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324127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78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锡林浩特市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5 -1.3 技术经济指标表- 7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9 -2.1 需求分析- 9 -2.2 建设规模- 14 -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 16 -3.1 建设地点- 16 -3.2 场址条件- 17 -3.3 场址条件评价- 22 -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 23 -4.1 总体规划方案- 23 -4.2 道路改造工程方案- 25 -4.3 道路附属工程方案- 38 -第五章 节能措施- 41 -5.1 节能原则- 41 -5.2 节能标准和用能规范- 4

2、2 -5.3 节能措施- 42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5 -6.1 环境现状- 45 -6.2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45 -6.3 环境影响分析- 46 -6.4 环境保护措施- 48 -6.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0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1 -7.1 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51 -7.2 防震安全措施- 52 -7.3 卫生防护措施- 53 -7.4 消防措施- 53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建设进度安排- 55 -8.1 组织机构- 55 -8.2 实施进度安排- 56 -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58 -9.1 编制依据- 58 -9.2 招标方案- 58 -第十章 投

3、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0 -10.1 投资估算- 60 -10.2 资金筹措- 62 -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 63 -11.1 社会评价概述- 63 -11.2 社会影响分析- 64 -11.3 项目与所在地区相互适应分析- 65 -11.4 社会风险分析- 66 -11.5社会评价结论- 66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68 -12.1 研究结论- 68 -12.2 提出建议- 68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锡林浩特市那达慕大街拓宽改造工程2、建设地点:锡林浩特市3、建设规模:拓宽改造道路长度为4500米,改造区域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非机动车

4、道改造面积为6790平方米、人行道拓宽改造面积为13.4万平方米、绿化带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另行改造,不计入本次改造工程),同时更换路灯230盏。4、投资规模:7000万元5、资金筹措:申请上级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相结合6、建设单位: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2 承办单位概况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锡林浩特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属于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金11298万元。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制运行,是在董事会

5、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公司法规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具有完善的法人组织结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开发、能源开发(专控除外)、建设开发工业、商业、民用等房屋产业,物业承租、商业置业、土地开发等。近年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落后面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和多方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锡林浩特市的市容、市貌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有效改善,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与依据1、 编制原则(1)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现状

6、和车行道宽度不足问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路网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功能布局。(2)本着“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原则,依据所在城市道路交通实际需求和相关建设标准,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和道路安全、方便通行要求,客观评价场址条件、统筹规划总体方案,做到拟建道路路线合理、等级适度、出行方便、配套完善、安全卫生。(3)以“积极、客观、科学”的工作态度,充分调查研究各项基础条件,认真分析论证工程实施条件和工程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4)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用地

7、、节能环保和安全卫生等规定,使拟建工程达到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安全通行要求。(5)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完善、安全卫生”的理念和“独立、客观、科学、可靠”的原则,提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结论与建议满足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需要,也为有关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2、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及其规划建设要求(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3)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

8、012)(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9)其他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10)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建设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立足长远发展,更加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把打造宜居城市做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锡林浩特市紧紧抓住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提出的要把锡林浩特市打造盟府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按照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

9、20)提出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城镇空间、努力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供暖设施、河道整治、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社区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促使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为锡林浩特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把锡林浩特市建设成为聚集全盟30%左右人口、容纳30万以上人口的宜居型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发展起点低等历史原因,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上让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城市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具有较大的

10、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也为锡林浩特市的城市发展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锡林浩特市自2012年开始启动了全市道路交通、市政管网、广场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及新建工作,以此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日益增长的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推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承担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13-2014年度完成全市主要干道及其配套管网和绿地建设等主

11、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2015年重点实施全市范围内的断头路打通、小街巷及人行道改造、机动车右转车道改造和部分道路拓宽等剩余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此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推进。其中,根据锡林浩特市现有道路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路网规划,锡林浩特市确定2015年继续实施城区主要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改善城区现有道路路面宽度不足而车辆滞留、交通拥堵情况,完善全市路网建设,保障市民出行便利。对此,我公司接受项目建设单位针对上述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咨询委托后,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对拟建项目现有条件、建设

12、需求、场址条件和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研究论证,并充分考虑政策条件、建设标准和节能环保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结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研究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的同时,与建设单位多次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力求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份专业而客观的投资参考依据,以供其投资决策和下一步工程设计及投资控制提供独立、客观、专业的参考依据,也为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使本项目的建设满足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要求。1.2 项目概况1.2.1 拟建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拟改造道路为由东向西横穿城区的主干道那达慕大街,改造道路总长度约为4500米。1.

