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268964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4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晋江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17年1月目 录前言 4第一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4一、现状基础 4二、发展环境10三、指导思想13四、发展目标16第二章 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 18一、加快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18二、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9三、加快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21四、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共享22第三章 加快构建具有晋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5一、优化布局结构25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6三、健全协同办学机制27第四章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建设29一、助力在晋高校建设发展29二、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30第五章 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2一、提升学生基本素

2、养32二、全面强化实践育人36三、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37第六章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39一、推进教育资源社会共享39二、健全终身教育学习网络40第七章 加快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41一、提升师德建设实效41二、打造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集群42三、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44四、支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45第八章 加快推动教育开放化多样化信息化发展 47一、加快扩大教育开放47二、加快推动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48三、以教育信息化驱动现代化49第九章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51一、完善教育治理体系51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2三、加快项目建设 54四、强化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5

3、4五、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55六、强化维护校园和谐稳定57第十章 切实强化规划保障领导59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59二、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和教育综合改革60三、凝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合力60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晋江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晋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主要阐述晋江市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

4、020年。 第一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一、现状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打造均衡发展先行区、质量提升领先区、改革创新先导区、人民满意样板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从30.29万人增加至35.98万人,增加5.69万人,增幅18.79%,其中,来晋务工人员从15.72万人,增加到21.54万人,增加5.82万人,增幅37.02%。基本形成“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较高、人民满意”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先后通过了全省首

5、批“教育强市”省级督导评估、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先后获评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创建县”、“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等荣誉。1. 结构布局全面优化。市教师进修学校获评“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全市公办园从14所增至43所,新增学位0.79万个,在园幼儿从10.17%提高至17.27%,增幅7.1%,晋江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从36所增加到52所。实现义务教育标准

6、化公办学校创建全覆盖。晋江二中、英林中学升格为省一级达标中学。中职学校均进入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以上行列,并均被确定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学校。在晋台两地举办“晋江职教论坛”,选派骨干教师赴台蹲点,晋台教师交流160多人次。形成“引企入校”、“前厂后校”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175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130个实训基地、2个研发室;5家引企入校企业。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及21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合作开发44种校本教材。每年为企业输送了5000多名的技术技工型毕业生,培训4000多名的农村劳动力和来晋务工人员。实现各镇(街)社区学院全覆盖。 2. 教育保障持续强化。市级

7、财政教育支出达107.65亿,每年均超过法定标准1.5%以上;各镇(街道)投入教育资金达11.58亿元,均实现逐年增长。引导成立8个镇级教育发展基金,总规模达3.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免学费政策。提高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900元和700元,均高出省定标准50元。率先按每生350元/年的标准核拨非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建立逐个镇街现场办公机制,逐个项目协调推动,将项目建设审批时限由495天压缩至240天。组建项目报建小组。编制实施晋江市域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小学扩容、薄弱校改造和校安工程,新增教育用地1461亩,222个项目建成投用,建筑面积92.35万平方米,投

8、入14.3亿元,新增学位3.55万个。消除危险校舍43.41万平方米。校园面积从577.5937万平方米增至611.5391万平方米,增幅5.877%;校舍面积从233.1182万平方米增至301.2997万平方米,生均面积从10.02平方米增至23.48平方米,增幅134.34%。同时,完成118所校园改造,投入7774.68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新增多媒体教室5220个,改造升级142所学校的网络中心,更新配备电脑7454台。机生比1:9.9提升到1:9.09,增幅10%。全市学校仪器设备资产从1.29亿元增长至5.17亿元,增幅300%,生均值从396.17元,增长至1436.7

9、1元,增幅262.65%。实现学校保安员全部由保安公司派驻并“持证上岗”, “一键式报警系统”、 “全球眼”全覆盖。3. 改革创新进程提速。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率先开展教育现代化探索,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正对照推进实施中。试点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名园带新园、委托管理、小片区等新模式,建成义务教育“小片区”43个、参与学校135所;组建10个教育集团,吸纳整合办学水平相对一般的新建或相对薄弱学校21所,新增优质学位2.45万个。推行一级达标校“初高中”直升工作。率先推行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等级评估管理制度。成立校车服务公司。启动一镇(街道)一校一游泳池(馆)”工程

10、。推进社会购买服务,试行政府向社会游泳池购买服务和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设青少年暑期夏令营。4. 教师队伍建设迅速提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先后选派13批149名中小学校级干部到清华附中等26所全国名校挂职锻炼。试点“校长组阁制”。通过公开招聘和绿色通道,共招录公办教师2883名,出台合同教师规范管理办法。坚持每年按工资总额2.5%的上限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设立名师津贴。成立2个名师工作室,新增省中小学教学名师1名、特级教师13名、名校长2名,骨干校长12名;泉州市中小学教学名师46名、名校长2名;新增省级学科带头人25名,泉州市学科带头人70人,泉州市骨干教师200人。举办培训教师9.

