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310709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第七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本节应把握的要点:通过实例及实例分析,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要点】本节通过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系统地表达针对实际工程应提出的主要勘察要求,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与勘察相关的实际问题,就其采用的方法展开分析,指出采用该方法的原因和适用条件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实例 1.1 :某大学城新校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技术指南(提纲)1工程实例1)工程简介(1)前言;(2)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2)地质条件(1)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概况;(2)环区道路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3)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3)道路地质条件及地基

2、处理(1)地基处理的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2)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要求;(3)环区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建议。4)建筑地基及基础(1)地基基础的设计依据;(2)建筑地基基础分类和适用范围;(3)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原则;(4)浅基础;(5)桩基础。5)检测与监测(1)道路施工监控;(2)道路路基质量检测;(3)建筑物变形监测;(4)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6)相关图表。2实例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1)本例为说明新建大学城或大型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开发主管部门,先期制定的本区域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技术指南(提纲) ,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相关资料有接触性了解

3、;2)前言部分可包括园区位置、周围自然环境等;3)一般情况下,对大型园区分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指南中应将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予以明确,便于技术上统筹考虑;4)园区地质条件,可以提供园区地质情况的大致变化规律,此部分内容属于可行性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通过相关调查及对已有相关地质资料的分析,摸清园区范围内地质情况的主要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下阶段勘察和结构设计提供基础性资料,此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越吻合,对园区建设的指导意义就越大;5)大型园区建设往往投资大、周期长,采取分区域、分阶段合理选用安全可靠而经济实用的基础形式或地基处理方案,对节约建设投资意义重大。实例 1.2 :福建龙岩会展

4、中心工程初步勘察说明12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集会议、展览和观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共建筑,地上五层(无地下室),结构最大高度 45m,总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67m,短轴 122m,总建筑面积50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平面共分为六个温度区段,每区段结构长度约70m。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采用钢桁架结构) 。与勘探相关的设计数据:框架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约22500kN 。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1)依据总平面布置,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孔21 个(图),其中控制性勘探孔7个(图中用实心圆表示),一般性勘探孔14 个(图中以空心圆表示) 。(2)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具

5、体情况,适合本工程的基础形式并结合当地勘探经验确定,此处提供孔深的一般要求,供勘探单位参考选用。 一般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15m; 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30m,并不小于进入稳定基岩层内3m;应特别注意,本工程框架柱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孔深还应满足提供相应变形计算参数的要求。依据“勘察规范”规范的规定,设计提供的勘探孔布设和孔深要求只可作为勘察单位确定勘察方案时的参考。 上述勘探孔的布置和孔深,勘探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设计另行商定 。3)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

6、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作出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含各钻孔剖面图及相应图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明确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6)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当采用桩基时,还应提供桩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的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 ,并对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7)勘探报告的深度应满足相

7、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4)设计建议的勘探布点图图龙岩会展中心初步勘探布点图2实例分析1)根据结构设计的现场调查,本工程地处龙岩山区,位于龙岩盆地中部涛溪级堆积阶地上(基岩为石灰岩且有岩溶发育的可能性大) ,可初步判断为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因此提出分阶段勘察要求;2)对复杂地段的勘探,按表从严确定勘探点线的间距,本工程控制勘探点间距在30m 左右;3)对复杂地段的勘探,按表从严确定勘探点深度,本工程规定一般勘探孔的最小深度为 15m,控制性勘探孔的最小孔深为 30m,考虑到受山坡基岩走向的影响,孔深控制较为困难,因而提出原则性补充要求,同时考虑上部结构柱轴力变化很大,有采用单柱单桩的可能,故要求勘探

8、孔进入基岩层不小于 3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4)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应能把握本工程场地的全部地质状况,达到平面涵盖、不同地质条件涵盖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便于详细勘察阶段增补孔位;5)分解段勘察的工程,在初步勘察孔布设时,应对本工程的全部勘察工作(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有一个统一的考虑,便于今后详细勘察工作的开展(如本工程采用 3033.4m 线网布置,详细勘察时,可扩展为 1516.7m,或 3016.7m 及 1533.4m 线网)。19实例 1.3 :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工程初步勘察说明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工程,拟建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横