13、2.2 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根据拟改造道路现状条件结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市政道路规划要求,本项目主要对锡林浩特市东西横穿城区的那达慕大街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进一步的拓宽改造,沿线总长度约为4500米,拓宽改造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其中非机动车道改造面积为6790平方米、人行道拓宽改造面积为13.4万平方米、绿化带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另行改造,不计入本次改造工程范围),同时更换路灯230盏。2、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善拟改造道路目前存在的路面相对狭窄、路面老化破损、通行不便的问题,使其形成路面平整、配套完善、安全卫生的城市主干道,为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和道路运输提供

14、方便快捷的通行条件,为促进锡林浩特市城市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1.2.3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1、投资规模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有关投资估算依据并参考当地近期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7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597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10万元、预备费为520万元。2、资金筹措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投融资计划,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以自筹资金方式投入,并根据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以缓解项目单位资金筹措压力,使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1.2.5 研究结论本项目作为在锡林浩特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设

15、施建设的背景下,以城市道路工程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改善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运输条件、完善全市路网结构,为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建设方案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工程方案可靠、投资规模合理,项目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城市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对加快推进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迫切的。1.3 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项目单位指标数据备 注一技术指标1建设规模1.1改造长度m45001.2改造人行道面积m21

16、34100铺装花岗岩平板1.3改造非机动车道面积m26790铺装沥青混凝土1.4设置树池个13450花岗岩边框1.5铺设路缘石m18000花岗岩条石1.6安装路灯盏230150w/盏,6m灯杆2道路技术标准2.1非机动车道路面沥青2.2人行道路面花岗岩平板2.3抗震设防标准度62.4设计使用年限年10二经济指标1项目总投资万元70001.1其中:工程费用万元59701.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5101.3预备费万元5202资金筹措万元70002.1自筹本金万元70002.2债务资金万元03工程单方造价3.1按道路长度计算万元/km15563.2按道路面积计算元/m2497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7、2.1 需求分析2.1.1 城市概况本项目作为以市政道路拓宽改造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改造工程。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锡林浩特市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盟府所在地,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也是锡林郭勒盟重点打造的全盟中心城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市域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总人口约25.2万人。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南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60公里、西距

18、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470公里,另外距离西北侧的中蒙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和东北侧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直线距离均为340公里,向东与沈阳、长春等地距离也仅为为600多公里,具有据祖国正北方、融和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面向蒙古国及东欧地区的优越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可同时享受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优化政策,也具有融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东三省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和以呼包鄂为首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区的有利条件,因而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全市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处于全面发展时期。2、交通运输条件锡林浩特市作

19、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地处“三北地区”交汇处的独特区位条件,近年来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的发展政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9条铁路、9条公路,积极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将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通疆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已全面铺开,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有利条件。3、资源禀赋条件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全市现状可利用草场2068万亩,牲畜头数达到110万头只,年活畜加工量达到400万羊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已发现的

20、矿种有30余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以褐煤为主,是发电和煤化工优质原料,有胜利煤田和巴彦宝力格煤田两大矿区,其中胜利煤田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金属量3300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金属量137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万吨;萤石、锡、锌、铷等矿产储量非常可观,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年有效风能利用时数3000小时左右,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国家规划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太阳能资源属二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3000小时左右。可利用水资源3.5亿立方米,年可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4、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锡林

21、浩特市组织编制并正在执行的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为“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北部的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草原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城市性质为“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与公共服务中心,以发展能源、现代化工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草原生态与草原文化旅游城市”,城市规模为“规划区范围为1906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3万人,建设用地49

22、平方公里”,并以“完善西部地区、发展城市东部地区、引导南部地区、保护北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策略,依托东部产业片区、西部新城区、中部老城区以及滨河景观带和防护隔离绿带,形成“两带三片”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分为“现代物流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行政商务办公高端服务区、历史文化商业服务区、行政金融商业综合服务区、城市生活居住吸纳区、教育科研商贸专业服务区,以及城市生产与就业吸纳区”等8个城市功能区,最终形成聚集全盟30%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5%以上、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的生态宜居型城市,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胜地、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民族风情浓郁的区

