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361950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报告吴晓红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2010年5月学习型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研究研究报告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吴晓红一、课题的由来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我校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校以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低年级艺体综合课及主题综合活动课为切入点,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的研究。实验取得了成功,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了走进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的是更多的探索与体验、创造与展示的空

2、间,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收集资料、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了各种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加速了我校教师优秀群体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验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课改与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逐步适应时代、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建设使教师有了展现专业和特长的机会,促进了教师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教师们精诚合作,开发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与学生共

3、同分享个性化教学的乐趣,逐步提高了自身从教的素质,调动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全国、本市及本区的评比中获奖,十余人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和谐互动、共同发展,成就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人生舞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使学校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几年来,课题组在研究中坚持务实求新,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创造性教学成果,在市、区、外省市产生了积极影响。我校小学低年级艺体综合课研究与试验一书作为天津市素质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小学主题综合活动课研究成果集,作为河西区发展性教育的子课题成果正式出版。开发了各学科15年级

4、上、下册相关的课程资源,已整理成册,编入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我们编辑整理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优秀案例及反思,结集出版了走进开放的课堂,感受学习的快乐一书。学校2004年、2006年均被评为河西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和天津市首批现代化建设先进校。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德育、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密切结合,实现了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使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成为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反思走过的实验历程,我们也深感到学校校本课程的推行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文化层面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5、,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如:有的教师缺乏课程观念,对校本课程的概念还认识不清,新的教育理念树立还不牢固,教学实践中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将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方法,贯彻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才能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校本课程个性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特长多样化、学校特色品牌化。二、课题研究的意义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不断地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学校,为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成为一所“学习型学校”。课程文化作为

6、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型学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的文化,它包括课程理论、教育传统、知识、语言、教材以及在课程活动中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习惯等要素。课程从教育产生之时起,就承担起继承、传递、传播文化遗产的任务。因此,课程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得以开展的物质与精神载体。钟启泉先生在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一文中指出:“课程文化的再造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所求和终极目标。”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文化的改革,是课程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不断磨合和融合的过程,课程不断创新文化,课程的创新不断地推动文化的发展。我国的课程文化建设必须与我国文

7、化建设的方针一致,有目的、有意义地构建和营造一种有益于民族精神生成和发展的创新性文化环境,自觉地消除传统文化积淀中那些有碍民族创新精神发挥的消极成分,培育一种能够激发民族创新精神的先进文化。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比较认同这样的界定:课程文化是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的确立过程与课程研制、开发、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所诞生的一种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不仅包括既定性的文化,而且包括以文化反思、生成为机制的建构性文化。(张新海,王嘉毅:论课程文化的自组织,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也就是说,课程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课程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前者主要把

8、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而言,后者主要指课程本身这一特定的文化。作为课程文化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而校本课程文化的建设必然是通过全校干部、教师、学生之间交往互动进行的,而其中的关键则是教师。学习型学校最突出的特征是强调教师不断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或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这种学习一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等实现,这就是课程文化所反映和体现的内容。只有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等特征的课程文化才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课程文化。因此,学习型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文化;独

9、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是学习型学校的最好表现。总之,该课题研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有关学习型学校的理论。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就的最佳实践一书的总序中提出:“学习型学校是在新的社会形态,新的教育形态与新的管理形态下发展的方向。”在第八章中指出:“一所学校,只有当它弄清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以及弄清楚作为接受教育的结果学生所应获得的素质以后,它才能真正发挥一个专业学习型组织的作用。”我校自60年代就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大胆地探索,致力于寻找打造学习型学校的有效策略,使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教

10、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的逐渐丰富结合起来,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途径。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需要相应的课程文化建设来提供支持。2有关课程文化的理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文化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刘启迪曾指出:“课程文化研究,是课程理论研究日趋深入而出现的越来越受到人们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无论对课程理论研究本身的繁荣与创新,还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与反思,课程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课程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对于课程和文化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传统上认为课程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现代社会科学

11、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有效的课程文化建设会同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指在实践中,在行动现场中进行的研究,是以实践者为主体,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研究,是以改善行动效果为目的的研究。我校的干部、教师就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就是研究者,而课堂、校园就是行动现场,就是实验室。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做,不断地学习新的理念,不断地提升研究能力,以达到研究的目的。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研究目标1探索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精神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不断优化、整合、改进、创生校本课程的目标、

