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公司企业战略评估分析【范文】
《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公司企业战略评估分析【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公司企业战略评估分析【范文】(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公司企业战略评估分析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公司企业战略评估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1二、 精准实施强链补链3三、 必要性分析5四、 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6五、 企业销售物流管理12六、 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20七、 企业生产物流的方式22八、 不同类型商品分销渠道的构建31九、 渠道管理概述38十、 渠道差距评估40十一、 分销渠道运行绩效评估43十二、 项目基本情况47十三、 SWOT分析50十四、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59劳动定员一览表59一、 产业环境分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
2、6亿元、增长7.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左右,实现了“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互交织,困难和挑战增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有厚实基础、有独特优势、有巨大潜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
3、叠加,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必须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变化,善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变压力为动力,积极稳妥应对复杂局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按保持“三个同步”“三个高于”原则安排: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左右、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个和2个百分点,万
4、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左右,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二、 精准实施强链补链(一)做大做强领军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鼓励石化化工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并优先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按照省级财政对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有关奖励政策给予上市分阶段奖励;对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的,省级财政予以一次性300万元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类债券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二)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专
5、精特新”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持续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隐性冠军和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省级财政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对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养成效明显的设区市,予以最高500万元奖励。(三)加强产业链项目招引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全省重大活动集中签约项目联合推进工作机制作用,加快对接引进一批产业链补链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对引进全球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民营企业及其控股一级子公司投资的制造
6、业项目且已落地的,按单个项目投资额大小给予相应设区市民营企业对接牵头部门前期工作经费奖励。用好“98”投洽会、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力争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鼓励化工园区(集中区)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专场对接,策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补齐化工新材料发展短板。对招引重大项目落地填补产业链空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部门予以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支持。(四)强化重点产业协同着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与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新能源电池等下游产业融合,鼓励开展产品推介、上下游协作配套、产能对接等“手拉手”活动,促进企业持续加大本省采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发展。鼓励企业间建立长期战略合
7、作,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石化化工产业与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之间的集群式联动和全产业链发展。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
8、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一)企业销售物流的流程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企业的销售系统相结合,共同完成产品的销售任务。销售物流归根结底是由客户订单驱动的,而物流的终点又是客户。因此,在销售物流活动开展之前,企业要进行售前的各种市场活动,包括确定客户(潜在客户、目标客户)、与客户联系、展示产品、处理客户询价、
9、报价、跟踪报价等。所以,从企业方面来看,销售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应该是订单管理,即在客户接受报价后就开始处理销售订单,订单记录了客户的需求、订货的价格,还要检查客户信用度和可用的物料。然后,根据销售订单实施其他物流业务。若有库存,则生成产品提货通知单,物流配送部门根据提货通知单生成物流配送单,进行销售运输,组织配送等;若没有库存,生成产品需求单(包括采购单),再把信息传递给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或供应物流管理系统。对于由于损坏或其他原因被退回的货物,企业还应该实施退货处理。退货在销售活动中会经常发生。由于销售退还的商品也需要登记和管理,也会有费用产生。(二)企业销售物流的组织与控制1、产成品包装包装是企
