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4356805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谈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近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广泛使用。然 而据科学推算,化石能源将在21 世纪上半叶迅速接近枯竭:石油储量将在2050 年左右耗尽,天然气最多还可以用65 年,煤的储量多些,但最多也就再供应不 足 200 年。化石能源的短缺和供给的中断,必将深刻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世界 局势。事实上近10 多年来,世界许多地区的冲突和战争都是因争夺能源而引发 的。为了有效应对化石能源耗尽所带来的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化石能源的替 代品,如风能、核能、太阳能以及生物燃料等。然而,不论是不可再生的还是可 再生的能源,很大一部分都必须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因

2、此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 看,特别是随着化石能源的耗尽,未来能源最主要的形式将是电能。然而电能却有一个非常不利的缺点:不便储存。在整个电网内,用户消耗的电能 任何时候都等于电网内发电厂在同一时刻生产的电能,发电厂的发电量要随用户 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用户在用电高峰与用电低谷间的用电需求差别很大, 往往会导致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在用电高峰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在用电低 谷时大量的富裕电量又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建立起大容量的电力储能装 置,将对电能的合理利用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通过储存电网夜间用电低谷时 充足的富余电能,然后到白天用电高峰时反馈输出进行平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 发电设备的利用

3、效率,并节约巨额投资。正是由于电力储能装置对提高能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发达国家早就开 始了针对储能技术的研究。目前,世界上的储能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储能(如 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 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这三大类。 由于化学储能存在成本高、容量小、且对环境有污染等问题,目前尚不适宜开展 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而电磁储能开展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技术还不够成熟。因 此,物理储能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也是实际应用较早的储能方式,在工业应用领域 占主导地位。在各种物理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在规模上最大(可达上千兆瓦)

4、、技术上也最 成熟,但是它对地势有着特殊的要求:最好是在面积较小的范围内有着较大的水 位高度落差。抽水蓄能对地理条件要求苛刻,并且对水源、道路交通都有特定的 要求,如果不能利用已有的自然条件加以改造,完全通过人工兴建将得不偿失。一个典型的抽水蓄能电站占地上千亩,需要修建上下两个水库以及包括引水管、 导流管、引水渠、盘山公路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还会面临泥石流、山体滑坡、坝 体开裂、管道破损等潜在的安全风险。即使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水 源的蒸发与流失,如果没有合适的天然水源作为补充,将为此支付不菲的水资源 成本。再加上水的粘度大,泵水所需耗费的功率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能量转 换效率一般也

5、就在 70%左右。然而,尽管抽水蓄能存在着如此多的局限性,但其 仍然凭借技术上的成熟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抽水蓄能外,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储能方式就是压缩空气储能(单机 规模在百兆瓦级别)。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富余电能用于驱动 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山洞、报废矿井、过期油气井、沉降的 海底储气罐或地面储气罐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燃汽轮机发电 的储能方式。1949 年,压缩空气储能的第一个专利在美国问世;1978年,第一 台商业运行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在德国诞生。目前国际上已有两座长时间运行的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分别位于德国和美国。由于具有

6、效率高、寿命长、响应速度 快等特点,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储能技术之一。压缩空气储能的两大优势使其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手段。首先,压缩空气储 能在装机容量上可达上百兆瓦,规模仅次于抽水蓄能,便于开展大规模的商业化 应用;其次,压缩空气储能在技术上较为成熟,并且其技术发展前景也较为广阔。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基于燃气轮机的储能技术,其原理是将燃气轮机的压缩机和 透平分开。在储能时,用电能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存于储气容器内;在释能 时,高压空气从储气室释放,进入燃烧室助燃,燃气膨胀驱动涡轮做功发电。压 缩空气储能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一般在 75%左右,其中德国一座装机容量为 29 万千瓦

