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274522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因体而教,教出文学性散文的情味以云南的歌会为例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段岩霞云南的歌会节选自沈从文先生1963年3月所写的一组文学性散文过节和观灯,历年来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然而各版本的教材和教学用书,大多基于散文承载的内容“民俗”1“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2展开研讨,设计练习,而忽视了文学性散文的特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学性散文是现代散文的一个主要分支,对于文学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介乎文学与实用文章之间”,具有写实性,即有“外在的、可以指认的言说对象”,但这种写实并非客观的写实,而是文学性的写实,“在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

2、、事、景、物”;“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而非祈求成为公认。3因此,教读云南的歌会,我们要关注其写实性,更要关注其文学性,要从沈从文眼中的“云南的歌会”这个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出发,去体认沈从文灌注在文中的独特情感和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习得关于“文学性散文”的一般阅读模式。接下来,笔者就从全文的内容构成、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一、全文的内容构成本文原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共9段(选文是5段),要想真正读懂文本和作者,读“阉割文”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找来原文阅读。原文第1段写云南跑马节上运烧酒的马驼子、各种吃

3、食摊子和其他首饰、胭脂水粉摊子。第2段写跑马,云南的马、马鞍,接着用“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认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一转,引出第3段原来跑马节还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在另外一个斜坡边,比较僻静长满小小马尾松林子和荆条丛生的地区,那时到处有一簇簇年轻男女在对歌,也可说是“情绪跑马”,热烈程度绝不下于马背翻腾。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第3段领起4-7段主体部分的回忆,即作者久居云南八年间(1938年-1946年,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所见的节日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第8段补充

4、交代跑马节跑马山下举行的会歌。第9段用“西南原是诗歌的家乡,我住云南乡下整整八年,所听到的不过是极小范围内一部分而已”呼应开头,再次强调“西南原是诗歌的家乡”,抒发赞美之情。 完整读来,我们发现全文的情感逻辑十分严密。跑马节的“情绪跑马”引发“我”的赞叹: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年轻妇女节日里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唱歌赞叹回扣开头:西南原是诗歌的家乡!赶马女孩子一年四季早晚在山路上唱歌,戴胜鸟和云雀在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人家屋脊上唱歌沉醉男女老幼百多人和七十多岁吹鼓手在村寨里的“金满斗会”上唱歌歌颂文章呈现的并非仅仅“三个场合的歌唱”,“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环境,一写唱歌场面”,而是人人、时时、

5、处处都有美妙有情的歌声,时时处处都在写人,写唱歌的生命;所写内容并非作者同一时空的“这一回”见闻,而是八年丰富记忆的过滤、沉淀和有意选择。而且内容安排符合逻辑,由表及里揭示了年轻妇女精彩歌声背后的基础和传承,以及作者由赞叹到沉醉再到歌颂的情感递进。这情感也并非泛泛的歌颂“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而是赞美健康活泼的生命、热情优美的边地,咏叹自然、淳朴、美好的生活方式,这与沈从文一贯的审美追求一脉相承。二、作者的语言表达选文第2段,作者先用“或或或也”这个排比句式做铺垫,强调开口的即是“内行”“高手”;接下来叙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一连”“逼”突出了比赛的激烈

6、,紧接着用“轻轻”“理理”“拍拍”“笑笑”一系列作者惯用的口语化叠音词,极写她取胜后的轻松洒脱,表现她的开朗活泼。第3段补充交代“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然后用“黑中透红”“白白” “毛蓝”“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绣花透孔”“油光光”等色彩鲜明的词语和打秋千的细节,工笔描绘她们的健康活力和民族风情之美。沈从文对少数民族服饰颇有研究,他曾写出了一部厚达648页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他深知:刺绣是民族服饰装饰手段中不可缺少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尤其重视刺绣。刺绣是这些年轻妇女的艺术劳动,在织与绣的过程中她们揉进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甚至对爱情的祝愿。所以选择这些细节表达对她们的欣赏

7、和赞美。第4段是最具沈从文牧歌情调的文段,也是色彩更为明艳美丽的段落。他再度运用极具音韵之美的叠音词和各种修饰语渲染赶马女孩子唱歌的环境气氛:树林、小山坡、粉蓝色报春花、令人惊叹的湛蓝天空,花茸茸、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眼睛的戴胜鸟,小流星一样的云雀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产生了这么优美动听的歌声,也正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赶马女孩子“不论唱什么”,才让人感觉“出口自然”,“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把少女安置在美丽的背景和动人的声音中,这也是沈从文一贯的写法。第5段写“金满斗会”,作者以点带面写出了盛会的人多、声音特点、举行时间久和参加人的身份。尤其是对年老吹鼓手的特写,“已”“早”“却”“能”

