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64835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古诗文。(1)补写出上句或下句。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2)理解性默写。今年是国庆 70 周年,回望历史,我们从积贫积弱到现在百废俱兴,可以印证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 , 。行路难诗中以“ , ”两 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2(8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答题。 冬去春来,满园芬芳之时,淡黄浅绿,袅娜轻盈,蝶儿翩跹,醉舞清风,春意盎然,弥漫在天地间。和煦的暖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漫步在春风里,品读着清黛灰朦,仿佛 听到了春蕴的音符,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春天,仿佛展现了一幅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维美画卷; 。 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地露出了她的笑脸。柳烟成阵,万紫千红。连绵的 青山,林木青翠;静谧的湖泊,波澜不兴。这是童话般的世界,薄雾笼罩,烟雨潇潇。(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翩跹(pin)B袅娜(lio)C阴霾(mn)D静谧(m)(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含错别字的词语: 改正: (3)“和煦”中的“

3、煦”意思是 。“波澜不兴”在文中的意思是 。(4)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3(4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937 年春这首诗出自 写的 ,该诗以 的形式,把遭受苦难但 渴望斗争的中华民族比作“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自强不息和昂扬的斗志。4(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庆祝中华人

4、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

5、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96%信息化深入发展,居民在网上购物、用手机支付、骑共享单车、坐高速列车成为常态,所谓新“四大发明”。1949年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材料二】芜湖市历年GDP对比表年份GDP(亿元)常住人(

6、万人)人均GDP(万元)20183278.53387.78.8720173065.52369.68.3220162699.443677.3720152457.32365.46.7620142307.9361.76.4020132099.53357.85.87【材料三】香港警察刘泽基即“光头刘sir”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家现在已成为他的靠山,“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是住在大树里的小鸟,如果国家倒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存在。”(1)材料一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看材料二,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表格反映的情况。(3)请你按照材料三中的画线句进行仿写,说明国

7、家与个人的关系。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作为00后的感受。(50个字左右)5(20分)阅读理解。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 张 贺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

8、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 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

9、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

10、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可见,古今同理。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今天

11、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有何作用?(3)第至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仔细研读第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20分)桐花如常许冬林 (1)不喜欢桐花多年。 (2)觉得它肥俗,香气浓烈到撞人。落花时,样子邋遢。 (3)在我们江北,谷雨之后,桐花最盛。

12、(4)少年时居住的老宅西边,有一棵桐树,是白桐,也叫泡桐,粗壮,高大,枝叶覆满 头顶天空,指手画脚。【A】我放学回家,穿过开着无边无际紫云英的田野,老远看见我家屋西的桐花,白发苍苍地开上云天。桐花下,炊烟升起,猜想母亲一定正手忙脚乱地做饭。桐花粉紫色。浅浅的粉紫,隔着春暮的天光烟蔼看去,竟像是颜料在水里化掉了,化成一团不干 不净的灰白色。这样的灰白色,是薄凉的,像日子,不过节也不做喜事的乡下日子。寻常的日子。 (5)有一回,朋友跟我描述她在乡间看到的桐花有多美,我心里想笑。桐花能有多美?匆匆一见,如旅途上的艳遇,不负责洗臭袜子也不用油污满身地下厨房,没熬过漫长的相看生厌的时光,那情感自然是轻吐

13、芬芳。 (6)我想起从前我家的那棵桐树,春暮的雨愁愁长长地下,屋外的墙角处,腐烂的树根 边,都生了一簇簇的野蘑菇,肥厚的桐花花瓣铿然坠落,砸在滑腻的湿地上,混进潮腥的野蘑菇丛里,然后一起腐烂。空气里,桐花的味道又湿又重,缠绕不散,像玄奥难解的命运。夏天,算命先生坐在村口的桐树阴下,一卦一卦地算。他说人在命运里走,也逃不掉。命运如网,缠绕不散。 (7)母亲喜欢请人算命,给家里每个人都算。一回是抽牌,母亲让我抽,我抽出一张,展开看,是一个女子,骑一匹白马,又矫健又威风。图边说的是什么,已经不记得。只记得,我是喜欢那匹马的。其实我也想骑上那匹马,逃。逃离乡村,逃离我妈妈我奶奶那样的生活和命运。我不想

