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312472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汗证之辨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伤寒论汗证之辨治【摘要】 伤寒论对汗证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其治法主要有调和营卫、扶阳解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通腑泻热、清宣郁热、泻热逐水开结、清热利湿退黄、和解枢机,温化水饮、回阳救逆法等。临证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机,方能灵活运用经方,而获佳效。 【关键词】 伤寒论 汗证 辨证论治汗是由阳气蒸化阴津而成,素问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但病理性汗出如自汗、盗汗、头汗等,则不仅损阴津,而且伤阳气。汗出异常为临床常见证,既可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亦可作为兼症而伴发于其他多种病证中,如糖尿病汗出、妇女更年期汗出等。对于汗证,仲景在伤

2、寒论中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笔者在此做一总结,希同行斧正。1 调和营卫法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不但用来治疗中风表虚症,更用于治疗杂病营卫不和自汗证。伤寒论中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宜桂枝汤”。仲景详细论述了营卫不和杂病自汗的病机。盖卫行脉外,司固外开阖之权,营行脉中濡养五脏六腑,营卫运行,密切配合,即称营卫调和。若卫气病变,失其固密护卫之职,致营不内守,流泄于外,而发自汗之证。其营卫不和,实以卫气失固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曰“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并指出凡因营卫不和而致的常自汗出者,皆可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伤寒论将桂枝汤引入杂病治疗中,极大地丰富了桂枝汤的临床应用。54条“病

3、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主之”。本条承接53条而来,亦属杂病自汗证的范畴。病人发热自汗出,时发时止,而脏腑无病,此发热自汗出应求之于营卫。杂病营卫不和所致之发热自汗,多为时作时休,且多不伴见头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状。上条曰“营气和”,此条称“卫气不和”,两条各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探讨营卫不和的病机,所不同的是前条主证为常自汗出,本条为时发热自汗出,主症虽不同而病机一致,故均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治之。“先其时发汗”,指在发热汗出之先,给予桂枝汤以调和营卫而取汗,亦防止汗出太过而伤正气。 桂枝汤是治疗杂病营卫不和自汗的良方,其病机为营弱卫强,临证以脉弱自汗(无论全身性自汗或局部自汗)为

4、审证要点。不论表里虚实之证,凡符合营卫失调这一病机,皆可使用之。王媞1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中风半身汗出38例,痊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2。肖玉坤2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营卫不合汗出证14例,痊愈12例,总有效率100。2 扶阳解表法 伤寒论中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表邪未解,重伤阳气,阳虚汗漏。汗漏是指汗不停地出,出得多,非一般的出汗,阳虚甚可知,故治疗时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复而腠理固密则漏汗自止,漏汗止则阴液复而小便难、四肢拘急诸症自愈。临床上,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多汗最效,还用于产后多

5、汗证,更是效如桴鼓,临证以营卫不调,卫虚不固为辨证要点,其临床脉症为:自汗,恶风肢冷,畏寒以背部尤甚,脉浮缓或细弱。可酌加玉屏风散、煅龙牡、五味子等,增强益气固表敛汗之力。 另外,由阳虚漏汗一症引申到凡一切液体由于阳虚不摄而外渗,诸如溢乳、二便泄漏不止、妇女崩漏、带下等阳虚而精、津、血的外泄所致的诸多病证,只要符合卫阳虚弱,卫表不固之病机,皆可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可获异病同治之效。3 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法 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白虎汤主之。”反映了阳明胃热炽盛,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表里俱热的基本病机,当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等症,治宜辛寒清热,方用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

6、汤证是在白虎汤证阳明里热炽盛之基础上,因热盛大汗出,津伤较甚,胃中干燥,而见口大渴,欲饮水数升,舌上干燥,又因汗出多,气随津泄,津气两伤,以致肌腠开泄,不胜风袭,而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证属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此两方就汗出特点而言,多为全身性大汗出,两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津气损伤程度的轻重。临床上糖尿病病人汗出多,伴有口渴多饮心烦,即可用两方化裁施治。4 通腑泻热法 大承气汤证在伤寒论中有多条原文论述。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反映了阳明燥实内结,腑实不通,浊热上扰之病机,症见潮热,谵

7、语,腹满痛,大便闭结等。因阳明主四肢,虽里热炽盛但汗源匮乏,无津供全身汗出,仅见阳明所主之手足“漐漐汗出”,该症尤具有重要的辨证意义。一般而言,阳明经证津伤不甚,多为全身性大汗出,而阳明腑实重症胃肠干燥,津液耗竭,不能全身汗出,仅见手足持续少量汗出。治宜用大承气汤峻下实热,荡涤燥结,热邪去,腑气通,汗出止,津液复。临证患者手足心汗出,伴有腹胀满、不大便等证,符合大承气汤证病机者,即可予大承气汤施治。 此外,阳明中寒证亦可见到手足濈然汗出,但其汗出是冷汗津津,伴有手足不温,不能食,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沉迟无力等症,为中焦湿胜阳微,水湿不运膀胱而外溢于四末所致,为虚寒之证,治当温