9、跨威廉匹克大街,紧邻规划四环路和城市轻轨及地铁 6 号线的 BOTANICHESKY SAD 站,是集办公、商业、公寓及中国园林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总建筑面积 20 万 m2。按功能和区域将总平面地块划分为三个地块,各区段主要功能及结构形式见表。本工程功能分区情况表 1.7.1地块主要建筑层数建筑高主要结构形式基础标高处的结构划分地下地上度( m)重量估算值 ( kN/m 2)1 号地接待中心121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02 号地超高层塔楼244180钢筋混凝土框架 -筒体结构900裙房262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60高层公寓22287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5003 号地构商业裙房1321

1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00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1)依据总平面布置,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孔37 个(图 1.7.2),其中控制性勘探孔 10个(图中用实心圆表示),一般性勘探孔27 个(图中以空心圆表示) 。(2)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适合本工程的基础形式并结合当地勘探经验确定,此处提供孔深的一般要求,供勘探单位参考选用。 一般勘探孔,超高层塔楼及高层公寓孔深不宜小于25m;其他各处孔深不宜小于15m; 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50m,并不小于进入稳定基岩层内3m;应特别注意,勘探孔深度在满足本工程各区段不同的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提供相应变形计算参数的要求。3)勘察报

11、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作出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含各钻孔剖面图及相应图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明确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5)确定地基土的冻胀性,提供季节性冻土的标准冻深及建议采用的防冻害措施;(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

12、基础设计方案建议;(7)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当采用桩基时,还应提供桩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的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 ,并对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4)设计建议的勘探布点图图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初步勘探布点图5)勘探应执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1)本次勘探及相应勘探文件应满足俄罗斯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本次勘探及相应勘探文件应同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列规范、规程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6)特别说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

13、工程地基勘察要求(1)勘探报告文件的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中、俄两国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2)依据中国规范的相关规定,设计提供的勘探孔布设和孔深要求只可作为勘察单位确定勘察方案时的参考。上述勘探孔的布置和孔深,勘探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设计另行商定。( 3)本工程实行分阶段勘察, 详勘要求将根据本次初步勘察报告结合结构设计进程, 在适当时候提出。( 4)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勘察等级甲级。( 5)本勘察说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提出。2实例分析1)本工程为中方投资的境外工程,是中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象征。2)按业主要求,本工程应满足俄罗斯国家规范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

14、,使我们对俄罗斯建筑结构设计的了解严重滞后,对俄罗斯相关规范规程的了解深度远远不够,目前情况下远不可能实现按俄罗斯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的要求,为此,采取中方按中国规范设计,寻求俄罗斯相关设计单位对中方的结构设计进行复核性审查,中方按俄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最后达到满足俄罗斯规范的目的。3)本工程采用两阶段勘察,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其主要原因如下:(1)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各区段建筑规模的大小和各主要建筑高度悬殊较大的实际情况;(2)考虑中方结构设计人员对场地情况了解不深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阶段勘察,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场地情况, 并根据初勘所揭露的场地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详勘要求,弥补因

15、初勘不合理而造成的不足,避免出现合阶段勘察给结构设计带来的被动;(3)考虑适当减少勘察费用,避免不合理勘察造成的损失。4)由于采用分阶段勘察,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初步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及孔深的准确性要求,可以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程度和地基基础等级等情况综合确定;5)考虑本工程超高层塔楼和高层公寓的建筑高度明显高于其他建筑,因此,在一般性勘探孔的孔深要求中予以体现,考虑控制性勘探孔为摸清场地的主要特性,因而通过调整控制性勘探孔的布置(在超高层塔楼和高层公寓平面范围内,适当增加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适当减少其他各处控制性勘探孔的布置)来实现;6)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接待中心平面及布局有调整的可能性,因此,钻探

16、孔平面布置考虑上述因素;7)勘探孔的间距控制在 40m 左右,控制性勘探孔为 50m(可按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公式()确定,超高层塔楼取边长为 45m 的正方形平面计算);8)对涉外工程,明确设计依据和要求是必要的,同时还应考虑国内习惯做法在国外的适用性问题。12实例 1.4 :福建龙岩会展中心工程详细勘察说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同本节实例1.2。与勘探相关的设计数据:框架柱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约22500kN ;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1)依据总平面布置,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孔 58 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 10 个(图中用实心圆表示),一般性