12、内容、实施与评价,努力构建富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二)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即:弘扬一种精神,形成三种习惯。(三)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成为一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不断超越自我的人,追求一种精神,修炼四种能力。(四)学校办学目标我们努力构建起“三园”文化,即书香校园为积淀,精神家园为桥梁,发展乐园为愿景,凸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特色品牌化。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温家宝总理讲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

13、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因此,建设校本课程文化,就应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契入点,全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教师团队。1学习引领,超越自我完善干部、教师的学习机制,使其学会系统思考的方法,实现专业引领是我们建设课程文化的积淀,让教师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是我们的追求。基于这样的共识,教师们根据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均制定出了个人愿景及切实可行的举措,并付诸于实施。围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等我们进行了多主题、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学习与论坛,并建立了年级图书角。在“给我阳光,我将更加灿烂”读书交流会上,教师们感悟到

14、学习是促进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造力不断再造升腾的根基,只有将学习成为习惯,才能发挥生命的无限潜能,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2践行理念,提升智慧把立高尚师德,行过硬师能作为我们课程文化创生的载体,实践中,我们尊重、欣赏学生,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及时总结出经验体会并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撰写出典型案例。结合学校的师德建设,组织教师们开展了“争创人民满意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主题实践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校内师德模范的事迹,形成一种外学先进、内学榜样、人人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活动中广大教职工主动进行教育反思,积极交流教育体会

15、,总结爱生案例,几年来我们总结出爱生案例上千个,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积极构建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唱响了爱的主旋律。3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创设管理文化,完善机制建设是我们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我校广大教师在对课程文化深入理解的同时,学校与教师一道重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如主题培训制度、民主对话交流制度、教育行为反思制度等。这些制度和践行课程文化理念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激发行为内驱力,而且可以点燃教师乐于思考的火花,更有助于教师主动发展。完善的制度促进了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它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民主平等的桥梁,营造出了一个相互沟通

16、、积极协作,共同发展的环境。因此,让管理为教师成长搭台,有助于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管理文化的极致。(二)校本课程民族文化课研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在,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所蕴含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都在培育民族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民族文化课”。1开设课程15年级均开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主题综合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民族文化课”,自编教材,每周一课时。2制定目标我们制定了“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目标”

17、。该目标共分六个方面,包括礼貌仪表、宽厚友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热爱祖国、勤劳勇敢。(具体目标附后)3编写教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编写出了上下两个学期15年级六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共5课时。各年级均以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科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活动中,师生都要收集体现民族精神的古往今来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诗等资料。4形成系列通过实验,我们初步形成了15年级一学年的活动主题系列:年级上学期一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是动物的好朋友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二我爱爸爸妈妈我和植物交朋友名人伴我成长三爱的接力珍爱水资源遇事有办法,我智勇双全四美德伴我成长大自

18、然也会发怒民族英雄在我心中五寻找榜样,感悟精神我心中的英雄祖国风光无限好我爱祖国大家庭年级下学期一爸爸妈妈老师,我爱你们生活处处有科学识字真有趣二我爱我家农业科学变化多打开曲艺之门,走进曲艺世界三我是爱校小标兵我与信息网络零距离丰富多彩的天津民间艺术四我爱家乡名人星空翱翔漫步文学殿堂,领悟民族精神五激情奥运,感动你我璀璨的中国医药文化走进京剧5坚持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突出民族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诸如自强不息精神,勤劳勇敢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并展现这些民族精神,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个性特征。第二,古今相结合。在学习

19、与活动中,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择其精华,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涉及某些文化的渊源由来时,教师可采取追忆历史的方法,通过学习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古诗等,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6活动方式民族文化课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特别注重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表演、收集、合作等能力。民族文化课强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学习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千方百计地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活动,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地创造条件。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操作来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上网找资料,收集图片

20、、事例,动手制作等,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7评价标准民族文化课每单元内容共分五课时完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课型:一是活动前的准备与指导(第一课时);二是活动的实施(二至四课时);三是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第五课时)。根据三种课型不同的内容与特点,我们初步拟定出了课堂评价标准。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是师生共同参与、设计。2. 确定主题得当。3. 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形式采用适当。4. 评价表的制定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第二至四课时1. 教师情感与主题教育一致、到位。2. 引言要肯定上节课学生的表现,明确单元的目标,能指出本节课的任务。3. 事例、感悟、积

