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308304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材料性能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8131025(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s of Materials Properties(三)开课对象: 材料物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材料性能学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干专业课(五)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的基本概念 物理本质 化学变化律以及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材料性能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物理性能分析,无机材料无论性能,高分子材料力学材料性能、材料的腐蚀与老化、性能指标的工程意

2、义、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及应用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材料性能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以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七)教学时数:学时数:72 学时分数: 4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教 学 内 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材料性能学绪论22第一章 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66第二章 材料在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4 4 第三章 材料的冲击任性及低温脆性44第四章 材料的断裂任性44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66第六章 材料的摩损性能44第七章 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44第八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66第九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88第十章 材料的电学性能88第十一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88第十二章 材料的压电性能与铁电性能88合

3、 计7272(八)教学方式:以粉笔、黑板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材料的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常见的三种失败形式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这些性能指标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意义,探讨提高材料性能指标的途径和方向1、 使学生了解力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2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及性能指标3、 非理想弹性与内耗的概念4、 非理想弹性的几种类型及工程应用5、

4、 掌握塑性变形的实质以及指标测方法6、 了解断裂的机理 教学时数: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一、 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二、 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曲线第二节 弹性形变及其性能指标一、 弹性形变本质二、 弹性模数三、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四、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五 、弹性比功第三节 非理想弹性与内耗一、 滞弹性二、 粘弹性三、 伪弹性四、 包申格效应五、 内耗第四节 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一、 塑性变形机理(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高分子的塑性变形

5、)二、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三、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晶体结构、晶界与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温度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四、应变硬化(机理、指数、意义)五、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六、塑性与塑性指标七、超塑性第五节 断裂 一、 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洁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高分子材料的断裂、断口分析)二、 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佤纳斯特罗理论、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三、断裂强度四、 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考核要求: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1.1 力伸长曲线(低碳钢曲线、决定因素)(识记)1.2 应力应变曲线中有实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式(识记)2、 弹性形变及其性

6、能指标2.1 弹性形变本质(领会)2.2 弹性模数(识记)2.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的负荷持续时间)(领会)2.4 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领会)2.5 弹性比功(领会)3、 非理想弹性与内耗3.1 滞弹性(领会)3.2 粘弹性(领会)3.3 伪弹性(领会)3.4 包申格效应(识记)3.5 内耗(识记)4、 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4.1 塑性变形机理(识记)4.2 屈服观象与屈服强度(领会)4.3 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识记)4.4 应变硬化(领会)4.5 抗拉强度与缩颈条件(识记)4.6 塑性与塑性指标(识记)4.7 超塑性(

7、识记)第五节 断裂 5.1 断裂的类型及断口特征(识记)5.2 裂纹形裂的位错模型(领会)5.3 断裂强度(领会)5.4 真实断裂强度与静力韧度(领会)第二章 材料在其他静载下的力学性能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扭转、弯曲、压缩与带缺口试样的静拉伸以及材料硬度实验的方法、应用范围、力学性能指标。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2 、扭转、弯曲、压缩硬度指标的物理意义以及测量方法3、 了解缺口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第二节 扭转、弯曲与压缩的力学性能一、 扭转及其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特点及应用)二、 弯曲及其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特点及应用)三、 压缩及其

8、性能指标第三节 缺口试样静载力学性能一、 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及缺口效应二、 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及静弯曲性能(静拉伸和偏斜拉伸、静弯曲)三、 材料缺口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 硬度一、硬度实验的意义二、硬度试验方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与显微硬度)三、 硬度与其他力学性能的关系考核要求: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理解)2 性能指标(识记)3 缺口试样静载力学性质(识记)4 硬度4.1意义(识记)4.2其他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理解)第三章 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特点以及金属材料的低温脆性。1、 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2 、低温脆性的物理性质3

9、、 影响因素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一、冲击弯曲试验二、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三、冲击脆化效应第二节 低温脆性一、系列冲击实验与低温脆性二、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三、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考核要求:1、 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1.1 冲击弯曲试验(识记)1.2冲击韧性及其工程意义(识记)2、 低温脆性2.1 系列冲击实验与低温脆性(领会)2.2 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领会)2.3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领会)第四章 材料的断裂韧性教学要点:本章主要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简要介绍材料断裂韧性度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应用。1、 掌握低应力脆性2 、使学生掌握影

10、响断裂韧度的因素3、 塑性区修正的意义、方法和条件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一、 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二、 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应力场强度因子KI三、 断裂韧度KIC和断裂K数据四、 裂纹尖端塑性区及KI的修正五、 裂纹扩展能量释放怒GI六、 断裂韧度和断裂判据第二节 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一、J积分的概念二、J积分的能量录表达式三、 断裂韧度几断裂判据四、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的概念五、 弹塑性条件下的(COD)表达式第三节 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一、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度的影响二、 特殊改性处理对断裂韧度的影响三、 外界因素对断裂韧度的影响四、 断裂