23、域性中心城市。2.1.2 项目建设需求1、本项目的建设,是拓展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镇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道路系统的运输、疏散作用和依附于道路的城镇综合管线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保障城市运行、方便民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重要设施,也是反映城镇生活舒适度与生活环境及景观建设的重要因素,因而城镇道路建设是感知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道路系统是否合理完善对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城市中各种道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和依附于道路系统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

24、、有机联系的整体。锡林浩特市虽然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但是由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产业带动、城镇化建设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较为落后、城镇化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尤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农村牧区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锡林浩特市以城镇道路为首的城镇基础设施现状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拓展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和日益提高的城镇化建设要求,亟待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尤其是随着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批准执行,对锡林浩特市道路系统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综合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市道路系统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已成为锡林浩特

25、市打造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宜居精品城市的重点工作,更是锡林浩特市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工程、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本项目作为以城区主干路拓宽改造为主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是对现状道路车道宽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机动车通行需要和与道路规划要求不符而实施的重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是改善现状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的迫切需要,作为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锡林浩特市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拓展、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城镇人口容纳和产业承接能力的必要措施。2、本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锡林浩特市

26、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规模、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发展基础、城市规划、经济条件等历史原因,锡林浩特市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尤其是由于历史形成的“断头路”、“丁字路”和老旧街巷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造成城区部分主干道路上时常出现拥堵现象,造成城市交通日渐拥挤,加之原有道路车道数不足、路面宽度狭窄等原因,不断出现诸如交通堵塞、车多路少、出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加剧了交通拥堵,也是造成了市区部分地段脏、乱、差的

27、不良环境,使市区道路交通面临严峻的挑战,已日益成为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不尽快妥善处理和有效疏通,必将严重影响市民的工作、生活,制约呼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锡林浩特市在“十二五”期间把加快推进新建扩建各级城市道路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各类管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城市主干道快速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结构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作为以城区主干路拓宽改造为主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是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锡林浩特市完成“十二

28、五”期间城市道路改造任务、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措施。2.2 建设规模2.2.1 拟建道路现状与建设需求本项目拟改造那达慕大街是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由东向西横穿市区的主干道,目前该路段由于使用年限长、建设等级低、路面宽度不足等问题,全线存在路面路面宽度过于狭窄、车道数严重不足等问题,造成道路交通疏散能力不足、与其他道路的连接不畅路而使路面行驶的车辆过于集中,从而形成了车辆拥堵隐患和交通分流隐患,对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也对周边居住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了较大影响,亟待改造建设。对此,为了完善全市道路交通条件、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根据锡

29、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结合那达慕大街日益增多的通行流量特点,亟待对其车行道进行进一步的拓宽改造,以此完善市区路网结构,畅通城区道路通行条件,加快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进程。2.2.2 建设规模1、建设确定原则本项目拟建道路工程作为现状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其建设原则是根据拟改造道路现状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该路段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规划要求确定路面宽度和横断面方案,以满足对应等级道路建设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路网规划要求。2、建设内容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对锡林浩特市那达慕大街提出的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设置规划,结合那达慕大街现状红线宽度与横断面设置情

30、况,本项目需要对那达慕大街旧城区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扩建。3、建设规模根据上述建设规模确定原则和建设规模规划方案,本项目主要对那达慕大街的非机动车和人行道进行拓宽改造,拟扩建路段总长度约为4500米,改造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非机动车道拓宽改造面积约为6790平方米、人行道拓宽改造总面积约为13.4万平方米、绿化带改造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根据建设进度安排,绿化带部分另行改造,不计入本次改造工程范围内),并沿扩宽人行道外侧铺设18000米的路缘石,沿人行道设置13450个树池,沿线安装230盏路灯。建设规模一览表序号建设项目单位建设规模备 注1改造长度m45002改造人行道面积m2

31、134100铺装花岗岩平板3改造非机动车道面积m26790铺装沥青混凝土4设置树池个13450花岗岩边框5铺设路缘石m18000花岗岩条石6安装路灯盏230150w/盏,6m灯杆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3.1 建设地点3.1.1 地理位置本项目拟建地点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属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由东向西横穿市区的那达慕大街沿线。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锡林浩特市地理坐标为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行政辖区东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相连、东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