7、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其能源转化效率高达77%,如果再采用一些先 进的技术(如超导热管技术等),其效率能进一步提升到 80%以上。由于技术成熟、规模较大,压缩空气储能的成本较低。以兴建一座 200 万千瓦的 电站为例,如果采用抽水蓄能的方式,其投资额约为 70 到 100亿元人民币,而 如果采用压缩空气储能的方式,其投资额仅为5060 亿元人民币。即使与其他形 式的储能电站相比,压缩空气储能仍然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储能方式。同时压缩空 气储能电站的建设周期也较短,一般仅需 3 到5 年的时间,而建设一座同样规格 的抽水蓄能电站则需要 5 到8 年。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维护,压缩空气储能 电站的寿命

8、也可达四五十年,接近抽水蓄能的 50 年,是寿命最长的一种储能方 式。除了自身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建设成本低之外,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经济效益 也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峰谷调节功能来满足用电高峰时 的需求,可避免兴建火力发电站带来的投资与浪费(这种火电站仅在用电高峰时 开机而平时都处在停机状态)。另一方面,以我国各地现有的“峰谷电价”来看, 平均起来峰期电价是谷期电价的 2 到3 倍。因此,如果在用电谷期将富余的电能 通过压缩空气储能的方式收集起来,在用电峰期的时候再释放出去,即使其效率 仅按75%来计算,相对于谷期电价来说仍有50%100%的收益率。除了将富余的电能储存再利用

9、,实现常规的“削峰平谷”之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还特别适用于解决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间隙性和波动性等问题,可 以实现其发电的平滑输出。经测算,如果风力发电装机占电网容量比例达 20% 以上时,则电网的调峰能力和安全运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压缩空气储能尤其适 用于大规模风场,因为两者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风能产生的机械功可以直接驱 动压缩机旋转,减少了中间转换成电的环节,从而提高效率,而且存储的能量经 过再次发电可以达到稳定的输出,从而为风能的大规模并网发电找到了另一条途 径。而随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特别是伴随 着压缩空气储能装置的小型化,其在城市内的应

10、用前景也不断扩大。首先,压缩空气储能装置可以作为楼宇大厦的应急电源。传统的应急电源一般是 采用柴油发电机或蓄电池的方式。前者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且设备容易老化损 坏、可维护性差;而后者的容量有限,无法实现长时间的供电。随着压缩空气储 能装置的小型化发展,使其作为应急电源成为了一种可能。相对于前两者,压缩 空气储能装置的启动时间短、能量密度高,能够快速持续的供电,是一种非常有 效的应急电源。而且其寿命长、维护方便,只需定期检测压缩空气量是否能够满 足要求,在压缩空气量有所不足的时候,利用电网低谷时期的电力驱动空气压缩 机适当进行补充即可。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单个压缩空气储能装置的容量进一步扩大

11、,其作为分布 式电源的前景也更加明朗。并且由于空气在压缩与膨胀的过程中总是分别伴随着 热量的释放与吸收,因此未来的建筑中可以通过一个压缩空气储能装置来同时实 现供电和温度调节的功能,从另一个渠道来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建筑。除了在电厂和建筑物上的应用之外,目前,国外已经开始探索基于压缩空气储能 的混合动力车的研制,这种混合动力车不需要蓄电池或电动机,而是通过发动机 活塞压缩空气来储存能量。在短距离或低速情况下,仅通过压缩空气来驱动汽车, 当车速提高后,通过调整发动机的负荷(要么通过活塞压缩空气来增加负荷,要 么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来减小负荷)使其在最佳效率的状态下运转。实验的结果 表明,这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混合动力车与当今的油电混合动力车节省的燃料 相当,但成本却比后者低得多。另据报道,也有国外的研究机构开展了直接用储 存起来的压缩空气驱动膨胀机做功作为汽车动力的试验,目前已经达到时速 50 公里,可行驶90 公里的效果。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然而直到最近两三年它才在我国 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虽然国内的有关高校和研究院所也已开展了相关方面的 研究工作,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小型实验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