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345878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数学第二册册练习题(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 言本书是参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由成都航空旅游职业学校数学教研室教师编定的练习册。全书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成考知识点的切合,编者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在编辑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训练和复习过程中思路明晰,编者严格按照成考大纲,对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本书主要由下几个版块构成:1. 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每个章节所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2. 成考考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 必记知识点:本版块将数学知识点简化,更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2、方便学生构建成考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记忆。4. 成考知识比重:明确每篇文章成考知识点的分布情况,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为通过成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5. 基础练习:通过演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6. 成考真题链接:通过此版块检测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成考知识点,让学生在学练中和成考接轨。 每单元配有单元综合检测题和成考真题,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提前感知成考的难易程度,从而找出薄弱环节,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本书在集团领导、杜正廉校长和刘桦校长的指导下,教务处夏世平主任和向庆主任担纲了全书的统筹和审定工作,由教研室主任林希、罗佳丽策划编撰,陈秀英、韩静、向庆

3、、夏世平、刘通、郭晓丽、周云霞、杨梦月、贾玉娇、谢建伟老师也参加了全书的编订工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我们的练习册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日臻完善。 数学教研室 2012年8月 目 录第七章 数列.17.1 数列的概念.27.2 等差数列.37.3 等比数列.4成考链接七.。.5第八章 导数.。.9成考链接八.12 第九章 平面向量.149.1 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及运算.169.2 面向量的内积及平行、垂直条件.17成考链接九.18第十章 直线与圆.2010.1 直线.2110.2 圆.25成考链接十.27 第十一章 圆锥曲线.2

4、911.1 椭圆法.3111.2 双曲线.3311.3 抛物线.35成考链接十一.36第十二章 概率与初步统计.4112.1 排列.4312.2 组合.4512.3 概率与统计.47成考链接十二.49第七章 数 列【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3、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4、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5、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6、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7、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8、理解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成考考点】1、了解数列及其通项、前项和的概念。2、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

5、等比中项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必记知识点】1、 数列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2、 等差数列: (1)递推公式:; (2)通项公式:;() (3)前n项和公式: 或; (4)等差中项:若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且有; 或若成等差数列 (5)性质:若,则有。3、 等比数列: (1)递推公式:; (2)通项公式:; (3)前n项和公式:; (4)等比中项:若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且有; 或若成等差数列 (5)性质:若,则有。【成考分值比重】约17分7.1数列的概念一、填空题1、已知数列2,3,7,9,18,32中,首项是 ,第4项是

6、 ,末项是 ,此数列属于 数列(有穷或无穷)。2、无穷数列2,4,6,8,10,中,首项是 ,第10项是 ,通项公式是 。无穷数列1,3,5,7,9,中,首项是 ,第10项是 ,通项公式是 。无穷数列2,4,8,16,32中,首项是 ,第10项是 ,通项公式是 。二、解答题1、已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请写出前5项分别是多少。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求,3、判断22是否是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4、判断63是否是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7.2等差数列一、判断下列各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1、1,4,9,8,2,2、1,4,7,10,18,22,3、,0,2,4,6,8,4、2,5、1,

7、1,1,1,1,1,1,6、1,0,1,0,1,0,1,二、填空题1、对于等差数列,中,公差为,首项是 ,则通项公式是 ,且 2、对于等差数列1,4,7,10,13,中,公差= ,首项是 ,通项公式是 ,且 3、已知等差数列中,则 ,由任意的这三项可以得出 的结论(两边项与中间项的关系,提示:项数关系为4+6=25);同理可推出 , 。4、已知等差数列中,则 , ,由任意的这四项可以得出 的结论(提示:项数关系为4+7=5+6);同理可推出 = =三、解答题1、已知等差数列中,求和通项公式2、已知等差数列1,3,5,7,9,请分别用两个前项和公式求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4、已知等差数列中,求,

8、7.3等比数列一、判断下列各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1、1,2,3,4,5,6,7,2、2,3,5,7,9,13,3、1,2,4,8,16,32,4、,1,4,5、1,1,1,1,1,1,二、填空题1、对于等比数列,中,公比为,首项是 ,则通项公式是 ,且 2、对于等比数列1,3,9,27,81,中,公比= ,首项是 ,通项公式是 ,且 3、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由任意的这三项可以得出 的结论(两边项与中间项的关系,提示:项数关系为4+6=25);同理可推出 , 。三、解答题1、已知等比数列中,求和通项公式2、已知等比数列-1,3,-9,27,-81,请分别用两个前项和公式求3、已知等比数列中,求4

