.2 研究目的和任务(1)目的我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江苏省拥有管辖海域4万km2,毗邻黄海与东海,也是我国风暴潮灾害时常发生的几个省份之一。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

2、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社会财富密集,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风暴潮灾害,合理修筑防护工程,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任务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高水位、组合高水位、可能最大风暴潮,确定了江苏沿海漫滩风险估计值。通过收集历史风暴潮资料,对江苏沿海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强度台风登陆的概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及防护措施建设情况、承受风暴潮灾害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等有关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类评估,建立一个江苏沿海风暴

3、潮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江苏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防灾减灾1.3 研究意义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原因。它引起的灾害对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海岸最为严重,在其他地方也不罕见。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每年登陆中国或在中国近海经过的台风总在10个以上,所产生的风暴潮也在10次以上。中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每年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威胁到沿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4、。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1990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一次温带风暴潮,海水涌入内陆近30公里,为建国以来渤海沿岸最大的一次潮灾。影响江苏沿海的风暴潮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据海岸带调查资料,在近31年(19501981年),影响

5、江苏的台风计99次,其中93次影响沿海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南通市段出现8次,盐城市段出现6次,连云港市段5次。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系统,在台风中心区局部海面会被抬高数米之多。加之江苏浅海区的地形,往往会引发风暴潮,造成海面升高,海水入侵。据连云港、射阳河口、吕四等7个站的资料, 19711981 年中, 造成1.5m 以上增水的台风13次,增水2m以上的有6站次,11.5m 增水的有20次。表1-1江苏沿海地区近年来风暴潮发生造成的损失年份受灾人口/104农作物受灾/万hm2海洋养殖受灾/hm2损毁船只/艘死亡失踪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00640.722.3585335

6、6.12004186190.2120054.20.0338220241.6据2000年江苏省海洋统计年报的统计, 1998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创造的总产值就已经为228,019,312万元。可见, 沿海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海洋环境条件复杂多变, 经常会导致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海洋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表1-1),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 沿海地带人口稠密, 社会财富密集, 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 一次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影响江苏沿海的海洋灾害中, 以

7、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灾害为主, 其发生次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已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急需开展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4 研究区概况1.4.1 位置及范围江苏海域位于3137N3508之间,大部属南黄海,长江口以东属于东海。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苏沪交界点,总长953.9km(内含7.9km长江口北支水域)。图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1.4.2 地质地貌江苏沿海地区

8、地质构造,大致以淮阴响水口断裂为界,以北属华北地台区,以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第三纪以来,北部主要表现为断块上升,并发育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断裂,南部自中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沉降过程,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上覆巨厚的沉积层。江苏沿海地区,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云台山的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他地区皆为第四纪和第三纪沉积物所覆盖。第三纪地层全部埋于地下,厚l040 m不等,临洪河附近最厚达55 m。第四纪地层覆于其上,以射阳、大丰、东台沿海为最厚,达300400 m;而海州湾山区丘陵因遭风化剥蚀近乎缺失,仅在河谷或山前有些分布,厚度不过50 m。沿岸陆地分为六个地貌区:(1)

9、海州湾北部剥蚀海积平原,位子兴庄河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海州湾淤泥质海积平原,即兴庄河以南,灌河以北,云台山周围的海湾平原;(3)云台山变质岩山地;(4)废黄河三角洲平原;(5) 江苏中部海积平原;(6)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北凌河与长江口之间。1.4.3 气候条件江苏沿海地区位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兼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气候类型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太阳总辐射,渠北为493.9503.3 kJcm-2a-1,渠南为460.4493.9 kJcm-2a-1,全年总辐射量的60集中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于盐业生产。年均气温北低南高,北1

10、314 ,渠南1415 ,受海洋调节,气温年、日变化较内地小,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慢。沿海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暴雨频繁。年均降水量,渠北8501000 mm,渠南 l000l080 mm。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可达全年4060,冬季仅510;而多雨年(1965年2030 mm)与少雨年(1978年507 mm)相比,相差3倍左右。1.4.4 海洋水文条件(1)潮汐状况江苏沿海半日潮波占绝对优势。在江苏北部沿海,除无潮点附近为不正规日潮外,其余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正规半日潮。(2)潮流20m等深线以