21、累、践行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4. 总结时要先学生后教师,师生分别从知、情、行三方面做总结。第五课时1. 引言要总结上几节课的学生表现与收获,明确本节课的任务。2. 明确评价要真实适度。3. 个人评主要填写评价表,小组评价主要提出不同意见,全班汇报小组不同意见及小组内的典型事例。4. 总结时先师后生,从本单元的内容和评价两方面谈体会和收获。(三)德育课程校本化研究在实验中,我校进一步深化自主发展的德育特色,通过校本德育课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1认知性德育课程校本化认知性德育课程又称知识性德育课程,它主要从知

22、识、理论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我们把民族精神融入德育课程,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我校的校本教材“国学读本”,利用班会时间开设了“国学”课。在国学读本编写中,特别突出是以民族精神为内涵,民族文化为内容的课程,依据我校德育目标编写而成,突出了校本化的特点,我校的德育目标是“八字”即礼仪、友善、诚信、责任。按照“八字”德育目标每学期安排4课时,每课时完成“八字”目标中两个字的目标任务,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螺旋上升,逐渐递进最终达到校本化的培养目的。国学读本是按照低、中、高年级编写而成,低年级(一、二年级)是古诗,中年级(三、四年级)是警句谚语,高年级(五、六年级)是古文词。低年级侧重熟读熟记,中高年级

23、侧重实践操作。教材以方便教师教学、家长辅导以及学生自学为目的编写而成。低年级是16首古诗。依次设有五个解读栏目:一是“我会读”,每篇课文先出示原文,并附上汉语拼音,。二是“我会听”,以故事形式介绍诗文大意,其中包含介绍诗文的写作背景和校本教育(八字)重点。三是“我会背”,提出背诵的要求与技巧。四是“我会讲”,要求学生讲一些这样的诗文故事。五是“我会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每篇课文配有表现意境的插图,丰富了解内容,美化版面。中年级是16句警句谚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首先出示主题,然后每篇课文有五个栏目:一是“读译积累”。二是“阅读文库”。 三是“情境辨析”。四是“搜集交流”(课前搜集)。五是“体

24、验感悟”。 高年级是16篇古文词,每篇课文有四个栏目:一是“读译积累”,首先出示原文,然后以故事形式介绍古文大意,其中包含介绍古文的写作背景和校本教育(八字)重点。二是“情境辨析”。三是“搜集交流”(课前搜集)。四是“体验感悟”。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新颖性、活泼性、实践性原则”,说解通俗,深入浅出,适当配以图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二是加强诵读指导,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整体感悟,加深理解,对自己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活动性德育课程校本化我国的德育大纲中就要求“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指导学

25、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了一定的生产力劳动和公益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活生生的社会,明白自己是和别人联系着的个体,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关心所在地区的发展。这种具有真实感的学习使得正义、集体意识,民族精神等抽象的道德概念更富有直接性,学生也就有了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结合的需要性。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会、民族歌曲班班唱、民族英雄故事大赛等活动,在实践中还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体验教育活动”、“绿叶行动”、“重温长征路”、“雪山行军”、“网上博客论英雄”等活动、这种体验对学生德行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价值

26、。 通过体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对民族精神的认识。3隐形德育课程校本化我们把学校比作“舞台”,教育教学这场“戏”就在其中演出,而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不光有导演、演员、台词与动作等,“舞美”本身的设计与安排,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开展了“让每一堵墙说出历史文化”活动, 学校环境布置充分体现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从一楼到四楼,校园的墙壁上均可见到体现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的工艺作品和孩子们的书画习作。墙上展出天津民俗文化:泥人张、风筝魏、剪纸和杨柳青年画。二楼的墙壁上制作了一幅“长城的壁画”和楼梯

27、间的两组体现传统壁画技法的中华好少年的壁画,更是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尽情展现。学生在学校里漫步,眼中随处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四)学科课程校本化研究中华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既是重点、难点,也是冷点。通过几年的课堂实践,我们总结探索出了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的方法、途径和模式,提高了学生做人的水准。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学科渗透法,通过各科教学把包括民族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

28、教师操作时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在学习、讨论中使之受到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形式分为:1直接渗透。在语文、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历史事件、人物,颂扬爱国主义、正义感、大无畏精神等等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直接通过教材对受教育者进行。 如,语文教师讲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阅读自己收