17、勘探孔 48 个(图中以空心圆表示) ;(2)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适合本工程的基础形式并结合当地勘探经验确定,此处提供孔深的一般要求,供勘探单位参考选用。a一般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20m;b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30m,并不小于进入稳定基岩层内3m;依据“勘察规范”规范规定,设计提供的勘探孔布设和孔深要求只可作为勘察单位确定勘察方案时的参考。上述勘探孔的布置和孔深,勘探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设计另行商定。(3)勘探孔布置见图,图中以空心三角形表示初勘一般性勘探孔,实心三角形表示初勘控制性勘探孔。图龙岩会展中心详细勘探孔平面布置图3)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

18、)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作出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含各钻孔剖面图及相应图表) ,提供设计所需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明确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

19、计算参数(当采用桩基时,还应提供桩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的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 ,并对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提供估算的地基最终沉降量;(7)勘探报告的深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4)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经审查合格后的勘察报告。2实例分析1)本工程初步勘察报告揭示的基本情况:(1)地表以下依次为耕土层、淤泥质粘土夹砂层、砾砂层、含卵石粉质粘土层、含角砾粉质粘土层、粘土层、粉质粘土层、下伏微风化石灰岩基岩(部分地段分布有“开口形”溶洞填充物) ,典型地质剖面见图,场地岩土层的岩性变化较大,层位较不稳定,土层相互交错重叠,下伏石灰岩顶面起伏变化较大(相邻钻孔水平距离30m 而岩层顶面

20、最大高差达24.7m,岩层顶面坡度接近40 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图初步勘察揭露的典型地质剖面图(2)初步勘察报告揭露的情况验证了初勘之初对本工程场地复杂程度的基本判断(场地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本工程实行分阶段勘察是必要的, 故提出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要求。2)根据初步勘察报告提供的建议,本工程基础可采用天然地基及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提供详细勘察要求时,上部结构设计正在进行,基础形式倾向于采用桩基础。因此,按采用桩基础的详细勘察要求确定本工程的详细勘探要求。3)考虑本工程桩基持力层为石灰岩层,且场区持力层为岩溶地貌,详细勘察应最大限度地摸清岩溶分布

21、情况,同时柱网布置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基础形式尚未最后确定,最终将根据详细勘察报告和基础选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施工勘察。实例 1.5 :山东东营会展中心工程15详细勘察说明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东营会展中心工程由展厅和会议中心组成。其中展厅两层,底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采用钢管桁架上覆膜材,屋顶(最大高度约 30m)桁架跨度为 75m,由两端框架柱支撑,为减小结构跨度及活跃建筑立面, 在桁架跨中位置设置拉索 (塔架高度约 60m)(主展厅剖面见图)。会议中心两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钢结构) 。图东营会展中心主展厅剖面图与勘探相关的设计数据:(1)框架柱及塔架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约(2)拉索

22、最大拉力设计值约 5000kN 。9500kN ;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1)依据总平面布置,本次勘探共布置勘探孔69 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22 个(图中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用实心圆表示),一般性勘探孔47 个(图中以空心圆表示) 。(2)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适合本工程的基础形式并结合当地勘探经验确定,此处提供孔深的一般要求,供勘探单位参考选用。a一般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20m;b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宜小于35m;应特别注意,本工程落地索基础的抗拉承载力要求和拉索支撑塔架基础的抗压承载力要求。孔深还应满足提供相应变形计算参数的要求。依据“勘

23、察规范”规范规定,设计提供的勘探孔布设和孔深要求只可作为勘察单位确定勘察方案时的参考。上述勘探孔的布置和孔深,勘探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设计另行商定。(3)勘探孔布置见图。图东营会展中心详细勘察孔平面布置图3)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作出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含各钻孔剖面图及相应图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设计所需的防水设

24、计水位;(4)明确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5)确定地基土的冻胀性,提供季节性冻土的标准冻深及建议采用的防冻害措施;(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当采用桩基时,还应提供桩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的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 ,并对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7)提供估算的地基最终沉降量;(8)勘探报告的深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4)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经审查合格后的勘察报告。5)勘探布点见图。2实例分析1)与本工程相邻

25、的已建工程的勘察资料显示其地质情况大致如下:(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所处的范围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济阳拗陷区内之东营凹陷区,地表被第四纪河流冲积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所覆盖。场地地形起伏稍大,地表相对高差不大。该场区地貌单元属于第四纪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2)土层分布场区主要地质土层分布见表。场区主要地质土层分布表表 1.7.2土层名称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土层厚度0.62.53.45.80.63.51.03.71.94.40.98.61.25.9以下为粉( m)质粘土和f ak8011085130100140粉土夹层( kPa )2)本工程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相邻工程的地质