14、自己就像一朵桐花,开得那样粗陋,那样没有花的样子。花的样子应该是轻 盈的,鲜丽的,香气袅袅像细细的柳丝,或者像下下停停的春暮的细雨。 (8)如果做花,我不想做一朵桐花。 (9)像逃离一场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一样,我试图以自己的不甘和倔强来逃离古旧乡村,逃离古旧的生活方式。我追随理想,试图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出门读书,风花雪月地写席慕容体的情诗我以为我成功逃离。 (10)暮春的一个黄昏,散步,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前,竟是久久流连不去。那是极普通的 一户农家,两层半旧的小楼,门前用竹篱笆围出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瓜种豆。房子东边,立 一株高大桐树,紫色的桐花累累簇簇盛开,远看去,花开灼灼,如蒸如煮,花气

15、熏天。房子无人,静悄悄锁了门,只有那一树桐花火辣辣地开,繁花照眼明,也庇护着小楼和院子。 (11)一块园,一树花,一户人家。静谧,安稳,寻常。寻常中透着人间烟火的亲切,和盈盈的美意。 (12)桐花到底还是美的! (13)回想少年时:偌大的桐花荫下,坐着三小间覆有青灰瓦片的房子,我踩着满地的潮湿桐 花去上学。那画面,隔着二三十年的光阴,现在回头看去,才看出了一种人间的简静与清美。 (14)寻常朴素的物事中所包含的美,要过完小半生,才能懂得。就像过完小半生,才懂得,平常心的可贵。 (15)我在单位大院里开荒种菜,种没有农药没有生长激素的蔬菜。十指纤纤,不弄墨,弄泥土:希望儿 子在我身边成长的年月里

16、,可以吃到最健康的菜;是想,一慰自己初进中年渐生的求田问舍之心。 (16)一次跟文友说起,说起种菜,说起农事。他说他从前什么样的农活都干过,每年割稻子,最后一镰,他会割在自己手上,提醒自己逃离。我听了,内心有急雨经过,一阵潮湿。是的,我们曾经都是逃离者。可 是,如今我们说起油菜花,说起三四月的秧田,内心止不住地觉得亲切;看见庄稼,总觉是如遇故人。回头看人生,还是认同挖一口塘种几亩地生养两个孩子的日子,是庄严安稳的。 (17)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 (18)原来一直不曾逃离:对抗了小半生,最后,还是喜欢桐花。逃了小半生,最后还是 愿意俯身低眉,做一个母亲和妻子,做得不需要名字。

17、 (19)如果是花,自己还是一树桐花。在尘世之间,一花,一园,一人家。 (20)桐花如常。一切如常。(1)请为全文划分三大段落。(写段落序号即可)第一大段: 第二大段: 第三大段: (2)下面是席慕容桐花中的语段,试与第四段画线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从修辞方法的 角度谈谈两位作家此时对桐花的感受。【B】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 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3)第 10 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说说本文标题“桐花如常”的作用。(5)本文之前极写自己不喜欢桐花,之后却又深

18、深爱上了桐花,这里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7(15分)【三】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 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 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注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

19、。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帝:宋太宗。(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或异二者之为 是进亦忧 尝于邸中为假山 既成 (2)翻译下列语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4)甲选文为何作者以慨叹“嗟夫!”开始,又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来结尾呢?三、作文(55分)8(55分)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怎样的遇见?给你留下 印象最深的或是带给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次遇见呢?请以“最重要的遇见”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

20、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抄袭或全文摘抄他文。(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 600 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古诗文。(1)补写出上句或下句。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2)理解性默写。今年是国庆 70 周年,回望历史,我们从积贫积弱到现在百废俱兴,可以印证

21、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 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解答】答案:(1)秋边一雁声(重点字:雁)汉文有道恩犹薄(重点字:道)肯将衰朽惜残年槲叶落山路(重点字:槲)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重点字:圆)(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重点字:渡)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冬去春来,满园芬芳之时,淡黄浅绿,袅娜轻盈,蝶儿翩跹,醉舞清风,春意盎然,弥漫在天地间。和煦的暖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漫步在春风里,品读着