10、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终点,也是销售物流系统的起点。产品的包装通常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也就是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销售包装是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是企业销售工作的辅助手段,许多生产企业都通过销售包装来进行新产品的推销工作或企业形象的宣传工作。产品的运输包装主要在产品的运输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运输、搬运活动中产生产品的碰撞、雨淋等毁损现象。产品包装,尤其是产成品的运输包装在销售物流过程中起到使产品便于保护、仓储、运输、装卸与搬运的作用。因此,在包装材料、包装形式上,既要考虑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方便,又要考虑材料及工艺的成本费用。2、产成品储存为保证客户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将客户服务维持在比较高的水
11、平上,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都必须保持一定的产品库存。这是因为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存在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和需求的波动,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需求的波动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通过保留一定数量的产品库存来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如果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呈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变化,企业要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和产品供给的稳定性,产品库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更加突出了。3、订单管理订单管理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一直到着手准备拣选货品之间的工作,通常包括有关用户和订单的数据、单据处理等内容。为使库存保持最低水平,客户会在考虑批量折扣、订货费用和存货成本的基
12、础上,合理地频繁订货。企业为客户提供的订货方式越方便:越经济,越能影响客户,如免费电话服务、预先打印好的订货表,甚至为客户提供远程通信设备。客户常关心交货日期,希望供货方能够将订单处理与货物装运的进程及时通知客户,特别是当与预期的服务水平已经或将要发生偏差时更是这样。随着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跟踪订货状态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使得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更加密切。(1)订单准备。企业库存管理人员根据订单预测及相应的促销、季节等影响因素调整,并考虑供应商规定的最小订单量的限制,即根据批量订货的价格折扣,确定最终的订货数量般考虑多货品的整体订单。(2)订单传输。订单传输信息是第二道工序,涉及
13、订货请求从出发地点到订单录入地点的传输过程。(3)订单录入。订单录入是指在订单实际履行前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核对订货信息的准确性;检查所需的商品是否可得;如有必要,准备补交订货单或取消订单的文件;审核客户信息。(4)订单履行。订单履行由与实物有关的活动组成,主要包括:通过提取存货、生产或购进满足客户所需货物;对货物进行运输包装;安排送货;准备运输单据;订单录入后,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信息传输给相应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系统处理后,进行系列配送商品的准备活动并配送至客户,与之交接后回馈,开具发票,完成整个订单流程。4、企业销售物流渠道的选择销售物流渠道又称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运送到消
14、费者或客户手中所经过的路线及经营机构。其起点是生产厂家,终点是用户或消费者。走完这些路线,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或叫中间商。中间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与分销渠道密切关联。从物流的角度来看,营销渠道就是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没有分销渠道的一体化,高效的物流系统就不能建立。企业的销售物流渠道对销售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销售策略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变动的直接诱因。因此,企业销售物流渠道的建设和选择与企业销售物流运作息息相关。通常,企业的销售物流活动会根据不同的销售物流渠道而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企业进行销售渠
15、道决策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性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自身的因素等。政策性因素,表现为政府为维护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或者支持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的产业发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企业进行销售渠道决策时必须首先考虑这些因素。就市场因素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特性、竞争对手的渠道策略、市场资源条件及背景等对渠道的选择有着直接的作用与影响,因为渠道的选择决定了企业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速度和满意程度。因此,企业对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要进行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研究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从定性与定量上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比较,从中选出相对满意的、有利于发挥本企业优势的销售渠道
16、。5、产品配送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的主要职能是将货物进行短暂储存并进行处理配送,其主要涉及以下任务:包装、装卸与搬运、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的管理。销售物流的配送流程通常分为一般配送流程和有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较完整的一般配送流程是由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等环节构成。这种流程既适用于各种包装和非包装、混装等种类较多、规格复杂的中、小产品,也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产品配送的需要,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结构形式。有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是指因配送
17、加工的组织形式和加工内容不同,形成多种配送流程的组合形式,将各种配送流程组合为配送加工工艺流程结构的一种产品配送系统。另外,有些产品受性能、状态制约,不适宜与其他产品混运、混放;有些产品配送批量很大,不需要配装就可以达到满载,这类产品配送的流程没有理货、配货、配装等作业环节,直接装车送货,如煤炭,燃油,大批量的钢材、木材、水泥等产品的配送。有些产品不设库存,实行“四就”配送,即就厂、就港(站)、就车(船)、就库直接配送,其流程没有储存、理货、配货、配装环节。这种配送方式减少了装卸转运次数和环节,提高了产品周转速度和效率,减少了产品损耗,对大批到站、到港产品,一般采取就址、就港直接装车发送,对本
