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14364809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昳丽(y)暮寝(qn)窥镜(ku)提防(d)B徒跣(xin) 休祲(jn) 缟素(go) 旗靡(m)C傧者(bn) 绑缚(f) 酒酣(hn) 间进(jin)D宫闱(wi) 期年(q) 佞臣(nng) 怫然(f) 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大之狱(诉讼案件) 神弗福也(福气)B因使唐且使于秦(于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彼竭我盈(充满,旺盛) 今日是也(这样)D寡人谕矣(明白)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3分)A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朝服衣冠,窥镜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4按课文填空。(4分)(1)_,_,故逐之。(2)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_,_,_而在,何为无人!”(3)布衣之怒,亦_,_尔。(4)王笑曰:“_也,寡人反取病焉。” 5下列判断不当的一组是()。(3分)A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B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人左丘明所作。C“唐且不辱使命”的含义是唐且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D晏子春秋是记述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来%源:zzste#6(2011湖南娄底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

3、过今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B中国撤离在利比亚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的理念。C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 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二、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710题。(16分,每小题4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4、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

5、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皆以美于徐公()(3)面刺寡人之过者()(4)卒得反国()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人君之所

6、以离国家失社稷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吾知所以亡矣。10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10分)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7、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1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7题。(15分)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

8、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

9、。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

10、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

11、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4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15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16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4分)1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三、写作(40分)18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

12、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炼,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自我请以“我_,因为我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的“昳”应读“y”;B项“靡”应读“m”;D项的“期”应读“j”。2答案:A解析:A项中的“福”用作动词,意思是“赐福”。3答案:D解析:A项中“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13、听到”;B项中“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美”;C项中的“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4答案:(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3)免冠徒跣以头抢地(4)圣人非所与熙5答案:A解析:A项错误,战国策的作者已难查考,西汉时经刘向编订。6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把“通过”或“使”去掉;B项,搭配不当,改“表达”为“体现”;D项,前后矛盾,应删去“超过”或“左右的”。答案:7(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8(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9(1)从这种情况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就太厉害了。(2)

14、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10(1)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2)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答案:11B解析:“或”应理解为“有的(人)”。1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13解析:从“为官”和“辞官”两个方面概括郑板桥的品质,一是为官清廉,二是爱民如子。参考答案:是一个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答案:14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15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16不能

15、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17答案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18写作提示: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叙事要具体,写出自己的情感波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例文:我坚强,因为我聆听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寞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滚着万

16、千的思绪,为连日的挫折、不顺而忧伤着。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及,又似乎很亲近,缭绕耳际。我止住了脚步,让这一串串灵动跳跃的音符轻轻滑过心田,快乐地舞动着。琴声依旧回旋在苍茫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我的思绪渐渐地与这灵动美妙的琴声融为一体,有超脱红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感。我沿着声音的痕迹,来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这悠扬的琴声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我正要屏住呼吸纵情赏乐时,琴声骤然止住了。一个稚嫩的童声传进我的耳中:“爷爷,我累了。弹琴真快乐,虽然我看不见,但也可以用心去感受,是么?

17、”一个苍老的声音:“是的,小丫,你弹得十分动听。我看见你的手指那么灵活,就像在那些琴键上跳舞一样。”我的心猛然像触电似的,脑海中升起了许多问号,难道难道他们是我悄悄透过那积尘已久的玻璃窗往里张望,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正用双手比划着什么,对着一个老人讲话。小女孩的眼睛虽然失去水灵灵的光彩,却透出一种快乐的自信感。她是一个盲人!而那位坐着的老人竟是个聋人!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感动着,两行温热的泪竟悄然滚落。这泪,是甘甜的!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余晖。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那美妙的琴声再一次响起,也再一次让我莫名地感动。古道间回荡着这爷孙俩的欢声笑语和感动人心的琴声。我前行的脚步变得坚定了,因为在这个黑黝黝的夜晚,那感动人心的琴声,便是我前进的明灯。点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因为不做作不掩饰不矫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景物的渲染与美妙的琴声浑然交融,真情的对话与心灵的触动感人心怀,婉约的语言与凄美的意境让人难忘。我们欣赏的是,该生是在用自己真挚的心写文章,用自己真实的情写文章。优美的文章各有千秋,各有风采:或文采飞扬,或谈笑风生,或多愁善感但无论何种类型的文章,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章必须感情真挚自然,动人灵魂。这是一篇虚实并举的佳作。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