32、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锡林浩特市行政辖区分为6个街道办事处、7个苏木和6个国营农牧场,市域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3.1.2 场地土地权属本项目拟建用地为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设施用地,现状为红线宽度为28米的城市道路,属于锡林浩特市城市路网结构中的为主干路系统,土地权属为国有建设用地,用地性质为城市交通设施用地,不存在土地权属挣分问题。3.2 场址条件3.2.1 场址自然条件1、自然地形、地貌条件 锡林浩特

33、市总体地形地面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系典型的草原地貌,平均海拔988.5米左右,锡林河南北纵贯城市中部。本项目拟建场址地处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东部,地形较为平坦,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本项目拟建场地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锡林浩特市总体地质条件和周边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拟建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属于断馅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内蒙地槽区的次级构造单元锡林郭勒复背斜的北翼,土层主要分为粉细砂层、细中砂层,其中粉细砂层:土黄色,稍湿,稍密。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厚度0.3-6.5米,地基承载力fk=120KPa。细中砂层:土黄色,稍湿-饱和

34、,稍密,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厚度3.0-14.0米,地基承载力fk=140KPa。本项目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土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小于0.05g,属于地震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地区。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旗、县(市区)执行抗震设防要求,锡林浩特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按0.05g考虑。根据锡林浩特地区常年气候特性,该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55kN/m2,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值为0.40kN/m2,场地内的土层标准冻结深度为2.6米。水文地质方面,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潜水,水位埋深较深,水质对钢筋混

35、凝土等建筑材料没有明显的腐蚀性。3、气候条件锡林浩特市地处中纬度内陆西风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多晴朗天气,风力不大,气温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1020毫米。年平均气温03C,降雨量200350毫米,蒸发量15002700毫米。日照时数2900小时以上,最高达3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为丰富的地区。平均冻土深度2.6m,最大冻土深度2.9m。3.2.2 经济社会环境 1、市域条件运输条件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通疆达海的运输通道日趋

36、完善。其中:(1)公路建设方面:境内贯穿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并与华北、东北和自治区西部地区相连,可通往全国各地。目前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已列入振兴东北建设规划。(2)铁路建设方面:建成锡桑线、锡多铁路,铁路年运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围绕打造大规模的煤炭运输通道,开工建设锡林浩特火车东站,正在积极推进锡林浩特多伦铁路复线、锡林浩特巴彦宝力格煤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赤峰克旗等5条铁路前期工作,打通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运输通道。(3)航空建设方面:现有锡林浩特4C级机场,可起降737中型客机,有直达北京、呼和浩特的定期航班和通往各大城市的临时旅游航线。目前正在实施锡

37、林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其对机场航站楼、跑道及停机坪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计划2008年底前竣工运营。2、社会环境条件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中心城市和经济领头羊。“十一五”以来,锡林浩特市在盟委、行署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困难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1)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4亿元,年均增长20.8%。人均生产总值由不足3900美元提高到11200多美元,增长近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从6.6亿

38、元增加到21.2亿元,年均增长26.4%,由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第38位跃升到1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增长29%。(2)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煤、电、油、肉、乳、矿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与新型工业化延伸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初步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3)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累计

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4倍,年均增长26.1%。新增公路里程657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86公里,完成4C级机场改造,并建成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水利工程。“两转双赢”战略深入推进,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遏制、局部明显好转。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渐丰富,人居环境逐步改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4)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22.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8倍,年均增长66.8%。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为民承诺的实事件件落实。尤其是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普遍获益

40、。与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1倍和1.3倍。2010年分别达到18330元和9587元,年均增长15%和18.3%,超过全区年均增速4个和8个百分点。(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逐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2.3 场址及其周边条件1、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拟建场址处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内,属于城市核心区范围,所

41、在区域主要以居住与商业用地为主,四周无较大工业厂房,无较大污染源,视野开阔,周边区域空气清新、环境良好。2、道路交通条件 根据锡林浩特市道路交通现状和城市规划提出的道路交通规划,本项目拟建区域处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周边为城市居住区和商业区,区域范围内有多条城市道路,周边道路交通较为方便。3、市政公用设施条件本项目拟建场地地处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区域,目前周边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电力与通讯管线等市政公用设施正在改造建设和完善当中。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拟建区域的现状主次干道沿路均敷设有给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供热管网、供电管线(

