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295741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2(19道题,含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21.(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

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第一步 第二步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 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 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2. (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

3、)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溶液。(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

4、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3. (宜宾)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NH3HClNH4Cl NH3H2SO4(NH4)2SO4【实验探究】(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2)为了探

5、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 _证明有H2; 浓硫酸的作用是_ _。【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4.(南昌)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利用图

6、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bc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2ZnO2),图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 (填序号)。A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

7、合制碱法B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5. (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Fe2(SO4)3+6 H2O +3SO2(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A中硫酸浓度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体成分B中品红溶液

8、D中品红溶液爆鸣实验实验一98%_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实验二45%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实验三25%_不褪色_只有H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义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6.(襄阳)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查阅

9、资料】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B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明显放热现象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和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从步骤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将步骤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10、【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探究步骤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 。7. (宜昌)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如左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左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实验二:探究

11、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A B C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小意同学做了如左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左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8. (宜昌)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12、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烧杯中的物质步骤滤液A步骤过

13、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滤渣B过滤酚酞溶液滤液C滤渣D溶液E步骤(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或 ;(3) 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9. (2015年宁波市)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

14、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 ba。(填“cd”或“dc”)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

15、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10. (乐山) 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猜 想】I只有氧化钙II只有碳酸钙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

16、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III成立 【思 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11. (广东)“题23图”为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

17、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I)含可燃性气体CO;(II)含可燃性气体CH4;(III)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备用。 进行实验步骤实验搡作实验现象结论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CO2等 酸性气体。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无水硫酸铜 ;烧杯内壁变浑浊。证明

18、有H2O生成;证明有 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III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其方法是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12. (佛山)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下图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温度相同时,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下: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

19、;操作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 (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资料:苯甲酸熔点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0.4 g。【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猜 想】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白色

20、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 。 。白色固体A中含有KCl。取白色晶体, 。熔点是 。结合实验,猜想3成立。13. (泉州)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试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21、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 mL。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1,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 。(6)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 (写一个)。14.(

22、平凉))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利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几次配制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 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 Ca(HCO3)2 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

23、,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3)小明和小红取含有碳酸钙的沉淀物进行实验: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该山泉水经过 (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15.(大庆)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 = 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查阅资料】1、NaHCO3+NaOH=Na2CO3+H2O2、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

24、行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 NaHCO3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 H2O+CO2【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Na2CO3 猜想2:溶质为 (填化学式,以下同)猜想3:溶质为 猜想4:溶质为 【实验方案】I 甲组同学为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3)(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

25、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II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像确定溶质成分。CO2HClCO2HClCO2HClCO2HCl A.Na2CO3 B. C . D. 16.(哈尔滨)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_。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032

26、- B同学:含有OH-、Cl-、Ba2+ C同学:含有(2)_(填离子符号)【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另一种试剂(4)_(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5)_,验证(6)_就

27、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17.(鄂州)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两月有余。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 可继续作干燥剂(2)猜想:小纸袋中的物质除含有CaO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 ;(3)请设计实验证明(2)中你所填的物质是否存在。 18.(荆州)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猜想与假设】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

28、O3中的一种。【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713119【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 ;在进行操作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 。【探究反思】(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产生的气体应是 (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请你根据以上

29、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 19.(2015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

30、钙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反思】(1)猜想1错误(填“1”或“2”或“3”)(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

31、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参 考 答 案1结论不正确的理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产生沉淀的方程式:Na2CO3CaCl2= 2NaClCaCO3(未配平不给分) 更简单的操作方法:第2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O2 2NaOH = Na2CO3H2O (或其他合理答案) 乙装置中可能放入的固体: Zn (或其他合理答案)2、【

32、理论分析】(1)氯化钠(或NaCl);(2)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价)【实验结论】(3)碳酸钠(或Na2CO3);Na2CO3BaCl2BaCO32NaCl;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实验反思】(4)4、【提出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进行实验】(1)木条不复燃 (2)C 【得出结论】 Zn + 2NaOH Na2ZnO2 + H2 【交流讨论】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B5、答:【实验探究】褪色 (实

33、验二)有SO2和H2。(实验三)不褪色 有爆鸣声(或声音很小)【义流反思】(1)H2SO4+ Fe= FeSO4 + H2、2H2+O22H2O (2)除去二氧化硫【拓展延伸】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0、(1)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酚酞 取样品滴加稀盐酸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猜想III成立 思考: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12、(1)(NH4)2SO4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相同时,(NH4)2SO4溶解度最大

34、,K2SO4溶解度最小;(2)K2SO4 无 【按:硫酸钾固体中一定有可溶性杂质,但(NH4)2SO4不可能以固体形态存在,因为其溶解度比同一温度下K2SO4大得多】(3)苯甲酸和氯化钾 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H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稀硝酸 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白色晶体,干燥后测量熔点 122.414、(1)取氢氧化钠样品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样品完全溶解。(2)泡沫少,浮渣多。(3)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4)蒸馏(或煮沸后过滤)。16、(1)U形玻璃管左、右两端均产生白色沉淀(或U形玻璃管左端产生白色沉淀,右

35、端也产生白色沉淀) (2) OH-、Cl- (3)B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或B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加入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钡离子,所以B同学“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正确。但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若离子成分是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滴加硫酸钠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所以“A同学猜想成立”的结论不正确。因此B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或B同学的结论不正确)。 或B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加入Na2S04溶液,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离子,所以“A同学猜想成立”的结论不正确(或B同学的结论不正确)。 或不正确,若离子成分是OH-和Cl-,滴加Na2S04溶液,也无明显现象。所以“A同学猜想成立”的结论不正确(或B同学结论不正确) (4) H2S04 (5)适当的、适量的试剂 (6)(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 17、烧杯壁发热 CaCO3 将小纸袋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aCO3,否则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