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4295709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5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1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2015年9月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 鸟的天堂火烧云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2、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

2、,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教学重点: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2、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3、理解文中的特殊词语、句子。4、在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的规范文中的生子、词。2、培养自读能力,学会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教学课时:14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时:3课时 总第_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情感态度与价

4、值观: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难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

5、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6、?(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指名读课文,正音。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

7、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与练习:抄写本课生字五、作业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总第_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

8、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潮

9、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0、。(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

11、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五、作业。1、

12、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塘潮(钱江潮)的资料。总第_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背诵课文,总结课文教学目标:读课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学习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

13、怎样表达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3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

14、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五)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书面作业:教学反思:1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平 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潮来时 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

15、况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写了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哪些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学写课文提纲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

16、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抽读生字,说说组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出示“金钥匙”的内容)三、整体感知,初感其“奇”1教师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17、、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四、精读细品,深感其“奇”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

18、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

19、提纲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总第 课时第二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教学重点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回忆内容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1出示部分段

20、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学生会提出没有音乐和解说)3、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4、出示雅

21、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四、拓展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五、作业 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生机。教学重点: 1、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

22、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学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学课时:3 课时总第_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

23、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

24、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 ) 六、板书: 鸟的天

25、堂 大榕树 划船游览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留恋、赞美总第_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学习课文5-9小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及背诵7、8自然段。初步认识静态和动态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6、学生自由说) 学生说出“昨天是巴金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你读书真仔细,这篇课文最后的确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骗之前倒底看到了什么呢?板书:大榕树 二、学习5-9小节 1、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大榕树是什么样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59小节,读完后想一下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大) 2、介绍资料:榕树占地约15亩,相当于300个办公室、150教室那么大。 3、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课件出示:“真是一株大树。”指导朗读。 4、那你从课文中是怎么读出来的? 5、分析第7小节并指导朗读、背诵。 6、榕树除了大,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

27、 7、其实作者的感受跟你们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导朗读。 8、那课文中又是如何去体现榕树的美的? 分析并指导。 9、总结: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呀长呀! 10、范读、个别读、整体读。 过渡:这么大、这么美的榕树,朋友告诉我还是鸟的天堂呢?引读第9小节。 我不禁这样想,事实证明,当时作者想错了,因为文章最后已经说了,再次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读,不信,你看。 三、有机渗透。 1、当地的人们为什么不允许人们去破坏“鸟的天堂”呢?说说自己的见解。 2

28、、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确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四、巩固认识法律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第_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学习1114小节。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1114小节,了解作者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了解鸟的特点。学习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及关键:了解作者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学

29、习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读一至十小节,说说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二、学习学习1114小节。 1、看录像。 2、看完录像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所看到的内容吗?(指名学生说) 3、那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指名学生读。 4、我觉得这样读还比较单调,下面我们就边读边表演。 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表演之后汇报。 三、通过这样一幅画面,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过渡:刚才,我跟作者有一样的感受,眼睛都来不及看了,看见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时一只画眉鸟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你能告诉我,那鸟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总结:榕树为鸟的

30、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呀!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学完这篇课文后,请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帮这篇课文写解说词。 2、画出你心目中的鸟的天堂。 3、通过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美。 书面作业:五、板书: 大 大榕树 独木成林 美 鸟的天堂 多 鸟 群鸟纷飞 欢 教学反思:24火烧云总第_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

31、”两个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课堂,初步感知 看图,欣赏霞光。 师:同学们,欣赏了五彩绚丽的霞光,以及在霞光笼罩下的斑斓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天空,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神奇景象火烧云。二、观察体验,感受火烧云的整体美 学习第2自然段,总写火烧云的颜色。 1、电脑出示:火烧云的全景图。 师:火烧云上来了!大家看,多么壮观的景象呀!看到这样的景象,你

32、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述说自己的观感。) 2、品读。 师:作者看到火烧云的第一感受和大家是相同的,他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画面下方出现第2自然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边着了火。”)师:谁来读这段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想读出怎样的感受?(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书,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个性品读,体验火烧云颜色美学习第3自然段,火烧云颜色的变化。1、师导入:同学们,火烧云乍一看是一片火红,可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颜色还在不断变化。它都有哪些颜色?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2、电脑演示火

33、烧云颜色的变化过程。看后师问:“你看到了那些颜色?”(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说。)3、归纳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师:作者又是怎样描绘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思考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后自由述说,教师相机板书:多 快 奇)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体会颜色的美。电脑出示:书中的7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师问:你觉得那种颜色最美,为什么?(生自由述说,教师指名说。)(2)有感情地朗读。师:火烧云的颜色这么美,变化这么奇异,你想怎样用你的朗诵表达出来?(生读时教师引导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快、奇”的特点。)(3)有感情地背诵。师:现在让我们合上书

34、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火烧云颜色变化万千的美景。 5、发散练习。(1)说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除课文以外的描写颜色的词语。)(2)看图填空。电脑出示:“晚霞满天”景致图。师晚霞满天,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啊!在这幅画中也充满了明快而多变的色彩。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上有哪些颜色?并注意观察顺序。(学生自由述说后,教师小结。)完成填空。师:你能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到空里,完成这段话吗?(电脑显示相关题目,学生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完成上面的填空题。)教师小结。四、观察想象,创造火烧云形状美 1、教师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1)教师范读,显示欣赏动画。电脑演示“马”的变化过程。显示边看边听教师的配

