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4326944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的形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析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物形象学生:张媛媛 指导老师:张进内容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条。主人公福贵面临种种苦难,却没因此而倒下,而是努力坦然地活着。对于福贵而言,活着是他唯一的生活目标。他用乐观对抗苦难,最终让历经苦难的生命变得无比坚韧,这种韧性与乐观的精神承受并超越了一切。关键词:活着;福贵;沉沦;锤炼;升华【Abstract】Yu Huas novel live show tenacious life creed. The protagonist Fugui faces a variety of suffering, and therefore did not fall,

2、but efforts have frankly alive. For Fugui, alive is his only life creed. His optimistic to fight against it, and finally let the suffering of life becomes strong, the toughness and optimistic spirit bear and beyond all.【key words】 Alive; service; sink; temper; sublimation活着是先锋小说作家在90年代很具特色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也

3、是一部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在活着中,我们可以看到苦难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是怎样吞噬主人公福贵的。面对苦难的残忍,福贵又是如何坚忍的。余华的活着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无论苦难再大,它也摧毁不了福贵。他用自己内心的强大以及不屈的灵魂顽强隐忍地活着,以及从苦难中超越出来,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达到一个平静与坦然的世界。一 生命的沉沦对于个体而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活着”是人的一种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和要求,它也是人们唯一的生存信条。对于“活着”,有高尚式的,也有堕落式的,全凭个体的自我抉择。年少轻狂的福贵,他自恃家产丰厚,吃喝嫖赌无一不沾。面对父亲的训斥,他选择出言顶撞“爹,你他娘的算了吧。老子看

4、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 1让年迈的父亲伤心。他也曾骑在妓女身上向老丈人问好,使老丈人难堪。身怀有孕的妻子家珍为阻止他赌博,挺着大肚子来到青楼跪着哀求他回去,他无动于衷,还对家珍拳打脚踢地凌辱。对于亲人的劝阻,他没有丝毫的改变,继续沉迷赌博。赌博使他迷失了本性,使他疯狂而又残暴。他就像深陷泥潭的孩子,需要别人的拯救,这个帮他的人并不能只靠别人,还要靠自己。因为等待他人的帮助远远不如自己醒悟。如果他选择站起来,一切都不晚,仍有光明和希望等待着他。如果继续沉沦,那等待他的只有灭亡。最终由于龙二的欺诈,他输光了家产,父亲也因此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从粪缸上跌下来,摔死了。他的沉

5、沦使他从天堂坠入地狱,变得一无所有。是站起来还是继续堕落,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自救。钱财、权利是催成人们堕落、自私、沉沦的温床,但它也是福贵改过自新的良药。对于福贵而言,因为没有比“活着”更为重要的了。“只要人活的高兴,就不怕穷”。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丧失活着的勇气,一无所有没有使福贵丧失生存的动力,他继续寻求着属于他的道路。他的败家很大部分与他父母有关,离不开他母亲的溺爱,但与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内因才是决定事情的根本因素。二.生命的锤炼改过自新的福贵,想要重新使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与愿违,不料又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后来福贵被解放军俘虏放了回来,回来时老母亲已经死去,

6、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后成为了聋哑人。他一心想要和家人在一起好好活着,实现“鸡会变成鹅,鹅会变成羊,羊会变成牛”的理想,但事情就那么不遂人意。儿子有庆为了给县长老婆输血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去。妻子家珍也因长期劳累过度以及营养不良而身患软骨病而死去。随后女儿凤霞在分娩时流血过多而死。之后女婿二喜又在劳动中死于意外事故。最后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也因吃多了豆子而撑死了。短短几年,他送走了身边一个一个的亲人。这种种的打击和痛苦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倒下去。但福贵没有倒下,他用坚韧、乐观面对,虽说“痛苦是生命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痛苦与生俱来,并一直伴随生命走向终点”,2但它们在福贵的面前显得是那样的黯然失色。在小说

7、中,春生对待苦难的逃避,让我们更加赞赏福贵身上的品质。春生是曾与福贵患难与共的朋友,两人经历过战争与死亡的恐惧。多年之后的重逢竟然是在福贵儿子友庆死于非命,友庆正是为身为一县之长的春生的老婆输血而被抽死的。命运好像跟福贵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昔日的朋友竟是间接导致他儿子死亡的元凶。但曾经的患难之情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此福贵选择默默承受儿子死亡带来的苦痛,学会渐渐淡忘。在文化大革命时,贵为一县之长的春生沦为阶下囚,人人都对他拳打脚踢。他深夜跑来找福贵,告诉福贵“他不想活了”。春生这是对愤怒、委屈的宣泄,并且他也想在福贵这里寻找些安慰,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安慰是找到了,福贵让春生好

