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313543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北京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 2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与控制方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简称流脑 ) 是由脑膜炎柰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该菌有13 个血清群,中国以A 群为主, B、C群有散发病例发生。北京市自1949 年以来共发生过3 次流行,约 8-10 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呈现周期性流行的特点。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 A 群流脑多糖菌苗的推广使用,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1995-1999 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2000 年以来,北京市流脑发病率有所回升,但发病以外来人口为主,均为散发病例。针对流脑的防治工作,北京市卫生局下发了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

2、为进一步落实 2006 年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的各项措施,特制定本方案。1 目的1.1 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1.2 掌握我市流脑菌群分布特征、变迁趋势和发病趋势,完善流脑预测、预警机制 ;1.3 掌握流脑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识别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1.4 掌握我市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 病例诊断2.1 疑似病例:冬春季节发病,1 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之一者均作为流脑疑似病例报告。2.2 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

3、、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同时实验室检测符合下述两项:(1)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2)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压力增高;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1)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2)血清、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脑膜炎柰瑟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13 免疫预防3.1常规免疫北京

4、市将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A 群流脑多糖疫苗与 A+C群流脑多糖疫苗使用原则如下:免疫程序:流脑疫苗注射4 剂,第 1、2 剂为基础免疫,出生6 月、9 月时接种 A 群流脑多糖疫苗各1 剂;第 3、4 剂次为加强免疫, 3 岁、 9 岁(小学四年级)时接种A C 群流脑多糖疫苗各1 剂。查漏补种标准漏种针次为基础 1-2 针时,用 A 群多糖流脑疫苗补基础, 2 针次间隔不少于 3 个月,若已满 3 岁,尚未接种过流脑多糖疫苗,用 A+C流脑多糖疫苗补 1 剂基础,并不再接种 3 岁 A+C流脑多糖疫苗。若已满 14 岁,不再补种。岁 A+C群多糖流脑疫苗时,若之前接种过 2 剂 A 群流

5、脑多糖疫苗,与前剂间隔1 年补种。若之前只接种过 1 剂 A 群流脑多糖疫苗,需间隔3个月。若已上小学,不再补种。漏种针次为 9 岁 A+C群多糖流脑疫苗时,与前剂间隔3 年补种,若已满 14 岁,不再补种。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对流脑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3.2特殊人群预防接种根据疫情动态,在北京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对重点或高危人群的流脑疫苗免疫接种活动。儿童查漏补种。学龄前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安排在3-4 月,中小学生查漏补种工作在春秋季开学时进行,对漏种儿童按照补种原则进行补种。外来务工人员预防性接种。在流脑流行季节( 2-3 月份),

6、对集中用工单位中 40 岁以下、来京时间不足半年且 3 年内未接种过流脑疫苗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 A 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3.3 应急接种当发生流脑病例时,对易感者进行流脑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4 疫情报告流脑作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控人员、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遵循疫情报告属地化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时限报告。城镇于 6 小时 , 农村于 12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发现暴发疫情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定义的疫情,应在2 小时内报告上级疾2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还应负责流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况的报告,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流脑病例转归的核实。5 疫情处理原则5.1 散发疫情小范围内出现的散在病例、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属于散发疫情。本市户口及发病前在京居住7 天以上外地户口的流脑病例,接报后 24 小时内,由住址所在地区县疾控中心、相关医疗保健部门共同做个案调查、疫源地处理;出现死亡病例时,市疾控中心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区县疾控中心处理完毕后3 天内写出调查报告。区县疾控中心1 周内将个案调查数据库上报市疾控中心。发病前在京居住7 天以下外地户口的流

8、脑病例,由医院负责病例调查,调查表1 周内逐级上报至区县疾控中心保存。市疾控中心按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的报告程序,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库上报至国家疾控中心。5.2 暴发和突发事件在行政村、居委会或集体单位中10 天内发生 5 例或以上病人属暴发疫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 天内发生 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 例及以上死亡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发生暴发和突发事件时,病例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和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共同负责, 市疾控中心人员参与协同处理疫情。区县疾控中心在暴发或突发事件处理完毕