42、10KV)和有线电视与通讯光缆,可满足沿线各类城建项目的接入需要。4、施工条件本项目建设场地属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范围,交通运输便利,工程地质优良,周边各类建筑材料供应充足、各类施工队伍众多,能够满足本项目拟建工程的施工条件和要求。3.3 场址条件评价本项目拟建场址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拟建场地由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用于市政道路建设用地,场地较为平坦,周边无工业污染源和其他环节污染和危险因素,区域内无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可完全满足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行。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4.1 总体规划方案4.1.1 总体规划原则与采用的规范标准1、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工程设计和建设在满足国家

43、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2)按照所在区域总体规划要求确定道路等级和配套管网布置方案。(3)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力争避免道路被反复开挖。(4)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合理设置道路交叉口,处理好人、车、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5)节约用地、建设土方量,节省工程造价。(6)合理利用当地材料等,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减少排放。2、采用和执行的规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_37-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1999)其他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现行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技术规程4.1.2 总体布置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方案,本项目拟拓宽改造道路总长度为4500米,拓宽改造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部分另行改造,不计入本次改造工程范围内),道路功能为连接城市各区域的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对此,本项目根据拟改

45、造道路现状条件和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交通规划,结合拟建区域区位条件、周边主次干道分布现状和与周边区域的关联性,拟拓宽非机动车道总面积约为6790平方米、拓宽人行道总面积约为13.4万平方米。4.1.3 主要节点方案根据项目区道路现状和规划,结合所在区域路网规划,本项目拟改造道路与沿线其他道路之间的节点均采用平面交叉式节点,路口交通采用信号灯控制方案,并通过采取科学的路口渠化手段、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全面的路况监管等措施保障所在道路系统的畅通运行要求,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方便、快捷、安全、顺畅。4.1.4 工程建设范围和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范围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和建设规模方案,本项目主要

46、对锡林浩特市东西横穿城区的那达慕大街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进一步的拓宽改造,沿线总长度约为4500米,拓宽改造道路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其中非机动车道改造面积为6790平方米、人行道拓宽改造面积为13.4万平方米,同时更换路灯230盏,沿人行道设置13450个树池。项目建设规模一览表序号指标项目单位指标数据备 注1.1改造长度m45001.2改造人行道面积m2134100铺装花岗岩平板1.3改造非机动车道面积m26790铺装沥青混凝土1.4设置树池个13450花岗岩边框1.5铺设路缘石m18000花岗岩条石1.6安装路灯盏230150w/盏,6m灯杆2、技术标准 拟建道路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指标项

47、目单位技术标准备 注2.1非机动车道路面沥青2.2人行道路面花岗岩平板2.3抗震设防标准度62.4设计使用年限年104.2 非机动车道工程方案4.2.1 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1、道路平面设计根据拟改造道路现状,拟建道路呈直线型走势,道路沿线与其他主次干路有多次交汇,沿线场地较为平坦,无显著起伏状。根据拓宽改造方案,本次工程只针对车行道进行拓宽,既由18米宽的现状车行道向分别两侧拓宽13米,既拓宽26米,最终与现状路面形成44米宽的车行道。对此,本项目拟拓宽道路总体定位沿用现状道路等级,按城市主干路、道路等级按二级规划,设计时速40公里,道路走向为东西向(由于城市总体朝向原因,实际为整体向东南偏4

48、5)。2、道路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原则以现状道路标高为基础,按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和与两侧场区标高及两端道路标高衔接要求设计;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 ,起伏不宜频繁;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原有道路现状等综合考虑;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形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2)纵断面设计方案本项目拟建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因此设计道路标高基本以现场地标高做控制,在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的基础上做道路竖向,同时在与现状道路相交时与其现状高程相衔接。为了保证道路排水需要,道路最小纵坡

49、坡度按0.3%控制,最大纵坡按3%控制。3、道路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原则根据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衔接规划道路绿化用地。在交通量相对较大路段,充分考虑道路的承载力、保障路面的抗压强度。在建筑密集区,合理布置断面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减小道路用地,尽可能减少拆迁。充分考虑拟建区域近远期发展规划,预留其他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2)横断面设计方案根据拟改造道路现状条件和规划设计条件,本项目拟拓宽改造非机动车道路面按整体1块板设计,横断面按满足机非混行要求设计,平时通行非机动车,应急时可