26、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判定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均匀。故将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合阶段(按详细勘察阶段要求)勘察;3)本工程展馆主钢桁架轴线间距为 27m,周围结构轴线间距 9m,为与主结构布置相呼应,详细勘探线间距取 27m;4)受展馆结构功能的影响,展馆主结构和一般结构柱荷载差异较大,因此对一般柱布置区域,布设一般勘探孔,对展馆结构关系重大的主要构件(如主桁架支承柱、拉索锚地墩处等)处,布设控制性勘探孔;5)展馆的室内空旷区域可适当减少勘探孔的数量,但对于软土地区应注意满足展馆功能对地面荷载的设计要求,适当布置勘探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6)勘探孔的深度

27、,参考周围已建工程的勘察报告及本工程荷载和可能采用的基础(根据已有参考勘察报告揭露的情况判断,本工程采用桩基础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勘探孔的深度还应满足提供相应变形计算参数的要求)情况综合确定;7)依据“勘察规范”规定,勘探孔的定位和孔深主要由勘察单位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结构设计提供的要求仅作为勘察单位的参考,因此,对复杂结构及特殊结构提供详细的上部结构设计资料,对做好勘察工作是十分有益的。提供工程概况的目的在于有助于勘察单位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正确确定勘探点的位置;8)提供主要设计参数如:柱底内力、锚地拉索的拉力等,目的在于可以使勘察单位根据设计提供的主要参数,确定基础形式及估算地基

28、变形的主要深度范围以及较准确地估算相应的地基沉降量。12实例 1.6 :福建龙岩会展中心工程施工勘察要求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本节工程实例1.2。2)勘探孔的布置及孔深要求(1)依据总平面布置,施工勘探要求每柱一孔(柱下已有勘探孔时,可不再设孔) ;(2)孔深要求进入岩层不小于 3m,以探明岩溶位置及其对柱下桩基的影响。(3)当已有勘探孔(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位置与柱相差不大于 1m 时,可利用原有勘探孔替代施工勘察孔;(4)当原有勘察孔(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的深度不满足上述( 2)要求时,应补钻,至满足要求。3)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绘制各钻孔剖面图及相应图表;(2)勘探报告的深度应

29、满足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2实例分析1)该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揭示的地层情况:(1)场地岩土层的岩性变化较大,层位较不稳定,土层相互交错重叠,下伏石灰岩顶面起伏变化较大(相邻钻孔水平距离30m 而岩层顶面最大高差达24.7m,岩层顶面坡度接近400 ),基岩层以上各土层不适合作为本工程的基础持力层;(2)本工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宜一柱一桩,桩底持力层为微风化石灰岩;(3)考虑本工程场区持力层为岩溶地貌,且柱网布置与勘探孔布置不可能完全一致,故应进行施工勘察,以摸清岩溶和土洞对持力层的影响。2)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一柱一桩),基础持力层为石灰岩层,由于岩层顶面起伏较大,且岩溶发育情

30、况不规则;3)由于设计进程所限,在详细勘察阶段确定勘察要求时,勘探孔间距较大且平面布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不能满足“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的要求;4)为摸清持力层埋藏情况,同时为基础施工提供详细资料,便于施工及施工监测,结构设计提出“每柱设置勘探点”的施工勘察要求。实例 1.7 :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工程13地震安全性评价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建于风景秀丽的闽江北岸,位于福州市西二环路原福建机器厂厂区,是集福建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播出和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总用地面积 7.72 公顷;总建筑面积 119947m

31、2。各部分基本情况见表,总平面分区见图。各部分基本情况表 1.7.3区域名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檐口高度( m)结构形式主楼291110.85钢筋混凝土框架 -电视中剪力墙结构心区51(五级人防地下22.950钢筋混凝土辅楼室)框架结构主楼19172.150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广播中心区6118钢筋混凝土辅楼框架结构候播楼31钢框架结构演播中3演播楼钢筋混凝土心区3框架结构剧场式演播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图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工程总平面结构分区图2)地震安全性评价(1)地震安全性评价由建设单位委托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2)福建省地震局 “关于福建省

32、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闽震 2001123 号);(3)福建省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16 (工程编号: 2000A025,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 2001 年 11 月),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地震危险性分析区域地震活动性: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分析、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和地震活动性综合分析;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分析、区域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震构造分析和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环境分析;近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概述:近场地震活动性概述、主要断裂及活动性概述