8、好活着,但最终春生还是选择了自杀。人死是很容易,但最难的便是活着。春生他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逃避生命赋予他的重大责任,他躲在了一个沉寂的世界,不受任何人的打扰,不再委屈和痛苦的活着了。福贵则不同,他七次面对亲人死亡的经历,每一次的打击都是沉重的,足以使一个人倒下。福贵没有倒下,他也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对老天抱怨,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哀嚎,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有坚忍。坚忍生命带来的考验,即使现实生活再怎样难以承受,他也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人生不可能是完满无缺与一帆风顺的,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对于苦难的坚忍与承受,福贵使生命免受

9、它们的威胁,他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没有苦难的承受,又怎能有对生命的锤炼,生命赋予我们的那份厚重,福贵给了我们很好诠释。在每一次战胜苦难的同时福贵也获得了对生命的重新理解,正是那份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使得福贵好好的活着。余华曾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4忍受是福贵对于苦难生命的态度,它让我们看到以福贵为代表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厚重。他们对待命运的捉弄,只能坦然接受,对待苦难的折磨,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们明白“好死

10、不如赖活着”。这种福贵式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昭示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就是超越苦难,以及好好活着。就像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5“活着”是每个人最根本的生活形态,它和“死亡”并不是相对而言的。“死亡”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终结以及某种事物的消失,而“活着”并不只是指个体生命的存在,它还指个体对待生命的那份坚忍,它是一种无言的抵抗。那份坚忍也正体现着余华在序言里所言的“高尚”,即“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6三.生命的升华余华曾说:“福贵是一个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的人”。的确,生命的苦难,命运的无常不但没有

11、损害他的记忆,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过去。这种对过去的清晰再现是对生命的一种理解,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面对死亡,不是恐惧,而是平静和坦然。坦然接受一切,“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71.福贵与“牛”的联系晚年的福贵是与一头老黄牛为伴的,他并不孤单。他还为那头牛起名“福贵”,也许会有人疑惑,福贵怎能与一头牲畜同名,这不是在贬低自己吗?答案是没有。福贵送走身边一个一个的亲人之后,牛成了他生命中惟一的安慰。此时的牛,在福贵的眼里,它不在是一头牲畜,而是自我的象征。其实福贵在买牛时,他积攒的钱足可以买一头健壮的牛,他却买一头十分衰老的牛,就是“福贵”。“福贵”是福贵在屠刀下救的

12、,在充满眼泪的牛眼中,福贵看到了生命的无奈,活着的艰辛。在那头牛身上,福贵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如何在苦难中挣扎。正是因为那头牛,福贵才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以及明白了活着的不易。在和“福贵”作伴的日子里,福贵不时用亲人的名字称呼身边并不存在的牛。如他对老牛说:“今天友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话还的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8表面看来这是老年福贵在和老牛“福贵”的对话,但其背后的情感却很意味深长。一方面他以这种方式思念着家珍他们,并且安慰自己家珍他们并没有走远,一直在陪伴着自己,使自己不在孤单;另一方面他也在鞭策老牛的同时,为自己看

13、似黯淡的生命鼓气,让自己更加坚强的面对苦难。2.超然的灵魂福贵,他由拥有到失去,再到一无所有;由天堂到人间再到地狱。对于这些痛苦的经历与回忆,他选择坦然与平静的面对。因为他知道不管怎样挣扎,痛苦是不会消失的,还不如默默忍受。以一种忍受的方式来对待生命中的苦难,那么这些苦难就不足为道了。在回忆自己的妻子家珍时,他是那样的坦然与达观。他带着微笑“家珍死的好,死的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9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沮丧。在谈及龙二和春生时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它与老子中的一句话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14、而不争。”10水看似柔弱与平凡,它却能水滴石穿,包容万物,也能藏污纳垢。福贵很平凡,但他却有水一样的胸怀和意志,才显得不平凡。他虽然身体瘦弱,却掩藏不住内心像水一样的强大。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他只用了简简单单一句话概括“活着比什么都好”。看似简简单单的,但做起来很难。在今天这个社会,自杀的人不在少数。有为情自杀,有为战胜不了困难而自杀的。他们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和对生命的亵渎。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赋予人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勇于承担,像福贵一样坚忍,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生命。余华所谓的“高尚”,也就是如此。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对它负责。对物质享受的过多追逐,只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活在空

15、虚的世界。龙二贪恋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为享受而活,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人的个体生命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是那样渺小,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又是如此的巨大。苦难的不断发生,激发了福贵潜在的承受能力,使他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苦难,进而使生命回归到一种本真的状态。对于像福贵一样的人们,没有比活着更为重要。眼泪对于他们来说是奢侈品,他们来不及哭泣,因为生活的苦难早已让他们忘记了流泪,他们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追逐过多的享受,只为朴实的活着。活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福贵。福贵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者。面对苦难,敢于坚忍,敢于抗争。在命运的静态中蕴藏对生

16、命的执着,在生命的执着背后突显人生的精彩。注释:1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10)2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3孟子:孟子.告子下4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5余华:活着(前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6余华:活着(中文版自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7 8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190,194)9 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176)10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参考文献:1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2候玲宽:试析余华长篇小说中的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3郑阿平:中国式的生存哲学的阐释解读活着-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