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4354980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摘要: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本文简单综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此外,也简单的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性质。关键词:纳米材料;制备合成;性质1 引 言 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

2、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合成是非常重要的。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 一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2.1物理制备方法2.1.1机械法机械法有机械球磨法、机械粉碎法以及超重力技术。机械球磨法无需从外部供给热能,通过球磨让物质使材料之间发生界面反应,使大晶粒变为

3、小晶粒,得到纳米材料。机械粉碎法是利用各种超微粉机械粉碎和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将原料直接粉碎成超微粉,尤其适用于制备脆性材料的超微粉。超重力技术利用超重力旋转床高速旋转产生的相当于重力加速度上百倍的离心加速度,使相间传质和微观混合得到极大的加强,从而制备纳米材料。 2.1.2气相法气相法包括蒸发冷凝法、溶液蒸发法、深度塑性变形法等。蒸发冷凝法是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通过电阻加热、高频感应、等离子体、激光、电子束、电弧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并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在气体介质中冷凝形成高纯度的纳米材料。溶液蒸发法是将溶剂制成小滴后进行快速蒸发,使组分偏析最小,一般可通过喷雾干燥法、喷雾热分解

4、法或冷冻干燥法加以处理。深度塑性变形法是在准静态压力的作用下,材料极大程度地发生塑性变形,而使尺寸细化到纳米量级。有文献报道,82mm的Ge在6GPa准静压力作用后,再经850热处理,纳米结构开始形成,材料由粒径100nm的等轴晶组成,而温度升至900时,晶粒尺寸迅速增大至400nm。 2.1.3磁控溅射法与等离子体法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料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在该法中靶材料无相变,化合物的成分不易发生变化。目前,溅射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

5、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等离子体法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使原料溶液化合蒸发,蒸汽达到周围冷却形成超微粒。等离子体温度高,能制备难熔的金属或化合物,产物纯度高,在惰性气氛中,等离子法几乎可制备所有的金属纳米材料。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物理制备方法,这些制备方法基本不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因此,在控制合成不同形貌结构的纳米材料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化学制备方法2.2.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2

6、.2.2 离子液法离子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粘度较大、离子传导性较高、热稳定性高、低毒、流动性好以及具有较宽的液态温度范围等。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液仍具有低挥发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类绿色溶剂。因此,离子液是合成不同形貌纳米结构的一种良好介质。2.2.3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指在密闭反应器(如高压釜)中,通过对各种溶剂组成相应的反应体系加热,使反应体系形成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从而进行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2.2.4 微乳法 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制得的粒子粒径小、粒径接近于单分散体系等优点。1943年H

7、oar等人首次报道了将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可自发地形成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体系中的分散相由80nm- 800nm的球形或圆柱形颗粒组成,并将这种体系定名微乳液。自那以后,微乳理论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由于它独特的工艺性能和较为简单的实验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二 纳米材料的性质1.1 力学性质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

8、。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1.2 磁学性质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3 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

9、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 1.4 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参 考 文 献 1Lu

10、Y,Liaw P K,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JOM,2001,53(3):31. 2Gary Stix,微观世界里的大科学,科学,2001,(12):1820. 3张璐,姚素薇,张卫国,等.氧化铝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12541288. 4李英品,周晓荃,周慧静,等.纳米结构MnO2的水热合成、晶型及形貌演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7):12231226. 5Ledenstoy N N,Crystallin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11、,Mater Prog,1998,35(24):289. 6王结良,梁国正,纳米制备新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3,(10):7l0. 7王林等:纳米材料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J.纳米科技,2005,(4),690. 8刘建伟,刘有智,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5):2122. 9姚斌,丁炳哲,纳米材料制备研究J.科学通报,1994,39:1656. 10刘海鹏等:纳米技术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纳米科技,2005,(4),1820,360. 11张万忠,李万雄,纳米材料研究综述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5):397340. 12 Tak

12、aki S,Yatsuya S.Nanoparticle produced by sputteringC/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lectron MicroscopyJ.Cancun,Mexico:s.n 1998:469470.13张立德,纳米材料研究简介J.物理教学,2001,23(1):25. 14苏品书,超微粒子材料技术J.湖北:武汉出版社,1989:56. 15王泽红等:CASO晶须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J.矿冶,2005,(2),3841. 16戴静等:硼酸盐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10),3638,. 17Jian

13、g Jie,Yu Shuhong,Yao Weitang,et al.Morphogenesis and crystallization of Bi2S3.nanostructures by an ionic liquidassisted templating route:synthesis,formation mechanism,and propertiesJ.Chem.Mater.,2005,17(24):60946100. 18靳刚: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学J.纳米科技,2005,(3),25. 19梁勇:纳米微料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工业,2005,(3),35. 20赵荣祥,徐铸德,李赫,等.离子液介质中硫化铋单晶纳米棒制备与表征 J.无机化学学报,2007,23(5):8398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