9、后3 天内写出调查报告。报告工作的具体要求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的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6 流行病学调查6.1核实诊断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照流脑的病例定义,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实诊断,必要时邀请高资专家进行排查,确定首例病例。6.2个案调查了解病人的发病过程,密切接触者人员的姓名和居住地的发病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形势做出初步判定。6.3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一旦发现有流行或者暴发的迹象,或者病例为幼儿园儿童、学生或民工等生活、工作、学习接触密切的人群时,应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包括对病人居住地周围进行详细地病例搜索和追踪观察,病人发生地医疗机构的病例主动搜索等。由于

10、流脑隐性感染率高,直接接触病人感染发病的概率较低,暴露的家庭成员的流脑发生概率为0.4% 4%,难以发现病例之间的必然联系,主要根据病3例的时间聚集或者地点聚集和易感人群积累状况等因素对疫情做出初步估计,再结合实验室结果等相关因素做出综合分析,判定疫情趋势。7 疫情控制措施7.1 医疗机构防控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医院流脑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首先给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戴上口罩,并及时准确地诊断、报告病例,对病人开展规范化治疗;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

11、流脑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流脑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报告疫情;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各级疾控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各项措施落实的督导检查。7.2 病人治疗与管理流脑病例应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隔离期为发病起 10 天,或症状消失后 3 天。收治医院要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如因病情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用救护车转运病人。医疗机构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无论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都要尽快采集病人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标本,标

12、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并及时送实验室检测。病人的临床治疗原则参见卫生部下发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要点。7.3 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是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必须采取下列措施:(1)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为 7 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期间内可不限制其活动,但要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其出现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等症状,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2)预防性服药:发生流脑流行时,可对密切接触者采取

13、的应急预防性服药。可根据当地往年流脑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情况选择预防服药的种类。7.4 应急接种当发生流脑流行时,市卫生局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以及流脑病例实验室诊断、人群免疫监测和菌群监测等结果,决定使用疫苗的种类并尽快组织对病例周围高危人群开展应急接种工作。46 个月 -2 岁儿童选择 A 群流脑多糖疫苗进行应急接种,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2 岁以上儿童、中小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选择AC群流脑多糖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在流行区可对2 岁以下儿童接种。7.5 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区县疾控人员开展和指导对社区、学校等疫源地和周围环境进行湿式清洁,必要时用 1漂白粉澄清液或其

14、它含氯制剂喷雾消毒。定期开窗通风,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10 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做好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工作。同时注意避免医院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7.6 加强区域联防疫情调查处理时要加强不同部门或机构间的协作,如疫情发生在两县或多县交界地区,由相关区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疫情;必要时报请市卫生局协调处理。各级疾控机构要及时将有关疫情信息向相邻区县、省疾控中心通报。市卫生局适时向社会通报疫情。7.7 加强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

15、,动员全社会参与(1)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流行季节前,各区县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防治流脑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流脑的意识。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引导群众加强营养和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流脑流行期间,减少或停止各种大型聚会活动。(2) 在卫生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参与或监督下,托儿机构、中小学校、厂矿、工地、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3) 发生流脑疫情后,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疫情,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避免处置过度造成社会恐慌。当疫情严重时,根据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实行群防群控。(4)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工地和医疗机构的流脑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最后一例病例发病 10 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8 监测工作8.1 病例的病原学监测医院负责病人标本的采集,分别采集2 份脑脊液、血液标本,其中1 份供自行进行检测用,另 1 份送区县疾控中心。送区县疾控中心检测的样本采集和运送要求如下:5(1)脑脊液标本:无菌采集病人早期脑脊液标本 1ml,置灭菌带螺旋帽小试管中,室温保存, 20-36 条

17、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柰瑟菌分离培养。(2)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液 2ml 加入含 EDTA抗凝剂的灭菌小试管中, -20 保存, 2-8 条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如有条件可进行核酸检测,否则保存血液标本以备病原学检测。另取病人急性期血液2ml 加入不含抗凝剂的灭菌小试管中,2-8 保存, 24 小时内分离血清, -20 保存以备血清学检测。(3)瘀点瘀斑标本:选病人皮肤上的新鲜瘀点(斑),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直接涂抹在 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 20-36 条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脑膜炎柰瑟菌分离培养。区县疾控中心负责标本运送及初步检测, 7