11、内的海域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而近岸和辐射沙洲脊群中心区附近,浅海分潮最为显著。海域近岸区和辐射状沙脊群附近,潮流日不等现象较明显。(3)海浪状况海区全年盛行偏北向浪,多为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南部偏北向浪的频率为63%,主浪向为ENE,其频率为8%,强浪向为NW和N;北部偏北向浪频率为68%,主浪向ENE,其频率为14%,强浪向为NE。秋季是全年风浪盛行的季节,9月份海区北部平均最大波高为2.9m,南部为2.0m。2 以往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存在的问题2.1 以往调查研究工作2007年,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共同承担了“江苏沿海风浪场、潮位和风暴潮研究”项目。该项目紧密结合近年来风暴潮

12、高发态势和防台的实际需要,在高精度天文潮、风暴潮预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江苏沿海风浪场、潮位和风暴潮。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建立了沿海风浪场数学耦合模型、潮位预报模型和台风增水数学模型;江苏首次建立江苏沿海的天文潮预报系统;还有就是推算出江苏沿海的风浪要素,对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风暴潮灾害研究方面,1997年,王骊萌等对最近2000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2002年,陆丽云等对江苏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进行了探讨;于福江等对影响连云港的几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分析及数值模拟。在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方面,2007年,赵庆良等对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

13、究进行了综合评述;2009年,于文金等对江苏盐城海岸带风暴潮灾害经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2.2 存在问题从上可以看出,对于江苏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而且主要偏重于研究风暴潮灾害特征以及防灾减灾措施和对策,而对于江苏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只有盐城地区对风暴潮灾害进行经济评估,也缺乏系统的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国外对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的成功经验来看,对沿海地区进行灾害的风险评估,进行灾害区划。3 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是把灾害的危险性与承灾体的脆弱性紧密联系起来的重

14、要桥梁。在国际多学科开展的灾害风险研究中, 除了强调自然灾害系统内在机制、风险评估模型、GIS 在自然灾害风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外,越来越关注从社会经济和人文行为等角度对人类自身接受风险水平开展综合研究, 重点逐渐转向重视人类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安全建设研究, 把风险分析与相对应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相联系, 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系统对各种灾害的脆弱性响应水平与风险适应能力研究。因此, 在风暴潮灾害风险研究中, 应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多角度对沿海城市面临风暴潮灾害的影响进行综合灾害风险评估。3.1 国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综述3.1.1 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危险性研究风暴潮灾害风险危险性研究包

15、括对风暴潮强度和频率的数值预报以及不同重现期风暴潮潮高位的研究。国外风暴潮数值预报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 已在实时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美国的SLOSH 模型、英国的海模型、荷兰的DELFT3D 模型、丹麦的MIKE12 模型、澳大利亚的GCOM2D/3D 模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TAOS 模型等, 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和海岸水文地貌特征。其中以美国的SLOSH 模型最为成熟, 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 美国SLOSH 模式的创建专家开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模型输入水深资料和地面数字高程资料, 确定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并开展了沿海特

16、定区域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台风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以及海平面的升高, 进而增加了台风风暴潮的危险性。K.L.Mcinnes 等对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对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Cairns 市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GCOM2D 模型来模拟大陆架的海流和海平面上升情况, 并计算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暴潮重现期。J.Benavente 等对西班牙西南加第斯湾沿岸地区由于长期海岸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导致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水危险性的增加进行研究。根据当地的灾害风险和灾害的气象学、地貌学和水动力学特征, 通过计算风暴潮潮高、建立DEM模型和风暴潮洪水演进模型, 对多源信息进行整合绘制了风暴潮洪水危险图,

17、并对风暴潮洪水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估。最后根据海岸线后退情况预测了未来风暴潮洪水可能影响的区域, 并绘制出风险区划图。3.1.2 风暴潮灾害风险的暴露性和脆弱性研究风暴潮灾害风险不仅与风暴潮的强度和频率有关, 而且与风暴潮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密切相关。国外学者分别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和暴露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基于不同场景的动力学风险评估模型和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把研究区域的尺度从大都市群逐渐缩小到城市社区, 以提高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度。Lisa R.Leinosky 等对美国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亚州东南部Hampton Roads 的大都市群区域面临飓风风暴潮洪水和