22、清黛灰朦,仿佛 听到了春蕴的音符,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春天,仿佛展现了一幅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维美画卷;春,仿佛歌唱出一首清脆婉转,明丽轻快的优美诗歌。 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地露出了她的笑脸。柳烟成阵,万紫千红。连绵的 青山,林木青翠;静谧的湖泊,波澜不兴。这是童话般的世界,薄雾笼罩,烟雨潇潇。(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A翩跹(pin)B袅娜(lio)C阴霾(mn)D静谧(m)(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含错别字的词语:维美改正:唯美(3)“和煦”中的“煦”意思是温暖。“波澜不兴”在文中的意思是水面平静,一点儿波澜也没有。(4)请你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解答

23、】答案:(1)D(2)维美,唯美。(3)温暖;水面平静,一点儿波澜也没有。(4)春,仿佛歌唱出一首清脆婉转,明丽轻快的优美诗歌。3(4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937 年春这首诗出自艾青写的煤的对话,该诗以一问一答的对话的形式,把遭受苦难但 渴望斗争的中华民族比作“我”,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自强不息和昂扬的斗志。【解答】这首诗是艾青于

24、1937年春天写的煤的对话,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全诗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形象而生动的讲述了煤的经历。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答案:艾青 煤的对话 一问一答的对话 我4(13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

25、.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2018年末,我

26、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96%信息化深入发展,居民在网上购物、用手机支付、骑共享单车、坐高速列车成为常态,所谓新“四大发明”。1949年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材料二】芜湖市历年GDP对比表年份GDP(亿元)常住人(万人)人均GDP(万元)20183278.53387.78.8720173065.5

27、2369.68.3220162699.443677.3720152457.32365.46.7620142307.9361.76.4020132099.53357.85.87【材料三】香港警察刘泽基即“光头刘sir”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家现在已成为他的靠山,“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就是一棵大树,我们是住在大树里的小鸟,如果国家倒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存在。”(1)材料一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看材料二,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表格反映的情况。(3)请你按照材料三中的画线句进行仿写,说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如果没有国就没有家,。(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作为00后的感

28、受。(50个字左右)【解答】(1)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中有准确的数字,并把1995年与2018年作了对比,所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观察表格中的项目与各个项目之中的数据可知,从2013年到2018年,芜湖市的GDP,常住人口,人均GDP都是一年比一年高。呈现了上升趋势。(3)仿写是综合读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分析其句义,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本题可仿写为:国家就是一片大海,我们是在海里存活的小鱼。如果大海干涸了,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消亡了。(4)语言表达类题目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

29、本题时,围绕着国家的富强,自己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意来表述即可。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2)从2013年到2018年,芜湖市的GDP、常住人口、人均GDP均呈现上升趋势。(3)国家就是一片大海,我们是在海里存活的小鱼。如果大海干涸了,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消亡了。(4)我因为拥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而自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个国人的努力与奉献,我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5(20分)阅读理解。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 张 贺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

30、们的一致评价。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变坏的。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意志坚强的

31、人,难以做到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督促。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 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

32、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可见,古今同理。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

33、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子孙之宝”。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有何作用?(3)第至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仔细研读第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

34、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B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的标题可知本文论述的是陪伴和家风之间的关系,结合第段“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可知作者要围绕如何树立和传承家风来论述,结合下文“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知作者的观点是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2)本

35、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首先熟记开头段的作用,其次要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回答。开篇由“官二代”“富二代”这两个最能引发社会“吐槽”的词引出对家风的论述,而“家风”是本文的论题,文章都是围绕“家风”进行论述的,故第段能引出文章的论题,而这些现象本身是事实论据,可以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观点,而且以大家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作为开头,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开头段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第段列举了父母难以陪伴的孩子有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第段列举了曾国藩用写信方式陪伴后代建立良好家风的故事,第6段列举了梁鹤年先生认为男子汉应该在陪伴孩子和伴

36、侣身上慷慨花时间的例子,故是举例论证,同时,第段的例子和第段的例子形成强烈的对比,故也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论证中心服务的,明确本段的论点,结合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进行分析整合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句子的品味。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林则徐说的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及具体语境理解这句话的深沉含义。林则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儿孙和自己一样,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消磨奋斗的意志;儿孙如果不如父母辈强,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使他们好逸恶劳,胡作非为,增加过错。林则徐的这句话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会忽略