9、、已知等比数列中,求,成考链接七2001年(11) 在等差数列中,前5项之和为10,前10项之和等于( )(A) 95 (B) 125 (C) 175 (D) 702002年(12)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且,则等于( )(A)8 (B)16 (C)32 (D)642003年(2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2004年(7)设为等差数列,则(A)24 (B)27 (C)30 (D)33(23)(本小题满分12分) 设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为正数,成等比数列,求和.2005年(13)在等差数列中,则(A)19 (B)20 (C)21 (D)-22(22)(本小题满分1

10、2分)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前3项和为1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20项之和。2006年(6)在等差数列中,则(A)-11 (B)-13 (C)-15 (D)-17(22)(本小题12分) 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7项的和。2007年(13)设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为正数,则公比(A)3 (B)2 (C)2 (D)3(23)(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判断是该数列的第几项.2008年(15)在等比数列中, , (A)8 (B)24 (C)96 (D)384(2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等差数列

11、的通项公式()当为何值时,数列的前项和取得最大值,并求该最大值2009年(7)在等比数列中, , (A)8 (B)24 (C)96 (D)384(22)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得长由小到大成等差数列,公差为,()求的值;()在以最短边长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102为第几项。2010年(1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等于10,前3项和等于3,那么这个数列的公差为(A)3 (B)1 (C)-1 (D)-3(24)已知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数列的前5项和。2011年(7)已知25与实数的等比中项是1,则=( ) (A) (B) (C)5 (D)25(14)在首项是20,公差为的

12、等差数列中,绝对值最小的一项是( ) (A)第5项 (B)第6项 (C)第7项 (D)第8项(23)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相等,数列的前项和记为,且,、求数列的首项和通项公式;、数列的前多少项和等于84.第八章 导 数【知识目标】1、理解导数的概念;2、会求几种基本函数的导数;3、掌握极大极小、最大最小的概念及其求法;4、掌握函数的切线方程的求法。【成考考点】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函数,(为常数),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3、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有关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 会求有关曲线的切线

13、方程,会用导数求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必记知识点】1、 公式:(1)若,则;即常数的导数等于零; (2)若,则; (3)多项式求导,则分别对每一项求导再求和。2、 判断单调性和求驻点:(1) 若,则原函数单调递增;(2) 若,则原函数单调递减;(3) 若,则此时的为的驻点;3、 求切线斜率和切线方程:(1) 求函数的导函数;(2) 将代入的值即为在该处的斜率;(3) 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4、 极值(最值):(1) 求出导函数;(2) 令求出函数的驻点;(3) 以驻点为界点将多项式函数的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区间;(4) 画表格判断极大值和极小值并求值(若是求最值则将所有驻点和端点分

14、别代入原函数求值,并比较,求出最大则为最大值,求出值中最小则为最小值)。【成考分值比重】约16分一、填空题1、一次函数y=ax+b的导数= 2、二次函数3、函数4、函数 5、函数 , 6、函数的导数 7、函数的导数 8、函数的导数 9、函数的驻点为 10、函数的驻点为 11、函数的单调区间为 12、函数的单调区间为 二、选择题1、函数有x=1处的导数为 A.5 B.2 C.3 D.42、已知函数,则 A.32 B.24 C.18 D.123、函数在点(-1,4)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1 B.-2 C.4 D.94、函数在点(0,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A. B. C. D. 5、函数在点(-

15、1,0)处的切线方程为A.x+7y+1=0 B.7x+y+7=0 C.x-y+1=0 D.x+y+1=06、函数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6x-y-7=0 B.7x+2y+5=0 C.6x+y-7=0 D.6x+y+5=07、函数的一个单调区间为 A. B. C. D. 8、函数的 A.极大值为2 B.极小值为-2 C.极大值为-5 D.极小值为-59、函数有 A.最大值1 B,最小值1 C.最大值2 D.最小值2三、解答题1、求函数的极值。2、求函数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4、设函数 (1)求曲线在点(2,11)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f(x)的

