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282668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4603a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a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4学分:4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执笔人: 翟桂金 审定人:陈德正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史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历史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而设置的一门历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高师本科历史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历史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同学了解中国古代史基本发展线索,了解各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文化成就,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文化科技、民族外交、社会生活、重要事件、人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科研动态和研究方法,接受历史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专业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为弘扬祖国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3、明而努力奋斗。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导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讲述历史学的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其掌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方法和意义,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代表性的著作。教学内容:一、为什么学历史?二、什么是历史、历史学三、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史课程第一章 原始社会(8学时)教学目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迄今所之知,我国的原始社会约有二百多万年的历史。这是一个没有阶级的公有制社会,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极端贫乏,历史发展进程非常缓慢。 重点和难点:中国历史是怎样开端的,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印证“劳动创造人”科学真理有何意

4、义,氏族是怎样形成的,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条件,以及两个阶段各自的历史特点,原始社会是怎样瓦解的。 学习原始社会的历史,除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学材料外,要特别注意有关考古学的新成果。教学内容: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一、原始群二、晚期智人氏族公社的形成三、关于夏娃理论(“走出非洲”假说)第二节、新石器时代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域二、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与中国文明起源一、家庭、私有制发展和原始社会解体。二、关于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三、考古中所见国家产生的条件四、古史传说与中国早期文明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社会文明(10学时)教学目的: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

5、成时期,学习夏代历史,要结合有关夏代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的记载,以及夏文化和夏遗址的考古成果,了解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具有灿烂的青铜文化。要了解商代的阶级对立和商朝的兴亡,了解商代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进步。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完备,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了解西周国家机构的内容和实质,以及西周时期的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重点和难点:二里头文化的内容;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夏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一、夏朝的有关记载二、关于夏文化的探索三、商朝的兴衰四、商朝制度与阶级结构五、甲骨文

6、与青铜文化第二节 西周的兴亡一、周王朝的建立 二、中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三、西周的衰亡第三节、周朝典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度第四节 商周社会文明一、农业的发展二、畜牧业三、青铜铸造与冶铁技术四、城邑与宫室五、墓葬制度六、文字和占卜第三章 春秋战国(12学时)教学目的: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确立时期。本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因素迅速增长并确立。要注意从铁器的使用,井田制的崩溃及土地私有的出现中,去考察生产力的变化。大国争霸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政治现象,要着重了解争霸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影响。对孔子的思想要给予全面评价。要着重理解各国变法运动的内容、实质及

7、对封建制最终确立的作用。要分析战国后期统一趋势的形成和七雄最终统一于秦的原因。注意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重点和难点:着重掌握大国争霸的目的性质和影响。各国变法运动的内容、实质及对封建制最终确立的作用。掌握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政治演变一、西周的终结二、春秋五霸三、战国七雄第二节 各国的变法改革一、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三、列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四、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第三节 文化史的黄金时期一、战国的士阶层二、诸子百家第四章 秦汉(18学时)教学目的:秦汉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了解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对中

8、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注意西汉初年实行的黄老政治的实质极其作用。注意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注意分析西汉后期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的社会基础,以及地主阶级为缓和危机二进行的努力,从中分析王莽改制的出现及失败原因。了解东汉社会地主田庄经济结构。了解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专制制度的产物,要着重分析黄巾大起义特点和失败的原因。对待秦始皇、汉武帝、王莽等重要人物,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价。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要注意分析起义发生的原因、重大的历史作用,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

9、立,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掌握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王莽改制内容,东汉后期的危机。教学内容:第一节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族的早期历史二、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三、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四、秦的暴政和速亡第二节 西汉前期政治一、楚汉战争和西汉王朝的建立二、汉初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三、 “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第三节 全盛与转向一、汉武帝的功业二、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三、“昭宣中兴”第四节 王莽改制一、王莽篡位的历史背景二、托古改制三、绿林赤眉大起义第五节 东汉兴衰一、东汉初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二、豪强势力的膨胀和田庄经济 三、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第六节 秦汉的经济与文化一、哲学二、经学今古文之争 三、文学、史

10、学和艺术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14学时)教学目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经历长期整治分裂而重新统一的时期。学习这一阶段历史,既要了解造成分裂的历史条件极其影响,也要了解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的特点,既要注意历史发展的消极面,也要注意历史迂回曲折的前进。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三国形成的原因;注意门阀世族的形成极其专政所带来的影响,认识各族人民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注意掌握玄学兴起,佛教、道教盛行与反佛教斗争中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这时期田制的变化,依旧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和问题。难点是玄学产生的原因和门阀士族的形成原因。教学内容:第一节 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

11、立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一)原因(二)军阀割据局面二、曹操的崛起和官度之战三、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四、曹魏的经济与政治五、蜀汉政治六、孙吴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一、魏晋禅代与晋的统一二、占田制三、魏晋玄学 四、统一局面下的社会危机五、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第三节 东晋门阀政治一、东晋的立国二、东晋的内乱和北伐三、士族门阀制度四、侨置与土断第四节 十六国的对立一、从西晋灭亡到前秦统一二、北方的再分裂与北魏的统一三、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特征第五节 南朝一、南朝政权的更替二、南朝的政治特点第六节 北朝一、北魏前期统治二、魏孝文帝改革三、六镇起义与北魏的灭亡四、从东、西魏对峙到北周灭齐五

12、、南北朝的历史出口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导论2第一章8第二章10第三章12第四章162第五章122合计60464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思考题: 1、中国早期原始聚落的演进反映出原始先民社会组织形式怎样的发展过程?2、考古学家是怎样归纳中国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的?3、试分析中国早期文明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4、请说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论证夏王朝存在的意义。5、张光直 先生说: “ 夏商周 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 ” 根据本段的学习,谈谈你对夏商周三代关系的理解。6、商代的官僚机构有何特征?7、怎样

13、理解西周时期的井田制?6 、如何理解西周“分封”的性质、作用以及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影响?7 、西周时期的宗法关系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8 、略述西周敬天保民思想产生的原因及思想内容。9、春秋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实质及其意义 10、 试述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1、简要评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结果和意义如何? 12、请说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3、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4、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15、请评述战国儒法道墨诸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意义。16、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是如何向集权体制转化的? 17

14、、战国七雄中为何是秦国统一了中国?18、简述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19、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特点各是什么,意义如何? 20、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对汉代历史乃至汉以后历史有何影响?21、 汉武帝时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22、 西汉通西域的意义。 23、 简述王莽改制的因由、内容,王莽改制为何难以成功? 24、 东汉初年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5、 东汉时期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6、 分析党锢之祸的起因及其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27、两汉经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28、简论东汉“党人”和太学生反宦官专权的性质和意义。 29、 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

15、因。 30、 比较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的异同。31、简析“九品官人法”。 32、 试述北朝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讨论: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和影响。2、分析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3、评北魏孝文帝改革。六、作业与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考试要求,成绩占总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以30的比例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其中课程作业占70,课堂笔记占30。课程结束之前,每人交一篇读书笔记,字数约2千,要求评价书的内容,主要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和训练写作能力。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 材:齐涛主编中国历史教程古代卷

16、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1、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997年版。 2、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1983年版。 3、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1994版。4、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1997年版。5、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1976年版。6、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北师大出版社,1994版。7、 张帆主编:中国古代简史2001版。8、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版。9、王家范著: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10、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樊树志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11、国史十六讲 中华书局2006年版。12、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13、林铁森中国历史工具书指南北京出版社1992版。14、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年版。15、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16、林剑鸣主编: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1985版。八、说明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