18、海平面上升的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SLOSH 模型和DEM模型对弗吉尼亚州Hampton Roads 地区遭遇不同强度的飓风风暴潮洪水, 在不同海平面高度条件下的暴露性进行了分析。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社会脆弱性分析, 并绘制了暴露性和脆弱性风险图。还根据未来不确定的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以及海平面上升情况, 在设计不同的场景条件下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脆弱性进行研究。Ken.Granger 对澳大利亚Cairns 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该文研究了城市社区对风暴潮灾害的暴露水平和脆弱性的度量方法; 并在Cairns 市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不同概率条件下的风暴潮潮高、D

19、EM模型和洪水淹没深度设计不同的风暴潮暴露场景,并对不同的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暴露性进行了评估。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建筑等角度建立了城市社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数。A.D.RaO 等对印度洋孟加拉湾沿岸安得拉邦地区的风暴潮和台风灾害的脆弱性进行研究。他们运用了一系列详细的地图描绘了城市地区的自然脆弱性, 尤其是对全球变暖和不同风暴潮重现期条件下洪水淹没区和强台风脆弱区进行了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学参数确定出脆弱性区域, 并同时给出风暴潮洪水和台风灾害脆弱性区划图。3.1.3 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及灾情损失评估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 不仅要对风暴潮风险大小进行等级划分, 而

20、且还要划分不同等级风险的区域范围。美国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是把袭击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台风按强度分为五类, 对研究区域采用SLOSH 模式按台风强度分类计算, 计算台风移速时用历史上袭击这一地区台风移速的平均值, 每类台风所有可能路径均进行SLOSH 模式计算, 依据模式计算结果绘出每类台风最大的风暴潮淹没陆地范围。也可按100 年一遇台风计算风暴潮淹没陆地面积的大小。Willian 等对美国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及评估方法作了较详细阐述,并对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 但由于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基本的社会经济资料统计,因此计算结果的实用性较低。其它相关研究还有Zerger 等对澳大利亚Cair

21、ns 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并就不确定因素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另外, Zerger 还对基于GIS 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决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日本学者对居住在大都市中的贫民或流浪者等城市弱势群体, 在大都市面临风暴潮灾害时的救助问题进行相关研究。3.2 国内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防患于未然的防灾思想指导下,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逐渐得到重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能迅速确定易受风暴潮灾害袭击的区域, 并能用于制定防潮减灾总体规划, 还可以将风暴潮风险评估结果换算为可能的灾情损失估值, 为防潮减灾提供参考。国内学者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主要是针对风暴

22、潮灾害的风险分析和计算, 偏重于对风暴潮潮高的计算。近几年, 国内的学者也开始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风暴潮灾害承灾体的风险进行研究。3.2.1 风暴潮潮高的估算根据不同验潮站保存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不同, 王喜年、吴少华等学者分别计算了中国沿海吕泗等17个验潮站不同重现期的风暴潮位和塘沽不同重现期的高潮位与风暴潮位。这些结果有的已被部分工程设计部门作为设计依据, 有的对当地防潮工程设计与防潮减灾有重要参考意义。可能最大风暴潮PMSS( Probable Maximum Storm Surge) 的计算对我国沿海正在新建和拟建核电站设计高潮位的确定至关重要。尹庆江、王喜年等运用台风风暴潮PMSS 的

23、计算方法对浙江镇海站的PMSS 进行了计算。后来, 王喜年等又分别计算了江苏田湾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的PMSS 值。应仁方等建立了适合上海的风暴潮数值模型, 然后对吴淞站PMSS 进行订正, 给出了吴淞站的最高潮位是6.77m。吴少华、王喜年等对海州湾温带风暴潮天气类型进行划分, 并首次构造了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增、减水天气系统, 运用风暴潮数学模型计算了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增、减水, 并已被核电站设计部门采用。王超提出了一种将风暴潮增水过程与天文潮位变化过程随机组合的概率分析方法计算风暴潮影响下工程设计的高潮位值。3.2.2 风暴潮灾情损失的评估国内学者对风暴潮灾情损失及其等级划分进行的定量化