35、乐朗读。(2)显示自己读课文,找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3)讨论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一起讨论。教师相机板书:“多、快、奇”)(4)练习朗读。师:你能读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吗?(先自己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5)归纳写作顺序。(学生同桌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马的形状变化写清楚的?”问题时,教师引导、归纳。)电脑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写作顺序:出现样子变化消失2、自学第5、6自然段。(1)教师导入。(2)学生述说、归纳。(3)讨论第5、6自然段写作顺序。(4)练习复述,进一步熟悉课文。(5)师生共同小结。3、拓展练习。(1)教师导入:同学们,现在火烧云还在不断地变化

36、着,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天空又出现什么?电脑出示:流动的多幅火烧云风景照片,学生观察、欣赏。(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看到的火烧云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想象进行描述。) (五)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同学们,文中的一轮火烧云虽然已经下去了,可大自然中的火烧云却在不断地上演。天晴的时候,再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火烧云吧!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总第 课时第二课时 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是

37、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师: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

38、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师生配合朗读下面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讨论: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39、?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三)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三、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意思: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造句:3背诵这段。四、总结并朗读全文。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

40、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五、板书设计: 颜色 五颜六色 4、火烧云 变化多,变化快 形状 多姿多彩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上来了颜色火烧云 变化着 多 快 奇形状 下去了 (瑰丽无比美妙神奇)教学反思:3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过程与方法1、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2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

41、,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教学重、难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写作。课时安排:4课时总第_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

42、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它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总第_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按一定顺序说出一处自然景观的特点,并能在交流中发现不足,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互动交流,提高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

43、针对习作进行有效交流,有自我修改的意识,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难点: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表象。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同学。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

44、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1)讲清奇特之处 (2)说明怎样形成 (3)边听边问,边补充边讨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介绍怎样。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4、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理解交际话题的目的、内容及要求,明确交际方法。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

45、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3、提出问题或补充。 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其中,获得角色体验。总第_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按一定顺序写出一处自然景观的特点,并能在交流中发现不足,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互动交流,提高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

46、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针对习作进行有效交流,有自我修改的意识,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难点: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课前考虑: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教学过程: 一、积累 1、根据上节课我们的交流,现在谁来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2、评价交流、学生自由谈论,重点说清写什么,怎样写。 3、同学之间针对发言进行交流评

47、价。重点评论是否考虑到了自然景观的特点和习作的顺序。巩固口语交际成果,同时也为习作试写打好基础。 二、尝试 1、放胆试写 2、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自由试写 給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同时又能对学生予以表达方法的个别指导。 三、评改 1、完稿后,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 2、组织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3、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4、小组推荐习作朗读 5、集体评议:优缺点 6、自我修改 通过同伴合作互助,进行有效交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提高自我修改能力。同时,主题习作展览活动的

48、设置可提升作品的层次以及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四、作业布置: 誊写作文 总第_课时第四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2、积累对联。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2、积累对联。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让学生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再结合本组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 2、找学生分角色读小东和小林的对话,看小东和小林他们

49、告诉了我们什么。 3、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5、6、7自然段)和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12、13自然段) 4、找一找: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在头脑中浮现了具体画面? 5、班内交流: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1)、学生交流:(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2)、学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并谈发现。 3)、学生默读课文。 4)、学生交流自己在读时想到或是看到的画面。 5)、学生找并在小组内交流。 6)、学生交流。学生读导语,可以对本组课文的阅读方法有一个总的认识。 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

50、额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日积月累 1、屏幕显示:日积月累中对联。 思考:这些对联有什么特点?(上联与下联的事物相对,如:雾对天,连对锁)(第一、第三副对联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背诵积累。 3、小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三分钟之内较流利的背诵下来。 4、学生表演背诵。会背诵的学生奖五角星一枚。 5、师生一起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多种形式的读、背,如:同桌对,表演背限时比赛背等,都能让学生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 趣味语文 活动一 1、教师把对联书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解释活动内容。 交流问题:

51、(1)这副对联应该怎样读? (2)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 2、教师讲明对联蕴含的意思。 3、从这幅对联的意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活动二 1、学生读课文中的有关介绍。同时教师板书:(画一个圆,周边写上杯盖上的汉字) 2、学生自由读,按顺时针的方向以每一个字的为开头读。 3、学生开火车读,读后谈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4、学生赏读。 (1)清心明目 (2)不可一日无此君 5、同桌交流。 6、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7、生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儿学习) 8、学生读书中的内容。 9、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读。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什么时候好(ho)读书?什么时候好(ho)读书?可是很多人又是怎样对

52、待学习的呢? 四、作业练习:抄写“积累运用”中的对联。板书设计:我的发现趣味语文作业:教学反思:4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2、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

53、发现的乐趣。2、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重点: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3、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学难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3、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

54、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课时:13课时 第五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过程与方法: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总第_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第_节教学内容:古诗题西林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想象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