16、单调区间。5、已知函数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f(x)在区间0,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设函数,曲线y=f(x)在点P(0,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2.求(1)a的值。 2)函数f(x)在区间-3,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成考链接八2003年(10)函数在处的导数为 (A)5 (B)2 (C)3 (D)42004年(15),则(A)27 (B)18 (C)16 (D)122005年(17)函数在处的导数值为 (21)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小题满分12分)2006年(17)已知P为曲线上的一点,且P点的横坐标为1,则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是 (A) (B) (C)

17、 (D)2007年(12)已知抛物线上一点P到该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5,则过点P和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A) (B) (C) (D)(18)函数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2008年(8)曲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A)-2或2 (B)0或4 (C)-1或1 (D)3或7(25)已知函数,且()求的值()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09年(19)函数的极小值 2010年(19)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 (25)设函数,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求 () 的值()函数在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11年(15)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23)已知函数,、确定函数在哪个区间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是减函数

18、;、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九章 平面向量【知识目标】1. 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共线向量的概念。2. 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3. 掌握向量的内积运算,平行和垂直的条件。4. 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5. 通过平面向量的学习,培养计算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成考考点】1. 掌握向量的内积运算。2. 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及坐标表示。3. 掌握向量的平行、垂直条件。【必记知识点】1、 相关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向量的表示:(1)【A为起点,B为终点】(2)小写黑体字母; 向量的模:向量或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或叫长度),记作或; 向量的夹角:

19、两个向量与起点重合,它们所在的射线之间的夹角() 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 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相等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 共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记作:/;2、 向量的坐标运算 向量, (1)加法:,即对应坐标相加; (2)减法:,即对应坐标相减; (3)数乘:;3、 向量内积 (1); (2)向量,则;4、 向量的位置关系: 向量, (1)平行/ , 则;即 (2)垂直, 则;即【成考分值比重】约5分9.1平面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及运算一选择题1关于零向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零向量的长度为零

20、 B.零向量的方向不确定 C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 D.零向量的方向确定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相反向量必共线 B.单位向量相等 C共线向量必同向 D.有向线段不是向量3.如下图所示,向量a与b不共线的是( )ababA. B.aba b Ca D. 4.化简3(a-b)-(a-2b)的正确结果是( ) A.2a+b B.2a-b C.2a-5b D.4a-5b5.两个向量共线是两个向量相等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不是充分条件,但也不是必要条件6.设a(2,-1),b(0,3),则2a-b的坐标是( ) A.(4,-5) B.(4,-1)

21、C.(3,-3) D.(4,-4)7.已知A(2,-3), ,则点B的坐标是( ) A.(-1,-7) B.(5,1) C.(1,7) D.(5,7)8.若a=(6,1),b=(2,x),且ab,则x的值为( ) A.3 B.12 C. D. 二填空题1.既有 又有 的量叫做向量。2.大小相等且 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3.向量与的长度 ,方向 ,-= 。4.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a与b 。5.向量a=b,a(-1,-2),b(m,2n),则m= ,n= 。6,已知a是b的负向量,a的坐标是(3,-),则b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1.设向量a的坐标为(1,-2),向量b的坐标为(2,3),求

22、a+b,a-b的坐标。2.设向量a的坐标为(2,-1),a+c的坐标是(3,-1),求向量c的坐标。3.已知a=(2,-3),b=(-4,0),c=(-5,6),求-2a+3b-5c的值。9.2平面向量的内积及平行、垂直条件一选择题1.( ) A.2 B.-2 C.2 D. 2.已知( ) A. B. C.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四对向量中,不垂直的是( ) A.a(-3,4),b(2,-1) B.a(-3,-4),b(4,-3) C. D.a(x,y),b(-y,x)4.已知A(3,5),B(6,9),则=( ) A.(-3,-4) B.(3,4) C.(-3,4) D.(3,-

23、4)5.已知( ) A.40 B.20 C.30 D.106.已知,则向量a与b的夹角=( ) A. B. C. D. 7.已知a的坐标为(4,8),b的坐标为(x,4),且ab,则x的值是( ) A.-8 B.8 C.2 D.-28.若a=(3,1),b=(-2,1),则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1.ab的充要条件是 。2. 。3. 。4.已知a(3,4),b(x,3),若ab,则x= 。5.ab的充要条件是 。6.向量a=(x,4),b=(-2,6),且a,b共线,则x= 。三解答题1.已知a=(3,2),b=(-5,4),求a+b,ab。2.已知。3.已知向量成考链接九