18、地生产的大批量产品、危险品产品一般采取优先装车配送。无论是一般的配送流程,还是有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都应结合供销关系产品形态特征、仓储和配送条件灵活进行设计,以满足用户的,方面需要,便于操作和管理,提高配送效率。6、装卸与搬运在物料搬运设备方面,客户往往希望投资最小化,且方便高效。例如,客户要求供货商以其使用尺寸的托盘交货,也有可能要求将特殊货物集中在一起装车,这样他们就可以直接再装运,而不需要重新分类。随着供应链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越来越需要供应链上各单位和各部门紧密合作,包括物流装载设备的流通使用等。五、 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一)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目标及原则1、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目标企业
19、销售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在适当的交货期准确地将商品送达顾客。对于顾客的订单,尽量减少和避免缺货。合理设置仓库和配送中心,保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使运输、装卸、保管和包装等操作省力化。维持合理的物流费用。使订单到发货的情报流动畅通无阻。将销售额情报迅速提供给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2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原则企业实施销售物流管理应遵循以下七项原则: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3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及时发现需求变化的早期警报,并据此安排和调整计划。实施“延迟”策略。)与渠道成员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在整个分销渠道领域构筑高效的信息平台。建立整
20、个销售物流的绩效考核准则,销售物流管理的最终验收标准是客户的满意度。(二)企业销售物流成本控制销售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流动过程中,如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传递、配送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1、销售物流成本构成销售物流成本具体由以下八个部分构成。(1)物流活动中的人力成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及福利等。(2)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料费、折旧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其他,如差旅费等。如果是委托第三方则包括付给第三方的运输费用。(3)仓储
21、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带来的成本。(4)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费用。(5)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6)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7)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交际费、信息系统管理费以及其他杂费,销售物流过程的研究设计、重构和优化等费用。(8)用于保证销售物流顺畅的资金成本,如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等。2、销售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1)销售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则1)从流通全
22、过程角度管理销售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不是单一企业或单一物流部门的事情,需要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2)从营销策略角度管理销售物流成本。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市场营销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但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却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因此,企业需要在考虑用户的产业特点和运送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客户充分沟通协调,共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成本的管理直接为市场营销目标服务。3)从信息系统角度管理销售物流成本。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提高物流作业的准确度和信息的迅速分享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4)从效率化配送角度管理销售物流成本。通过高效的信息系统,使配送计
23、划和生产计划、订货计划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和周转率,从而降低配送成本。5)从物流外包角度管理销售物流成本。物流外包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管理区险和投资成本。(2)销售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物流成本控制是指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成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以达到预期的目标。1)绝对成本控制,即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以内的控制方式。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是主要方法。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有三种情形。理想标准:在现有最理想、最有利的作业情况下,达到最优水平的成本指标。正常标准:在目前条件下,为提高效率,在避免损失、耗费的情况下所应达到的水平。这一标准广泛应用于企
24、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中。传统业绩标准:依据前期实际水平制定的标准。2)相对成本控制,即通过对成本与产值、利润和服务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控制技术。(3)销售物流成本控制的策略。在考虑压缩物流成本的同时,必须平衡物流服务水平,那种单纯依靠降低物流服务水平而降低物流成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般有以下四种途径来压缩销售物流成本。1)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使物流途径缩短,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车辆满载率,设定最低订货量,实行计划运输,开展共同运输,选择最佳运输手段等。2)降低储存成本:减少库存点,维持合理的库存量,提高仓库利用率等。3)降低包装成本:降低包装材料的
25、价格,包装简易化,包装作业机械化等。4)降低装卸成本:减少装卸次数,引进集装箱和托盘,机械化等。销售物流成本既可以进行局部控制,也可以进行综合控制。销售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对销售物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计算、分析、反馈、决策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三)企业销售物流管理效果的评价企业销售物流是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对销售物流工作的管理,并能准确评价管理效果。对企业销售物流管理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效率、成本、综合绩效等方面进行。1、企业销售物流效率评价物流效率是物流要素投入与产出之比。依投入要素涵盖的范围,物流效率评价基本
