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综述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14299160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联网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联网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联网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联网综述摘要:本文写了物联网的概述,简述了什么是物联网;同时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 其中介绍了传感网/物联网的演进、物联网的战略需求、物联网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同时还介绍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关键词:物联网;RFID1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做The Internet of things,所谓物联网是通过射频 识别(RFID)【7】、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 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第一次提及物联网概念。简而

2、言之,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 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 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从目前来看,A股市场的物联网概念主要 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10】、传感器为主,实现物 的识别;其二是传输网络,即使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 的传输与计算;其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 脑等终端进行。2物联网的应用发展2.1 传感网/物联网的演进传感网(sensor networks)【1】通常是由大规模随机

3、分布的传感器节点(端机)、 基站以及信息监控中心构成的信息系统,根据需求和传感对象的变化,可以通过动态 自组织的方式协同地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的各种对象的信息,用于支持决策和监 控。最早期的传感网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英国雷达网络,冷战时期的声监测系统,随 着计算机、通信、半导体和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14】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 网的研究【。1998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PAR)【15】启动的传感器信息技术 (SensorInformationTechnology) 【1】拉开了现代传感网研究的序幕。中科院在传感 网领域的研究几乎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时起步,1999 年完成的

4、“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 方向研究”中的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研究报告就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作为该领域5 个重大项目之一,并于 2001年成立了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协调全院传感网和传感器 的研究,陆续部署了若干重大创新项目、方向性项目开展无线传感网研究【3】。随着传感网研究的深入和不同学科科学家加入,传感网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展,几 乎涵盖了信息系统的各个领域,并且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及对不同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2.2 物联网的战略需求作为典型传感网络应用的无线射频标签(RFID)【9】是未来信息存储提取和处理的主流技术,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公司已经加入到这种技术的开发研究,近几年已显出 大规模发展的态势,

5、RFID受市场关注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新兴技术,该技术的发展 使得服务器的客户端设备数量快速增加。通过在所有道路、建筑、水域、危险地区和空间建立三维立体传感网络,建立具 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分布式监控预报中心,能够预测到台风、大雨、洪水、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以便迅速决策和处置,从而大幅度减少自然 灾害和人为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传感网络还可能在节能减排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发挥 作用【6】。传感网在大规模实时信息获取、协同感知、高抗毁性、微型灵活部署等方面具有 明显优势,将成为实现“安全、可靠、智能”的路网智能交通和城轨交通安全的重要 支撑技术之一。传感网络的发展可以在动态复杂

6、环境下实时、协同地获取路况、车况 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形成全局、综合的决策、判断,来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高道路利用率,以及准确、实时地监测突发事件,增强应急事件的协同处理能力。 进一步发展的“尘埃”型传感器/执行器,嵌入物流世界的各个领域实现了网络信息空 间与物理世界的融合【8】。”2.3 物联网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物联网涉及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的全过程,材料、器件、软件 系统、网络各方面的创新都会促进物联网的发展【11】。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需发展: 微纳米智能集成传感器和低功耗、高性能芯片;微电池与储能技术、能量采集技术、 智能化能源管理技术;智能化、远距、抗干扰、根

7、据环境与网络适配的信道使用模式 低功耗、高数据通量的跨层协议;高效、大规模、完全自组网算法和相关智能化算法 多种接入方式兼容、融合技术;新型安全、可靠异构网络架构;满足低成本、可互动、 模块抽象化等功能开放式中间件平台,低功耗微型OS,具备自优化、自配置、自愈功 能分布式自适配软件;信息处理与应用软件,行业应用业务模式等。中科院“创新 205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2 】,中国至 2050 年信息科技发展“路 线图”在描述物联网的科学问题时指出:“物联网将会碰到其它信息系统类似的问题,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接入系统的增加,异构网络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同时作为一 项新兴技术,还需要在非常有

