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299384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3、14讲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巩固练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第13、14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政治民主化的原因1雅典公民意识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3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4罗马法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5罗马法的发展6罗马法体现的“契约”思想7罗马法的目的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思想家对人性的尊重9古希腊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10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批判11古希腊先哲对理性的强调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7湖南六校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为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制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2、”材料反映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与旧政体的矛盾B.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C.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D.门阀寡头政治过于集权解析:C从材料可知急速发展的贸易推动了中产阶级的出现,才有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故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2.(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解析:B“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不

3、能证明党派林立,故A项错误;这种规定就是要强调公民必须有参政意识,即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道德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立法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3.(2017广东广州二模)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解析:C根据材料,不论陪审员的选举、审判时的程序,还是审判结果的产生,都最大限度体

4、现了公正、民主的原则,C项正确。但过程的民主是否能保证结果的民主公正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A项雅典民主为公民享有,奴隶不在保护范围内;D项雅典司法并不完备,且材料无体现。4.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解析:B材料中“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A项错误;材料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且努力证明自己无罪的情况下

5、,公民大会仍因“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说明存在主观情绪化倾向,导致权力滥用,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希望权力制约平衡,错误;程序公开结果未必公正,错误。5.(2017广东百校联盟联考)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这反映出()A.罗马法不断完善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C.古罗马依法治国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解析:D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反映出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D项正确。依据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A

6、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合理的,B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6.(2018湖北天门期中)罗马帝国时期,“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这种平等的基础”是指()A.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缩小B.自由民和臣民的差别消失C.公民和自由民的差别消失D.公民和臣民间的差别缩小解析:C罗马帝国时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解决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万民法产生,罗马公民和自由民之间的差别消失,C项正确。7.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

7、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解析:D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D项正确。8.(2017河南洛阳二模)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B.强调天赋人权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解析:C根据材料“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的主旨是缓和奴

8、隶主和奴隶的关系,避免严酷压迫下的奴隶暴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A、B、D三项均不正确。9.希腊智者克里底亚提出:“当人们还不会安排生活,只像野兽一样听任暴力的支配之时,当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之时,我想人们才诉诸惩罚性法律,使公正的裁判主宰一切,抑止暴力并给罪犯以惩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解析:D解读题意可知当人们依照本性办事时,产生不公正现象是法律出现的原因,故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人们的约定”,故A项错误;

9、B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C项不能从题干中得出,故错误。10.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解析:D“有思想力的人”“有正义感和理性”,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理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柏拉图也如此,而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倾向于主观主义,且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忽视社会道德,故其观点体现不出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重建,也没有突出理性,故A、B两项错误;文艺复兴动摇了神学统治,

10、树立了人的尊严,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三位思想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D项正确。11.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解析:D依据题干中“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智者的诡辩行为。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也是相对的,其兴废都应以人为尺度,忽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即“客观”不符,A、B、C三项均排除。12

11、.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解析:B“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没有能完整反映题干中的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故B项正确;“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没有完整反映材料整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德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

12、017山东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

13、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材料二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于贵信古代罗马史(1)根据上述

14、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进步之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汉代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得出宽法缓刑;材料一“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得出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根据材料一“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得出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第二小问古罗马特点,根据

15、材料二“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得出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根据材料二“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得出对酷刑的限制严格。第(2)问,第一小问汉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古罗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古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变化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三小问进步之处,结合上述材料,可以从时代性(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人道性(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两个角度进

16、行作答。答案:(1)特点:汉代:宽法缓刑(或“逐渐废除某些酷刑”“逐渐废除某些肉刑”);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如答“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加深”之类亦可)。古罗马: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或“罗马法逐渐发展完善”);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或“酷刑只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2)背景:汉代: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古罗马: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内外贸易的发展。进步:适应现

17、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14.(2017四川宜宾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

18、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整理自联合早报网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要求: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

19、首先要表明观点,根据材料中“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得出作者认为政治制度是多样的,其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因此对其优劣的评价要遵从材料中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标准。然后要结合中西民主政治产生的不同历史条件及影响分析其各自的优劣,在评述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论证:古希腊靠海多山的自然条件和小国寡民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直接的、原始的民主政治。中国地处内陆,大河流域孕育了小农经济,其分散性的特征使其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集权政治应运而生。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当时的国情,推动了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来说是一个“好东西”。集权政治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保护和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集权政治对古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