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270282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国际经济学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得失摘要: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使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降低、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降低、可以减轻外债负担;也给我们出了不少难题:如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失业压力会加大、金融风险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等。首先我们来认识下人民币汇率是什么。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关键字:人民币升值 汇率

2、利弊 对策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过程及原因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过程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不同时代的需要,而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不断的变革,从1981年开始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制,1994年人民币确立以市场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到后来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止2012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016元,相比于2007年1:7.78左右,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 2、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四个阶段

3、表不同年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USD/RMB2.752.462.46153478827819782736684682665634数据来源: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所: 从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3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固定并形成高估,所以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调低,并且开始形成牌价与外贸内部结算价的双轨制,后来又增加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到1993年底,人民币兑美

4、元官方汇率由1979年初的158元人民币兑100美元降至580元人民币兑100美元,下调了73%。第二阶段:1994年汇率并轨到1997年。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时,官方汇率一次性下调幅度达33.3%。但考虑到并轨前夕,约80%的外汇收支活动已通过外汇调剂市场进行,当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实际仅为6.7%。并轨后,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的状况得以改变,汇率水平趋于合理,从此改变了长期盘跌的走势。从1994年至199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4.8%。由于19941995年国内物价上涨较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5、实际升值了39%。同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了10.2%和38.7%。第三阶段:1998年到2005年。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的影响,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资金流出压力加大。为防止危机在亚洲和世界进一步扩散,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8元人民币兑100美元左右的水平,为支持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四阶段:从2005年到至今的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从即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

6、民币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8.19,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每天的浮动范围为上下千分之三。这次人民币作出的小幅度升值调整就是我国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新选择的契机。3、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方面来自经济内在的影响因素,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等。另一方面,对外来自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压力。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之一。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持

7、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和贸易顺差。除1998年外,1996-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连续10年的双顺差局面,而且规模呈扩大之势,1997-2005年的9年中,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1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265亿美元,同比下降6,上年同期为下降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上年同期为下降15。我国在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的双顺差都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促使人民币升值。双顺差的结果使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二、人民币汇率

8、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1)货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本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当生产出口商品使用本国原材料时,本币国内价值贬值的情况下,本币汇率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出口减少本币国内价值稳定的情况下,本币升值仍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商品的出口减少本币国内价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是否上涨及上涨幅度的大小,由本币国内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的幅度和本币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的幅度共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引起出口增加若前者等于后者,则不影响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只会较少地减少商品出口。本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表现为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受他国汇

9、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本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国内商品进口的增加。(2)货币贬值对外贸的影响。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本国生产的出口产品生产成本要受原材料来源的影响,其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要受本国国内价值影响。在不同情况下,汇率下降对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和外币价格的影响不同,因而对贸易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对进口来讲,由于进口商品是外国生产的,其外币价格不会因别国汇率的变动而变动。本币汇率下降使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本币就会使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减少。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的回顾(1)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外贸情况改革开放前

10、,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降低进口设备等资本品的价格,我国采取了高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1953年至1972年的2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在1973年至1980年的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1973年的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升到1980年的1.50元。具体如下:1949年至1952年,人民币频繁波动期。由于刚解放,外汇短缺,当时确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是“推动出口,积累汇源,保证进口,奖励侨汇”。采取国内外物价对比法为基础,参照75%一80%的大宗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换汇成本,加上5%一15%的利润,同时考虑到侨眷国内外生活消费品指数的对比,确定人民币汇率。由于国内物

11、价大幅度上升,而同期国外物价却下跌,使得人民币快速贬值。人民币汇率由1949年l月19日开始挂牌时的1美元兑80元人民币,到1950年3月的42000元人民币,在1年多的时间里,汇率调整了52次,人民币贬值525倍。在此之后,国内物价飞涨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回落,而同期国外物价却快速上涨,到1952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则上升到1美元兑26170元人民币,升幅达60.5%。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属于自由市场汇率,汇率水平跟随国内外物价的变化而波动频繁,且幅度非常大。由于当时国家对外贸易主要通过私营进出口商,汇率适当起了调节进出口贸易和鼓励侨汇的作用。1953年至1972年,人民币币值高估且处于

12、稳定时期。自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强国之路。但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汇支出。而当时中国经济还相对处于自给自足和封闭状态,可供出口的产品品种有限,数额小,换汇和创汇能力差,再加上当时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不正常,因此外汇短缺成为制约我国重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于是,高估人民币币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内有限的资本和外汇,刺激进口在人民币高估时期,出口产品普遍亏损,进口产品利润却很高,这使得国内企业不愿开展出口业务,只是想方设法从国外进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对外贸实行管制,并且实行

13、外汇管制制度,由国营公司对外贸实行垄断经营,外贸系统采取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由于外贸受国家统一计划支配,外贸价格由国家物价部统一规定,外贸盈亏由国家财政统一核算,这使得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几乎不起任何调节功能。因此,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仅与贸易无关,也与市场供求无关,而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方面。另外,从1953年至1973年的二十年内,由于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实行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也保持稳定,1美元兑2.46元人民币始终没有变动(注: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收兑比例为1:1000)。只是在某种货币汇率变动时才相应调整,如1967年11月英镑贬值143%