26、上可分为:单要素投入的效率评价,如衡量劳动、资本或技术投入在物流行为改善中所起的作用;多要素效率评估,包括所需全部物资、设备、能量与其他投入。单要素投入法一般用来考察个别的物流要素如运输、先进物流设备采用后对物流行为的影响。而对于整个销售物流过程效率的考察需采用多要素投入评价。2企业销售物流综合绩效评价对企业销售物流整体绩效的考评,应当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优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不断降低成本上。(1)建立销售物流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原则。显然,要对销售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考评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的销售物流科学考核体系。尽管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制定考核体系的
27、时候当然也就会有所不同,但是在设计考核体系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1)整体性原则。销售物流的评价体系不仅仅要考察局部的工作职能,还应当从整体上对销售物流的绩效进行考核、控制。2)可比性原则。在设计评价体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在纵向上的可比性,还应当考虑到本企业的绩效与其他同行业企业在横向上的可比性。3)经济性原则。在考核企业销售物流绩效时,要考虑到考评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如果指标收集过于庞杂,就会导致操作困难、费时费力、得不偿失,但是如果指标确定得太小,又很可能遗漏相关有用的信息,掩盖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考评体系时应当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均衡点。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8、。由于销售物流的考核涉及风险和顾客满意度等难以量化的问题,因此,企业在考核销售物流的绩效问题时,除了采用定量的指标之外,还应当辅以一些定性的指标进行修正。(2)企业销售物流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指标。企业销售物流总体绩效的考评可由以下四个主要的指标构成。1)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绩效的成本指标。局部成本指标可用运输装卸费用、订货处理费用、退货处理费用、仓储费用、包装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来评价;全局性的成本指标可用销售物流总成本来衡量。2)企业销售物流的效率评价指标。可以运用前一阶段对物流成本评价的结果和实际工作中统计的数据信息,用以下五个指标来反映企业销售物流的效率;3)企业销售物流的风险评价指标。由于销
29、售物流的整个流程由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包装和流通加工等阶段构成,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必然存在风险,所以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销售物流面临着种种风险。4)企业销售物流的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销售物流直接与顾客相连,销售物流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在对销售物流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时,不能不考虑销售物流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反映客户的满意程度。六、 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企业生产物流可依据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工艺过程的特点和物料流经的区域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按照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划分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可以通过产品的品种多少、同一品
30、种的产量大小和生产的重复程度来衡量。产品的品种越多,每一品种的产量越少,生产的重复性越低,则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低。据此可以把企业生产物流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大量生产。大量生产品种单产量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2)单件生产。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相对应,是另一个极端。单件生产品种繁多,且每种仅生产单位产量,生产重复程度低。(3)成批生产。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由于成批生产的范围很广,通常又可划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小批生产。(二)按照工艺过程的特点划分按照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流动特点,企业生产物流又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种类
31、型。(1)连续型生产物流。连续型生产物流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连续型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有条件采用自动化装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其管理重点是保证物料的连续供应和各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2)离散型生产物流。离散型生产物流是指物料离散地运动,最后形成产品。表现为产品由许多零部件构成,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彼此独立,制成的零部件通过各个部件装配和总装最后形成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在制品储备,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的生产即属于这种类型。零部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等导致管理较为复杂,其管理重点是保证物
32、料的及时供应,尽量减少在制品库存,减少工序间不必要的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三)按照物料流经的区域划分生产物流从范围上来看,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伴随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成品入库为止,整个过程按照物料流经的区域,企业生产物流可以分为工厂间物流和工序间物流。(1)工厂间物流。对于大型企业来讲,发生在备专业厂间的运输物流就是生产过程中的工厂间物流。(2)工序间物流。工序间物流也称车间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车间内部和车间、仓库之间各道工序、工位上的物流。其内容包括:仓库向车间运送原材料、零部件的搬运活动,接受原材料、零部件的储存活动,加工过程中间的在制品储存活动,各种物料在车间、工