33、、近场地震构造综合性分析;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统计单元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及其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地质灾害评判场地隐伏断层汞气测量分析;场地浅层地震勘探:工程区概况和测线位置、探测方法原理、现场地震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资料分析与解释和探测结果综述;场地剪切波速与常时微动测试与分析: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与分析和工程场地常时微动测试与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场地土动力参数的确定、合成地震动时程、地震动反应分析结果和场地地震动时程的合成和选择;工程场地震害效应评估: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场地地

34、震效应评估。 结论 土动三轴试验。(4)福建省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主要结论通过对福建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场地开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得出如下结论: 场地位于华南沿海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性主要受该地震带影响,历史上对场地影响最大的地震是 1574 年 8 月 19 日福州 连江之间的 5 3 级地震和 1604 年 12 月 19 日泉州4海外 7 1 级大震,影响烈度均为。区域内主要断裂构造有北北东 北东向的滨海断裂带、2长乐 诏安断裂带等,滨海断裂带是福建省沿海地区活动最强的地震构造。3 近场发生过的最大破坏性地震为1574 年 8 月 19 日福州 连江间 5级地震。自1

35、971 年以来至 2000 年 12 月 31 日止,近场共发生 43 次 M L 2.0 级地震,地震主要集中在福州盆地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南通一带,最大为1999 年 9 月 24 日福州白庙 M L =3.8 级地震。近场发育的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存在发生 56 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其中距场地较近的断裂构造为北西向桐口 洪山桥张性断层,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层。 根据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本场址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烈度值为 6.8 度。对场地危险性影响最大的泉州海外 8.0 级潜在震源区,其次是场址所在的福州 6.0 级潜在震源区。三种超越概率基岩地表水平

36、峰值加速度见表。三种超越概率基岩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表 1.7.4基准期50 年超越概率63%10%2%裸露基岩面水平峰值加速度(伽)308616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 根据抗震设防要求经计算给出本场地地震动参数见表,竖向地震动反应谱取对应水平向地震动峰值的 2/3 作为其加速度峰值,其谱形参数与水平谱形参数相同。合成的场地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可供建筑物结构抗震验算使用。场地不同超越概率的场地地震动参数值表 1.7.5超越概率T1( s)T( s)Amax( gal)Cgmaxmax50 年 63%0.10.56442.301.00.10150 年 10%0.1

37、0.581112.301.00.25550年2%0.10.622012.301.00.462注: = A/ 1000maxmaxmax 通过对工程场地物、化探法探测和震害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度的地震作用下,该工程场地不存在软土震陷、地震边坡效应场地条件;据浅层地震勘探仅在场地西南面约 200m 发现一条断层,可能是北向西的桐口 洪山桥主断裂延伸的边界断层,非全新世活动断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第条规定,可不考虑断层的错位效应;场地土第三层(中砂层)除ZK5 、11 孔局部位置存在中等液化势,液化深度分别为 2.710.0m 和 5.011.0m外,其他可

38、不考虑液化的震害效应; 场地土第五层(中砂层)除 ZK2 、5、7、8、9、11、12 七孔为临界 轻微液化,液化深度在 10.017.0m 不等外,其余孔不考虑液化。本场地饱和砂土层(、中砂层)不会因液化而产生侧向滑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2001)第条规定,本工程属抗震不利地段。2实例分析1)本工程为福建省重点工程,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2)结构设计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可重点关注其结论部分,并将其提供的主要结果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相关规定比较,结构设计

39、中宜取两者之大值。3) 结构设计可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进行建筑物结构抗震验算, 并不小于规范规定的计算结果。实例 1.8 :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工程14地震安全性评价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拉萨火车站工程,建于拉萨市柳吾新区拉萨河南岸,最大建筑高度25m,最大层数 2 层(局部设一层地下室,作为六级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 ,她是青藏线上一座最具藏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也是雪域高原上一座代表性的综合性建筑群,它由主站房和附属用房及站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一章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站蓬施工图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组成,总用地面积10.8 公顷,车站总建筑面积21900m2。(见图)。图拉萨火车站平面示意图2)地震安全性评价由于本工程属于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组成部分之一,执行新建青藏铁路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结论。2实例分析1)本工程属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2)由于本工程属于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组成部分之一,而新建青藏铁路已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故作为分项工程可不再要求对本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