14、时,才从1英镑兑6.89元调至5.90元。1973年至1980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期。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在这个期间,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了这一时期人民币持续大幅度升值,从原来的1美元兑2.46元人民币逐步上升到1.50元人民币,升值了39.2%。面对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不安,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原则上采用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根据货币篮子平均变动情况来确定人民币汇率。这个阶段人民币总体上的高估造成了进出口的严重不平衡,进口金额长期高于出口金额,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外汇极度短缺(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

15、.6亿美元),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1978年至1980年为例,贸易逆差与汇率变化直接相关。表2 中国1978一1980年的贸易逆差与汇率情况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差额汇率1978206.497.5108.9-11.41.721979293.3136.6156.7-20.11.55491980378.2182.7195.5-12.81.498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78年-1980年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78年至1980年,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逆差也持续存在,并在1979年有扩大趋势。但总体上由于国家对外贸实行管制,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十分突出。()1980至

16、1994年间人民币贬值与我国外贸情况改革开放后,为推进我国的出口创汇,调节贸易收支逆差,综合到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让人民币贬值的策略。从1980年的l美元兑1.50元人民币最低跌到1994年1月旧的8.70元,14年间贬值82.76%。 对于这个阶段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80年至1984年,人民币贬值及双汇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美国从1980年以来采取扩大财政赤字、紧缩通货和高利率的政策,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在此期间大幅度贬值。从1980年7月的l美元兑1.448元人民币到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8

17、%。另外,改革开放后,实行单一的人民币汇价对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非常不利。(a)出口方面,由于人民币汇价高估不利于外贸企业出口。如1979年我国的出口平均换汇成本降为1美元兑2.4元人民币,但和人民币汇率1美元兑1.5元人民币相比,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要平均亏损0.9元人民币。(b)非贸易汇价方面。从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汇价存在低估情况。因此,在1979年至1984年期间,我国实行双汇率制度。进出口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固定为l美元兑2.8元人民币,以鼓励出口创汇;在非贸易方面,人民币汇率从1980年7月的1美元兑1.448元人民币,到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以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18、。这个阶段的人民币贬值和双汇率制度的安排,对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调节贸易收支逆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体来看:鼓励了一部分商品出口。人民币贬值和实行贸易结算价后,对自负盈亏的中央、地方进出口公司鼓励较大,换汇成本高于1.5元人民币、低于2.8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都可以赢利,出口商品品种、数量和收汇额均有所增加。限制了地方的部分进口。1981年进口商品改为由外贸代理,地方进口由地方财政或企业负担,人民币贬值和实行结算价后,进口成本增加,对国内能生产的物资、能解决的原材料及高亏商品就不进口或少进口了。改变了多出口多亏损的不合理状况。贸易结算价高于平均换汇成本,再加上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外贸部由出口亏损

19、、进口赢利转变为出口赢利、进口亏损,调动了地方经营出口的积极性,对出口创汇,改善贸易收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尽管人民币双汇制的贸易结算价对奖出限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还是有一定的弊端。当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按照国家的计划和政策进行,用汇率调节进出口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实行贸易结算价后,进口成本猛增,而国内销售价没有调整,进口亏损政策性补贴大大增加,导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加重。双汇制导致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陷于被动和不利地位。许多人认为贸易结算价是一国为解决贸易收支逆差,对出口的一种政府补贴,纷纷对我出口商品进行调查甚至采取报复措施,从而不利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2)从1985年开

20、始,我国终止了双汇率制度,并且为了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调节贸易收支逆差,到1993年的几年间,人民币出现了几次持续的大幅度贬值。1985年l月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2.80元人民币,人民币贬值21.74%,到10月30日,再次下调143%至1美元兑3.20元。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依然被严重高估,再加上贬值的J曲线效应,这两次贬值没有能大幅度刺激出口,相反进口急剧增长,贸易收支恶化。1986年7月,人民币贬值13.6%,1987年出口增长27.5%,进口只增长0.7%,外贸逆差则由120亿美元减至37亿美元。1989年12月6日,人民币贬值21.2%,结果1990年扭转了持续6年的贸易逆

21、差,在外贸补贴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57.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国家外汇储备也从上年的55.5亿美元增加到110.9亿美元,增长99.8%。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再次下调9.57%,从1美元兑4.72元人民币下调到5.22元,结果随后1991年和1992年分别有81亿美元和4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另外,在汇率制度的改革中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成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引进了市场机制。从而在1994年汇率并轨以前,形成了国家牌价(即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即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表1980年一1994年中国进出口额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率年份汇率贬值率(%)出口增长率(%