33、序之间的搬运活动,成品出厂前的储存活动。对生产物流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工序间物流进行的。七、 企业生产物流的方式1、不同生产类型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特征项目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1)项目型生产过程的特点。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必须在明确规定的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完成。我们重点研究涉及物料转移的项目。项目型生产过程的特点有以下四点。1)物料凝固。生产系统需要的物料进入生产场地后凝固在场地中,在生产场地形成最终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动性不强。2)物料投入大。即种类多、吨位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较难,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企业的生产由客户拉动。3)一次性生产。从设计、施工准备到物料
34、采购、储运、生产,直至交付客户使用,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4)生产的适应性强。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通用设备和工艺组织生产。(2)项目型生产物流的特征。1)物料采购量大,供应商多变物流较难控制。2)生产过程原材料、在制品占用的物流量大。3)物流在加工场地的方向不确定、加工路线变化极大,工序之间的物流联系不规律4)物料需求与具体产品存在-一对应的相关需求。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1)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单件小批量型是指生产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甚少,生产的重复程度低。在这种生产类型中,生产组织只能进行粗略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使用通用设备,效率低,计划工作
35、复杂,例外管理较多,产品的设计工作量较大,如服装定制生产。(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的特征。1)生产重复程度低,物料需求与具体产品的制造存在一一对应的相关需求。3、2)生产重复程度低导致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重复程度低,物料的消耗只能粗略估计。)由于生产品种繁多,物料需求种类变化大,不易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不易保证,采购物流较难控制。4、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1)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是指产品品种不单一,每科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品种的多样化来自市场的需求,企业只能适应。具体而言,产品设计要实现系列化,零部件制造实现
36、标准化、通用化,运用柔性制造系统、推行成组技术来提升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2)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的特征。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是满足多样化生产条,下的较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多样化生产使得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协调组织很复杂,需要追求物流费用的降低以缓解生产多样化带来的高成本。其生产物流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料被加工的重复程度介于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之间,一般采用混流生产。.2)使用MRP实现物料相关需求的计划,以JIT实现客户个性化特征对生产过程中物料、零部件、成品需求的拉动。3)由于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采用并行工程处理,物料的消耗定额很容易确
37、定,所以成本很容易降低4)由于生产品种的多样性,对制造过程中物料的供应商有较强的选择要求,所以外部物流的协调很难控制。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3)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由于品种单一,产量很大,可以采用专用设备、流水线、自动生产线等方式来组织生产,同时实现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4)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的特征。1)由于生产的重复程度高、稳定,容易制订相关的物料需求计划,所以对物料很容易控制。2)由于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因而物料的消耗定额能准确制定。3)由于生产品种单一,物料需求变化小,容易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采购物流
38、也容易控制。4)由于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的生产系统自动化水平高,因此生产物流的具体作业环境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5、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1)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也称大批量定制生产,是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向客户提供多种定制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把大批量与定制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客户的个性化和大批量生产的有机结合。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进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问题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若干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
39、任意数量的产品。关键是正确区分客户的共性和个性需求以及产品结构中的共性和个性部分,减少产品的定制部分,增加大批量生产过程环节。(2)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的特征。1)物料被加工成基型产品的重复程度高,因而这部分物料的需求很容易计划与控制。2)要满足个性化定制要求。在控制过程中,需要些关键技术的支持,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电子数据交换等。通过任务外包与协同、柔性制造等手段向客户快速交付多样化的产品。3)产品组合配置完成以后,要面对单个客户或小批量、频繁供给的现实,因而在物流配送环节,对供应链系统的敏捷性和协调性要求很高。4)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数量的规模化要求全程物流的支持,需建立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网络
