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14308714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汇编公文常用引用廉政典故目录1.公仪休拒鱼22.房梁挂钱23.无功即有罪34.新鞋踩泥35.子罕辞宝46.灭官烛看家书47.以廉为宝(宋人献璞)58.陶母退鱼59.一贫如洗610.一钱太守611.二不尚书612.三汤巡抚613.四知太守714.留犊太守715.悬鱼太守716.饮马投钱717.郁林石818.悬鹅示众819.宰相拒鱼820.棒打送礼921.吕蒙正不受镜1022.孙中山的家事遗嘱1023.范公惠政泽青州1124.包拯“不持一砚归”1125.公孙休“嗜鱼不食鱼”1226.时苗“离任留犊”1227.刘宠“不取一钱”1328.杨震“四知拒金”1429.曹鼎不可1430.

2、公仪休拒鱼1531.“廉泉让水“1632.诸葛亮以俭养德1633.季文子戒奢华1734.苏琼悬瓜1735.悬丝尚书1736.四铁御史1837.风月尚书1838.量禀教子1939.李贞皇后拒收贡献1940.饮马投钱1941.郁林石2042.清廉若水2043.不许私求2044.题诗示廉行2145.明镜照心2146.浊世不污,张纬清廉自守2247.立檄拒礼2248.棒打送礼2249.厚谢婉拒2350.太宗拒寿2351.送礼实是“送祸”2352.陶母退鱼2453.吴隐之不惧饮贪泉2454.一贫如此2455.两袖清风2556.手好不要钱2557.“五胆忠臣”范仲淹廉洁25公仪休拒鱼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

3、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房梁挂钱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免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穷得过不了日子,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到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4、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卖,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子罕辞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教育和启迪。灭官烛看家书据宋周紫芝竹

5、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以廉为宝(宋人献璞)宋之鄙人得

6、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一贫如洗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合,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贪赃枉法,还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一钱

7、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离任时,所属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只好接受一钱。当时人赞誉刘宠为“一钱太守”。二不尚书范景文历任明朝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位尊权大。亲朋好友纷纷登门相求,他在大门口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广为告知。从此百姓便称他为“二不尚书”。三汤巡抚清朝江宁巡抚唐斌,安于清贫,一日三餐,常用豆腐汤佐食,百姓送他“三汤巡抚”的雅号。四知太守四知太守后汉东莱太守杨震经过管辖地昌邑县时,县令王密送去十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坚决拒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人们因此称他“四知太守”。留犊太守三国时期魏国寿春县令时

8、苗,出入坐黄牛车。他离任时,将黄牛生下的一头牛犊留下,说牛犊是他在任时生下的,不应该带走。人们因此称他为“留犊太守”。悬鱼太守后汉南阳太守羊续爱吃鲜鱼。有个府丞听说后,送去两条大鲤鱼,羊续不肯接受。但那府丞老于世故,不言不语地走开了,羊续只好将鲤鱼挂在门前,已警戒那些前来送礼的人。因此人们称羊续为“悬鱼太守”。饮马投钱唐代徐坚等人编撰的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中记载,汉代安陵人项仲仙(一作“山”),为人特别清廉。他常到渭水边饮马,每次都要向水中投三枚铜钱。以示清廉不苟取。后世遂以“饮马投钱”来比喻人清廉,决不做苟取之事。有E林石晚唐时代的文学家陆龟蒙,家住苏州,门前有一块巨石。相传他的远祖陆绩曾在

9、三国时代吴国的郁林做太守,他为官清廉,不贪污不受贿。罢官回乡时,行李很简单,因此船轻不能过海。他便往船中装大石块。当时人称“郁林石”。以此称颂陆绩的为官清廉。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宰相拒鱼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

10、。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棒打送礼南北朝时的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

11、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吕蒙正不受镜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

12、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贤臣李靖(李靖:曾封为卫国公)。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孙中山的家事遗嘱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溘然长逝。孙中山逝世后,留下的遗产只有生前的一些衣物、2000余册书籍和一所华侨捐资购买的住宅。他的家事遗嘱全文如下:“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

13、,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短短54个字,道出了孙中山一生廉洁无私、清正耿介的崇高品格。范公惠政泽青州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人,官至宰相。公元1050年11月范仲淹自杭州知青州,1052年5月离青州,逝于赴颍州途中。青州是范仲淹仕途生涯的最后一站,又仅仅一年半时间,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站。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公元1051年,青州灾荒,他奏请朝廷把军仓中的粮食留出一年军需,其余全部救济灾民,州民感激涕零。公元1052年,黄河北发生粮荒,朝廷令青州的田赋粮运到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交纳,民众都为长途运输发愁。范公探明博州粮价并不高,就征得博州知州同意,到博州购买粮

14、食交纳。于是,他让青州民众把田赋粮折价交款,派官员携款去博州购买粮食,不到五天就购足田赋粮,交纳后所余数千缗钱,又全部发还农户。青州民众因此为他立祠纪念。至今青州市尚有范公亭路、范公亭公园、范公井、范公祠等。包拯“不持一砚归”。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端州盛产名砚,在其任端州知府期间,因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后来,有人送其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如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玩大盗吗?”直到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

