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29472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 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

2、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

3、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

4、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

5、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四、课时安排(一)四则运算(8课时)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课时3括号 3课时(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三)运算定律(11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5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 6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6、15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课时4分数与单位换算 3课时5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6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三角形(5课时)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2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3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课时(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 2课时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课时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统计(3课时 ) 1平均数 1课时2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 3营养午餐1课时(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1“鸡兔同笼”问题 1课时2练习二十四 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1“

7、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复习课1课时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 1课时3“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1课时4“统计”复习课 1课时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

8、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

9、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谈话导入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0、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四、总结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

11、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12、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学后记教学课题练习一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

1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2.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练习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巩固旧知,引入练习。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三、巩固拓展四、课堂小结1、复习旧知。(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5 + 16 = 41( ) ( ) ( )321 100 = 221( ) ( ) (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05 + 56 = 161 400 175 = 225 161 = 56 225 + = 400 -

14、 56 = 105 225 = 175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

15、式的。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2、加法的验算。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3、减法的验算。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方法。1、巩固知识。(1)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师生共同小结。教学教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6、,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2.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三、总结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17、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18、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9、?4、做一做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后记教学课题0的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探究新知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四、课堂测评五、归纳反思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99-0= 49-49= 0+319= 029=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

20、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1.计算(1)36+0= (2)0+68= (3)068= (4)54-0=(5)028= (6)128-0= (7)036= (8)25+0=(9)99-0= (10)49-49= (11)0+39= (12)09=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21、?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什么?教学后记教学课题练习二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练习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三、巩固拓展四、课堂小结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

22、课题:练习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题。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后

23、,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出示“练习二”第79题。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

24、思考过程和依据。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2、师生共同小结。教学后记教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二、新知探究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

25、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65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

26、“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教学后记教学课题租船问题教学

27、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课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8、(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P10第5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课题练习三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

29、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练习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师生谈话,引入复习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三、巩固拓展四、课堂小结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1、梳理知识。(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30、教师板书。2、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出示“练习三”第46题。1、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

31、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师生共同小结。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

32、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

33、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自主学习 质疑释疑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四、课堂达标 基础过关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

34、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学习例1。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2)P13做一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