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4278127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6 年11 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 年3 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 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地 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遗迹保护等活动,适用 本条例。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应

2、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 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 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本 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管 理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 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科普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对破坏地质环境 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并经县级以上

3、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门审核后,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制定国土整治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二)开发矿产资源;(三)在城镇规划区、工矿区集中开采地热、地下水资源;(四)新建城镇、城镇新区和各类开发区选址;(五)铁路、机场、公路、水库和干渠、发电站(场)等大型建 设项目及配套设施。第九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对地质环境特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对居民生存影 响的评价;(二)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 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状况,设置和完善监测设施,对本行政区域 内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及资料分析、保

4、存和利用;对发现有可 能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 环境问题,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质环境监测 资料,定期发布本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擅自移动地质环 境监测设施和标志。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 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地质 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所需资金按照地质灾害等级和地质灾害隐 患等级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级承担。地质灾害隐患等级划分以及防治专项资金分级承担的具体 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因工程建设

5、等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引发地质灾 害的,应当采取措施恢复或者治理,其治理费用,按照谁破坏、 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者承担。第十三条开发矿产资源或者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 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 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不适于开发建设的,应当 另行选址。评估单位对评估结果负责,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勘查、设 计、施工和监理程序进行。出现重大紧急地质灾害险情的,可以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应急治理工程施工,但在险情得到有 效控制后,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地质灾害

6、治理。第十五条政府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按照有关 规定实行招标投标,但应急治理工程除外。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七条依法进行矿产资源开采时,采矿权人应当委托具有 相应资质的单位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报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环境现状;(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影响程度评估;(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

7、停办或者关闭矿山前,应 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履行下列矿山地质环境治 理和恢复义务:(一)整修被损坏的道路、建筑、地面设施,使之达到安全、 可利用状态;(二)整治被破坏的土地,使之达到种植、养殖或者其他可供 利用的状态;(三)整修露天采矿场的边坡、断面并恢复植被,消除安全隐 患,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四)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使地下井巷、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五)按规定处理矿山开采废弃物;(六)采取措施解决因采矿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所造成的 群众饮水困难;(七)法律、法规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实行保证金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

8、不低于治理恢复费用的 要求,根据矿区面积、开采方式以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等 因素确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分 阶段治理的,保证金可以分期交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不得挪作 他用。矿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对采矿权人履行治理和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 同级环保、林业等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进行验收;经 验收合格的,保证金及其利息应当及时退还采矿权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提取、使用的管理办法由省人 民政府制定。第二十条采矿权人应当如实对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定期记录, 形成年度报告,并于每年年底前报送有

9、管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报告应当包含 下列内容:(一)年度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二)开采方式;(三)尾矿、固体废弃物、废水的年产出量和年排放量、年综 合利用量、累计积存量;(四)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及累计治理恢复土地面积;(五)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治理情况;(六)地下水水位情况。第二十一条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历史遗留的已被 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 人投资治理。第五章地质遗迹保护第二十二条本条例所保护的地质遗迹,是指古生物化石、岩 石矿物、宝玉石及其产地,典型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灾害 遗迹、冰川遗迹、温泉、瀑

10、布、丹霞以及岩溶洞穴、峡谷、峰林 峰丛等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本条例所保护的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 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化石或者遗迹化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除外。第二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 化、旅游、建设、林业、环保、农业等部门编制地质遗迹保护规 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具有科研、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 定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或者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由地质遗迹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经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 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

11、园的范围,应当兼顾所需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1 = 1=) (II)需要。第二十四条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第二十五条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或者其他类型保护区内的地 质遗迹,由原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并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第二十六条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内进行损害地 质遗迹的采矿、采石、采砂、取土、取水、爆破等活动。工程建设应当避开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确实无法避 开的,应当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 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保护措施。工程建设单

12、位应当按照确定的 保护措施进行建设。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本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公安、工商、文化、 环保、海关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 和管理。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第二十九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因科研、教学和科普需要采 掘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向采掘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部门提交古生物化石采掘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后作出决定。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采掘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门收到方案之日起20 日内作出决定。古生物化石采掘方

13、案应当包括采掘者的基本情况、采掘目 的、时间、地点、范围、种类、数量、采掘方式、保存方式、环 境恢复措施等。采掘者必须按照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进行采掘。采掘地的县 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采掘活动进行监督。采掘者在采掘活动结束后 30 日内,应当将采掘获得的古生 物化石完整档案,如实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门备案。经确认属重要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交由省人民政府国土 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保存。第三十条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法申请建立古生 物化石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及其他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 藏古生物化石档案及安全制度,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

14、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一条下列重要古生物化石不得买卖:(一)正式命名的古生物种属的模式标本;(二)国内稀有或者在生物演化及分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古 生物化石。具体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本条第一款(一)项所称模式标本是指用来定义生物一个属 或种所依据的主要标本。第三十二条古生物化石科研机构利用本省古生物化石进行 科学研究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在科研项目完成后 30日内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科研报告副本; 与外国组织、个人合作,利用本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科学研究的, 应当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合作研究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归中方依 法保存。第三十三条因科研、教学、科普、展览等需要将重

15、要古生物 化石运送出省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需运送出境的,按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第三十四条单位或者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疑似古 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国土 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接到报告之日起3 日内,会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勘验, 提出处理意见;对确属重要古生物化石的,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并将处理意见上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行 政主管部门。第三十五条工商、海关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古生物化石,应当 造册登记,妥善保管,在结案后 15 日内无偿移交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16、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 管部门应当移交给符合规定条件的国有收藏单位收藏。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 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1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尚不构成犯罪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 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并处10 万元以 上 50 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

17、,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 恢复义务,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治 理不符合要求的,启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组织治理,可并 处 3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采矿许 可证;(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九条第四款、第三十条第 二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报送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处 1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件地质遗迹保护规定,尚不构成犯罪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 以处罚:(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造成地质遗迹损坏的,处 5000

18、 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采掘古 生物化石,或者不按照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进行采掘的,没收采 掘的古生物化石,并处 1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三)违反本条件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买卖重要古生物化 石的,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经营的古生物化石,违法所得不足5 万元的,并处1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在 5万元 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3 倍以下罚款;(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不提交科研副本的,责令 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1000 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条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矿

19、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的单位违反本条件规定,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 列规定予以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超越其资质等级或者无资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的,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1 倍以上 2 倍以下罚款;(二)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业 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2 倍以上3 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三)出具虚假的地

20、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 3倍以上5 倍以 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第四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 员,在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 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不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发现破坏地质环境 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不依法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或者评审 的;(二)侵占、挪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或者矿山地质环境治 理恢复保证金的;(三)不按规定公布地质环境状况公报的;(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