50、通行机动车,与机动车道设置机非隔离带,建成后采用交通标线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道路拱坡采用以道路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倾斜1.5%抛物线双向坡,均向道路外侧倾斜,以利于道路积水向两侧雨水口汇集,减少雨水对路面的腐蚀和路面车辆通行安全。拟拓宽改造人行道则按大面积铺装花岗岩平板形式,按沿那达慕大街车行道两侧对称布置,横断面宽度分别为15米,与非机动车之间设置路缘石相隔。4.2.2 道路节点与无障碍通行方案根据项目区路网规划和设计条件要求,本项目拟建道路与其他道路间的交叉节点均采用平面交叉方案,在各交汇处设置交通信号灯,其中在交叉口中应注意拟建道路高程与相交道路高程间的衔接。另外,为了满足无障碍通行

51、要求,本项目道路节点均采用缘石坡道方案,坡道宽度应以满足轮椅通行要求设计,在与其他道路交叉处、出入口处和转弯处均设置提示盲道,通过采取科学的路口渠化手段、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全面的路况监管等措施保障所在道路系统的畅通运行要求,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方便、快捷、安全、顺畅。4.2.3 路基与路面设计方案1、路基设计方案由于本项目拟拓宽场地为人行道且已使用多年,道路路基较浅且压实度较低,不能满足车行道的路基压实强度要求,需要全面的改造建设。对此,本项目在对拓宽区域现状路面进行全面的开挖、夯实、平整工作,以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抗压性,保障重新铺装路面的经久耐用、安全可靠。由于本项目拟建道路沿线尚未进行详细工

52、程地质勘查,根据工程所在区域总体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条件和道路沿线已建工程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实地踏勘、调查资料,本项目拟建道路路基结合道路土方开挖尽量采用现场土石材料,其中路基填土应选用极配良好的粗粒土、砾类土、砂类土,严禁使用冻土及含草皮、生活垃圾和树根等不良土。路基填筑前应将设计路基用地范围内的草皮、杂物等清除平整,较大的坑、穴要分层填土压实至地面。路基用地若有耕地或土质松散时要先做表层清理后进行碾压,如遇有湿地、沟渠等不良地质情况须在道路施工前采用抛石挤淤、换填石渣等改良措施。由于稳定性是路基工程的最关键因素,为了保证路基填挖强度和水稳定性,路基压实度应达到93%以上。根据拟改造道路所在区

53、域总体的水文地质、工程土质情况,本项目拟建道路填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5自然放坡,挖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自然放坡,无需专门设置挡土墙。3、路面设计方案目前城市道路路面大体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平稳舒适,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路间破损易修复,适宜于分期修复等优点,已优先应用于道路路面设计。根据上述不同路面材料的特点,结合锡林浩特市近年来开的道路面层选用情况,本项目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道路面结构总厚度按62cm设计,其结构层如下表所示: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表厚度结构层结构层材料结构层厚度(cm)备 注路面层

54、细粒沥青混凝土6路面设计弯沉:26.4(1/100mm)土基回弹模量:40Mpa路基压实度:95%中粒沥青砼6基础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0级配砂砾垫层20路基素土夯实总厚度624、路缘石设计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道路两侧边缘设置路缘石,根据当地路缘石材料供应情况和增强路缘石强度需要,本项目路缘石采用10cm高花岗岩条石,所有花岗岩边石均采用机械锯切加工。在路缘石铺设时,在道路出入口处、与其他路面交汇处采用斜坡式衔接,以便于残疾人、轮椅、手推车等通行。4.2.4 道路无障碍设施为了方便盲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士使用,本项目拟建道路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55、)要求,路段沿线在建筑物、单位门口及人行道相交路口或人行横道线处均设置缘石坡道,沿线设置便于轮椅、盲人通行的无障碍通行设施。4.2.5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为了把市政道路建设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条富于美的韵律的绿色通道,给沿线居民和道路通行人员给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本项目拟建道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景观美化设计:1、路线平纵面线形组合力求合理,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相互协调,使驾驶人员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2、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空地种植乔木、灌木等绿化植物,增强绿景。3、填方、挖方边坡要进行美化修饰;对弃渣、弃土的周边应用片石、块石干砌成形或复耕、绿化、美化,使道路在整体上达到整洁、