18、天内向市疾控中心上报检测结果,将分离的菌株或培养阴性的标本 48 小时内送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收到分离的菌株标本后,对菌株应及时完成复核鉴定, 10 天内反馈结果。对培养阴性的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 PCR检测,检测完成后,及时将结果反馈与区县级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收到菌株 28 天内将菌株及标本送检单送国家疾控中心实验室。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开展流脑病原、血清学诊断,需妥善保存流脑病例标本和 / 或可疑阳性菌株,由区县疾控中心按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分群或复核鉴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病例菌株或密切接触者菌株后 7 天内应完成耐药性检测,同时将病例菌株提供给市卫生局指定的三级医院用于耐药性检

19、测,医院收到菌株后 7 天内应完成耐药性检测。其他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开展耐药性检测,方法可以使用肉汤稀释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统一报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报市卫生局和国家疾控中心实验室。8.2 病例的血清学监测对流脑病例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各1 份,间隔 4 周。每份采全血2mL, 2-8 保存, 24 小时内分离血清,于 -20 冻存。双份血清标本于采集后尽快在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检测,测定流脑特异性抗体。住院病人的标本由医院采集,未住院病人的标本由区县疾控中心采集。8.3 密切接触者的病原学监测在发现流脑首例病例后应在病例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前采集10-20 人咽拭子标本,直接涂抹

20、在 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 20-36 条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分离培养, 7 天内向市疾控中心上报检测结果,阳性菌株在 24 小时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分群鉴定, 10 天内反馈结果。8.4 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6选择西城、宣武、丰台、朝阳、昌平、通州,门头沟和平谷8 个区县为监测点,监测对象按 0-4 岁、 5-9 岁、 10-14 岁、 15-24 岁、 25-34岁、 35-44岁、 45 岁以上分为 7 个年龄组,每个区县每个年龄组随机选择监测对象15人,每区监测 105 人,共监测 840 人。采集非流脑流行季节(一般是7-9 月份)采血 1 次( 2 毫升)。同时填写健康人群

21、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登记表。血标本在 2-8 条件下保存, 24 小时内自动沉降或离心分离血清,常规血清量需 300ul / 份;血清标本封装于微量离心管内,在 -20 保存、 8以下运送,避免反复冻融。血清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杀菌力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测定流脑特异性抗体。8.5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健康人群进行流脑带菌率调查与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同时进行。对同一调查对象采集咽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培养基,24 小时内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检测结果上报市疾控中心,阳性菌株和培养阴性的标本 7 天内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分群鉴定和药敏试验。培养所获得的脑膜炎柰瑟菌菌株分纯鉴定合格后,将

22、其纯培养物的菌苔刮到 35 支灭菌的脱脂牛奶菌种管中,置 -20 冰箱保存,菌株及时送国家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进一步鉴定分析。在朝阳、海淀、丰台和大兴 4 个区县, 2-3 月份对集中用工单位中 40 岁以下 ,3 年内无流脑疫苗接种史且来京时间不足半年的民工进行流脑带菌率调查。每个区县随机选择集体用工单位的外来民工50 人,共 200 人,采集咽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培养基,立即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检测结果上报市疾控中心,阳性菌株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分群鉴定。8.6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1) 各级疾控机构要定期开展流脑疫情报告情况检查和督导。(2) 发现首例病例后,区县疾控机构

23、对病例所在区县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了解人群疫苗接种、人口流动、人群发病以及居住环境等情况。(3) 当以村、居委会或学校或集体单位 7 天内发现 2 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或在 1 个乡镇 14 天内发现 3 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或在 1 个县 1 个月内发现 5 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时,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医院为主动监测医院,按周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在流行高峰季节的 2-4 月份进行。区县疾控中心选择辖区内 1 家医院,按周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对所发现不明原因的具有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疼痛、头痛、瘀点

24、瘀斑等症状的病人,实行“零病例”日报告制度。72)发生疫情的学校,学校医院( 医务室 ) 应加强晨检制度,监测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尤其要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晨检工作的登记和报告工作。3)发生疫情的建筑工地,应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流动人员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9 预测预警预测预警必须建立在相应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各级疾控机构要结合历年来流脑疫情数据、实验室检测、健康人群带菌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当地流脑疫情进行预测和预警。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根据预测和预警的结果,及时制定和部署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启动相应的流脑疫情应急预案。1

