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2841613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_趋势近现代近一二百年_时期_特别提示:(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是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上升。(2)近现代气候变暖的原因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方面具体表现海平面逐渐上升,改变海岸线,_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农业生产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_,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农业生产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

2、_,使作物减产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_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_: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_。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误区警示:温室效应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区别温室效应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环节多少的差异。温室效应包括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将地面加热;地面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层;大气产生的逆辐射把热量再还给地面等环

3、节。大气的保温作用仅包括温室效应的后两个环节,一是大气截留地面长波辐射,把大部分热量保留在对流层里;二是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以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应演练1读“近45年来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气候变化 B地壳运动C大气运动 D洋流(2)关于近45年来图中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为主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

4、程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误区警示: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对应演练2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正确

5、认识全球变暖【典例】 读“全球气温变暖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人类继续任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后果可能是()A荷兰国土的面积可能减小B中国农业区向北扩展C南极地区冰川增多D北欧地区山地雪线下降(2)当前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森林减少,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动物减少,动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人口剧增,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A B C D思维过程:答案:(1)A(2)A方法技巧知识联系法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原因(2)应对措施2012年3月31日,全球6 000多个城市分别在当地时间

6、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据此完成第12题。1该活动主要是引起人们对哪种环境问题的关注?()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危害C全球变暖 D森林破坏2下列行为方式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所起作用相同的是()A开垦林地、牧场为耕地B大力发展汽车工业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我国中世纪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气候比现代寒冷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C受人类污染严重D降水比现代丰富4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B中世纪和

7、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现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56题。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

8、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7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19512009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乙近百年气温上升幅度(1)19512009年,我国气候明显变_。(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化有明显的_,其中,中纬度地区_,低纬度地区_。(3)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d_。(4)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请列举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基础梳理整合一、2.波动上升有气象观测记录气温上升二、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三、1.减少温室气

9、体的排放2植树种草核心归纳探究【对应演练1】 答案:(1)A(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第(2)题,从图中显示的降水距平曲线的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的降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以暖湿化为主。【对应演练2】 答案:(1)D(2)A解析:第(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川部分融化,所以位于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第(2)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且海水受热膨胀,会使海平面上升。随着冰川融化和退缩,原被冰川覆盖

10、的大陆部分会受到海水的侵蚀,故海岸侵蚀加剧。演练巩固提升12.1.C2.C解析:第1题,“地球一小时”活动可节省能源和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能唤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第2题,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34.3.B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3世纪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比现代的纬度要高,故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要广。第4题,由上题分析知C项正确。56.5.B6.A解析:第5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的暴雨、非洲的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将会频繁发生;气温的普遍升高,将导致中国各地的积温增加,自然带北移。第6题,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7答案:(1)暖(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明显变暖变暖不明显(3)毁林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两极冰雪融化沿海低地被淹(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