11、75万人次。每年组织对全市近2000名骨干教师开展年度考核。委托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四期学科名教师高级研修班;举办60期名师名校长讲堂。开展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交流。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5. 办学质量持续提高。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局,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施学校德育、体艺、科技提升工程。建设晋江市级以上文明学校57所、绿色学校153所,建设晋江市“科技创新实验室”试点学校42所、学校少年宫54所、国学教育实验校17所、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21所、书香校园教育示范校20所、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100所。开展体艺“2+1”工程,校园足球形成了“学校+

12、企业+俱乐部”等模式,21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考体育A率持续五年居泉州第一。保障生均50元的体育艺术活动专项经费。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学校37所、嗦罗嗹等乡土文化传承项目95个,闽南文化校本课程达56种。聘请70名兼职督学,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组建初中课堂教学建模联盟。实施25个市级“重点学科”、“名学科”培育工程和高中拔尖学生培养工程。完善中考七率评价机制。本科总上线率从59.33%提高到76.23%,增幅16.9%。6. 教育公平得以良好保障。建立健全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共兑现帮扶资金3600万元,惠及4.76万人次学生。共为400名学生办

13、理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金额960万元。保障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外省籍考生在我市参加高考人数从156人,增长至2195人。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教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新设自闭症等班级。新增特教辅读班3个,为重残儿童开展“送教上门”。 7. 党风廉政建设得以全面深化。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项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完成晋江市中小学生敬廉崇洁教育基地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创新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财务进行审计。先后组织开展惠民资金使用管理落实情况、公共资源出租等进行多个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逐个通报整改。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共对52所学校、教委(

14、育)办,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10所学校的10个投资项目进行审计。8. 学校党建得以全面强化。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泉州市委教育工委确定我市学校9个党建工作联系点、2个学习型党组织。建立党支部关怀党员“十必访”制度,建立“病困党员”台账,完善党内关怀帮扶制度和平台。成立71支党员义工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义工进村社”服务活动。推行教育系统党代表工作室驻室接待工作制度,试行党代表春秋两季集体视察活动。推进党建工作“一支部一特色”工程,打造“五个一”、“四联四帮四促进”、“助力实现微梦想”等多

15、个教育党建品牌。专栏一:“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实现度2010年2015年规划目标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6.2594.38.2598.387.5 96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巩固率(%)20.1699.723.5899.8723.499.8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毛入学率(%)3.8569.884.13147.233.198高等教育在校生(万人)毛入学率(%)1.91502.23601.8558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434545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人)7007407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万人)607776主要劳动年

16、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9.5101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1.813.513.5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是中央、福建、泉州全面支持晋江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创新转型、跨越赶超的历史机遇期,也晋江调整结构、转换动力的重大窗口期。晋江正努力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等,均给“十三五”期间晋江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 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活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望迎来新突破,将为晋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开放层次与水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我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

17、整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给晋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而且,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厦漳泉同城化等区域性战略的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将促进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构,晋江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依靠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2. 群众对优质教育充满新期待。我市完成GDP从908.74亿元增长到1492.86亿元。经济实力的增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优质均衡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正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特别是提供服务高端产业人才

18、的高端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 3. 人口规模结构出现新变化。我市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大环境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实施,人口向城镇集聚,学龄人口规模恢复性增长,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日新月异,学校形态、学习方式和组织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4. 合力兴学引领新风尚。我市崇文重教底蕴深厚,推动教育发展已成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特别是我市海外华侨

19、众多,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捐资办学、捐资助学持续升温,已成为助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弥足珍贵的内生驱动力。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教育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 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高端教育短缺,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端教育的需求。高端教育引领我市教育跨越发展和服务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教育资源布局、供给和结构尚待优化。特别是随着城市大规模改造更新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强力推进,大量安置房、商品房的建成投用,但部分规划布局的教育资源未能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部分区域学位出现紧张,如陈埭、池店、青阳、梅岭、新塘以及经济开发区等。2. 管理难度日益加大。我市规模庞大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在公

20、办学校就读,该部分学生家长主要以一线工人为主,流动性大,家长监护责任普遍缺失,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尚未全面均衡,受“择师、择同伴”等因素影响,由过去“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向镇区和市区学校流动。3. 队伍素质不相适应。随着学生日益增长,教师缺口较大。特别是民办学校,以自聘教师为主,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升。全市教师领军人物较少。目前在职特级教师12名,泉州市级以上骨干教师850人,只占5.44%,比例低。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名校长、名教师数量偏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不能适应新的要求。4.

