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323075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定稿准备参赛)(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年级: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三中学 教师姓名:孟秀娟一、所需课时:1课时二、课标要求:要求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所在半球位置,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三、课标分析: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只有研究地球,了解地球,地球才能为我们更好地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本节课的课标就是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为生活服务。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能学以致用,而不是空谈理论。四、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

2、分析: 本节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重点。在整个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开山鼻祖”的作用,是解决许多初中地理问题的工具,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主线。前面学习了经纬线、经纬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本节课要求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学习经纬度的实践应用。本课时教材有两幅地图。一幅是半圆形的经线和圆形的纬线垂直相交的立体经纬网地图。图上标有每隔20 的经纬线。学生可以从图上轻松地找出几条主要的经纬线,如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南北极点。一幅是直线形状的经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的经纬网平面图。图上表明了台风“梅花”的位置示意图,以此为例教学生认识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网位置。本例让学生明白经纬网

3、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大自然,战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困难。让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明白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本教材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给的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形成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教师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力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2、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他们是首次接触专业地理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地理术语如经纬度,经纬线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课本上,而且思维由小学阶段的平面过渡到中学的立体空间,因此理解有一定障碍。加上知识点较零碎,刚学过

4、转眼又忘了,不好记忆,也造成了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当好“向导”,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简明扼要的结论很有必要。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立体和平面的各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说出所在半球;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2、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书中图1.12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做出正确分析和归纳,从中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和归纳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解、研究地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研究,更加科学地认识地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探索科

5、学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六、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根据立体和平面的各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说出所在半球;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由于本节课进一步强化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如何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化零为整,巧记巧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七、 教学方法: 本节课利用讲述、探究、合作、讨论、比赛等教学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读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八、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四字归纳“横纬竖经”2、经度和纬度3、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及其纬度: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 北极点;4、

6、地球上的重要经线经: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6、共同背诵上节课的地球仪歌诀: 地球仪歌诀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设计思路:学好上节课的这部分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由于概念多,较零碎,学生虽然理解较简单,但离开书本后容易忘记。解决问题时还要不断翻开书本复视前面的内容,因此上节课老师将庞杂的内容整理成歌谣,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学生牢记在心,能把所学知识变成不离心的工具,新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导入

7、 (图1)200910月19日15时50分,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所属的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总吨40892,船长 225米,航速8节,船上有船员25人,装载煤炭,在由南非开往印度),在塞舌尔岛东北320海里、摩加迪沙东偏南980海里遭武装海盗分子登船。 问题:中国同胞被海盗劫持,茫茫印度洋上,中国海警如何迅速确定并赶到事发现场,解救人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学生说出利用经纬网定位。随后讲述地球上某一点经纬网的表达方式。(图2)中国海警迅速确定事发地点的地理位置,东经60度4分49秒,南纬1度49分39秒。并在第一时间内派出了海上救援舰队(图3)索马里海盗向“德新海号”开火 (图4)中

8、国海警打击海盗,船员获救,保卫了国家尊严和人民生命安全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要反映时代特征,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采用索马里海盗材料展开,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材料具有时事性。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解决身边问题入手,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从材料也看出海盗猖獗的活动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教育学生从意识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德。(三) 新授1、(图5)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图5)设计思路:这是本节课的一幅立体经

9、纬网地图,是本节课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充分理解的重点图。既突出了重点,也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过渡到立体空间,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6)D2、(图6)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指出图示中A、B、C三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说出他们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A(60W,60N) 西半球,北半球 B(0,0) 东半球,赤道 C(40 E,40S) 东半球,南半球 设计思路: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实现了能力目标;小组讨论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3、 (图6)一架飞机从80E,45N的位置出发去执行任务,请在图6中

10、找出它的位置,并说出这架飞机起飞时所在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设计思路: 经纬网在航空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经纬网可以给空中翱翔的飞机准确定位。如果发生了空难,可以找出空难发生的地点,以便找出事故原因。4、 (图7)在图上找出汶川地震所在的大致位置:北纬30,东经102 (图7)设计思路:从本例中,学生明白,发生地震后,可以迅速利用经纬网定位,找出震源,以利于展开救援,并且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理灾害提供准确的信息,经纬网在地质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图7)分小组讨论,在平面的经纬网地图上找出中国所处的经纬度范围。 (经度范围:80E130E;纬度范围:20N50N)设计思路:利用本节课所

11、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祖国,也为 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6、(图8)阿普拉海军基地是美国位于太平洋的一个海军基地。地点位于北纬13度35分,东经144度56分,请在图中找出其位置。(图8)设计思路: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世界,也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7、 (图9)小组讨论后,每组提问3-4个代表,指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并指出所在的半球,进行小组评价。 (图9)A(110W,20S),西半球,南半球B(120W50S),西半球,南半球C(170W60S),东半球,南半球D(170E70S),东半球,南半球小组问题完成情况分数读出度数读出度