15、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约。“不持一砚归”,体现了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直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增添了身价。公孙休“嗜鱼不食鱼”。鲁国宰相公仪休特别爱吃鱼,有一个拍马屁的人专买肥美鲜鱼奉献,谁知公仪休不收,那人奇怪问:“君嗜鱼,何不收也?”公仪休回答:现在我是宰相,俸薪足够我吃鱼,如果因受贿而被免职,今后哪有钱再买鱼吃呢?公仪休拒贿似乎只是怕丢官,但公仪休“贪小失大”的辩证道理和“见微而知奢”的自贵精神,值得借鉴。时苗“离任留犊”。时苗是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人,他一生清白,临财不苟,嫉恶如仇。东汉建安十八年,时苗任寿春县令。为官赴任时,他套上自家喂养的黄牛,拉着大车,一步一步走到任所。时

16、苗在寿春呆了一年多,把寿春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朝廷无能,时苗不满曹操专权朝政,便弃官归隐。临行前,他把官印挂在大堂上,把一个小牛犊拴在县衙门前。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其将牛犊带走。时苗执意不从,对百姓们说:“这个牛犊是来寿春后我家黄牛生下的,它是吃寿春水草长大的,理应留给寿春的父老乡亲。让它给穷苦百姓出点力,这是时苗的一点心意。”他的这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后人赞颂和铭记!从此“留犊”二字便成了为官清廉的代名词。刘宠“不取一钱”。刘宠,东汉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其在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时,轻徭薄赋,废除不合理的法令制度,禁止官吏欺压百姓,郡内秩序

17、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在他离任时,百姓们依依不舍。山阴县若耶山谷五六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各带了一百文钱,想送给他,可刘宠不肯受。老人们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从此,“一钱太守”的美称便流传开来。杨震“四知拒金”。杨震,东汉弘农华阴人,其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

18、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曹鼎不可明代曹鼎任泰和典吏。有一次他抓获了一名绝色女贼,夜宿古庙,女贼千方百计引诱曹鼎。当他实在顶不住的时候,

19、就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提醒自己。但转念一想,荒郊野外无人知晓,于是他把纸撕下来,便要破门而入。这时又觉不妥,感到这是因私废公行为,又退回来把纸贴上;转念又一想,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岂非太傻?于是又把纸撕掉,可一想又不妥,我是执法人员,这是明知故犯,又把纸贴上;过了一会又产生一念,她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又把纸撕下来,刚要进门,又一想不行,这是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行为。最后他激烈思想斗争了一夜,终于压制住私欲。因此,“三思而后行”是防止错误的有效手段。悬丝尚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清正廉洁。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

20、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山涛府上查询,那真丝仍悬挂在梁上,“尘埃封印如故”,众人钦佩山涛为官清廉,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四铁御史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观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可贵可敬,可颂可鉴风月尚书南北朝时的徐勉

21、,为官廉正,不徇私情。南史徐勉传载:他担任梁吏部尚书时,“尝与门人坐,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时人敬其公廉正派,赞其为“风月尚书”。量禀教子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判其罪,众御史皆面有愧色。李贞皇后拒收贡献清朝咸丰孝贞皇后,对下面进贡的冠服首饰等,都叫宫女拿去退还。她常对

22、妃嫔说:“臣子的贡献万万收不得,臣子多一份贡献,便是百姓少有份钱财。倘若受了他们的贡献,便无异于去教他们做贪官。”尽管孝贞皇后不参朝政,但她的这番话颇有见地,而且还有一点体恤百姓的味道。这在王室中确属罕见。饮马投钱唐代徐坚等人编撰的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中记载,汉代安陵人项仲仙(一作“山”),为人特别清廉。他常到渭水边饮马,每次都要向水中投三枚铜钱,以示清廉不苟取。后世遂以“饮马投钱”来比喻人清廉,决不做苟取之事。有E林石晚唐时代的文学家陆龟蒙,家住苏州,门前有一块巨石。相传他的远祖陆绩曾在三国时代吴国的郁林做太守,为官清廉,不贪污不受贿。罢官回乡时,行李很简单,以致船太轻不能过海,只好往船中装

23、大石块。当时人称“郁林石”,以此称颂陆绩的为官清廉。清廉若水赵轨,洛阳人,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以廉慎自居。赵轨在齐州政绩显著,被调为京官。他离任时,百姓纷纷来送,一年长者捧着一杯清水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清廉若水,如今要走,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含泪与百姓告别。不许私求韩昭侯是韩国的君主战国七雄之一,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官,韩昭侯很欣赏申不害的才学,任命他为韩国的相国。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内修政务,外御强敌,国势安定。有一次申不害为他的叔叔哥哥请求官职,韩昭侯不答应,对他说:“你不是曾经教导我修治功劳记录,必须审视功劳