40、。大规模定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分销窗和零售商等供应链合作伙伴参与满足客户需求的意愿和条件。(二)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从生产方式的发展来看,依次出现了“作坊式工生产”“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对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主业化社会。不同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重点也不同。1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也称单件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在大批量生产模式到来之前的长期生产实践中,作坊式手工生产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下,生产管理凭借的是个人的生产经验以及行规。这一阶段整个管理活动的特点体现为一种经验管理,因此个人
41、的经验智慧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水平。1、大批量生产模式大批量生产模式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作为一种技木进步和客观存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量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很少、产量很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这就使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现出以下特点: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即事先必须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然后编制各级生产进度计划对生产物流进行控制,并利用库存制度对物料的采购及分配过程进行相应的调节。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也称精益生产模式。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了准时生产制。后来,美国在全面研究以准时生产制为代表的日
42、本式生产方式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即精益生产理论。精益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有两种模式:推进式模式和拉动式模式。(1)推进式模式。推进式模式是以MRP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模式。具体来讲,企业的计划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市场预测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对产品按零部件展开,计算出产品中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出产计划,并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一生产环节都按计划进行生产,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订,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游的生产环节,不管后续环节当时是否需要。由于计划信
43、息的有限性与不准确性,计划不可能做到很精确。因此,推进式生产物流实际上做不到按需生产。在这种模式下,物流和信息流是完全分离的。推进式模式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管理手段上,大量运用计算机系统。2)在生产物流的组织上,以物料为中心,强调严格执行计划,维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3)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2)拉动式模式。在拉动式模式下由客户订单来激发产品需求,该需求将需要的生产物料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牵引而过。具体来讲,由客户订单信息牵动产品装配,再由产品装配拉动零部件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都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向上游车间提出要求,发出
44、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车间完全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换句话说,真正的生产计划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其余的每一道工序的生产指令由其后面的工序在需要的时候下达。在拉动式模式下,物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采用拉动式模式进行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可以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如果每道工序都按其下一道正序的要求,在适当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与数量进行生产,就不会发生不需要的零部件生产出来的情况。可以说,对物流平衡的无限追求是拉动式模式的核心所在。拉动式模式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拉动生产系统各生产环节对生产物料的需求。2)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
45、的零部件立即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重点在于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3、在生产的组织上,计算机与看板结合,由看板传递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4)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看作外界的必然条件,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环节的各种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除库存产生的“浪费”。八、 不同类型商品分销渠道的构建(一)消费品分销渠道的构建1、消费品及分类消费品是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使用的产品。按消费者购买习惯不同,可以把消费品分为便利品、选
46、购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四种类型。(1)便利品。便利品是指消费者购买频繁,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比较品牌、价格;希望随时随地能买到的产品。便利品可分为日用品、冲动购买品和应急物品三种。其中,日用品是指那些价格低、经常使用和购买的产品,如食盐、方便面、洗涤用品、饮料等;冲动购买品是指消费者在视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临时决定购买的产品,如玩具、水果等;应急物品是指消费者在紧急需要的情况下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如急诊药品、应急雨伞等。(2)选购品。选购品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款式、耐用性等进行比较之后才会购买的产品,如家用电器、服装、美容美发产品等。(3)特殊品。特殊品是指具备
47、独有特征和(或)品牌标志的产品。对这些产品,购买者愿意付出特殊的购买努力,如特殊品牌和式样的汽车、服装等。(4)非渴求品。非渴求品是指那些消费者不知道或虽然知道但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购买的产品。传统的非渴求品有人寿保险、工艺类陶瓷以及百科全书等。那些刚上市、消费者从未了解的新产品也可归为非渴求品的范畴。当然,非渴求品并不是终身不变的,特别是新产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它可以转换为其他类别的产品。2、常见的消费品分销渠道模式(1)厂家直供模式。厂家直供模式是指生产厂家直接将商生产厂家品供应给终端渠道进行销售的渠道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渠道短,信息反应快,服务及时,价格稳定,促销到位,易于控制。