24、一选择题1.已知( ) A. B. C.6 D.122.如果向量( ) A.28 B.20 C.24 D.103.( ) A. B.- C.6 D.-64.若平面向量a=(3,x),b=(4,-3),ab,则x的值等于( ) A.1 B.2 C.3 D.45. ( ) A. B.1 C.- D.-16. ( ) A.1 B.2 C.3 D.47. ( ) A.-4 B.-1 C.1 D.48. ( ) A.2 B.1 C.-1 D.-2二填空题1. 。2. , 。3. 。4. 。三解答题1. 2. 。第十章 直线与圆【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角、斜率的概念;2、掌握直线的倾角、斜率的计算方法

25、3、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4、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5、了解圆的定义;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7、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成考考点】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2、会求直线方程,会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问题。3、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必记知识点】一、 直线1、 直线斜率的三大求法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时:, 已知直线上的不同两点坐标、时: 求过函数上一点的直线斜率:2、 直线的三大方程:点斜式:过点,且斜

26、率为的直线l的方程为 斜截式:截距是b,即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 一般式:项项、常数项在等式的一边,另一边等于0的方程,即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 平行:/且 垂直:二、 圆1、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半径为 r, 2、圆的一般方程:(其中) 圆心:,半径:3、圆的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配方法):(其中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来判别(1)相离:无交点(2)相切:仅有一个交点(3)相交:有两个交点【成考分值比重】约15分10.1直线习题一一、选择题1.直线的倾斜角的度数是( ) A. B. C. D. 2.在

27、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y3=0的倾斜角是( ) 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直线的倾斜角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斜率不能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B.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C.直线的斜率k的范围是k0 D.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4.直线l经过原点和点(1,1),则它的倾斜角是( ) A. B. C.或 D.5.过点P(2,m)和Q(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 ) A.1 B.4 C.1或3 D.1或4二 、填空题1.直线9x4y36的纵截距为_2.过点(3, 0)和点(4,)的斜率是_3.过点P(2, m)和Q(m, 4)的直线斜率等于1,

28、那么m的值等于_ 4.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的倾斜角为_5.直线的倾斜角为,且sin=,则此直线的斜率是 .6.已知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为,求此直线的倾斜角 .三 、解答题6. 求经过两点P1(,1)和P(m,)(mR)的直线l的斜率,并且求出l的倾斜角及其取值范围.7. 若三点A(,3),B(3,),C(,m)共线,求m的值.习题二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l过点M(1,0),并且斜率为1,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xy10 B.xy10 C.xy10 D.xy102.下面四个直线方程中,可以看作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是( ) A.x=3 B.y=5 C.2y=x D.x=4y13.直线l过(a

29、,b)、(b,a)两点,其中a与b不相等,则( ) A.l与x轴垂直 B.l与y轴垂直 C.l过一、二、三象限 D.l的倾斜角为4.若ac0且bc0,直线ax+by+c=0不通过( ) A.第三象限 B.第一象限 C.第四象限 D.第二象限5.直线的方程是指( ) A.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B.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C.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且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D.以上都不对6.直线当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0,0) B.(0,1) C.(3,1) D.(2,1)二 、填空题 1在y轴上的截距为3,倾斜角的正弦为的直线的方程是 .2经过点(3

30、, 2),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为 或 .3一条直线过点P(5, 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的直线的方程为 .4经过点(2, 1)且倾斜角比直线y=x+的倾斜角大45的直线的方程为 .三 解答题1.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2.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3.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 (2)经过点B(3,-1),斜率是;(3)经过点C(-,2),倾斜角是300 ;(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4 .三

31、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习题三一、选择题1.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B. C. D.2.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3.两条直线3x+2y+n=0和2x3y+1=0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相交但不垂直 D.与n的值有关4.若直线l1、l2的倾斜角分别为1、2,且l1l2,则( ) A.1290 B.2190 C.1290 D.121805.方程axbyc=0与方程2ax2byc1=0表示两条平行直线的充要条件是( ) A.ab0,c1 B.ab0,c1 C.a2b2