11、韧度与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的关系第四节 断裂韧度在工程中的应用一、 材料选择二、 安全校核三、 失效分析四、 评价材料脆性五、 材料开发考核要求:1、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1.1 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识记)1.2 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应力场强度因子KI(识记)1.3 断裂韧度KIC和断裂K数据(识记)1.4 裂纹尖端塑性区及KI的修正(领会)1.5 裂纹扩展能量释放怒GI(领会)1.6 断裂韧度和断裂判据(领会)2、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2.1 J积分的概念(识记)2.2 J积分的能量录表达式(识记)2.3 断裂韧度几断裂判据(领会)2.4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的概念(领会)2.5 弹塑性

12、条件下的(COD)表达式(领会) 3、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3.1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3.2 特殊改性处理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3.3 外界因素对断裂韧度的影响(领会)3.4 断裂韧度与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的关系(领会)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中研究工程材料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2 、疲劳疲劳破坏的机理3、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一、 疲劳破坏的变动应力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三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第二节 疲劳破坏的

13、机理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二、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第三节 疲劳抗力指标一、疲劳试验方法二、疲劳强度三、疲劳缺口敏感度四、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扩展门槛值第四节 影响材料几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一 、工作条件的影响二、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三、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四 、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第五节 热疲劳一、 热疲劳的概念二、 热疲劳损伤三 、影响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因素考核要求: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1.1 疲劳破坏的变动应力(领会)1.2 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识记)1.3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识记)2、 疲劳破坏的机理2.1 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领会)2.2 非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领会)

14、3、 疲劳抗力指标3.1 疲劳试验方法(识记)3.2 疲劳强度(识记)3.3 疲劳缺口敏感度(领会)3.4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扩展门槛值(领会)4、影响材料几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4.1 工作条件的影响(识记)4.2 表面状态及尺寸因素的影响(识记)4.3 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识记)4.4 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领会)第六章 材料的磨损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磨损方式及其机理的讨论。了解材料磨损本质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控制磨损的方法和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1、 磨损的概念2 、耐磨性的测量方法3、 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一、磨

15、损与磨损的概念二、磨损的基本类型第二节 磨损过程一、粘着磨损二、磨粒磨损三、接触疲劳第三节 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一、 材料的耐磨性二、 磨损试验方法第四节 提高材料乃磨性的途径一、减轻粘着磨损的主要措施二、 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三、 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措施四、 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性考核要求:1、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1.1 磨损与磨损的概念(识记)1.2 磨损的基本类型(识记)2、 磨损过程2.1 粘着磨损(领会)2.2 磨粒磨损(领会)2.3 接触疲劳(领会)3、 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应用)3.1 材料的耐磨性(领会)3.2 磨损试验方法(领会)4、 提高材料乃磨性的途径4.1 减轻粘着磨损

16、的主要措施(识记)4.2 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识记)4.3 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措施(识记)4.4 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性(识记)第七章 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变形和断裂接机制、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等问题。1、 蠕变的一般规律2 、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3、 高温疲劳性能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高温乳变性能一、 蠕变的一般规律二、蠕变变形几断裂机理三、蠕变性能指标四、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其他高温力学性能一、高温短时拉伸性能一 高温下材料的粘性流动性能二 高温硬度三 高温疲劳性能考核要求:1、 蠕变的一般规律(识记)2、

17、主要因素(识记)3、 高温疲劳性能(领会)4、 分析蠕变断裂与常温断裂机理的差异(应用)第八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物理本质、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 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2 、使学生掌握物理本质3、 学会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热学性能的物理基础第二节 热容一、 热容的基本概念二、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三、 影响材料热容的因素四、 热容的测量五、 热分析方法的应用第三节 热膨胀一、 热膨胀的概念及热膨胀系数二、 热膨胀的机理三、 热膨胀与其他性能的因素四、 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因素五、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18、及因素第四节 热传导一、材料的热导路二、热传导的微观机理三、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四、热导率的测量及应用考核要点:1、 热容的概念(识记)2、 影响材料热容的因素(应用)3、 热膨胀的机理(领会)4、 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4.1热传导的微观机理(领会)4.2影响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因素(识记)4.3热导率的测量及应用(应用)第九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磁性材料的本质,抗磁性、顺磁性及铁磁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磁性参数的测量与应用进行简要介绍。1、 磁学性能2 、磁性的分类3、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及如何判定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基本磁学性能一、材料的磁性二

