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4304716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发愤著书 3止乎礼义 4缘情 体物 5诗经 楚辞 6气盛言宜 不平则鸣 7白居易 与元九书 6别是家 9清空 意趣 lo独抒性灵 性灵 11一字 风流 12境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广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1分)这是要人;以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

2、,达到与道合一;(2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趴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十最力旺盛才能创作山和造化天丁完全一致的作品。(2分) 2 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2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3、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1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D 3D 4C 5A 四、翻译题(10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真是这样吗?(2分)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的人的言辞吧。(2分)凡是读书人中胸怀才志,而 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欢放浪自己在山巅水边,外面可以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的形 状和品类,常常会探究它们的奇形怪状;(3分)心中怀有积存着的忧思感愤,兴起于怨愤讽刺, 用以表达羁旅的臣子和寡居的妇女们的慨叹,而描写人们感情中

4、难以言状之处,(这)大概是 (人)越穷顿困厄,诗就越写得好吧。(3分)这样说来,不是作诗能使人穷顿困厄,倒是穷顿困 厄的人而后才能写出好诗。(1分) 五、问答题(三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答题要点: (一)“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 说:史记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5 分) (二)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 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 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

5、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 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 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15分) (三)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 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 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5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司马迁文论选录”) 2答题要点: (一)

6、金圣叹在渎第五才子书法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 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 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 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7分) (二)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 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裁减、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 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从 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虚构文学。(9分) (三)金圣

7、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文学观点。(9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旷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 3答题要点: (一)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来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5分

8、) (二)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10分) (三)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刘“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足宋诗的主流倾向。(10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严羽诗论选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