48、其缺点是:受交通因素影响犬,设立过程容易出现销售盲区。该模式的优点是:生产厂家容易与中间商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中间商的积极性,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其缺点是:商品销售权完全交给中间商,生产厂家在渠道控制方面存在风险。因此,一般生产厂家经常在新商品上市之初或企业本身知名度不高时选择该模式。(2)平台式销售模式。平台式销售模式是指生产厂家以商品的分装厂为核心,由分装厂建立经营部,负责向各个零售终端供应商品。该模式适用于消费密集、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市场。在该模式下,生产厂家利用分装厂构建了强大的经销商物流平台。每个经销商负责几条街或者几家店铺的送货上门工作,达到了深度分销的效果。该模式的优点是:责任区
49、域明确;服务半径小,送货及时,服务周到;网络稳定。其缺点是:受区域市场条件限制大,必须经过厂家直达送货,需要较多人员管理。(二)工业品分销渠道的构建1、工业品市场及其特点工业品是指购买者以社会再生产为目的而购买的产品。通常按工业品进入生产过程的方式及其与商品成本的关系,将其分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固定资产、供应品和劳务。工业品市场又叫生产资料市场,是为人们的生产服务的,它提供的商品是生产资料。组成工业品市场的行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其市场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的派生性。需求的派生性是指工业品市场购买者对产品的需求,归根结底
50、是由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引申出来的。(2)需求弹性小。需求弹性小是指工业品市场购买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大,即价格上涨,不会引发需求大幅度下降;反之,价格下降,也不会引发需求大幅度上升。(3)专业采购。专业采购是指工业品市场购买活动由专业人员或者专业采购团队完成。(4)一次购买量大。相对于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工业品市场一次采购量大。(5)顾客集中稳定。该特点由工业品市场构成人员的特点决定。2、工业品分销渠道设计鉴于工业品市场的特点,工业品分销渠道以具有服务功能的短渠道为主。在实践中,企业工业品分销渠道主要以直销为主,并在主要销售地点设立网点,也可以利用代理商建立销售点或者利用批发商进行
51、销售,具体模式。(三)服务产品分销渠道的构建1、服务产品的特征及分类关于服务产品,不同学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于1960年将服务产品定义为用于出售或连同商品一同出售的活动、利益和满足。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于2005年对服务产品进行了如下界定: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在何一项活动和利益,它本质上是无形的,并且不产生对任何东西的所有权,它的产生可能与奚际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1)服务产品特征。根据服务产品的概念,人们一般将服务产品的基本特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形性,即与有形的消费品或产业用品相比,服务产品的特质及组成的元素往往是无形无质的,甚
52、至使用服务产品后的利益也很难被察觉。2)不可分离性,即一般情况下,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产品的同时,顾客也完成了对服务产品的消费,两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3)差异性,即服务产品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统一界定。与有形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标准化和稳定性不同,服务产品的提供一般缺乏标准的操作规程。4)不可储存性,即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性,使得服务产品不可能像有形的消费品和产业用品一样能够被储存起来。5)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服务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有形产品所有权的转移。这一特性更易使消费者产生风险意识,会员制是服务企业维系
53、顾客关系的常用手段。(2)服务产品分类。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H.Lovelock)的基本分类法是服务产品常用的分类方法。他按照服务对象、服务特征两方面的不同,将服务产品分为四类。1)人体处理服务。该类服务属于顾客高卷入的服务,如航空、理发、外科手术、健身、旅游等。2)物体处理服务。在物体处理服务过程中对象必须在场,顾客本人不必在场,如货运、干洗、家电维修等。3)脑刺激处理服务。在此服务过程中顾客意识必须在场,现场或远程均可,如广播、教学、电视服务、广告、管理咨询、音乐会等。4)信息处理服务。该服务不一定要求顾客直接参与,现场服务或异地服务均可,如财产保险、理财服务、
54、数据传输、司法服务、会计审计等。2、服务产品常用的分销渠道模式(1)直接分销模式。这是服务企业经常采用的分销渠道模式。采用该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产品的不可分离性,因此采用直接分销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相关活动。该模式经常被医疗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服务的单位采用。(2)中介机构组建的分销渠道。这是服务企业最常采用的渠道模式。利用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常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代理商,主要应用在旅游、运输、信用、工商服务业等行业。2)经纪人,专门执行或提供某种服务,再以特许权的方式销售该服务,如保险经纪人。3)批发商,专指以大批量方式提供服务的中间商。4)零售商,如商业零售商、照相馆、干洗店等
55、。渠道设计工作完成之后,为了确保渠道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企业必须对相关渠道成员进行选择、激励、评估和调整。(四)渠道成员的选择企业一般会从经营时间的长短、成长情况、清偿能力、合作态度、经营相关商品的情况、推销人员的素质、店铺的位置等方面评估、选择渠道成员。(五)渠道成员的激励激励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两个问题: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分。当商品流通企业给予渠道成员的优惠条件超过它取得合作所需提供的条件时,就会出现激励过分的情况,结果是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量提高而利润下降;当商品流通企业给予渠道成员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致不能很好地激励渠道成员的努力时,就会出现激励不足的情况。(六)渠道成员的评估和调整为了提高整
56、个渠道的效率,商品流通企业需要定期按照一定的指标衡量相关渠道成员的表现。这些指标包括销售配额完成情况、平均存货水平、向顾客交货时间、对损坏和遗失商品的处理、与本企业促销和培训计划合作情况等。通过评估,发现渠道不能按照计划工作,例如,当消费者购买方式发生变化、市场扩大、新的竞争者涌现、创新分销渠道出现以及商品进入商品生命周期的新阶段等情况出现时,需要对分销渠道进行必要的调整。九、 渠道管理概述(一)市场营销渠道与分销渠道在与企业渠道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两个概念经常被不加区分地交替使用,这就是市场营销渠道和分销渠道。市场营销渠道是指互相配合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和个
