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274325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ppt(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孔子*。 2.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2)诗经。(3)楚辞。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主干梳理,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孔子与老子 1.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地位: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辩证法,无为而治,(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思想

2、文化: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表现,3.影响,(1)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2)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孔子的思想(选修4) 1.政治,(1)“仁”是核心,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 (2)“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为维护“礼”,提出“正名”主张。 (3)“中庸”思想:中庸是最高品德,要遵循中庸之道。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2.教育,(1)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3.思

3、想,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 (4)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_。,甘石星经,司南,筹算计算法,2.汉字,甲骨文,金文,3.绘画艺术,(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_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墨线细若蚕丝。,4.文学成就,(1)诗经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4、毛笔,(2)楚辞 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代表作:离骚。 地位: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细微拓展 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 (2)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巧学妙思,构图巧记 早期儒家思想主张,巧学妙记 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易错辨析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1

5、)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漫画解史 孔子创办私学,注:孔子首次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图证历史 从甲骨文至篆文的演变,知识拓展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

6、,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1.史论概念周孔之道 周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2.史论概念孔孟之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正是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

7、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3.史学论点荀子发展了儒学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更融合了其它学派的哲学传统,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1)自然观: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性论: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3)政治思想: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4)认识论: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

8、倾向。,主题一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史料研读,史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史料三“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政”治国理念。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

9、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政思想。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1)儒家的“仁”“仁政”“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2)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史论归纳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主题二风格迥异的

10、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史料研读,史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史料二“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史料四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

11、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尚同的治国理念。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评述史料反映的三种治国主张?,答案(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

12、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转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3)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答案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史论归纳 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

13、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其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主题三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史料研读,史料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宣王喜文

14、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史料二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史料三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

15、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 2.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 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国家观”观念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2)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16、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答案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史论归纳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

17、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考法1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1】 (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真题研析,解析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18、,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 答案C,【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具体解读如下:,考法2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A项

19、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A,【素养解读】 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成因。具体解读如下:,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 古代东西方人类思想文明的异同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

20、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解读观点】 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轴心时代”古希腊和中国“终极关怀的觉醒”的不同表现: (

21、1)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2)中国:孔子提出“仁”“为政以德”,老子提出“道”“无为而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命题预测】 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解析解答观察表中材料,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选A项;孔子的“礼”并不强调个人的作用而是主张“贵贱有序”,B项错误;古雅典的思想先哲代表的都是以为工商业奴隶

22、主为首的公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都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不符合普罗塔哥拉和孟子,故D项错误。 答案A,1.(2017海南单科,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考题组,解析根据材料“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

23、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C、D项错误。 答案A,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浩然之气”的形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 答案A,3.(2015海南单科,

24、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选B项。 答案B,模拟题组 1.(2018四川南充检测)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根据

25、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模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据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

26、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 答案B,3.(2018广东肇庆检测)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解析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27、4.(2018四川绵阳检测)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8、,5.(2017山东济宁期末)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实行严刑重罚 B.君主无为而治 C.推行德治仁政 D.恢复礼乐秩序,解析据题干材料“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意思是严刑重罚是百姓不喜欢的,但却是国家能够得以治理的办法。怜爱百姓是百姓喜欢的,却是国家危难的原因。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一定违逆世俗而顺应道理,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实行严刑重罚,故选A项。 答案A,6.(2018河南百校联盟模拟)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社会转型加速 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C.改革变法兴起 D.士人势力掌控政权,解析根据材料“燕昭王招揽人才”“振兴了残破的国家”,对周代贵族政治造成了冲击,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变法,故C项错误;士人只有受国王重用,辅佐国王成就大业,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故D项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