12、数,说出东西经,南北纬读出度数,说出东西经,南北纬,半球位置3分5分10分12345678设计思路:本过程引进了小组比赛,学生群策群力,提高了参与率,学生融入集体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结果表明,这一活动学生积极性非常高,集体荣誉感非常强。8、发现问题:学生分不清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9、分析问题:观察图10,小组讨论后回答: 西经向西度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越来越大) 东经向东度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越来越大) 南纬向南度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越来越大) 北纬向北度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越来越大) (图10)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规律,自己解决问题。而

13、不是直接纠错,告诉答案。10、老师归纳,给出歌诀,让学生讨论歌诀的含义。东西经、南北纬歌诀东大我为东经,西大我为西经,南大我为南纬,北大我为北纬。含义:判断“我”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就以“我”为中心不动,“我”的东边大,“我”就是东经;“我”的西边大,“我”就是西经;“我”的南边大,“我”就是南纬;“我”的北边大,“我”就是北纬。设计思路:老师善于归纳,教起来更轻松,学生学起来更愉快。本环节中,老师发现很多学生的领悟能力非常强。歌诀的这层含义就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践行成功教育的理念。11、给学生3-4分钟时间,背

14、诵上面的歌谣,熟读并理解含义。教师当堂考核背诵情况。设计思路:现在的地理考试都是开卷,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大脑里积累的知识严重不足。考试时过分依赖书本,离开书本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力不从心,大脑一片茫然。这主要是他们知识的积累量不够,没有把课本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必要的背诵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12、解决问题:照上面的规则,指出图11中,A、B、C各点的经纬度位置,并指出其所在半球位置。(图11)A(0,40N), 东半球,北半球B(30W,60N),西半球,北半球C(45E,40N), 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思路:本例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总结的歌诀作为解题工具,将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化简,轻而易举地

15、解决了课堂中令学生和老师头疼的经纬度问题。经过刚才背诵歌诀,学生一下子轻车熟路,很快就给出了本环节问题的正确答案。熟能生巧。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难的学习,只要抓住一个“巧”字,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13、教学评价评价内容5分3分1分能够熟练地分别出经纬线知道经纬度的变化规律能够熟练地分辨出南北纬,东西经看图能正确读出经纬度能根据经纬度找出地球上的未知点能根据经纬度指出所在的半球位置会背诵东西经、南北纬歌诀总分设计思路:本过程由学生填写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选出“今日明星”和“最佳小组”,给予鼓励。这一过程反馈了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并激起其学习热情。14、总结

16、:从本节课的示例中我们发现,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地质学、气象学等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这一知识目标有重要的意义。15、作业:完成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作业16、板书设计:东西经、南北纬歌诀东大我为东经,西大我为西经,南大我为南纬,北大我为北纬。17、课后反思: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同时,上一课经线和纬线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零碎。如果理解不好,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效果。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实践,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1、 做好复习工

17、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经纬线、经纬度的基本知识上节课就学了,但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记忆。因此我在新课之前安排了复习,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上节课总结的地球仪歌诀,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良好的复习效果预示着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成功的开端。2、虽然问题较复杂,但还是给学生时间讨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老师唱独台戏,单刀直入告诉学生结果。经过讨论得来的知识理解更深入,印象更牢固。课堂上,有的学生激情飞扬,自己理解透彻了以后,还给周围不懂的同学讲解。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的轻松,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3、本人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亮点是通过歌诀,化庞杂、困难的知识为简易,分散了难点,减轻

18、了学生学习时的抵触心理。诗歌是浓缩了的知识精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以地球仪歌诀为基础,承上启下,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发现学习难题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东西经、南北纬问题,总结成朗朗上口的东西经、南北纬歌诀歌谣,要求在课堂上理解并记忆,将课本上深奥难懂的知识移位到自己大脑中,并简单化,学生在运用时不再翻书找答案,而是潇洒自如,口到擒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如下:1、 经纬网在其他领域的重要性,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举例,这就造成了课堂容量受到影响。如著名的百慕大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但课堂上没有时间讲述。以后

19、的学习中,教师应尽力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还有很多与我们生存和生活有紧密关系的未知领域等待着广大莘莘学子们去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研究的理想和责任。2、 学生的参与率没有最大化。学习过程中,有的环节只是满堂喝,没有针对性的检测,造成班里部分学生混水摸鱼,不懂装懂。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优化小组讨论,增加参与率,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习效果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而且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老师比学生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生活有机结合,力求从总体上提高课堂实效性。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