25、0 资料管理(1)病例调查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表由各区县疾控中心负责管理。(2)疫情信息的传输:区县疾控中心于疫情初访后,将个案表及时输入数据库中,及时填写复访结果,新病例个案调查后 1 周内将累计病例个案表数据库上报市疾控中心。暴发疫情需上交调查报告。市疾控中心将健康人群带菌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国家疾控中心。(3)资料的利用:充分利用资料撰写暴发疫情调查总结、年终总结、阶段性疫情简报以及其他临时性总结。11 评价指标医疗单位病例及时报告率100病例 24 小时内区县疾控中心调查率 80%首例病例区县疾控中心调查率100%死亡病例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核实率100%聚集性病例市疾控中心现场

26、调查率100%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80%脑膜炎奈瑟菌培养阴性标本 PCR检测率 90%区县疾控中心 24 小时标本送达市疾控中心比例 80%区县、市疾控中心收到标本检测 7 天内完成、反馈率 80%市疾控制中心收到菌株药物敏感性7 天内完成、反馈率 80%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分离菌株后 28 天内送达国家实验室率 80%以区县为单位流脑疫苗接种率 85%市疾控中心在流行期间对监测数据每月进行1 次分析,并将结果报送市卫生局和区县级疾控中心。反馈应在次月的第一周内完成,可采用简报、通报等方式。市疾控中心在下年度第一个季度内完成流脑防控工作的年终总结。8附件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个案调查表病例编

27、号:调查单位: _病例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标本采集者:采集日期:年月日 实验室结果填报人:填报日期:年月日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 _2.性别:男女3.出生日期:年月日4.如无出生日期,年龄:岁月5.职业: 1.儿童 2. 学生 3.职工 4. 民工 5.农民 6.个体 7.其他如果是民工 , 那么是1. 建筑 2.保安 3. 服务员 4.工人 5.其他6.户籍地:_7.家庭现住址: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工作单位: _是否是外来人口 1. 是 2.否如果是,来京日期为:8.居住情况:散居集体(托幼、学校、工地)其他 不祥9.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_10.报告单位:报

28、告日期:年月日 / /11.发病地点:发病日期:年月日 / / 12.初诊医院:初诊日期:年月日 / / 13.收治医院:住院日期:年月日 / / 14.诊断医院:诊断日期:年月日 / / 共就诊次数15.出院日期:年月日 / / 16.病例转归1. 痊愈 2. 死亡 3.后遗症4. 不详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 /如有后遗症,名称 _17.流脑疫苗免疫史:无有不详17.1.如有,接种次数:次不详17.2.接种依据接种卡接种证回忆917.3.A 群多糖疫苗接种时间:第一针:年月日 / / 第二针:年月日 / / 第三针:年月日 / / 17.4.A+C 群多糖疫苗接种时间:第一针:年月日 /

29、/ 第二针:年月日 / / 17.5.如无疫苗接种史,未种原因:1. 不知道要接种2.不知道接种地点3. 接种费用高4.接到通知未去接种5.其它9.不详18.病前 10 天内外出史1.有 2.无 3.不详如有 , 详细地址_返京日期:年月日 / / 18.1.发病地点近期是否有同类(流脑)病人:有无不详18.2.发病前一周与同类(流脑)病人接触史:有无不详18.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同住陪护同校同单位 其它开始接触日期:年月日 / / 18.4.家庭内同类(流脑)病人:有无 不详18.5.如周边(同宿舍、同班、同校)有同类(流脑)病人,根据情况填写下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二、

30、临床表现1. 主要症状:1.1.起病:急缓不详1.2.发热:有无不详1.3.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无不详1.4.头痛:剧烈轻微无不详1.5.恶心:有否不详1.6.呕吐:有否不详1.7.抽风:有否不详1.8惊厥:有否不详1.9.神志:清楚嗜睡烦躁昏迷 不详1.10.其它症状: _2. 主要体征:2.1.体温:2.2.面部、唇周色泽苍白发绀正常102.3.皮肤出血点较多较少无不详2.4.如有,其部位是:四肢躯干其它:2.5.皮肤瘀点、瘀斑较多较少无不详2.6.颈项强直:有否不详2.7.意识障碍:有无不详2.8.角弓反张:有无不详2.9.前卤隆起:有无不详2.10.克氏征:有无不详2.11.布氏征:有