8、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低成本、绿色节能、用户和环境友 好、用户为中心、高效等极端要求。发展传感网面临着布尔代数和连续代数共存的难 题,需要高效实用的不确定性推理、先进的复杂系统理论、异构网络理论,对物理世 界的新型感知机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传感网,协同与控制理论等是重点需要发 展的基础理论。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涉及能源、智能、通信、标准、微型化和制造等, 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要求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高度的交叉融合,物理、化学、生物、 认知等的综合,也需要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还将对人类的伦理等提出挑战【3】。”2.4 存在问题尽管国内物联网相关工作推进比较快,但其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还

9、 存在如下问题:(1)物联网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仍有许多瓶颈有待突破,特别是缺乏统一标准体系 和成熟商业模式,被看作是制约发展的关键要素;(2)作为新概念、新技术,物联网产业化推进缺少国家级的产业战略谋划,需要成立 高级别的官产学研联盟来组织引导;(3)研究机构数量众多,但大多要么侧重基础理论,与应用需求较远,缺乏大规模工 程实践牵引;要么侧重工程,与中小型企业同质化,重复性工作居多,难以全面迅速 推广,缺乏盈利的商业模式;(4)缺乏具有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小、杂、散的中小型企业居多;(5)基础和核心技术投入强度仍不足。2.5 发展建议发展物联网产业,首先要通过政府引导,全社会

10、参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造就 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其次,结合我国低成本信息化的特点,选取若干与可持续 发展、资源、安全、新媒体等相关行业为切入点,围绕需求,开展核心技术公关和技术集成研发,进行技术示范、探索发展途径;再次,结合节能、降耗、绿色、低碳、低成本、智能的发展战略和地方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政府 支持开展感知、控制、网络、系统技术研究,选取特色行业进行应用示范;最后,通 过示范、政府采购和新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扶持本土企业,避免买进一个无内生能力 的信息化。在发展策略上,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应用为先导,兼顾国家安全需求 和民用市场,在发展前期,可以满足国家

11、安全需求为主带动民用市场的开拓。民用市 场的开拓则可以应急安全、环境监控、政府综合信息网为切入点,逐步在电力、石油 环境、能源等领域应用,注重不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增值服务的研究。在发展 物联网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应用牵引,结合中国国情来发展适合我国发展水平的绿色、 开放、高可靠的物联网,走一条有中国特色、能带动国内核心技术企业发展的低成本 信息化道路【5】。积极参与标准制订。我们已经在部分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获得了有份量的发 言权,未来应当以应用为导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订我国相关的协 议标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利用我国的巨大市场影响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 我国在国际标

12、准竞争中的筹码,使得标准的制定朝着对我国有利的方向进行。政策扶持。鉴于国际上的竞争态势,建议根据不同应用特点由国家协调为物联网划 出专用或共用的频率资源,产业上可以由国家给予物联网产业类似于软件产业、集成 电路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官产学研各司其职,培育需求,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 并重,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布局,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在 信息技术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作为新技术,物联网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 需要政府进行产业引导。3 物联网未来的发展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实际上今天的互联网从音上在沿着四个方 面发展,沿着媒体方向,包括网络新媒体、网络电视叫做媒

13、体网络,今天的现代服务 业在基于互联网在做,我们说是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新的业态,未来企业的运作也和互 联网密切相关【13】。长期来看,物联网具有远大的前景。虽然物联网概念早在10年之前提出,但由于 当时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识别技术不够发达,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如今,随着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预计将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 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个人健康等诸多领域。在国内经济复苏态势 良好的背景下,后期国内政策的重心有望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发展新兴 战略性产业将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突破口。我们认为,物联网作为新兴战略性产 业的代表,虽然当前雏形就

14、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但昭示着的远大前景已 经不容置疑。参考文献【 1 】 Chong and Kumar. Sensor networks: evolu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03, 91(8).【2】创新 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至 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3】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作者:邹生 、何新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4】ITU Report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5, 【5】 杨会

15、平 ,马振洲 ,宁焕生. 双频 RFID 标签平滑升级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 J. 智能卡 与电子标签,2006 (5): 36 - 38【6】Liu F L , Ning H S , et al . RFID2based EPC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in Intelligent Transp ortation System A . 200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 TS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edings C . ChengduIEEE Press ,2006. 26 - 28【7】

