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阅读汇编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4361122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外古诗阅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外古诗阅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外古诗阅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阅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阅读汇编(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外古诗阅读一、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 诗中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此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加以二、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 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1、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A常年客

2、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2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 ( ) 四、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五、新 柳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六、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3、)七、汉江临泛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八、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注】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1、.诗中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九、晓过鸳湖 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释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

4、芜:丛生的草。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秀州:即嘉兴。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十、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 桃花。【注释】 阴阴:草木阴阴。 趁:追逐。1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2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十一、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

5、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十二、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钟山:山名。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相对:对着山。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十三、村 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陂(b):水岸。 漪:水波纹。 :腔:曲调。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十四、湖 上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

6、夕阳箫鼓几船归。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十五、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十六、浪淘沙?怀旧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十七、梅花绝句 (陆游

7、)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十八、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十九、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二十、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

8、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二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十二、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

9、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二十三、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二十四、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二十五.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10、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二十六.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二十七、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二十八、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

11、莺时一声。(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二十九、新晴 (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三十、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十一、秋江 (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

12、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三十二、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十三、题奉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

13、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三十四、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三十五、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三十六、夜望月 【王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2、诗评

14、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4.下列对这首唐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B. “莫为轻阴便拟归”,诗人否定了客人的想法,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现在天气不好,等天晴了再走吧。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D. 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

15、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25.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诗题目是“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在留客,留的目的是让客人欣赏山中的美景。B. 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想归的问题,而引导客人驰骋想像,以改变客人“拟归”的想法。C. 这首小诗取材于生活的琐事,词显意深,跌宕有致,显示出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D. 全诗将山中之景与留客之事结合,有景、有情、有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采用的是写实手法。24.B.(诗人并没有建议朋友何时走的意思。)25.D.(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2.浪淘沙?怀旧 (李煜)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16、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 (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

17、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8.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

18、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9.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

19、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4分溪居即事 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15.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 ,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16.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答案15.悠悠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着的柴门16.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古诗文阅读(一) (4分)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5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16“红旗直上天山雪

20、”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答案15裂 折16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元前的精神。2007年四川省安岳县5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答: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1(2011义乌市)阅读上面这首古诗,按央求答题。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伴”,行使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喜欢的小生物营建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和睦的空气里。 (2)瞻仰农村天然景色,追求自在、悠闲、协和的田园生活。【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憨厚、自在、精美的农村田园景色。其诗清新喜欢,蕴藉隽永。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功夫了。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仆人是谁呢。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居然还有一只支顽皮奸滑的绿螳螂。字词分析题的命题大局是:对诗中某字某句,你以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从哪一句中能够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

22、情的一个字?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读央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央求咀嚼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复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贯串全诗中心、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解。答题举措:必然“好”或必然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遐想和联想,把你以为好的字复原到句中,听说沙龙国际代理。再现诗人所描写的情景。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阔”字更好。来由:“阔”是空阔、宽阔之意

23、;“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融化,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特地宽阔;“阔”字,间接表达了诗人视野尤其宽阔的猛烈感受。“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腔调似也更为清脆。示例二: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春阅读题答案 阅读题解析【上】(包含答案)。“失”字更好。来由:“失”字更好地发扬了春回大地,冰雪融化,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行踪;“失”字圆活地描写出江岸因春朝飞腾而与水立体平齐,似乎消灭了的主观视觉形象。2.(2011湖州市)阅读上面这首诗,按央求答题。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

24、获:草本植动物,形状像芦苇。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性的两个字是 、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举行描述。【答案】(1)逐 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夷愉的情景:鹤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喜上眉梢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浮现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道理兼备,意境精致,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宛若正在赏玩一幅天然协和、悠闲痛快的垂钓图。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鹤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场地,家就安在哪里。刚刚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打算

25、在荻花中生火打算煮鱼吃。3(2011金华)阅读上面一首诗,回复问题。访城西伙伴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近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枳(zh)壳花:枳树的花。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神志?这首诗只写村野景色,没有具体写伙伴和别墅,这样写适合题意吗?为什么?【答案】写出了诗人会友殷切的神志。适合题意。这首诗美妙地行使了烘托手法,议定对天然则精美的村野景色的描写,让读者遐想到伙伴别墅的幽雅和伙伴的风采。【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发现出不寻常的

26、情致;用新鲜的构思,发扬了村园春景特有的美。作品自己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颜色淡素而又幽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4.(2011温州市)阅读上面的古诗文,回复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补充点评。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居心味,宛若是它们 之情的天然走漏。完成随感。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由于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

27、诗人视花鸟为挚友,到达了物我相通的境界,故能心照不宣。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发扬手法,设立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园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分别曩昔最喜好的湖上亭。轻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巧招展,宛若是伸出有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依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行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2011玉溪)阅读上面一首唐诗,按央求回复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

28、声。【注释】系:j,牵连。浑:准确其实。 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神志。请从写法上说说末了一句诗的妙处。【答案】依依难舍(或依恋)这句诗用拟人(或烘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尤其长远。5(2011嘉兴)阅读上面的古诗文,回复问题。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性。.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表达了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赞颂之情。(走漏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好之

29、情。)【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独出心裁,第一句是行使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标题标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标题中的“二小松”。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第二句就是写意,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特别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新鲜。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

30、,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31、为什么?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步骤: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阔”字更好。原因:

32、“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失”字更好。原因:“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本诗第二句中体

33、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答案】(1)逐 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3(2011金华)

3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答案】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

35、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补充点评。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完成随感。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

36、,故能心心相印。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释】系:j,牵连。 浑:简直。

37、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答案】依依不舍(或留恋)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5(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

38、,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6.(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

39、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

40、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7.(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敷浅原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画梁:彩绘屋梁。.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 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意思对即可)表达

41、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解析】刘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8(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

42、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9(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晚春江晴寄友人唐 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答案】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10(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43、.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答案】.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解析】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歌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11.(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

44、歌,回答问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

45、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12(2011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答案】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 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

46、。(意对即可)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指出质朴或“淳朴”等).【解析】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本诗以清新淳朴的笔调,描写了田园的景象和农村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全诗声色并貌,动静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13(2011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47、。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答案】(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意对即可)(2)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对即可)【解析】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su县)去的一次旅行。通观全诗,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

48、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14. (2011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 “闲看儿童捉柳

49、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解析】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此诗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

50、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15(2011菏泽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 雪 (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解析】 新年:指 农历正月初一。 故:故意。 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译文

51、: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16.(2011佛山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古离别 韦庄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答案】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

52、的惜别之情。【解析】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17.(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吴姬:卖酒的女子。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

53、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答案】(1)酒(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解析】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是古体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译文】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54、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18(2011泰州市)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不 见杜 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55、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3)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解析】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19.(2011陕西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西归绝句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56、。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答案】.反衬或衬托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解析】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 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返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收到友人书信的兴奋欣悦之情。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

57、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20(2011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菊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

58、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译文: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

59、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21(2011无锡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社 日王 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

60、收的喜悦分不开的。【解析】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从诗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却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22(2011大连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表达

61、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解析】此诗写夏夜纳凉,并无新奇的景色和美妙的意象,而读来颇耐咀嚼。其精神全在最后一句的最后三个字上。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评这首诗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什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结束处能翻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正是杨万里匠心独运之处。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23(2011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