31、无不详2.12. 其它体征:_3. 诊疗情况3.1病人隔离有无不详3.2隔离地点:医院在家其它:3.3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有无不详3.4使用药物名称:_3.5使用效果:有效效果不明显无效3.6转归:痊愈好转未好转恶化死亡三、实验室检验结果1.血常规:有无1.1.采集日期: / / 检验日期: / / 1.2.血液白细胞总数 109 个 /L ; ( 正常值 4-10*109/L)1.3.中性粒细胞; ( 正常值50-75%, 供参考 )2.脑脊液常规:有无2.1.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 / / 2.2.检验日期:年月日 / / 2.3.外观清晰微混混浊2.4.蛋白质g/L(正常值 0.15-0.4

32、5g/L,或 15-45mg/dL)正常增高2.5.白细胞个 / L( 正常值 0-15/ L)正常增多2.6.葡萄糖mmol/L(正常值45-80mg/dL,或 2.5-4.5mmol/L) 正常增多2.7.氯化物mmol/L(正常值 119-127mmol/L或 700-760mg/dL ) 正常减少增高3.病原培养 :有无3.1.脑脊液有无送检日期年月日 / / 3.1.1涂片结果阳性 血清群阴性未查Nm3.1.2 Nm培养结果阳性 血清群阴性未查113.1.3Nm特异抗原检查阳性血清群阴性未查3.1.4Nm特异 DNA PCR 阳性血清群阴性未查3.2. 血液或出血点有无3.2.1标本

33、采集日期:年月日 / / 送检日期年月日 / / 3.2.2Nm培养结果阳性 血清群阴性未查3.2.3特异抗原检查阳性血清群阴性 未查Nm3.2.4Nm特异 DNA检查阳性血清群阴性未查3.3 尿液有无3.3.1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 / / 送检日期年月日 / / 3.3.2Nm特异抗原检查阳性血清群阴性未查3.3.3Nm特异 DNA PCR阳性血清群阴性未查4. 血清学检测:4.1.第一份血清:有无4.1.1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 / / 送检日期:年月日 / / 4.1.2 Nm 特异抗体滴度 1 X_抗体检测方法 _4.1.3血清分群 A 群 C群 B 群其他群( 5)阴性 4.2.第二份

34、血清:有无4.2.1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 / / 送检日期:年月日 / / 4.2.2Nm特异抗体滴度 1 X _抗体检测方法 _4.2.3血清分群 A 群 C 群 B 群其他群(5)阴性5. 药敏结果: 有无5.1. A群敏感药品: _5.2. C群敏感药品: _四、病例分类最终病例诊断结果疑似 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排除如果不是排除病例,最终血清分群A 群 C群 B 群其他群不祥12五、与该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登记表与该病例接触情况咽拭子标本同同单邻居采送病病性住住位疫苗集检原原年龄日日分鉴姓名职业接种史别址期期离定培养六、措施1.是否对周围人群预防性投药1. 是2.否2.药品名称 _3.服药

35、人数_人4.是否应急接种1. 是2.否5.疫苗种类_6.接种人数_人本表上报日期:年月日 /13填表说明1. 请您用园珠笔或钢笔填写。2. 凡是数字,都填写阿拉伯数字如:0、1、 2、 3、。3. 请将所选择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内。4. 病例编号:共11 位,前 6 位为县级国标码,7、 8 位表示病例发病年份,9-11 位为县级单位的病例顺序编号。将编码依次填写在相应栏内。001表示第 1例病例。5. 调查日期:所有日期需填写到日,填写公历时间,如入院时间为;时间不详,则不填写,以下相同。6. 第 12 项中初诊单位如果是正规医院,应详细填写医院名称,如果是个体诊所,应注明详细地址。14

36、附件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样品采集和运送适宜的检测样品为脑脊液、血液、皮肤粘膜出血点挤出液、血清及鼻咽拭子等。病例的脑脊液、血液、皮肤粘膜出血点挤出液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可直接作为确诊依据。一、样品采集:1咽拭子:用长柄棉拭子采咽后壁两侧分泌物,立即接种于卵黄双抗培养基(EPV)或巧克力血平板,也可将咽拭子放入液体双抗增菌管内,增菌8-12 小时以后分离培养。2脑脊液:采集 3-5 毫升脑脊液,可直接接种于巧克力或EPV平板,也可先增菌再进行分离培养。3血液:无菌手续抽取发热期病人全血3-5 毫升,立即加于50 毫升的葡萄糖肉汤中增菌后再分离培养;4淤血点:选病人皮肤上的新鲜淤斑或淤血点,消毒后