16、游战清 , 李苏剑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理论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8】杨会平,邵泽富,马振洲,宁焕生 条形码与EPC编码技术介绍技术与安全,2006 (4):21- 25.【9】王树敏,宁焕生,张瑜,刘文明,SNMP让RFID系统管理起来更轻松2006, (8):47 - 49.【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SNMP协议的RFID读写器网络管理方案,2006.【11】 William Stallings NMP 网络管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01.William Stallings . SNMP Network Management M . Beiji

17、ng: China Electric Publishing House , 2001. (in Chinese)【12】岑贤道,安常青.网络管理协议及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Cen X D , An C Q . Netrk Management Protocol and Applica2 tion M . Beijing : TsinghuaUniversity Press , 1998. ( in Chi2 nese)【13】杨景,黄晓庆软交换业务交易平台:下一代电信网络业务控制体系结构J电信科学( 2002- 8)【 14 】 Parlay3.0 Specificatio

18、n Part 1: overview. TheParlayGroup,2001【 15 】 Internet Protocol: DARPA Internet Program Protocol Specification.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IETF, RFC 791 ,September 1981. http:/.文献检索文献检索(documen t re trieval)指以文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这是广义的 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

19、人们通 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 tion Search)。1 文献检索的目的文献检索是获得知识、信息和情报的必要手段。由于文献是目前信息的主要载体, 因而信息检索也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实现的。文献检索有助于利用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所花费的时间。无论是科学研 究还是学习,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文献 数量的急剧增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导致的文献交叉和分散,更给查找带来了困难。 而文献检索有利于解决众多复杂的文献和研究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节省了时间和 精力。不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就不可能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出自己需 要的文献。文献检索有助于

20、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指导科 学研究的进行。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能够对文献正确地鉴别,准确地选择,既能继 承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又可吸取当前最新的学术成就,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少走 弯路,把研究工作放在新的起点上文献检索有助于指引治学门径,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问题。掌握了文献检索方法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能够迅速地获得 所需要的知识和必要的文献,还能比较文献的异同优劣,进而了解学术源流,掌握治 学方法。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还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藏书。文献检索是培养大学生们情报意识、增长信息技能的非常实用的途径。通过检索 不仅了解了获取信息的部分技能,丰

21、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还了解了信息服务的体系 这种对信息服务的感性认识又反过来提高大学生们利用信息服务设施的自觉性,增强 情报行为的倾向。2 文献检索的工具目前可供人们使用的检索工具有很多,不同的检索工具各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 的信息检索的需求。2.1 目录型检索工具 目录型检索工具是记录具体出版单位、收藏单位及其他外表特征的工具。它以一个完整的出版或收藏单位为著录单元,一般著录文献的名称、著者、文献出处等。2.2 题录型检索工具题录型检索工具是以单篇文献为基本著录单位来描述文献外表特征(如文献题名、 著者姓名、文献出处等),无内容摘要,是快速报道文献信息的一类检索工具。2.3 文摘型检索工具文

22、摘型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的文献,选择重要的部分,以简炼的形式做成摘要 并按一定的方法组织排列起来的检索工具。按照文摘的编写人,可分为著者文摘和非 著者文摘。著者文摘是指按原文著者编写的文摘;而非著者文摘是指由专门的熟悉本 专业的文摘人员编写而成。2.4 索引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是根据一定的需要,把特定范围内的某些重要文献中的有关款目 或知识单元,如书名、刊名、人名、地名、语词等,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并指明出 处,为用户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检索工具。索引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检索工具中,常用的索引类型有:分类索引;主题 索引;关键词索引;著者索引等。3 文献检索的方法3.1 直接法直接法是指直

23、接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是文献检索中最 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 某课题的起始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 始,逐渐向近期查找。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 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 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

24、方法。3.2 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 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报来源的方法。它还可以从 查到的“引文”中再追溯查找“引文”,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 得越来越多的内容相关文献。3.3 综合法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它是把上述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的方法。综合法既要利 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分期分段地 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即先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到一批文献,再以这些文献末尾 的参考目录为线索进行查找,如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要求时为止。学习心得过这段时间的检索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 活中加强。文献检索是件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 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它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 是一点皮毛。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 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