56、美观、经济的目的。4、利用互通区空地集中种植草皮、乔木、灌木或布置花卉。4.2.6 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护设施等,本次可研报告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暂不给出具体的布设地点及方法,具体布置方法在下一步初步设计中具体确定。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各种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指路或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15。

57、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志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内容不应矛盾、重复。让路标志、解除限速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等应单独设置。2、交通标线路面标线应根据道路断面型式、路宽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画定。路面标线型式有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让行线、导流标线、平面交叉口中心圈、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以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路面标线的画法应符合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3、交通信号灯本项目拟建道路各主要交叉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根据未来交通增长趋势选择多相位控制等信号

58、灯。4、防护设施道路防护设施包括车行护栏、护柱、人行护栏、分隔物、防眩板、防撞护栏等。本项目拟建道路中间分隔带上采用防眩、防撞设施,平面交叉、出入口等需要渠化的范围,除画线、设导向岛外,可采用分隔物或护栏。4.2.7 道路工程量根据上述道路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建道路道理工程量如下表所所示:道路工程量估算表序号工程项目工程方案工程量1土方工程路基挖土方工程125800 m3路基填土方工程98500 m32铺装工程垫层(20cm厚级配砂砾)165100m2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砂砾)165100 m2基础面层(6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165100 m2面层(4cm厚AC-

59、13F沥青混凝土)165100 m24.3 人行道铺装工程方案4.3.1 现状人行道拆除及路基整治1、现状人行道拆除本项目作为人行道改造工程,首先需要对现状人行道路面进行拆除,并对路基进行进一步的夯实处理,以满足路面的重新铺装要求。根据拟建人行道现状路面情况看,目前主要存在部分路段路基沉降或拱起、铺装材料老化损毁、路面松散破损、盲道设置不规范及断裂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已对行人的日常通行造成极大不便。同时,由于现状人行道较为狭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行人通行流量,再加之路面破坏严重而使行人踩踏两侧绿化带和占用车行道现象日益频繁,造成公共绿地的破坏和人车混行局面,不但对城市形象造成破坏,更是形成了

60、极大的道路安全隐患。因此,本项目为了彻底改善拟建行人道的通行条件,首先对现状路面进行全部拆除,其中根据现状路面铺装方式和大部分路面砖破坏程度较高等现象,路面拆除采用人工拆除方式,拆除下来的破旧路面砖交由市政管理部门按照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和重新利用。2、路基整治处理方案本项目在对现状路面铺装材料进行拆除运出后,对路基进行全面的开挖、夯实、平整工作,以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抗压性,保障重新铺装路面的经久耐用、安全可靠。由于本项目拟建道路沿线尚未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查,根据工程所在区域总体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条件和道路沿线已建工程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实地踏勘、调查资料,本项目拟建道路路基结合道路土方开挖尽量采

61、用现场土石材料,其中路基填土应选用极配良好的粗粒土、砾类土、砂类土,严禁使用冻土及含草皮、生活垃圾和树根等不良土。路基填筑前应将设计路基用地范围内的草皮、杂物等清除平整,较大的坑、穴要分层填土压实至地面。路基用地若有耕地或土质松散时要先做表层清理后进行碾压,如遇有湿地、沟渠等不良地质情况须在道路施工前采用抛石挤淤、换填石渣等改良措施。由于稳定性是路基工程的最关键因素,为了保证路基填挖强度和水稳定性,路基压实度应达到93%以上。根据项目区总体的水文地质、工程土质情况,本项目拟建道路填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5自然放坡,挖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自然放坡,无需专门设置挡土墙。3、人行道面层铺装方案(

62、1)铺装材料选择目前城市人行道路面大体分为混凝土路面砖铺设和花岗岩铺设两种,其中混凝土路面砖具有造价经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路间破损易修复等优点,但也具有容易破损、平整度差、装饰性弱等局限性,但是以其造价低廉、维护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一般室外场地硬化工程;而花岗岩铺设具有抗压强度高、耐水耐磨性好、坚固耐用、美观平整、装饰性强等优点,但是其造价高、维修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等确定,一般用于环境要求较高的人行道和室外场地的硬化铺装。对此,根据上述不同铺装材料的比较,结合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城市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本项目本着“平整美观、经久耐用、安全可靠”的原则,拟建人行道铺装材料采用花岗岩路面砖。(2)路面结构根据拟建人行道总体规划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