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36936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本文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汉字的特点两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依据。试图用一种将教育者和知识两者分别加以分析的角度去探讨语文识字教学的本质。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汉字特点 拼型文字 义务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础阶段,是给整个受教育者的人生创造一个良好开端的重要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粗略又可分初中和小学小学两个阶段。根据2001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义务教学划分为了四个学段。其中1至2年级为第一学段,3至4年级为第二学段、5至6年级为第三学段、7至9年级为第四学段。其中第六条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2、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公正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七条中也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汉字的听、说、读、写都做出了要求。字首先要认识,在积累了一定的字词之后才能进入到阅读阶段,所以识字是为了以后的读、写打基础的阶段。识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项能力的发展。总目标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是识字量较大的学段,分别达到了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8001000个会写和能认2500个能写2000个左右。这个识字量是很大的,这就对教育者如何能够让受教育者又快又牢固的认识汉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照科学原理对语文识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予以加工和创

3、造。要想迅速且高质量的让学生识字,牢固的掌握字形和字义就必须得了解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既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汉字的特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两点,才能扼住识字教学的咽喉,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的完成识字教学。一、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从法律上规定的入学年龄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至10岁之间。儿童的大脑重量在7岁左右就就相当于承认的91%;10岁可达95%。可以说从大脑功能上已具备识字的条件。这一

4、阶段的儿童也是从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但是儿童毕竟不是成年人,儿童有其阶段性特点。(一) 多认少写儿童的大脑虽然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但是手上的小肌肉群还不发展,功能还不完善。如果写字数量太多会造成儿童对学习厌恶心理的产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会近视眼。而且早日进入阅读阶段对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新课标规定儿童会认的字要远远多于要求会写的字。也就是说多认字,少写字。要以认带写。以形象记忆为主,不要过度要求写字的数量。虽然出在这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形象教学。多出示一些图片,将汉字

5、与图像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图识字可以提高效率。(二) 字词分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并且具备了类的概念,已经能够把某类事物按同一性质排成序列。这一阶段可以将字和词合理分类,拓展记忆。如认读苹字时可以出示一些水果的照片和汉字,通过苹果扩展到水蜜桃、西瓜、鸭梨等。这样做可以利用水果的类概念形成组块记忆来促进儿童学习。再比如表示动作的字有跑、跳、打、踢、拿等。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按照字和词的类别来提高识记的能力。(三)寓教于乐这一阶段的儿童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而且很容易受其它事

6、物干扰。因此在学习中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游戏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可以通过开火车、连一连、拼一拼等游戏来帮助儿童注意力集中从而促进学习。也可以通过将寓言、故事、童话等儿童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结合到识字教学中去。二、 依据汉字的特点汉字亦称中国字、中文字、国字,是一种在汉文化圈广泛使用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这么算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因此汉字有很多独有点。了解汉字这些特点并依此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非拼音文字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只有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

7、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目前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1958年为了规范普通话的语音,国务院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它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每个字母分别代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及拼音规则组成。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而且原始时期的汉字主要为象形文字,是从自然界中的日、月、风、水等事物脱胎而来的。因此学习的时候不必刻意追求认、读、写同步。可以根据不

8、同的汉字特点有不同的要求,以免影响后续学段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掌握字义和词义也很重要。(二) 汉字的传承性汉字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文字,它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演变而来至今仍未完全定型。现在课本上学的字是简化字,又称简体字。简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汉字是世界文明的一只奇葩,也是至今使用时间最长的。从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知道,甲骨文是汉字的根。历代的文字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基本常用字进行追本溯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祖国灿烂文明的热爱。很多

9、字历经数千年,变化也不是太大,而且甲骨文大多是象形文字,儿童完全可以。适当的扩展有很多好处。而且直观记忆更不容易被忘记。(三) 汉字是拼型文字汉字的形体是由基本笔画、部首及它们在形体中的空间位置决定的,只要将这些基本的形体结构因素变化组合,新的字体就会出现。如在“刀”字中加上点可变化为“刃”,在“木”字中加一横可变化为“本”。因此掌握笔画、部首的加减、改变位置等变化组合规律,可以增加识字量,防止错别字出现。汉字是由六种传统造字法创作出来的,可以掌握其造字方法的特征来识字。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填一笔变另外一个字或同一部首不同字的构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常用汉字 85%以上都

10、是形声字。型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在学会了基本的汉字以后,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形声字的构成方式以及特点,建立型和义的联系。熟字带生字,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即使这个字不认识也能大概理解意思。三、 教学无定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上的一些观点只是抛砖引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能力加以改造。但是一定要基于汉字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外

11、国人学习文字的特点。我国对汉字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识字法;二是分散识字法。目前我国的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后者。但是两者各有优劣,都不能说是最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识字教学也是。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造。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相信只要吾辈不断努力,一定可以让学生学的更好更轻松。参考文献:1张明主编. 小学生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张向葵主编.发展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3杨涛,郑国民,陈双新.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字种、字量研究(三)2007.1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