24、大小来任用人,而今你却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听哪个话才对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向昭侯请罪。题诗示廉行明代诗人吴纳出任监察御史,受命到贵州考察“三司”吏治。返京途中,后面追来一位骑士,说是奉贵州三司之命献上黄金百两。吴纳一边戏说“姓吴名纳”就是“无纳”之意,一边取笔墨在礼盒上题诗一首,以示拒受。诗云:“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骑士只好将原物并诗带回复命。明镜照心冯覆谦是唐朝前期出名的才子,任河北县尉。他的老部下张怀道,送来一枚精美的铜镜。覆谦将铜镜给县衙的官吏们看,并对他们说:“清水见底,明镜照心,我任县尉,若贪污受贿,天理难容!”当即派人将铜镜归

25、还原主。冯覆谦果然遵守了他的誓言,一生清廉。浊世不污,张纬清廉自守张纬为人一身正气,敢于揭贪保廉。在任广东提学签事时,地方长官为了巴结宦官魏忠贤就建生祠供奉他,请张纬题写梁文,张纬当即拒绝,因此受到排挤和憎恨。于是,张纬辞官回家。后张纬被重新起用。张纬在位时,不畏权贵,敢于秉公执法,翻了许多冤案,很受皇帝赞许和百姓的爱戴。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

26、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厚谢婉拒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太宗拒寿唐太宗十七年十二月癸丑日,是李世民的寿辰,朝臣们纷纷筹办寿礼,准备届时进献,李世民知道以后,立即予以制止。他对大家说:“我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然而想要长生不老,却是办不到的。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话说得多好啊!为什么偏要在父母生育

27、儿女、万分劬劳的日子里举办寿礼、欢宴为乐呢?”送礼实是“送祸”唐僖宗时,邛州的牙官阡能因失职被查办,但一律不究。邛州刺史却把阡能叔父阡行全一家35口全部抓来,准备以连坐罪诛杀。唐溪当时在陈敬碹手下任文书,他挺身而出,救下35条人命。为感谢唐溪的救命之恩,幸存者私下给他送去一百两金叶子。唐溪断然拒绝,并严厉斥责送礼之人:“你居然把祸送给我!”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潯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

28、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两袖清风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

29、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五胆忠臣”范仲淹廉洁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少有志操,苦心学习,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进第后,历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知政事和杭州、青州太守等职,不管是当小官还

30、是掌大权,他为官都是心怀社稷,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一胆:敢于指责朝政。宋仁宗时大兴土木,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京城建造宫殿。范仲淹看到浩大的土木建设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后,不顾他人劝阻,上书朝廷,直陈弊端和危害,引起了仁宗皇帝高度重视和警醒,立即停止了宫殿建设,并要求臣民“以仲淹为忠”。后来,他还针对朝政存在的问题,书写了救弊十事,令朝政为之一振。二胆:敢于斗权贵。当时朝中权臣吕夷简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视范仲淹为眼中钉。他多次派人暗中威胁范仲淹勿言朝政、妄议国事,但范仲淹毫不惧怕,多次表示宁可舍去官位性命,也不姑息养奸。为治住范仲淹,吕夷简调任他管理关系

31、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的开封府,想借皇亲国戚和官僚大臣,甚至那些贪官污吏的手,杀杀范仲淹的锐气。没想到范仲淹到任后,从清理弊端入手,敢于查处污吏,克服各种阻力,疏奏朝廷惩治,很快开封府“肃然称治“。三胆:敢于举腐败。为了彻底揭露吕夷简等人任人唯亲、朋比为奸的做法,范仲淹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疏奏给宋仁宗。并将吕夷简结党营私,提升贪官污吏的情况,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仁宗一眼就看清了贪官污吏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又先后为皇帝书写了帝王尚好、选贤任能等政文,使朝政存在的腐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整顿。四胆:敢于用清官。公元1043年,也就是庆历三年,范仲淹在抵抗西夏入侵中立下大功,调回京师任

32、参知政事,领导进行“庆历新政”。范仲淹掌握一定权力后,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采取职能业绩评定和群众评议的办法,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了任职考核,很快一些庸碌、无能、腐朽的官吏被罢免,一些主事刻薄、惯于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被整治,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管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同时,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只要是克己奉公者都被提拔到重要位置。同时,为保证官吏正确使用权力,他还上奏朝廷制定了官吏考核办法,为仁宗时国富民强奠定了基础五胆:勇于不留财。范仲淹为政清明,个人生活十分节俭。官位渐高,日渐富贵后,他仍然是“非宾客不食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后来,当了大官,他始终坚持教育子孙要“知节俭,莫贪富贵”。晚年时,范仲淹没有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而是广置义庄、义田和义宅,用来赈济穷苦群众。范仲淹61岁时,子孙们劝他治第于洛阳,然后颐养天年,范仲淹听后坚辞说:“人若有道之乐,形骸可外而况室乎?吾将以薪俸有余者,赈济宗族。”后来,范仲淹还建义学使贫困者有了安身之处,子弟有受教就学之所。他64岁去世时,“虽位充禄厚而以贫终其身”,“其殁之日,身无以为殓,死无以为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