37、了培养他们的奋斗的意志,教会他们勤劳、善良、懂得判断对错等,那么就会使他们好逸恶劳、胡作非为,这与现在出现“官二代”“富二代”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一致的,故作者在此引用林则徐的话,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重视,多陪伴孩子。据此整理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的是对论据的分析。论据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要判断题干中的哪一则材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论据是论证什么观点的,然后分析文章的观点是什么,论据论证的观点与文章的观点一致,那么就是与本文联系最密切的。A论述的是要勤俭节约,B论述的是要留给子孙“清白”而不是“财物”,“清白”即是留下良好的家风家训;C论述的是淡泊名利,本文的观点是陪伴和指导

38、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B论述的观点与本文论述的观点一致,故B与本文的联系最密切。答案:(1)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大意对即可)(2)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现象,引出对本文论题“家风”的论述。同时作为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具体真切有力地证明了缺少陪伴会使得家风不正的观点,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3)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父母难以陪伴的孩子有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也列举了曾国藩用写信方式陪伴后代建立良好家风的故事和梁鹤年先生认为男子汉应该在陪伴孩子和伴侣身上慷慨花时间的例子,并且这三个例子形成对比,从正反两面具体真切有力地

39、突出了只有陪伴孩子才能树立传承良好家风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深刻。(4)林则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儿孙和自己一样,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消磨奋斗的意志;儿孙如果不如父母辈强,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使他们好逸恶劳,胡作非为,增加过错。“官二代”“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消磨了孩子奋斗的意志,从而没有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作者在此引用林则徐的话,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重视,多陪伴孩子。(5)B更能体现,因为B说的是不能只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应该重视对孩子品德的修养,父母留给孩子好品行才是“子孙至宝”。而A侧重于勤俭节约,

40、C侧重于淡泊名利,都不符合本文主旨。6(20分)桐花如常许冬林 (1)不喜欢桐花多年。 (2)觉得它肥俗,香气浓烈到撞人。落花时,样子邋遢。 (3)在我们江北,谷雨之后,桐花最盛。 (4)少年时居住的老宅西边,有一棵桐树,是白桐,也叫泡桐,粗壮,高大,枝叶覆满 头顶天空,指手画脚。【A】我放学回家,穿过开着无边无际紫云英的田野,老远看见我家屋西的桐花,白发苍苍地开上云天。桐花下,炊烟升起,猜想母亲一定正手忙脚乱地做饭。桐花粉紫色。浅浅的粉紫,隔着春暮的天光烟蔼看去,竟像是颜料在水里化掉了,化成一团不干 不净的灰白色。这样的灰白色,是薄凉的,像日子,不过节也不做喜事的乡下日子。寻常的日子。 (5

41、)有一回,朋友跟我描述她在乡间看到的桐花有多美,我心里想笑。桐花能有多美?匆匆一见,如旅途上的艳遇,不负责洗臭袜子也不用油污满身地下厨房,没熬过漫长的相看生厌的时光,那情感自然是轻吐芬芳。 (6)我想起从前我家的那棵桐树,春暮的雨愁愁长长地下,屋外的墙角处,腐烂的树根 边,都生了一簇簇的野蘑菇,肥厚的桐花花瓣铿然坠落,砸在滑腻的湿地上,混进潮腥的野蘑菇丛里,然后一起腐烂。空气里,桐花的味道又湿又重,缠绕不散,像玄奥难解的命运。夏天,算命先生坐在村口的桐树阴下,一卦一卦地算。他说人在命运里走,也逃不掉。命运如网,缠绕不散。 (7)母亲喜欢请人算命,给家里每个人都算。一回是抽牌,母亲让我抽,我抽出