21、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相称。“晋江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技工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企业技工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特别是集成电路、莲花汽车等新兴产业项目人才培养配套急需提升。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必须抢抓机遇,砥砺前行,深化改革,敢拼善赢,高质量谋划推动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奋力开创发展改革新局面,加快向建设现代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系列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22、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强市,打造晋江教育升级版。“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

23、本原则:1.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全省中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等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制度改革。在教育对台合作交流,对外开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广经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富有时代特征,体现晋江特点的现代教育。2. 坚持协调发展。以主动适应晋江经济发展为导向,从注重规模扩张、完善硬件配套转向注重结构优化,着力质量提升,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未雨绸缪,科学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育

24、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特别着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努力形成教育与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格局。3.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尊重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合适的教育。实行绿色评价,全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化解内部矛盾,优化外部环境,努力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奠定基础。4. 坚持开放

25、发展。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放办学,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推进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协作的良好教育生态。扩大教育系统内部的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挖掘和放大我市侨乡优势,加大世界各地教育交流合作力度,互通互利。实现国际学校办学新突破,不断提升国际学校和国际化办学水平。5. 坚持共享发展。突出普惠共享,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强化要素保障,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谋划推进工作,力争在若干领域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教育品牌,让

26、群众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经历平等的教育过程,获得公平的教育结果。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坚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环节、薄弱区域、薄弱学校、困难群体倾斜,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强民、资助惠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四、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教育优势。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晋江现代教育品牌成为海峡西岸繁荣带的突出亮点。到2017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8.39%,义务教育巩固率9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以上,基本建立起与

27、晋江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达65.8%,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达到750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8.42%,义务教育巩固率9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以上,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77.2%,基本满足学习型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达到790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2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建成基本完备的终身教

28、育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教育公平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育对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各项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泉州确定的目标。专栏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2015年2017年2020年属性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2598.388.5598.399.298.42预期性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巩固率(%)23.5899.524.1799.626.9499.8约束性约束性高中阶段教

29、育在校生(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131.66 147.234.431.71005.12.1100预期性预期性预期性高等教育在校生(万人)毛入学率(%)2.23602.465.82.777.2预期性预期性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455362约束性每万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数(万人)740750790预期性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1112预期性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13.714.2预期性第二章 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一、加快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1. 优化布局结构。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科学预测

30、学前教育学位供求情况,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幼儿园政策,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优化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使用幼儿园有关政策。教育、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要协调监督开发的商品房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幼儿园,并及时接收管理,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加强中心城区、居住小区、人口密集区公办幼儿园配建补建工作,满足就近入园需要。探索公办园组建教育集团、名园办分园模式,不断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至2020年,全市新增公办园30所以上,总数达80所以上,公办性质幼儿园

31、总数160所以上,在园幼儿4.6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的50%以上。切实提高独立园比例,2017年全市独立设置幼儿园占75%以上,基本取消3班以下的民办、集体办幼儿园;至2020年,全市独立园设置达80%以上。2. 扩大普惠性资源。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以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等级管理补助制度,不断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比例和扶持力度。到2017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75%以上,到2020年达80%。新增各级示范园20所,示范园在园幼儿数占25%以上。3. 提升保教质量。贯彻

32、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动态监管,遵循教育规律,防止“小学化”倾向。积极推进0-3岁早期教育实验及试验工作,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化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体系,把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和镇街中心园建设成为本区域早期教育的基地。二、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 全面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加快实施晋江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校园改造,特别是革命老区村校园改造。探索完善教师“县管校聘”体制,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常态化。建立奖励制度,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开展“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建设活动,至2020年,60%的公办学校

33、成为“义务教育管理达标校”、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好学校”。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加强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的监控,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至2017年底,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段全面消除56人以上班额数;至2020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51-55人班额数占比控制在10%以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办学规模基本达到国家办学规定标准,多校区学校每个校区办学条件和规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定提高。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新区建设、组团片区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配套学校要同步规划、同

