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366977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血压和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高血压是动脉弹性减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伴随着动脉弹性减退的始终。动脉弹性亦称动脉顺应性,它主要取决于管腔的内径大小和可扩张性,主要反映的是血管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不仅决定了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并且可以早期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由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动脉系统在承受巨大的容量变化的同时仅表现为血压的轻微波动成为可能1。而高血压是使动脉弹性降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早期进行动脉弹性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导致高血压和动脉弹性降低的共同因素及动脉弹性的检测方法。1 致高血压及大动脉弹性降低的共同因素1.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高血

2、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载脂蛋A5(APOA5)-1331T/C基因的多态性在老年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组2。小鼠体内试验的研究表明,当左心室在长期的压力超负荷的过程中,遗传形成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左心室肥大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3。在小鼠体内的研究发现腺体相关病毒介导的人类C反应蛋白基因的转移可以通过上调血管收缩因素,下调血管舒张因素的作用,最终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4。从而说明了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同样或者至少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 1.2 环境因素:1.2、1饮食:高蔬菜、水果的饮食可以控制高血压,其机制不是十分清楚,但有研究对15个肥胖的高血压

3、患者和15个瘦的健康人做对照,通过给予高蔬菜水果饮食来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这种饮食比单纯给予钾,镁和纤维的补充在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改善内皮的功能5,进一步增加动脉弹性。在盐敏感的高血压患者通过低盐饮食可以减少血管氧化作用并且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6。1.2、2寒冷:寒冷的冬季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通过对12个年轻人和12个老年人的表面皮肤用冷水清洗20分钟后,观察因皮肤温度降低引起的升压反应,发现在老年人中血压升高的数值是年轻人的两倍。通过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老年人皮肤降温后的升压反应,可以发现它是一种可以反应中央动脉硬化程度的良好的预测指标7。这项研究不

4、仅表明寒冷对体表有内在的升压作用,而且并随年龄的增长与中央动脉的僵硬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1.2、3噪音:噪音污染看似与心血管疾病无关,但是研究发现噪音在明显影响人们听力的同时,可以降低动脉顺应性并诱发高血压8。1.3 其他因素:1.3、1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始于儿童时期,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出现大部分是在进入成年人后才被察觉。尤其是肥胖的儿童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将会进一步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9。动脉硬化的程度部分是由腹部内脏脂肪数量的增加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腹部脂肪数量的增加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独立于整个机体的脂肪数量的增加10。1.3、2激素:高

5、血压患者在正常剂量的盐饮食情况下,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长期应用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动脉壁细胞的肥大,降低动脉反射波系数和循环系统中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11。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一直认为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在妊娠直到分娩的过程中,女性体内有高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这种较高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可以降低动脉僵硬度而且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2。1.3、3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动脉弹性和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以往会认为血压长期升高,可能会影响到主动脉的扩张程度,然而主动脉的扩张程度与年龄,性别及非血管性高血压有关。现已发现OSAS与血管性高血压有关,但是在OS

6、AS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中,他们的主动脉的扩张程度的确不会因为合并OSAS而增加13。1.3、4年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9,随着年龄的增加,即使没有其他的危险因素(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也会发生老化,这种改变必然引起血管弹性的下降,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的下降,脉压的增加等。年龄的增加和高血压病的发生同时对血管壁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管壁的弹性。 2 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测量方法:2.1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已将PWV作为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PWV

7、是左心室收缩形成的一个脉搏波在动脉系统中的传播速度,即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之比,反映节段动脉的弹性,PWV与动脉壁的僵硬度成正比14。 PWV一种是颈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可以反映主动脉的僵硬程度。在一项评价肥胖人群动脉弹性的研究中cfPWV在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验证后充分表明其可靠性15,它的测定是公认的反映动脉僵硬程度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指标”16。另一种PWV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由于其操作简单,避免了cfPWV测量过程中对操作者技术水平和对患者暴露腹股沟部位的要求,只需在四肢系好压力袖带进行测量,它不仅可以测量弹性动脉的僵硬度,同时可以测量肌性动

8、脉的僵硬度,它的更大优势在于它与cfPWV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4。2.2 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 由于心室的收缩活动,使从心脏到周围血管的脉搏波和由周围血管到心脏的脉搏波相互作用,通过波形的评价即表现为AI14。中央动脉硬化cfPWV及周围血管硬化对于AI有重要的决定作用17-19。因此AI可以定量描述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灵敏地显示因大、小动脉弹性的改变引起的压力反射波的相关改变。2.3 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测定C1是舒张期血流容积减少与压力下降之比值,也称为容量顺应性。C2是舒张期血流容积振荡变化与振荡压力变化之比值,也

9、称为称振荡顺应性。在一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受损的内皮祖细胞活性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与C2均下降,PWV升高20。C1与C2分别反映大动脉与小动脉弹性功能,C1和C2的大小与大动脉与小动脉弹性呈正相关。许多研究已经证实C1和C2能够早期较敏感地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减退,最早出现变化的是C2。2.4 血管造影 可以准确直观地测量不同节段的血管弹性功能的参数,并且可以观察血管是否已发生相关的病变。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其有创伤性和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有很大的临床局限性。 利用高分辨率的超声探头,经食管或体表观察血管直径和血流量的变化。通过这些数值计算出反映血管弹性的相关指标,

10、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同样超声检测方法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关指标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由于其没有辐射的优点,超声检测方法则对于预测妇女及儿童的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重要价值22。2.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当前CT及MRI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评估方法,更成熟的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评估,这些新技术更有效的为病人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法并且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创伤性的诊断与治疗方法。CT及MRI提供的信息对于外科医生采取合适的血管内干预,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及复杂的监控策略都十分重要23。同时也有几种方法采用速度编码的心血管磁共振技术的指标:转运时间(TT)、流通面积(QA)及相关

11、系数(XC)来评价cfPWV,在高磁场强度下与QA相比,TT及XC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更接近cfPWV,这几种分析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某段血管的几何特征及可用图像的质量24。3 前景与展望改善动脉内皮的功能和结构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降压治疗只是减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因此我们的治疗理念应该由传统的降压对症治疗理念向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结构的根本治疗理念转变。通过以上检测方法可以提前发现血管内皮弹性减退,为患者提供早期的合理干预,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提早预防和发现血管内皮的轻微变化,使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甚至使逆转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不再是一个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