8、中。总之,手足汗出多由脾胃病变所致,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临证当细辨3。5 清宣郁热法 伤寒论中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下后,余热未尽,郁热留扰胸膈,熏蒸于上,故见但头汗出而周身无汗,此与阳明燥热所致的周身或手足濈濈然汗出截然不同,伴有心烦懊恼,反复颠倒,胸中窒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病机为热郁胸膈,故治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笔者多用该方和黄连阿胶汤合用治疗更年期女性之颜面烘热、头面汗出并伴有心烦等症。6 泻热逐水开结法 代表方为大陷胸汤。伤寒论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

9、,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太阳病表邪化热入里,与痰水结聚于胸膈间,而成为热实结胸证。因热在水中被郁遏,不能向外透越,故见但头微汗出,而周身无汗,伴有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等症。“但头微汗出”是水热结胸证的特征之一。治宜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开结,水热随泻下而去,则既无热邪上蒸,又无水邪上逆,“但头微汗出”可解。临证患者头汗出伴有水热互结之证候特点,可用大陷胸汤化裁施治。7 清热利湿退黄法 代表方为茵陈蒿汤。阳明病篇236条讲述了阳明病湿热相搏,热性上蒸,但因湿之粘腻纠缠而不得宣泄,湿将热裹,则“但头汗出,齐颈而还,余处无汗”;湿热郁滞于里,三焦气化失司,伴有小便不利,口渴心

10、烦,大便秘结或不爽,身黄、目黄、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湿热内盛的表现。本条但头汗出反映了湿热交阻的病机,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使胶结的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热清湿祛则“但头汗出”自止。临证病人出现无汗或但头汗出,伴有小便不利,发热,无论是否伴有黄疸,只要辨证符合湿热蕴结,皆可用茵陈蒿汤化裁以清热利湿。8 和解枢机,温化水饮法 少阳病篇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论述了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表证误下,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且误下损伤中阳,水饮内停,水饮与少阳邪热郁结于里,阳

11、郁不能宣达于全身而蒸腾于上,故但头汗出而周身无汗,伴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症。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法当和解枢机,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使少阳枢机和畅,内停之水饮得以温化,郁阻之阳气不再上蒸津液,“但头汗出”一症自除。辨证要点是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临证病人但头汗出,只要辨证符合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均可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施治。9 回阳救逆法 代表方为四逆汤类方。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阴证不得有汗,今见汗出,与常情不符,故曰“反”。此乃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逼迫虚阳外亡之证,故仲景断为“亡阳也”

12、。 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少阴阳亡,无火暖土,则中阳不守,升降失序,故见呕吐、下利等症。阳气衰微,无力通达四肢末梢,失于温煦则手足厥逆,这些皆为里真寒之象。虚阳外越,失于摄纳外固,则见汗出,此属外假热之象。此两条属少阴寒化证之危重证,残阳有欲脱之势,病势危急,宜破阴散寒,回阳救逆法治之,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方皆可随证选用,阳复则虚汗自止。 上述第59法中汗出的特点是但头汗出,多属三阳经病变。尽管各汤证的病机并不相同,但无论是热与有形之邪相结向上熏蒸,还是虚阳上越等种种原因,均可使体内热邪无以外泄,而循经向上,表现为但头汗出。头部汗出的征象,反映了

13、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结,病机不同,处方用药亦不同,足见仲景辨证之精细,立法之精当,处方之严谨。 总之,凡能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津液外泄的病变,都可能导致病理性的汗出。在正虚方面,多由阳气虚弱(卫阳、肾阳)不能固摄而致;在邪盛方面,多与热邪或热邪与其他实邪结聚,热邪上蒸、发散有关。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汗证不可一味妄投收敛止汗之品,而要结合汗出的特定部位,汗出量的多少,汗出的时间及主要兼症,四诊合参,细辨邪正盛衰、病变性质等,紧紧把握病机,灵活运用经方,方能获佳效。【参考文献】 1 王 媞. 桂枝汤加减治中风半身汗出38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4,6(5):45.2 肖玉坤. 辨证分型治疗汗出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l2(l2):34. 3 唐 瑛,翟慕东,傅元谋. 对伤寒论手足汗出的证治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6,37(1):3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