57、人。也就是说,市场营销渠道包括参与某种商品供产销过程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如供应商、生产者、各类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辅助商(如支持分销活动的仓储、运输、金融、广告代理机构等)以及最终消费者。分销渠道通常是指促使某种商品和服务经由市场交换过程,顺利地转移给消费者(用户)消费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其成员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包括生产者、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分销渠道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营销渠道是不同的。市场营销渠道包含分销渠道,而分销渠道只是市场营销渠道的一部分。(二)分销渠道管理目标和任务1、分销渠道管理目标分销渠
58、道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肉,通过有效的渠道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销渠道管理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它是反映企业营销能力的一项指标。企业之所以将市场占有率作为分销目标,是因为企业商品需要通过分销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现其最终价值。(2)利润额。利润额是指企业的分销活动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数量。利润额的多少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利润额指标不仅是企业分销渠道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经营活动重要的指标之一。(3)销售增长额。销售增长额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基本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销效果与以往同期相比增长的情况。分销渠道管理就是根据分销渠
59、道的基本职能和性质开展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有:提出并制定分销目标;监测分销效率;协调渠道成员关系,解决渠道冲突;促进商品销售;修改和重建分销渠道。十、 渠道差距评估渠道差距是指企业在设计渠道系统时,所设计的渠道与终端消费者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或企业实际渠道系统与预想的理想渠道系统之间存在的差距。降低直至消除渠道差距是渠道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有助于渠道管理者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渠道差距的产生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赞瑟姆和贝利等人提出的,专门用来分析质量问题根源的模型。首先,该模型说明了服务质量是如何形成的。模型的上半部分内
60、容与顾客有关,下半部分内容与服务提供者有关。顾客期望的服务是顾客的以往经历、个人需求以及口碑沟通的函数。另外,也受到企业营销沟通活动的影响。而顾客实际感知的服务是一系列内部决策和内部活动的结果。其次,该模型介绍了分析和设计服务质量时需要考虑的步骤和要素。决定服务质量的要素之间有五种差异,也就是质量差距。质量差距是由质量管理前后不一致造成的。最主要的差距是感知服务差距。(差距1)是指企业不能准确地感知顾客的服务期望。差距1产生的原因包括: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不准确,对顾客期望的服务了解不准确,没作需求分析,顾客需求信息在传递中改变等。质量标准差距(差距2)是指服务提供者制定的服务标准与管理者所认知
61、的顾客期望不一致导致的差距。该差距出现的原因在于,服务质量计划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有效支持,计划失误或计划程序有误,组织目标不明确,计划管理水平低下等。质量标准差距的大小多与差距1的大小有关。服务传递差距(差距3)是指因为服务生产与传递过程未按照企业所设定的标准进行而产生的差距。该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服务技术和系统无法满足标准的要求;服务质量标准过于复杂和僵硬,缺乏可操作性;员工不赞成该标准,所以不执行;服务质量标准与企业文化不相容;服务运营管理水平低下等。市场沟通差距(差距4)意味着企业市场宣传中所承诺的服务与企业实际提供的服务不同。该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市场沟通计划与服务运行实际未能很好融合,传
62、统的外部营销与服务运营不协调,组织未能执行宣传中的服务质量标准,企业沟通宣传中存在过度承诺问题等。感知服务差距(差距5)是指顾客期望服务和顾客感知或实际体验的服务不一致的情况。(二)消除渠道差距的思路1、消除需求方差距(1)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详细了解细分市场顾客需求。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顾客需求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产品。(2)根据需求方差距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关服务。(3)通过转变目标市场,改变服务对象,实现供给与需求服务水平的平衡。例如,市场上一些小的零售商为了避开与国外大型零售商巨头的直接竞争,专注于投资大零售商不感兴趣的农村市场,并通过提供特色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做法即属于此类。2
63、、消除供应方渠道差距(1)改变当前渠道成员的角色。在保留现有渠道成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他们在渠道中承担的责任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利用新的分销技术降低成本。例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很多生产厂商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3)引进新的分销专家,改进渠道运营。例如,通过合作,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把联邦快递引入其分销渠道,提高了整个分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改变渠道环境和管理限制所产生的渠道差距渠道差距的产生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很多时候是外界环境和一些管理限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渠道差距的消除仅依靠渠道内部管理的改善是无法实现的。此时可以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参与重
64、新设计和修改渠道系统等方式实现降低渠道差距、优化渠道结构的目标。十一、 分销渠道运行绩效评估分销渠道运行绩效评估是指厂商通过系统化的手段或措施,对分销渠道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考核和评价的活动过程。通常从渠道畅通性、渠道覆盖率以及渠道财务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估。(一)渠道畅通性评估渠道畅通性主要评价产品流通速度,用商品传输时间来衡量。商品传输时间是指商品从企业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以“天”为单位。商品传输时间越短,说明渠道畅通性越好。常用的畅通性评价指标包括商品周转速度、货款回收速度和销售回款率。(1)商品周转速度。商品周转速度是指商品在渠道流通环节停留的时间。商品周转时间越长,说明商品周转速度越慢;渠道可能不够畅通;反之,商品周转时间越短,说明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越少,渠道越畅通。(2)货款回收速度。货款回收速度是从资金的角度反映渠道畅通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销售回款率表示,回款率越高,说明渠道越畅通。(二)渠道覆盖率评估渠道覆盖率是指渠道成员分销商品覆盖的地理区域,可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