24、研究, 对于风暴潮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冯利华根据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提出了对风暴潮灾情定量化的灾度指标。徐启望等根据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度两个指标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间接地对风暴潮灾情评估进行了初步探讨。叶雯等运用感知器算法对广东省湛江地区的台风风暴潮的灾情等级进行判别评估。梁海燕等基于现有的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主要针对小面积区域, 建立了适用于海口湾沿岸风暴潮风险区的损失评估模型, 并根据不同的水位条件, 利用GIS 软件分析淹没范围; 统计100a 一遇极值高水位淹没区内的建筑物, 估计可能受灾人口。同时, 对研究区的基本社会经济资料作了较精确的分类统计

25、, 并对不同部门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较准确的计算, 为区域的防潮部署和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3.2.3 风暴潮承灾体的风险评估过去人们注重对致灾因子进行研究, 而忽视承灾体对风暴潮灾害的承受响应能力研究。实际上只有当风暴潮作用的承灾体遭到破坏时, 才能形成真正的海洋灾害。因此, 在我国深入开展风暴潮承灾体的风险评估迫在眉睫, 它将促使防灾预案更加有效, 决策更科学。任鲁川虽然提出了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程序框架, 但是并没对具体的承灾体开展评估研究。海浪风暴潮漫堤风险评估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尹宝树等对黄河三角洲示范区, 根据漫堤程度提出了漫堤灾害风险等级标准, 并基于建立的海

26、浪和风暴潮潮汐数值模式及长期预测结果, 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步骤, 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主要地段进行了多年一遇和典型台风过程漫堤灾害的风险评估, 为沿海防潮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4 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原因4.1 台风因子的诱发按诱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分类,可把风暴潮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影响江苏沿海的风暴潮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据海岸带调查资料,在近31 年(19501981 年),影响江苏的台风计99 次,其中93 次影响沿海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台风, 南通市段出现8 次,占总数的23.5%,盐城市段出现6 次,占总数的17.6% , 连云港市段5 次, 占14.7

27、%。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系统,在台风中心区局部海面会被抬高数米之多。加之江苏浅海区的地形,往往会引发风暴潮,造成海面升高,海水入侵。据连云港、射阳河口、吕四等7 个站的资料, 1971 1981 年中, 造成1.5m 以上增水的台风13 次, 增水2m以上的有6 站次,11.5m 增水的有20 次。有两种台风路径造成的增水现象尤其应引起重视。一是台风中心在长江口附近登陆, 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 此种路径的台风约占北上台风的8% 左右, 增水较大, 苏北中、南部沿海增水达2 m 以上; 另一是到达北纬35左右的台风中心改向东北偏北方向并在朝鲜沿岸登陆。这种移动路径的台风在江苏沿岸出

28、现最多, 占北上台风的62% 左右, 增水也较大。4.2 与天文现象配合如果风暴潮高峰时正和天文大潮相遇,两者潮势叠加起来,就会使水位暴涨,导致特大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江苏沿海出现的异常高潮位,除个别极优条件下的天文大潮外, 主要是台风增水配合夏季朔望大潮引起的。如1994 年14 号台风适逢农历7 月初2 至初5 大潮汛,风大、潮涌、浪高,如东县沿海连续46 个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5.0m (废黄河基面,下同),小洋口5.52m,东安4.75m,通州市遥望港4.45m,启东市大洋港4.24m,沿江三条港5.48m (吴淞基面,下同),青龙港5158m,天生港5144m,沿海浪高达115m。再

29、如1997 年8月18日的11 号台风期间,正值农历7月15日大潮,台风与天文大潮相遇,使地处沿海的南通市遥望港和连云港的潮位分别达5.35m 和3.95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6m 和0.11 m。4.3地形地势的影响风暴潮灾害除了主要受大风和高潮位的影响外,与当地的地形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沿岸和海底地形,其遭受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一地区岸段开敞,特别是南部沙洲稀疏的岸段以及北部无沙洲的岸段,因掩护较差而完全开敞; 江苏海岸平直,曲折率为0.47;且沿海陆地低平,潮间带宽缓(见表4-1、表4-2),这样的地域条件有利于风暴潮灾害的发生。表4-1江苏沿海陆