32、0,c1 D.a=b=c=26.如果直线经过两直线和的交点,且与直线垂直,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2 B.1 C. D.10.已知直线L1:ax+2y=0与直线L2:x+(a-1)y+a2-1=0平行,则实数a的值是( ) A.-1或2 B.0或1 C.-1 D.2二 填空题1.过原点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2,3),则直线l的方程是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则=3.若方程(6a2a2)x+(3a25a+2)y+(a1)=0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则a的值 .三 简答题1、已知直线l1:x+ay2a2=0,l2:ax+y1a=0.(1)若l1l2,试求a的值.(2)若l1l2,试求a的值

33、.2、已知直线l1:axy2a0与l2:(2a1)xaya0互相垂直,求a的值3、求点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5) 3x=2 5y=3 2xy=10 y=4x+110.2圆一、选择题1、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2、圆的半径及圆心坐标为( ) 3、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为( ) 4、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5、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6、圆的圆心坐标为( ) 二、填空题1、请写出以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2、 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3、过三点,的方程是 ;三、解答题1、求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多少.一、 过点引切线,求此切线方程.一、 求过

34、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4、判断下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圆;直线,圆.成考链接十2001年(18)过点且垂直于向量的直线方程 。2002年(4)点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C) (D)(18)在轴上截距为3且垂直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 。2003年(16)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2004年(4)到两定点和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12)通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20)(本小题满分11分) 设函数为一次函数,求2005年(16)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2006年(11)设一次函数的图

35、像过点)和,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 (C) (D)(20)直线的倾斜角的度数为 2008年(14)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A) (B) (C) (D)2009年(12)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 (B) (C) (D)2010年(15)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和,则 (A) (B)1 (C)2 (D)52011年(12)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是 2008年(24)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并且此圆过原点. ()求该圆的方程;()求直线被该圆截得的弦长.所以,直线被该圆截得的弦长为2009年(12)圆与直线相切,则= (A)4 (B)2 (C) (D)12010年

36、(16)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2011年(15)设圆的圆心与坐标原点间的距离为,则 (A) (B) (C) (D)第十一章 圆锥曲线【知识目标】1、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2、 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3、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成考考点】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标准方程和性质,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必记知识点】一、 椭圆1、 定义:平面内任意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定值为的轨迹 是一个椭圆,即2、 长轴为,短轴为,焦距为,且满足、和3、 图形和标准方程 b -aa-b-cc 4、椭圆性质: 离心率: 准线方程: 二、 双曲线1、定义:平面内任意

37、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且定值 为的轨迹是一个双曲线,即2、 实轴为,虚轴为,焦距为,且满足、和3、 图形和标准方程 4、椭圆性质: 离心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 三、 抛物线1、 定义:平面内与一个点F和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2、图形和标准方程 3、 抛物线性质:焦点、准线都是,正负号看图形开口方向。【成考分值比重】约18分11.1椭圆一、选择题1、 点为椭圆上一点,和是焦点,则的值为( ) 2、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的任一点(长轴两端除外)和两个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 ) 3、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在且过点的椭圆方程是( ) 4、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则

38、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5、平面上到两点,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6、长轴和短轴都在坐标轴上,且长轴是短轴的2倍,一条准线方程是的椭圆方程是( ) 二、填空题1、椭圆的长轴长为 ,短轴长 ,离心率为 ,焦点坐标为 ,顶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为 ;2、短半轴长为5,半焦距4,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方程为 ;3、已经椭圆方程,则它的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离心率为 ,焦点坐标为 ,顶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 ;4、半焦距为2,离心率为,焦点在轴椭圆方程为 ;三、解答题1、已知椭圆与轴、轴的正半轴分别于、左焦点为,则的面积为多少2、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短半轴长为4,离心率为,试求它的准线方程.3、已知椭圆和点,设该椭圆有一关于 轴对称的内接正三角形,使得为其一个顶点.求该正三角形的边长.4、设A、B两点在椭圆上,点是A、B的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若椭圆上的点C的横坐标为,求的面积.11.2双曲线一、选择题1、过双曲线的左焦点的直线与这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是右焦点,则的值为( ) A、15 B、30 C、21 D、272、平面上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0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