29、集的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互相帮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引导学生画、读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比如,一个学生在汇报交流时说,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己的害怕,可以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另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补充说,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多么深刻的体会,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了

30、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入描写古代关于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句,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将关心帮助朋友的格言引入课堂,用这些格言适时适度的对所感悟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2间接渗透。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教师通过知识背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科学家的介绍等方式间接向学生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如教师在讲数学课“正负数”时,向学生讲述负数的发展史,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为世界数学进步作了巨大贡献,使学生为之感到骄傲与自

31、豪。如科学学科指南针一课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借助搜集的资料交流、以及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解,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以不同手段加深学生对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概况和意义的了解,对指南针是由我国传到欧洲并传到世界各地,促进当时世界贸易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人类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感到骄傲与自豪。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科学课上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后,了解科学家的一些故事,从中认识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不重视实验,尊重事实,具有刻苦钻研精神,这样渗透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及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的生成和开发。 3随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内容,教育者在传授学

32、科知识的同时,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及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顽强的毅力,用生动的事例阐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科课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中我们注重了灵活性,学生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知识,但得到的却是记忆扎实的、深刻的某种美德规范和精神,使之终生难忘。同时还注重了依托性,教师依托教学和教学实际需要,不把学科课讲成思想教育课。实验体现了将民族精神教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了有机、有度、有效的原则。不因为注意了民族精神知识的渗透,丢掉了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造成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的局面。选择了科学有

33、效的渗透方式。在学科渗透中我们不生拉硬拽,遵循的原则是在保持本学科的完整性、独立性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渗透,没有的不凑合。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把民族精神的精华与甘露像“输液”一样,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五)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从80年代至今,我校一直坚持开设活动课,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设置了40余个兴趣活动小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活动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兴趣活动这三个阶段,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入21世纪,随着我校

34、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的新的要求,为了达到使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又将兴趣活动课,作为校本课程的最佳表现形式进行改革,使之成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学课类型的兴趣活动课。我们通过开设民族文化教育的兴趣活动,使学生接触、了解、掌握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在民族文化的渲染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1开设形体课、机器人课两门校本课程依托两个课题实验,一个是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开展的“形体课”的实验研究,在一二年级开设形体课,由专门从事舞蹈教学和艺术体操教学的专业师资担任教学工作,教师自行研究使用专用教材,每周有专门的校本课的时间,在这样的课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形体方面的

35、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训练有素,坐姿、站姿、行走姿态等形体语言更加规范,每个个体的个人修养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形体更加健美,为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在天津市科普中心获得批准立项的机器人校本课程实验,这门课程主要在四五年级进行实验,实验开展一年多以来,得到了所有学生的喜爱。他们学习机器人的程序的编写设计,开动脑筋制作机器人创意,在众多国家级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2成立民族文化类的兴趣活动组主要包括茶艺、民乐、民族舞蹈、民歌合唱、京剧脸谱、中国结、十字秀、民族服装设计、风筝、泥塑、形体训练、机器人、书法、中国画、武术、竖笛等,这些活动组有专门的师资

36、,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利用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开展提高和普及性活动,学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中。如:合唱团的孩子们有着圆润悠美的歌声,热情饱满的劲头,是天津市一流的少儿合唱团;舞蹈团的同学舞蹈知识丰富,练功刻苦,演出的各种民族舞、儿童舞、韵律舞技艺精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民族音乐创作组的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歌曲美妙动听,富于想象力,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音乐人”;京剧脸谱制作组的同学们制作出了各种惟妙惟肖的京剧脸谱,使国粹在校园里得到延伸;风筝制作组,我们请来了老艺术家作为校外辅导员,对同学们的进行精心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制作的风筝风格迥异,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中孩子们主动地、自觉地参

37、加活动,不但特长得以发挥,而且健康的个性品质也得以形成。3 组织开展普及性的活动课我们还开展了多种民族文化类的普及性活动,比如:在广东路校区开展了抖空竹活动,每个孩子人手一个空竹,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所有学生参与,嘹亮的空竹声回荡在操场上。孩子们又掌握了一项民族传统技艺,同时强健了体魄。我们还在四、五年级分别开展了中国结和十字绣的制作活动,不论男孩女孩,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设计制作精美的作品,在民族艺术中接受美的熏陶。七、课题研究的成效几年来,课题研究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1培养了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