30、地高程(黄海平均海平面以上)沿海岸段拓汪川口拓汪兴庄河口兴庄河灌河口灌河口射阳河口射阳河口新港闸新港闸北凌河口北凌河口长江口高程(m)55440.52.51.31.35.05.04.54.52.0表4-2江苏沿海各岸段潮间带坡度岸段拓汪以北拓汪兴庄河临洪口大板跳射阳河射阳河口东灶港东灶港蒿枝蒿枝长江口潮间带宽(km)2320.52.530.5551233.533.5坡度(1/1 000)2.461.51.2100.250.20.50.80.8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5.1 研究方法5.1.1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

31、析和评估。因此,这不仅要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即不同强度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而且要评估由此而引起的可能的后果,即期望损失值。根据上述定义,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自然灾害研究某区域一定时段内特定强度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频率,或重现期。这里的强度是表征某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参数。(2)风险区确定区域内可能遭受自然灾害的连片范围,即可能最大强度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受灾范围。(3)风险区特性评价包括风险区内主要类建筑物、建筑物以外的其它固定设备和建筑物内部财产风险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这里将风险区内主要类建筑物、建筑物以外的其它固定设备和建筑物内部财产定义为风险财产。(4)

32、风险区承受能力评估包括风险区内风险财产的抗灾性能,风险区灾前的预防预报措施、灾期的抗灾救灾能力以及灾后的自救恢复能力和保险等。可能损失评估风险区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给风险区造成的可能后果,即能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指风险区遭受自然灾害事件而导致的直接相关的经济损失,以风险财产之损失来计算;人员伤亡损失间接损失,即因自然灾害事件发生而导致的间接相关的损失。(5)风险等级划分计算风险区在一定强度自然灾害发时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初步划分风险等级而后根据风险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抗灾措施、应急响应能力等修正并确定风险等级,绘制风险区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5.2 技术路线应

33、用Petak灾害分析理论,将灾害风险分析的全过程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依据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将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内容概括为:(1)区域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特征的综合分析;(2)研究区域相对于各类自然灾害的脆弱性综合分析;(3)单灾种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模型和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模型的建立;(4)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值的估算以及估算结果的评价。5.2.1 风暴潮致灾风险辨识风暴潮致灾风险辨识的大致过程如下:从区域和局地两个方面人手,考察风暴潮孕灾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风暴潮致灾系统的致灾因子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情况进行深人地分析。承灾体脆弱性特

34、征分析涉及近岸区域的地面高程,构筑物、建筑物特征,社会、经济结构特征,人口分布特征等,为了得到脆弱性特征的定量模型,亦需要完成大量的统计分析。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资料的收集、分析,一方面可以补充风暴潮致灾因子特征和风暴潮承灾体特征分析结论(因为风暴潮致灾因子特征和承灾体特征共同决定了风暴潮灾害损失的类别和大小),另一方面可以为建立风暴潮灾害损失风险的定量估算模型准备数据。5.2.2 风暴潮致灾风险估算风暴潮灾害风险估算的步骤如下:(1)建立风暴潮致灾因子模糊风险模型,即建立风暴潮水位高度、海浪有效波高的模糊风险模型以及由二者合成得到综合模糊风险模型这类模型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现场观测、卫星海洋遥感和

35、数值模拟方法获取的水位和有效波高数据得到。(2)建立风暴潮承灾体易损性模型,即建立沿岸低地的易损性模型,构筑物、建筑物易损性模型,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易损性模型这类模型的建立理论上说有两类方法,一是基于历史风暴潮灾害资料的统计方法,一是基于承灾体抗灾功能分析的方法。(3)建立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模糊风险模型,即建立风暴潮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退化的模糊风险模型。(4)依据上述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风暴潮致灾因子风险和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定量估算。5.2.3 风暴潮致灾风险评价和再评价依据风暴潮风险估算结果,可以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次级区域接下来就可参照研究区域的容许风险度,对风险定量估