42、一张,展开看,是一个女子,骑一匹白马,又矫健又威风。图边说的是什么,已经不记得。只记得,我是喜欢那匹马的。其实我也想骑上那匹马,逃。逃离乡村,逃离我妈妈我奶奶那样的生活和命运。我不想自己就像一朵桐花,开得那样粗陋,那样没有花的样子。花的样子应该是轻 盈的,鲜丽的,香气袅袅像细细的柳丝,或者像下下停停的春暮的细雨。 (8)如果做花,我不想做一朵桐花。 (9)像逃离一场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一样,我试图以自己的不甘和倔强来逃离古旧乡村,逃离古旧的生活方式。我追随理想,试图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出门读书,风花雪月地写席慕容体的情诗我以为我成功逃离。 (10)暮春的一个黄昏,散步,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前,竟

43、是久久流连不去。那是极普通的 一户农家,两层半旧的小楼,门前用竹篱笆围出一小块菜园,里面种瓜种豆。房子东边,立 一株高大桐树,紫色的桐花累累簇簇盛开,远看去,花开灼灼,如蒸如煮,花气熏天。房子无人,静悄悄锁了门,只有那一树桐花火辣辣地开,繁花照眼明,也庇护着小楼和院子。 (11)一块园,一树花,一户人家。静谧,安稳,寻常。寻常中透着人间烟火的亲切,和盈盈的美意。 (12)桐花到底还是美的! (13)回想少年时:偌大的桐花荫下,坐着三小间覆有青灰瓦片的房子,我踩着满地的潮湿桐 花去上学。那画面,隔着二三十年的光阴,现在回头看去,才看出了一种人间的简静与清美。 (14)寻常朴素的物事中所包含的美,

44、要过完小半生,才能懂得。就像过完小半生,才懂得,平常心的可贵。 (15)我在单位大院里开荒种菜,种没有农药没有生长激素的蔬菜。十指纤纤,不弄墨,弄泥土:希望儿 子在我身边成长的年月里,可以吃到最健康的菜;是想,一慰自己初进中年渐生的求田问舍之心。 (16)一次跟文友说起,说起种菜,说起农事。他说他从前什么样的农活都干过,每年割稻子,最后一镰,他会割在自己手上,提醒自己逃离。我听了,内心有急雨经过,一阵潮湿。是的,我们曾经都是逃离者。可 是,如今我们说起油菜花,说起三四月的秧田,内心止不住地觉得亲切;看见庄稼,总觉是如遇故人。回头看人生,还是认同挖一口塘种几亩地生养两个孩子的日子,是庄严安稳的。

45、 (17)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 (18)原来一直不曾逃离:对抗了小半生,最后,还是喜欢桐花。逃了小半生,最后还是 愿意俯身低眉,做一个母亲和妻子,做得不需要名字。 (19)如果是花,自己还是一树桐花。在尘世之间,一花,一园,一人家。 (20)桐花如常。一切如常。(1)请为全文划分三大段落。(写段落序号即可)第一大段:19第二大段:1012第三大段:1320(2)下面是席慕容桐花中的语段,试与第四段画线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从修辞方法的 角度谈谈两位作家此时对桐花的感受。【B】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 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

46、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3)第 10 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说说本文标题“桐花如常”的作用。(5)本文之前极写自己不喜欢桐花,之后却又深深爱上了桐花,这里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段落的能力。划分段落可依据时间地点的转换、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感情的发展阶段来进行。本文可以作者在情感上的变化来划分,第19段写“我”不喜欢故乡的桐花,想方设法逃离故乡。第1012段写看到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桐花,感到很美。第1320段展开回忆,感悟到平凡生活之美。(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本文“穿过开着无边无际紫云

47、英的田野,老远看见我家屋西的桐花,白发苍苍地开上云天”将紫云英与家里桐花作对比,表现了对桐花不喜欢的情感。席慕容桐花中的句子“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运用比喻手法和展开想象表现了作者对桐花盛开的赞美之情,流露着对其充满生命活力的喜爱。(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谷雨之后,桐花最盛”是环境描写,写的是故乡桐花盛开的景色。其作用可从文章内容的发展方面予以考虑。一方面它引出下文“少年时居住的老宅西边,有一棵桐树”的内容,以及“我”不喜欢桐花的情感。也为后文长大后感受到桐花的美好作铺垫。可据此回答。(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