19、、材料的磁化第二节 抗磁性与顺磁性一、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物理本质二、影响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因素三、抗磁与顺磁化路的测量及应用第三节 铁磁性与反磁性一、铁磁材料的原子组态和原子磁矩二、自发磁化三、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四、磁畴结构五、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六、反铁磁性七、铁磁材料的技术磁化八、影响铁磁性参数的因素九、铁磁性的测量与应用考核要点:1、基本磁学性能1.1 材料的磁性(领会)1.2 材料的磁化(领会)2、抗磁性与顺磁性2.1 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物理本质(识记)2.2 影响材料抗磁性与顺磁性的因素(识记)2.3 抗磁与顺磁化路的测量及应用(应用)3、铁磁性与反磁性3.1 铁磁材料的原子组

20、态和原子磁矩(识记)3.2 自发磁化(识记)3.3 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领会)3.4 磁畴结构(领会)3.5 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领会)3.6 反铁磁性(识记)3.7 铁磁材料的技术磁化(领会)3.8 影响铁磁性参数的因素(识记)3.9 铁磁性的测量与应用(应用)第十章 材料的电学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导电、介电机理,影响材料导电、介电性能的因素以及导电、介电性能参数的测量和应用。1、 导电性能2 、影响热电势的因素3、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4、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导电性能一、电阻与导电的基本概念二、导电机理三、超导电性四、影响材料导电因

21、素五、导电性测量及应用第二节 热电性能一、热电效应二、影响热电势的因素三、热电势的测量与应用第三节 半导体导电性的敏感效应一、热敏效应二、光敏效应三、压敏效应四、磁敏效应五、其他敏感效应第四节 介质极化与介电性能一、极化的基本概念二、极化的基本形式三、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第五节 电介质的介质损耗一、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二、介质的损耗形式三、影响材料介电损耗的因素第六节 绝缘材料的抗电强度一、强电场作用下绝缘材料的破坏二、击穿形式三、影响抗电强度的因素四、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考核要点:1、 导电性能1.1 电阻与导电的基本概念(识记)1.2 导电机理(识记)1.3 超导电性(领会)1.4 影响材料

22、导电因素(领会)1.5 导电性测量及应用(领会)2、 热电性能2.1 热电效应(领会)2.2 影响热电势的因素(识记)2.3 热电势的测量与应用(应用)3、半导体导电性的敏感效应3.1 热敏效应(领会)3.2 光敏效应(领会)3.3 压敏效应(领会)3.4 磁敏效应(领会)3.5 其他敏感效应(领会)4、介质极化与介电性能4.1 极化的基本概念(识记)4.2 极化的基本形式(识记)4.3 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识记)5、 电介质的介质损耗5.1 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识记)5.2 介质的损耗形式(识记)5.3 影响材料介电损耗的因素(识记)6、绝缘材料的抗电强度6.1 强电场作用下绝缘材料的破坏

23、(识记)6.2 击穿形式(识记)6.3 影响抗电强度的因素(识记)6.4 抗电强度的测量与应用(应用)第十一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线形光学性能在材料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非线形光学性能产生的条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新的非线形光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2、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3、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线性光学性能一、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参量二、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 非线性光学性能一、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概念二、产生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条件三、非线性光学

24、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四、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五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考核要点:1、 线性光学性能1.1 线性光学性能的基本参量(识记)1.2 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识记)2、非线性光学性能2.1 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概念(识记)2.2 产生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条件(识记)2.3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识记)2.4 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应用)2.5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的测量(应用)第十二章 材料的压电性能与铁电性能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压电、铁电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应用等。1、压电效用的基本原理2 、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3、铁

25、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压电性能一、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二、压电振子与压电方程三、压电性能的主要参数四、压电材料的应用第二节 热释电与铁电性能一、自发极化及其微观机制二、晶体的热释电效应三、晶体的铁电性第三节 铁电材料了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一、电控双折射效应二、电控光散效应三、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第四节 影响材料压电性及铁电性的因素一、化学成分的影响二、晶粒间界的影响三、预极化条件四、薄膜材料的择优取向第五节压电与铁电性能的测量一、铁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二、压电振子参数的测量三、压电常数d33的测量考核要点:1、 压电性能1.1 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26、识记)1.2 压电振子与压电方程(识记)1.3 压电性能的主要参数(识记)1.4 压电材料的应用2、 热释电与铁电性能2.1 自发极化及其微观机制(识记)2.2 晶体的热释电效应(识记)2.3 晶体的铁电性(领会)3、 铁电材料了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3.1 电控双折射效应(领会)3.2 电控光散效应(领会)3.3 PLZT陶瓷的各种电光性能及应用(应用)4、 影响材料压电性及铁电性的因素4.1 化学成分的影响(识记)4.2 晶粒间界的影响(识记)4.3 预极化条件(领会)4.4 薄膜材料的择优取向(领会)5、压电与铁电性能的测量5.1 铁电和热释放点参数的测量(领会)5.2 压电振子参数的测量(领会)5.3 压电常数d33的测量(领会)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材料性能学,王从曾主编,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2、材料物理性能田莳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年3、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刘瑞堂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