36、算结果作出评价此时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在我们所研究的区域,现有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我们须进一开始风暴潮孕灾环境分析风暴潮致灾因子特征分析风暴潮承灾体特征分析风暴潮灾害风险辨识风暴潮灾害风险估算现场观测方法海洋卫星遥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模糊风险模型概率风险模型容许风险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风暴潮灾害风险再评价结束减轻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对策措施致灾因子要求及其量值、承灾体脆弱性要求及其量值、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致灾因子风险灾害损失风险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分析图2 风暴潮致灾风险分析的基本程式步考虑:(1)应采取什么减灾措施?(2)其费用和效益如何?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用尽量小的费用获

37、得尽量大的效益,实际的情形往往是在二者之间求得折衷(使研究区域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又尽量减少为此所须付出的费用)。至此,即完成了风暴潮致灾风险分析的全过程。6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6.1 工作思路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首先统计学方法分析江苏沿海风暴潮致灾因子特征、风暴潮承灾体特征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然后通过实地现场观测方法、海洋卫星遥感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对沿海各地进行灾害等级区划。6.2 总体工作部署此项目计划用约1年的时间分阶段完成,具体部署如下:(1)2009年11月2010年3月:资料收集与野外实地调查。充分收集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理数据资料,经济发

38、展统计数据,风暴潮防护工程资料,重点对江苏沿海各地区历史风暴潮灾害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掌握研究区内的风暴潮灾害总体分布和灾害的破坏程度。(2)2010年3月7月:建立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应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沿海各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估算。(3)2010年7月9月:报告编写及图件编制。7 实物工作量7.1 调研工作(1)包括资料收集、编写设计和设计审查;(2)各类地理、经济、遥感、气象资料以及历史灾害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分析归纳;(3)建立信息化数据库、资料库。7.2 建模、评估工作应用Petak灾害分析理论,从区域和局地两个方面人手,考察风暴潮孕灾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风暴潮

39、致灾系统的致灾因子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情况进行深人地分析。(1)建立风暴潮致灾因子模糊风险模型;(2)建立风暴潮承灾体易损性模型;(3)建立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模糊风险模型。7.3 编写报告,绘制图件工作编写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总报告,绘制江苏省沿海各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江苏沿海各地预防和减少风暴潮灾害提供科学依据。8 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8.1 机构设置(1)拟建立研究院、项目组、研究小组三级的管理体系,研究院负责人、财、物及劳动保护用品的保证及项目出野外、结束野外和中间环节的检查、指导、初步验收等;项目组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各研究小组负责组内资料

40、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项目组组建后,将根据研究院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管理细则,对人员分配、工资、津贴、劳动和生活纪律以及质量检查、民主生活管理和安全生产等制度进行更为详尽细致的规定,交由研究院审核后即成为项目行政管理制度。(3)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全权管理项目。组建项目组后,项目组将从人、财、物、工作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制定项目管理细则,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4)建立各种职能机构,如项目民主管理小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质量检查小组等,在项目负责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其作用,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8.2 人员安排为保证该项目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项目承担单位将组成精干的专

41、业队伍实施工作。项目指导:吴富强、叶水泉项目负责人:欧阳凯项目组成员:项目实际参与人员共9人,其相关专业及专业搭配情况见表8-1。表8-1 项目组成员一览表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专业主要工作安排欧阳凯男硕士助工海洋地质项目总负责、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吴建勋男硕士助工海洋地质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立辉男硕士助工海洋地质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李建硕男硕士助工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安福利男硕士助工海洋地质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楼锦花女硕士助工第四纪地质学综合研究、信息处理顾佳女硕士助工环境工程地质调查、信息处理9 经费预算依据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制定经费预算,详见表9-1。表9-1 项目经费预算项目费用(万元)备

42、注一、资料收集费20.001、文献收集(3.00)2、实地调研及图文资料收集(17.00)二、现有资料的二次开发5各种数据、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归纳(5.0)三、野外费用9.601、燃料动力费(3.00)60天500元/天=30000元2、停车过路费、司机工资(3.60)60天600元/天=36000元四、差旅费及劳务费16.001、差旅费(6.00)3000元/人次10人2次60000 元2、野外食宿、补助(6.00)100元/人天10人60天60000 元3、外聘专家劳务费、差旅费(4.00)五、成果编制及评审费6.00项目报告及图纸六、出版物/信息传播费2.00网络费、电话费、邮费及论文版面费七、不可预见性费用2.00合计60.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