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4325694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文学常识1、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该书是 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 体史书,共三十三篇。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 风 、 雅 、 颂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曹刿论战一、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弱鲁战胜强齐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的史实,表

2、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原因) (表现主动关心)二、 文章脉络 曹刿请见 乡人劝-何间 (反衬爱国热情) 战前对话 小惠未遍 政治远见曹 以何战 小信未孚刿 忠之属也论 公将鼓之-未可- -可矣- 军战 战中指挥 公将驰之-未可- -可矣- 事 一鼓作气, , 。 -故克(抓住战机) 才战后论战 夫大国, , 。辙乱旗靡-故逐(谨慎果断) 能三、 写作特色: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了战前的分析,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表现他的善于掌握战机;第三段通过

3、论述取胜的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查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四、 重点字词1、 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 , 2、 古今异义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粗俗,低下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古义: 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监狱3、 一词多义(结合课后课后第三题) 其乡人曰 (代词,他的) 必以信 ( )其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小信未孚(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信 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其恕乎(大概,表推测语气)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 词类活用 谓为信

4、然(确实)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 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齐师伐我 ( ) 肉食者鄙 ( )又何间焉( ) 弗敢加也( )既克( ) 衣食所安( )小信未孚(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衣食所安 (有“养”的意思) B、小信未孚(信服 )C、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于是,就)3、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 言语粗鄙 C、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B、 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与民”。C、 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国君形象。D、 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查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结构脉络 三问、三答(三叠法)邹忌进谏 三思 齐王纳谏 妻私我 三比 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 朝廷大臣畏王 客求我 四境之内求王 小 三赏 大 家事 三变 国事二、

6、重要问题1、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明理。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2、 文章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特色?首先,刻画人物具体形象。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

7、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有弗如远甚”,最后“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其次,文章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形象。第一、二段,在妻、妾、客的赞美中,邹忌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非常清醒,并思考其中的道理,将其和治国道理相比,以大比小,以家比国,在朝廷上用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的语言,向齐王进谏。这是正面描写。第三、四段,通过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在政治上取得威望,对邹忌的形象进行了侧面描写。三、 重要字词1、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讥讽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 一词多义(课后第二题)3、 词类活用朝服衣冠 服:名词作动词,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形容词作动词,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王之蔽甚矣 蔽:名词作动词,受蒙蔽,此处指因受蒙蔽而不明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当堂检测1、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2、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欲言,无可进者(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D、乃下令(于是,就)3、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美丽) B、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C、能面

9、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听到)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期年(满一年)之后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真诚)C、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 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 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 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 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 客之美我者,欲

10、有求于我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 下列有关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 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 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

11、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 真相的道理。诗经两首一、 直接默写1、 ,在河之洲。2、 求之不得, 。3、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4、 蒹葭苍苍, 。 5、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6、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二、 理解默写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2、 关雎中君子产生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句子是 , 。 , 。3、 关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 , 。 , 。4、 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了“溯洄从之”

12、之险的诗句有:“道阻且长”、“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 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7、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