38、长,浩如渊海,博大精深,是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的民族文化课、国学课以及学科课程中所开发的资源中选取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学生的心田,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中,使他们树立起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提高了自身素质,达到了“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闪光。例如,四年级上学期有一个主题为“美德伴我成长”的活动,其中第三课时为“我和诚信手拉手”。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认识诚信,呼唤诚信,反思诚信,践行诚信、牵手诚信等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

39、对诚信的内涵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明确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诚信品质的表现,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在活动后有了很大的变化,能按自己说的去做,与同学、老师交往时注意了言行一致。其中,四年五班的同学们经过“诚信之星”的评比后,不仅能自己努力去做好,而且对班里出现的诚信问题也能勇于提出,并监督改正。正如刘莹老师在课后反思中所说的:“通过活动把同学们的诚信之心唤醒了,在了解别人讲诚信故事以及名人名言之后,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关注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了自己今后前行的方向,随后为之而努力。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级组的同学在上完民族文化课后,就

40、对他们老师说过,他们非常喜欢上民族文化课,喜欢收集历史故事和名言,因为在课上不但可以欣赏历史故事,自己练习讲故事,记名言,还使他们懂得了故事和名言告诉的那些道理,上完课后他们知道了今后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再如美术学科教学吉祥图案一课,通过让学生浏览大量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知识,认识部分典型的吉祥图案及它们的造型特点和所表达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引发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关注,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能在孩子们的手中得到

41、延续和创新,让中国这种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它强调了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比如搜集、整理、调查、访问、考察、研究等等,学生上网找资料,收集图片、事例,动手操作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发展了思考、观察、交往等各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大自然也会发怒”是四年级民族文化课上学期的一个主题活动,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现场模拟、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各种自然灾害图片、事例、数据;他们动手实验,演示沙尘暴对植物的危害;他们到抗震纪念碑等地拍照,向经历

42、过唐山大地震的家长请教访问,并录制了录音带;他们设计了对自然灾害中自护自救方法的问卷,在全班以及家长中进行调查,并统计总结;他们还对地震中自救自护进行了现场模拟。在活动中,学生们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往、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又如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教师让学生通过学唱和表演歌曲,从音乐中感受美丽的动物这一主题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傣族音乐与风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学生学习并表演了傣族舞蹈动作,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加速了我校教师优秀群体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老师们普遍感到,通过实验,

43、不仅学生们变化了,进步了,而且自己也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他们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体验,在这其中,教师们的方方面面也都得到了提升。首先,教师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经历了民族精神的洗礼,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其次,由于民族文化课和国学课都是新开发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与模式,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许多的活动中,教师正是通过与学生共同研究,才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正是在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实验为教师们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和创造的空间,使教师有机会了解课程编制的过

44、程,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使教师不仅成为了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促进了教师在不断地探索追求中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3创编了研究成果系列丛书。在实验中,实验教师们编写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民族文化课读本国学读本学科课程民族精神课程资源开发案例集等研究成果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老师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比如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诗等等。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改编,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反复修改,不断补充完善,经过领导与专家的反复审阅与指导后,现已印刷成册,为今后推广

45、实验成果,长期开设校本课程,做好了文本的准备,并且相关一些电子资料也已刻成光盘,与读本配套使用。4构建了学校的“三园文化”。几年来,我们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地推进着学校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已初步构建起了“三园文化”,即: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发展乐园,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特色品牌化。现在学校是我区唯一的一所全国德育实验名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校,全国红旗大会,全国女职工建工立业示范岗,天津市文明学校。有上千名学生在国际、全国、天津市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居全市第一。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文艺汇演、全国少儿计算机比赛、全国机器人比赛等重大比赛中均取

46、得了全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可以说,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多项工作都走在了市区教育系统的前列。八、课题研究的结论总结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们认为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它是现代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方式,是现代学校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式。一句话,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因此,构建校本课程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2无论是民族文化课、国学课,还是

47、学科课程的民族精神资源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类的兴趣活动课,它们都为师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户,可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神奇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从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根本发展是人类的文化发展,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学校功能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地去解决。比如民族文化课涉及的面广、内容多、年代久,学生年龄小,所以有些内容学习起来不易理解,难度很大;教师的专业结构仍制约着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与质量,个别教师能把课程资源很好地开发出来,但不能较好的根据实际去运用;由于指导教师不稳定及辅导水平还不够高等问题,民族文化类的兴趣活动课的发展与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深知构建课程文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地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研究将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