48、主要内容、点明主旨、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通过对桐花情感的变化,表达了“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的主旨,标题点明了文章主旨。这个标题新颖富于诗意,给人以美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文章主旨。作者从刚开始觉得桐花“肥俗”“样子邋遢”到“愿做桐花”,是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行文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文章主旨要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或提取文章首尾关键性语句。“寻常是美,朴素是美,这样的美,又极庄严”是表达中心的关键语句。答案:(1)第一大段:19段。 第二大段:1012段。 第三大段:1320段。(2)本文通过

49、将紫云英与家里桐花作对比,表现了对桐花不喜欢的情感。席慕容桐花中的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想象,表现了对桐花盛开的赞美之情,流露着对其充满生命活力的喜爱。(3)环境描写。一方面引出下文对“我”家桐树、桐花的描述,另一方面为后文感受到桐花的美好作铺垫。(4)标题点明了文章主旨,新颖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通过对桐花由不喜欢到喜欢再到对生活的领悟,表达出对寻常、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7(15分)【三】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50、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 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 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注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帝:宋太宗。(1)翻译下列加点字词。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是进亦忧这样尝于邸中为假山曾经既成已经(2)翻译下列语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

51、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4)甲选文为何作者以慨叹“嗟夫!”开始,又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来结尾呢?【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是:这样。句意:曾经在家中修建了一座假山。尝:曾经。句意:已经修建好。既:已经。(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52、补、移”,我们在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微,没有;归,归依。句意为: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重点词有:但,只;安,怎么,哪里。句意:(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乙“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等句可以看出姚坦敢于直言,从“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可以看出姚坦关心百姓。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正好是

53、姚坦的言行的真实写照。(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答案:(1)或许 这样 曾经 已经(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3)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三、

54、作文(55分)8(55分)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怎样的遇见?给你留下 印象最深的或是带给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次遇见呢?请以“最重要的遇见”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抄袭或全文摘抄他文。(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 600 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解答】【范文】 最重要的遇见 又是一季丰收,不禁想起一年前,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 初见他时,厚重的眼镜下下藏着一双犀利的眼睛,上身是一件普通的无领衬衫,扎进裤子里再用裤腰带捆得紧紧的

55、,更显得他身体纤长干瘦,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但头上那一卷向上梳着的头发,却为他添上了几分喜感,整个人看上去像个加长加大版的悠嘻猴。可我从他那锁着的眉头,得出一个初步印象:这个老师不好惹。“上课”是短促而苍老的声音,“同学们好!”这时,出乎意料的,老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很标准的九十度,背即使是弯着,也是笔直的,像一块弯曲的钢板。他的手紧贴着身体两侧,头上已有几根白发,让这个鞠躬显得很沉重。他直起身子时深深地喘了一口气,理理衣服上的褶子。“老师好!”我们以鞠躬回礼,并非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那时,我感受到有史以来最深刻的老师与学生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这样一个看起来严肃、敬

56、业甚至有些古板的人,在地理课上,表现得不是经纬交错的一板一眼,他会用平白易懂,有时略带玩笑的话语将我认为生涩难懂的地理知识传授给我们。每次上地理课,总会让我联想到古时候,杨柳树下定会露出一角窗,树下私塾里书声琅琅,必有夫子如他,执卷浅笑立于群生之间,轻言细语,微微颔首 正想着,一团阴影走到我面前,我抬头,原来老师已经到桌前。我涨红了脸,他反光的眼镜掩匿住他眼里的厉光,让人捉摸不透,我更是僵直了身子,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空气仿佛凝固一般,他的注视让我抬不起头。良久,他执卷端向下移,向下移,我缩了缩脖子,准备接受那预想中的一棒。谁知那书却迟迟未落下,只是触到了我的头发,我抬头,他的镜片上精光一闪,映出了他那双有些无奈又有着严厉的眼睛,“上课可不能走神啊。”那书终是未拍下。此时一丝夕阳照进来,映亮了他的眉眼,镜片下盛着沧桑的双眼映射出满满的温暖,他在我眼中渐渐变得越加高大起来。 老师,我真想让这场美好的相遇就此延续下去。 可是,随着初二会考的结束,我们的师生缘就此结束。虽然还是会在校园里与您偶遇,但我却只能笑着打个简单的招呼,在心中向您鞠躬,以目光远送秋日夕阳里最美的背影。 相遇的美丽,永铭我心。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