22、)进口增长率(%)差额(亿万美元)198013.7920.4712.63-12.81981111.41-2.86-0.119824.4-0.409.3198317.7817.5928.148.4198426.24.6354.14-12.7198517.5813.131.54-14919867.827.470.75-119.61987020.4927.88-37.819881.1610.567-77.5198927.0418.18-9.79-66199011.2915.8219.5787.419913.5918.1226.3481.219924.498.012943.5199349.5831.9

23、111.22-122.2199413.7920.4712.635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80年-1994年从表可以看出,从年到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进出口额基本持续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基本是以贬值为主或顶住升值压力保持汇率的稳定,在我国进出口商品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但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而且对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形势喜人,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1994年实行外汇并轨改革、国家对外贸的出口补贴和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

24、比较优势密不可分。即由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市场配置资源带来了内生动力;又由于我国实行多项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出口增长,如出口退税、汇率调整等政策支持;更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廉价劳动力带来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持续走强。相对出口,我国进口贸易增长具有刚性,其中既有国家政策的原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有因素,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相对于出口比较不敏感,导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了出口与进口的共同增长,使我国的贸易额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比重不断增加,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从原来世界排名第32位的贸易国家迅速崛起为第三位的贸易大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显著提高

25、。3、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进入二十世纪,人民币持续升值,在迄今为止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我国商品进出口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577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0/0;出口总额为13948.3,比上年同期增长38.7%;进出口差额为18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出口总额为1201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00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H.2个百分点;

26、进出口差额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2个百分点。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政府一直顶住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汇率波动幅度一直保持平缓的态势。我国现阶段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依然保持浮动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3%之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在抑制进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口的增长,所以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根据我国进出口弹性在1左右波动,虽然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出口数量减少,但是由于价格增长了,所以不一定减少同样多的出口金额。同理,对于进口而言,数量增加了,价格却减少了,所以进口总额只会稍有增加

27、。如表表2007一2010我国进出口总额统计数据年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出口总额同比(%)进口总额同比(%)201029727.634.715779.331.313948.338.7200922072.7-13.912016.6-1610056-11.2200825616.317.814285.517.211330.918.5200721738.323.512180.225.79558.220.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从表可以得出,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进出口总额波动,但是波动数额并不太大。表19942008年人民币汇率,进出口额和GDP年份汇率进口额出口额GDP年份汇率

28、进口额出口额GDP19948.4619960.110421.848197.920028.27724430.326947.9120332.719958.46111048.112451.860793.720038.27734195.636287.9135822.819968.31411557.412576.471176.620048.27746435.849103.3158978.319978.28011806.515160.778973.020058.08654273.762648.1183217.419988.26011626.115223.684402.320067.87963376.977

29、594.6211923.519998.26013736.416159.889677.120077.45473284.693455.6249529.920008.26018638.820634.499214.620086.82851936.563722.4300670.020018.26020159.222024.4109655.2注: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兑人民币数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4年-2008年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进出口总额除去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也在持续增长。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

30、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三、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应对策略l、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汇率变动对外贸发展的长期有利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形成。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夸大汇率对出口的作用,况且经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量值增长的影响力度只有55.4%,所以不应把汇率作为刺激出口的唯一手段,从贸易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采取基本平衡并略有盈余的贸易政策取向,以利于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促进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此要

31、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和进行贸易创新。2、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央行干预机制外汇的市场化改革要求逐步减小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现在的情况是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对银行间市场的头寸基金全部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后,中央银行应减少市场干预频率,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期内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建立国际货币合作制度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具有很强投机性的短期游资对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一个国家想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护该国汇率制度不受冲击和汇率稳定,几乎是不可

32、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各国表现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对于汇率稳定、避免汇率制度崩溃意义重大。如我国可以支持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做法,促使日元进一步国际化,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区域清算货币,使日本与美国承担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稳定亚洲金融市场的责任。亚洲货币基金的成立将会加强亚洲各国的货币合作,当一国出现问题时,会迅速有效地施以援助,避免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3、适度控制、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合理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这是应对人民币升值贸易冲击的关键。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大量外汇储备,所以利用我国目前大量外汇储备来进口石油、粮食、

33、矿砂和技术设备等我国紧缺资源和急需技术,不单可以缓解大量外汇储备所累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最终有利于对外国的产品出口。可以考虑的具体使用途径有: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建立和完善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期货储备机制,诸如石油、铜、铁矿砂等我国稀缺资源,为保障国家安全作必须的准备;放宽外汇管制,提高优秀企业的用汇比例,鼓励国内优秀企业向外直接投资,提高外汇使用效率;购买国内紧缺商品,平衡国内物价,利用人民币升值减轻部分行业、部分产品物价上升过快的压力,对我国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也会起到一定的抵消作用。参考文献:1要雪梅,中国上半年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经,2011年第3期2金俊峰,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1年第2期3王兆星、吴国祥、陈世河,金融市场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4钟伟、胡松明、代慧君,人民币J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5许少强,1949一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蒋一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 年06期7黄达著,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11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