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口思想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316632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的人口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的人口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的人口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古代的人口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人口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的人口思想任何社会都要以一定数量和密度的芳动人口的存在为前提。人口问题在中国古代很受重视。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等, 是古代思想家在考察人口现象时主要关心的问题。仅从他们对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观点看,可以大体上把古代人口思想分为三类:1主张人口增长,这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支配地位。早在殷商时古人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思想。在诗经里有许多诗篇表达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子孙绵绵的心愿。春秋时代,许多思想家都鼓吹富国强兵必须先增加人口。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繁殖的政策,下令男子 20 岁必须娶妻,女子 15 岁必须嫁人,驱使青年男

2、女早婚早育。孔子则把“庶” (人口众多 )列为治国施政的第一件要紧事。孟子继承孔子的人口思想,主张土广民众,鼓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宗接代的思想长期支配着中国人的生育观。 墨家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积极主张增加人口,鼓励通过早婚来使人口倍增。他提出,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 ,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就必须用“力” (劳动 ),而“力”则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为此,他提倡非攻、节用、节葬、力耕和早婚,反对战争,反对杀人殉葬,反对“蓄私” ,即大量蓄养宫女婢妾, 认为战乱和蓄私都会妨碍男女适时婚配, 影响人口增殖。秦

3、汉以后, 主张人口增长的思想仍很盛行。南朝周朗把人口增殖看作国家大事,认为战乱、急政严刑、天灾岁疫、长期服役等是当时人口减少的原因,若要使人口迅速增加,必须消除天灾人祸,让人民安居乐业,夫妻团聚。他甚至主张强制推行早婚,女子1 5 岁还不嫁人,其家人也连带有罪受罚。明朝时还有人力主增殖人口,认为天生万物都必须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一国人口的多少关系到国势的盛衰,因此君主必须掌握户口数量,鼓励人口增殖。2主张人口适度增长。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口和土地要相适应的观点, 其中包含了人口适度增长的思想。孔子及其门徒固然主张增殖人口,但已开始注意人口和土地在量上要适应的问题。而最先明确提出这一思

4、想的是商君书,它认为国家富强在于农业,而要搞好农业,就应当使人口和土地的数量相适应。管子一书也非常重视人口和土地的比例要适当的问题。东汉的王符更明确地指出,人口和土地必须相称。3 反对人口增长过多。在古代中国,每当社会经济由盛转衰,一国人口相对于生产条件而过剩时, 便往往出现主张控制人工口规模的思想。韩非子最先明确表示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他把前人所谈的人口和土地的对比推进到人口和财富的对比。不过,他虽然把人多财寡看作是“民争”的根源,却并不单纯主张消极地减少人口,而是要求尽可能减少一切非生产人口的比例,同时还主张积极发展农业。韩非对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成为后来人

5、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思想的主要渊源。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曾联系人口质量来考察人口数量的增长, 认为古时人口是量步质高, 可以多增殖,后世人口是量多质劣不应多增殖。明朝的徐光启认为,生育率大概 30 年翻倍江南地区日益人多地少,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农业生产, 尤其是把东南过剩人口迁移到西北, 发展土旷人稀的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18 世纪末,清朝的洪亮吉系统地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他认为,治平之世的户口在成倍地增长,而田与屋远远不能适应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民众总是贫穷潦倒。他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天地调剂法” ,即任凭水早疾疫天灾减少人口;二是“君相调剂法” ,即由统治者采取措施,鼓励开荒、移民。他对解决人口问题的前景抱悲观态度,在他看来,人口总是要不断增长的而资源却总是不足以供养成倍增长的人口。另外,古代思想家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 很早就注意到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问题, 认为生产人口应尽量增多, 消费人口要尽量减少,国家才能富强。 中国古代也很重视人口统计,认为这是治国之本,是制订政治经济政策的依据。 古代许多思想家还考察了人口迁移问题。移民垦荒、开发土旷人稀的地区和边疆,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口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