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275780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鲁科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年高中化学 分类汇编化学平衡2 鲁科版选修41、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2、2SO2(g)+O2(g)V2O5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

2、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3、已知:H2(g)+I2(g)2HI(g);H 0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A5%B17%C25%D33%9、下图表

3、示反应X(g)4Y(g)Z(g),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均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均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10、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H=Q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 BQ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1、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

4、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12根据相应的图像(图像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

5、放热反应,且ab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13、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2mol/L。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方程式中np+qC、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增加A

6、的量,有利于提高B的转化率14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0.02mol/(Lmin)Ba、b、c、d四个点中,a、c两点的v正v逆C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放出的热量为9.68 kJD25 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 L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为了

7、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时间(s)012345c(NO)(mol/L)1.001034.501042.501041.501041.001041.00104c(CO)(mol/L)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

8、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CO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2801.201035.80103821243501242、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

9、3(s)3CO(g)2Fe(s)3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该温度下,在2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min后,生成了单质铁11.2g。则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3)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4)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欲使上述体系中Al3浓度增加,可加入的物质是 。3、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

10、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 、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 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H= KJmol1;(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1min1,则v(O2)= molL1min1、v(SO3)= molL1min1;(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

11、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4、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1)已知:2NO2(g)=N2O4(g) H=-57.20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 A减小NO2的浓度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2)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H = kJmol-1。(

12、3)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 molL-1、c(N2O4)=0.0120 molL-1。计算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5、有A气体和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 3B(g)2C(g) H 0(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 ,逆反应速率(V逆) ,K值 ,气体C的百分含量 。(3)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 ;若已达平衡后再加入A,A的转化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若加压到10101.3 KPa时,其它条件不变,发现平衡逆向移动,原因应该是 。A由于体积变大了,反应朝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B由于A状态发生了变化C由于体积变小了,反应朝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D由于A和B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E由于B状态发生了变化,A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5)下图表示上述反应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图。由图判断,C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6)据图判断反应在t2t3这段时间内,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t5t6时间内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以上均填编号)A加了催化剂 B扩大容器的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大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