8、四个副词里流露了作者隐隐的感叹正是这些热情、活跃的老人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云南才会成为“诗歌的家乡”。三、教学策略教出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学性散文的情味,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遵循文章内在的情感逻辑,设计环环相扣的、具有文学味儿的主问题。笔者执教此文时曾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认真感受,仔细圈画:(我听到)谁在唱歌?在哪里唱歌?在什么时候唱歌?2.跳读课文,请你以观众或评委的身份,寻找你眼中最美的歌手,并在课文的空白处为她写几句准确而生动的推荐语。提示:写推荐语时一定要抓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感悟。3.讨论:沈从文先生为什么没有为年轻妇女、赶马女孩子和吹鼓手这些美丽歌

9、手留下姓名?除了她们,你认为最美歌手还应有谁?第一个主问题用“谁”“哪里”“什么时候”几个疑问词指引学生阅读全文,找到文中那些相互呼应的语句,得出云南“人人”“处处”“时时”有人唱歌的初读体验,印证“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建构起文章内在的情感逻辑。第二个主问题代入感强,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沉浸到“散文里”,和作者的视角融合,情感产生共鸣。第三个问题带起对删改部分和全文的理解,实现了从人物到人性的渗透和探询,也使“谁是最美的歌手”完成了从文中人物到作者沈从文的拓展与延伸作者想写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个美丽环境中每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是“生命的颂歌”。在1963年那个狂热的时代,沈从文

10、先生仍能从生命的本身去感受,去发掘生命和自然的原初之美,用朴实的笔动情地歌唱,歌唱这热情的土地,这鲜活的生命,这美好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沈从文先生也是一名最美的歌手!其次,设计充满语文味儿的体验活动,挖掘出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悟。比如:1. 请同学们发挥创造力,将第4段的语句进行选、删、调、换,改成一首小诗,然后师生对读或小组合作朗读。2. 细读第5段,充分解读人物,精心设计问题。与男女老幼百多位歌手面对面,进行现场采访。活动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多边对话,打开学生的心灵,引领读者(学生)与文本(文中人物)进行无距离的交流,进而打开文中人物的心灵,打开作者的心

11、灵,体验到文中人物的美和作者的情感趣味。第三,用好比较法、还原法,品味精准的语言表达。运用比较法、还原法,可以剥离统一的对象、水乳交融的语言,分化出学生忽略的关键词,进入语言的内部世界。譬如把选文第2段的“轻轻”“理理”“拍拍”“笑笑”等叠音词换成“轻声”“梳理”“拍打”“微笑”等词语,把第3段的“黑中透红”“白白”“毛蓝”“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绣花透孔”“油光光”等表明色彩、服饰、质感的修饰词去掉,让学生出声读读看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一番比较体味后,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词语更能传达少数民族妇女的音、容、情、态,更能表现她们的可爱性情、美丽风情,同时发现作者对这些美丽女子的欣赏、对民

12、族服饰的熟稔。还可以在品读年老吹鼓手的语段时,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我们身边七十多岁、牙齿早脱光的老人一般在做什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由此发现“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和“十分热情整本整套”之间的矛盾,体会到“已”“早”和“却”“能”四个副词的妙用,还原出作者笔下老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活跃的老人不仅有热情,更有能力歌唱。对她们而言,唱歌不仅源于热爱,还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歌唱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第四,引入优质资源,体会作者的独有风格和写作意图。经典作品、具有特殊背景或浓郁个人风格的作家作品,往往需要相关资源的支撑,才能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处,体验更为充分细腻。为此,笔者全面阅读

13、了沈从文边城凤凰集泸溪黄昏湘行散记从文自传和汪曾祺的我的老师沈从文,提炼出三组资源相机介入。在师生改文为诗、配乐朗读之后,介入沈从文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和汪曾祺的评论,印证体验沈从文“边地叙述者”细腻、唯美、牧歌般的写作风格。沈从文作品中的女孩:边城翠翠,萧萧萧萧,三三三三,长河幺幺沈从文画少女,主要是画她的神情,把她安置在一个颜色美丽的背景上,一些动人的声音当中。(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篁竹、山水、笛声,都是翠翠的一部分。它们共同在你们心里造成这女孩子美的印象。(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在提问“沈从文先生为什么没有为年轻妇女、赶马女孩子和吹鼓手这些美丽歌手留下姓名”时,介入被删改的原文细节,佐证作者

14、并非与她们素不相识,而是另有目的,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我因久住在昆明滇池边乡下,平时赶火车进城西南原是诗歌的家乡,我住云南乡下整整八年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在龙街村子里举行原来熟人真不少!最当行出色是龙街村子一个吹鼓手 最后在结语部分,介入被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再次体会作者圆转纯熟的结构艺术,体验作者对云南这个“诗歌的家乡”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总之,只要我们能基于文本特性进行合宜的文本解读,发现作者独特的情感;并遵循“这一篇”的情感逻辑,提炼出贴近学生的主问题,设计出能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散文里”的语文体验活动,我们就能教出文学性散文独有的情味来。1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3.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49.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70-1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