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281749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7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 中图版.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7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实质 外力作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1)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2)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温馨提示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不同。虽然都有“风”字,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外力作用。风化是指岩石多在无外

2、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受到侵蚀。风力作用则是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 (2018湖南永州二模)丹霞地貌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下图为浙江省永康方岩方山沿285536N剖面图和方岩方山“赤壁丹崖”景观图(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丹霞地貌形成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地壳水平运动流水侵蚀搬运 重力崩塌

3、差异风化地壳抬升运动变质作用 冰川作用 A.B. C.D.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形成角峰、冰斗、“U”型

4、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1.沙丘形态与盛行风的关系判断,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

5、向。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知识梳理,能力突破,(5)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6)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7全国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

6、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 A.B.C.D.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5全国卷,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

7、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第45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5.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B,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理解图中曲线的具体含义。纵坐标上的数值表示某年2米水深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2米水深位置距监测起始点越近,泥沙沉积越少,海水侵蚀越严重;距监测起始点

8、越远,泥沙沉积越多。如下图所示。,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第4题,图示信息显示19751978年2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渐远,以淤积为主;1979年后2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渐近,侵蚀不断加强。第5题,19921997年期间淤积减弱,侵蚀加强,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能力会提高,故A项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C项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D项错。,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类型:A是岩浆岩,B

9、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重熔再生。,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 (2018浙江台州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甲岩石可能为() A.大理岩B.片麻岩 C.石英岩D.板岩 2.岩层乙、丙和丁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乙、丙、丁B.丙、乙、丁 C.丁、丙、乙D.丁、乙、丙,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

10、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真题通关 (2017天津文综,3)读下图,完成第1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 1.图示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11、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6江苏卷,2122)(双选)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 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 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之11岩

12、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基本图型,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判读方法 1.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如上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2.析过程判断事物名称。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如图中A;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如图中B。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如图中C和D。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如图中A。,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读箭头明确彼此关系。 (1)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这一过程为冷却凝固作用,如图中

13、。 (2)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下,形成沉积岩,这一过程可称为外力作用,如图中或。 (3)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如图中或。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这一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如图中。,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比较多,但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在判读时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示的基础。 (2)有一个

14、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或沉积物)。,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五)地形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地势(海拔、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特殊地貌(如海岸线曲折、黄土广布、沙漠广布、冰川地貌广布等)。,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2.地形成因分析 (1)分析模型:主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 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侵蚀、

15、搬运、沉积作用)。如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泥沙堆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作用等);潮流作用弱,搬运能力差等。,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2)地形成因答题术语规范。,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套用模型(1)根据图例断层线及图示海拔、河湖、土地利用等信息可判断A、B两地的地貌类型。 (2)根据设问“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的提示,从断

16、层两侧升降的内力作用和流水作用两方面说明其成因。,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答案: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答案:(1)盆地或刚果(河)盆地。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

17、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或从经纬(网)判断该地形区为刚果(河)盆地。 (2)流域内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快,入海口泥沙沉积少;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泥沙较难沉积成陆。,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套用模型(1)图示信息:等高线数值及其变化(周高中低),水系形状、河流流向(由四周向中心汇集,向心状水系)盆地地形。 (2)锁定外力作用,根据图示信息及区域特征,逆向推理。,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1)说明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图示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简析图示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迁移应用(1)图示海拔、地势起伏地形特征。经纬度等板块位置及气候推断地形形成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2)推理思路:地形特征、气候类型气候植被垂直分异生物多样性。,答案: (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烈。 (2)地处低纬,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气候、植被垂直变化显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