37、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用无菌棉签蘸取先接种含双抗的葡萄糖增菌肉汤管中增菌8-12 小时后分离培养或直接接种EPV平板,再涂片染色直接镜检。制成涂片,干后革兰染色,直接镜检;涂片也可做免疫荧光检查。5血清:采集病人发病早期和恢复期(1-3 周内)双份血清,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二、样品的处理和运送1及时处理样品:脑膜炎奈瑟菌比较脆弱,采集样品后,应尽可能地做到床边接种,若无可能则应再最短的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接种培养。2早期采集样品:应尽可能采集病人用药前的早期样品,这可以明显提高病原的检出水平。3保温运送:脑膜炎奈瑟菌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菌株死亡

38、。在运送样品或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处于20 - 36之间,切记不能低温运送(检测抗体的血清标本除外)。要求每份血液标本不少于3 毫升,分离血清后低温(-20 ) 保存,待检测流脑抗体测定和 / 或细菌分离与鉴定。15附件 2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诊断方法A1病原体 ( 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riameningiti s) 分离从疑似流脑患者采集CSF或急性期血液分离Nm。A1.1标本的采集CSF:无菌操作,吸出CSF 2mL,立即放到无菌试管内离心(2000 3000r/min , 30min) ,用灭菌过的毛细管吸取沉淀物直接接种到10羊血巧克力色琼脂上(CSF 上清液部分供检测 Nm特

39、异抗原,亦可将其置于 20待测 ) , 5二氧化碳环境 37 培养 24 72h,每日检查细菌生长的情况,及时分离纯培养物供鉴定。血液:采取病人急性期静脉血液6mL,无菌操作,向盛有30mL增菌用葡萄糖肉汤的三角瓶内注入4mL血液 ( 余下的 2mL血液离心后吸出血清,供检测Nm特异抗原和抗体,亦可将其置于一20待测 ) , 5二氧化碳环境,培养24 72h,每日进行观察、分离、培养。A1.2接种和菌种鉴定细菌形态: Nm应为革兰阴性,呈卵圆形或肾形,0.8 m0.6 m大小。常成对排列,临近两边扁平凹陷。菌落: Nm接种于巧克力色琼脂平皿上,5二氧化碳, 37培养 24h 后,其菌落直径约

40、1mm,表面突起、光滑、湿润、圆整、略带灰白色、半透明、不溶血、无色素。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增大、变成黄色、不透明,并可出现颗粒状中心和放射性周边。生长及抗原特性:绝大多数 Nm菌株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蔗糖、果糖和乳糖。过氧化酶和氧化酶阳性。Nm新分离菌株具有下列主要抗原:血清群特异性荚膜多糖,主要外膜蛋白OMP(包括血清型特异的2/3 类 OMP,亚型特异的1 类 OMP以及 4 与 5 类 OMP),铁调节蛋白,脂寡糖(LOS) ,脂蛋白、菌毛抗原等,根据群特异性荚膜多糖的结构与组成成分,Nm可分为 13 个血清群 (A 、B、 C、 D、 29E、 H、 I 、 K、 L

41、、W135、 X、 Y、 Z) ,其中 90以上的病例是由A、 B和 C 群 Nm引起的。根据 2/3 类 OMP可将 B 群与 C 群 Nm分成 20 个血清型,但差不多半数菌株目前尚不能分型。在可分型菌株中,以15、 2 和 4 型, P1.2 、 P1.1 、 P1.12 、 P1.15 及P1.16 亚型多见;对于 A 群 Nm现有 4 与 21 两个血清型,以 P1.7 与 P1.9 亚型多见。 Nm还可以分成 13 个 LOS免疫型,其中 A 群以 L10 和 L11 型多见, B 群中以 L3, 7, 9 复合型多见。 Nm群特异性荚膜多糖、型和亚型的 OMP及 LOS等抗原成分

