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51401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二单元 6、开国大典(单一课)教材简析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间:第三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

3、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背诵第68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阅读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3、描写人民群众

4、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4、背诵68节。二、阅读第三段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选读句子。三、作业1、背诵68节。2、完成作业本3、5题。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而_;为_而_;为_而_。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

5、。2、背诵68节。二、阅读第四段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四、作业选做: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2、写一

6、写你读后的感受。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教学反思: 7、望大陆(单一课)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四周

7、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二、学习诗歌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3、体会诗歌感情。(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

8、:“山之上,国有殇”(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指导朗读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四、指导朗读、背诵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朗读后试着背一背。五、布置作业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板书设计:7*望大陆望故乡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教学反思: 8、明天更辉煌(单一课)教材简析: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

9、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四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

10、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学生甲:游行,看升旗。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学生丙:写文章、作诗。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

11、在望的美好的前景。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四、学习课文第

12、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3出示句子:(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师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第

13、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具准备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听写词语: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

14、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出示句子: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出示句子: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

15、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出示句子: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四、背诵课文第三节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板书设计祖国的思念期盼归航香港百年回顾受辱的历史血脉相连明天更辉煌伟人的胆略香港回归教学反思: 8、山海关(单一课)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

16、美和歌颂之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4、帮助学生认识并会写部分难写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教学重难点: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

17、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间:第五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板书:山海关(二)初读,感知全文思路。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三)细读,体会文章内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

18、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1、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好一座威武的”“这号称。”等感叹号)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5、在阅读课文14段时,要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在理解

19、各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或段落。不要把理解和朗读分离、割裂开来。(四)练读,领悟表达方法。板书设计:城楼9、山海关 地理位置历史作用现在的作用教学反思:9、太阳与士兵(单一课)教材分析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教学重难点: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

20、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间:第六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读。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板书:太阳与士兵二、初读对话。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1、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2、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3、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

21、景。四、巩固练习。1、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2、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3、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语文百花园二 (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教学目标: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3、提高学生搜

22、集、整理资料的能力。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时间:第六周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1)投影:“每一声炮响,

23、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3)反馈交流: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2、拓展与交流(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3、积少成多

24、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祖国陆沉人有责

25、,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二、语文大课堂1、讨论2、调查与采访(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3)整理与分析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4)交流三、习作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