42、对流脑发病与流行及其菌苗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16附件 2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学诊断方法B1玻片凝集试验B1.1目的应用玻片凝集试验对Nm病原菌株或带菌者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B1.2材料B1.2.1待检的 Nm菌株纯培养物。B1.2.2诊断血清:多价 I( 包含 A、 B、C、 D 群 ) ,多价包含1889(Y) 、Nm1890(H) 、 1892(29E) ,多价包含319(W135)、 1916(X) 、 1486(I)、 1811(K) 群及 11群单价血清,共计 14 种。B1.2.3洁净载玻片。B1.2.4生理盐水。B1.3试验方法B1.3.1先将诊断血清按说明书稀释成所需的浓度

43、,滴一滴在洁净的玻片上。B1.3.2用白金耳刮取菌苔少许,在玻片上沾取少量血清,在一旁研磨均匀,再与血清混匀。B1.3.3轻轻摇动玻片数次,在12min 内出现明显凝集者,即为阳性。B1.3.4检查从病人分离的疑似时,先试 A 群血清,若不与其发生凝集,则试用BNm或 C 群血清,仍不凝集时,则试用多价或多价血清。若发生凝集,再用单价血清定群。从病人分离的疑似 Nm对现有诊断血清皆不凝集者则送研究单位进一步鉴定。在玻片上与各群诊断血清、盐水或正常兔血清皆发生凝集者,即定为自凝菌。B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B3 杀菌力试验B3.1 目的应用微量杀菌力试验

44、 (TTC 法 ) 测定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对 Nm的杀菌抗体水平。此方法也可用于健康人群的血清抗体测定。B3.2 材料17靶菌:对补体的自然杀菌作用具有耐受性,但对杀菌抗体反应敏感的Nm(A 群29019, B 群和 C 群 Nm)。稀释液: Dulbeccos 磷酸盐缓冲盐水A 液:氯化钠 (NaCl)8.0g,氯化钾 (KCl)0.2g,磷酸氢二钠(Na2HPO4)1.15g ,磷酸二氢钾(KH2PO4)0.2g ,蒸馏水 800mL;B 液:氯化钙 (CaCl 2)0.1g ,蒸馏水100mL;C液:氯化镁 (MgCl 26H2O)0.1g ,蒸馏水100mL。上述三液分别灭菌12

45、1, 15min ,置 4备用。需用时按A 液 8 份, B 液和 C 液各 1份的比例混合,pH 为 7.1 。使用时每 100mL稀释液加灭活兔血清1mL,万古霉素500 g,多粘菌素B 2500 单位或硫酸抗敌霉素5000 单位。稀释液盛于小瓶中,置4备用,可存放2 周。滴定板:底部呈“ U”形的96 孔有机玻璃微滴板,并备用同样大小的普通玻璃作盖板。将它们平放在80的烤箱内烤2h 后备用。试验完毕,以约80的热水泡板1h杀死靶菌,再以自来水冲洗干净,并用棉棒拭净不洁净的孔。最后以蒸馏水冲洗一次,37烤干后同上于80干烤。滴定板使用一段时间后或遇到杂菌污染较严重时,可用热水杀死靶菌并冲洗

46、干净;在比较稀的硫酸重铬酸钾清洁液内浸泡4h,冲洗干净后同上处理备用。B3.2.4兔补体:可以购买成品。B3.2.5氯化三苯四氮唑 (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 , TTC)琼脂培养基 (TTC琼脂 )B3.2.5.1TTC琼脂配方:牛肉膏 0.5 ,氯化钠0.5 ,日本蛋白胨3.0 ,可溶性淀粉0.2 ,以蒸馏水配制,调 pH7.4 7.6 ,琼脂 0.5 。TTC琼脂制作上述培养基成分熔化后,按每10mL或 20mL分装于大试管,121灭菌 15min,冷却后置 4备用。临用前将培养基加热熔化,每10mL培养基加50葡萄糖注射液0.1mL,1TTC水溶液 (4 避光保存 )0.1mL ,混匀放在45水溶液中待用。阳性参考血清用 Nm免疫兔制备的诊断血清,未加防腐剂,经预试测定其杀菌抗体滴度较高(1 3200以上)。18B3.3杀菌抗体测定步骤靶菌液的制备B3.3.1.1开启 A、 B 或 C 群 Nm菌种,接种到巧克力色琼脂平皿上,37二氧化碳孵箱或烛缸培养15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