34、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推进农村学校闲置校舍盘活再利用。探索“多校划片”招生政策。总结集团化成功办学经验,出台响应推动进一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等改革,推广“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新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适时组建条件成熟的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鼓励本市学校与国内外名校和高校联合办学。3. 实施“初中校振兴三年行动”。实施初中校宿舍提升工程,市财政每年设专项资金,补助各初中校对学生宿舍进行修缮、提升,满足学生住宿要求。实施差异化提升工程,对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实施领头雁培育计划

35、,市财政每年设立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学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基础比较差的学校,实施薄弱校扬鞭计划,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引入专业团队分批对学校进行诊断,从管理、队伍、硬件等方面帮助学校制定发展目标,建立校长定期工作汇报和督查跟踪制度,实施常年跟踪。4.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建设。提高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标准。推进25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完善各学段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从2017 年秋季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统一开展初中毕业班省市质量监测及分析诊断。组建初中教学协作组,构建青阳、安海、晋南三个片区教研团

36、队,强化中考研究。建立初中课堂教学视导制。整合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教师进修学校等各方力量,有计划地对各初中课堂教学进行抽查,并将结果纳入教育督导,实现“基督教”合一。三、加快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1.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原则上按照办学规模不超3000人、班生额不超50人的要求,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班生规模。实施普通高中改造提升计划,配足配齐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支持平山中学、陈埭民族中学、紫峰中学等升格达标。支持民办高中创省级达标,力争达标高中在校生比例逐年增高。2.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意识,增强校长的课程教学领导力,提

37、高学校的课程自主开发能力。改革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适当增加选修课时比例。支持学校开发、优化特色校本课程。争创3所福建省普通高中省级改革创新示范性学校和3所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研究改革基地校。发挥我市3个泉州市级学科教学联盟基地校和9个泉州普通中学学科教学联盟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高中学科协作组,强化联合协作,抱团攻关,提高高考质量。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拓展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培养方式,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建立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激励评价机制。3. 推动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学校

38、自主发展能力,以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推动普通高中个性化发展。引导各高中校之间形成同向竞争、和谐发展的良性机制。支持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高中,打造2-3所艺术、体育、人文、科技等特色高中。培育2所以上“泉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实验学校”。引导学校挖掘本地、本校历史传统和办学优势,开发特色课程,培育校园特色文化。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努力形成校校有特色的格局,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四、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共享1. 确保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强化 “两为主”,接受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科学预测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规模,纳入招生计划,

39、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入学的比例提高至95%以上。加快来晋务工人员子女聚集镇(街道)的学校新建与扩容力度;在生源不足的镇(街道)统筹整合中小学资源,确保“应读就读”。实施“学位公示”、“积分入学”和以“社保卡”为主要入学依据等阳光招生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2. 加速特殊教育发展。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教辅读班为补充、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体系。加快各镇(街道)特教辅读班的建设,力争在常住10万人以上的镇(街道)实现特教辅读班全覆盖。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

40、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两头延伸”。到2020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实施免费教育。推进特殊教育标准化班级建设和合格资源教室建设,大力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打造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品牌。加速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全面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提升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职工岗位津贴。3.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完善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弱势群体学生资助体系,关爱贫困家庭学

41、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行应助尽助。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阶段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加大宣传力量,加强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宣传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我省农村单独招生计划政策,拓宽农村、革命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4.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大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和对口支援力度,支持民族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民族教育特色等。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就学照顾政策。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等,培育民族教育特色。支持办学中职西藏班。专栏三: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重大项目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42、新建公办幼儿园30所以上,公办性质幼儿园总数160所以上,在园幼儿4.8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的50%以上。切实提高独立园比例,2017年全市独立设置幼儿园占75%以上,基本取消3班以下的民办、集体办幼儿园;至2020年,全市独立园设置达80%以上。初中校振兴三年行动对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实施领头雁培育计划。市财政每年设立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基础比较差的学校,实施薄弱校扬鞭计划,市财政设立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引入专业团队分批对学校进行诊断,从管理、队伍、硬件等全方位帮助学校制定发展目标,建立校长定期工作汇报和督查跟踪制度,实施常年跟踪。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

43、建设。提高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标准。推进25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完善各学段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组建初中教学协作组,构建青阳、安海、晋南三个片区教研团队,强化中考研究。建立初中课堂教学视导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工程建立奖励制度,组织实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程。结合社会公众评价,适时遴选宣传“老百姓身边好学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至2020年,60%的公办学校成为“义务教育管理达标校”、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好学校”。探索“多校划片”政策。总结集团化成功办学经验,出台响应推动进一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等改革,推

44、广“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新模式。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升工程争创3所福建省普通高中省级改革创新示范性学校和3所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研究改革基地校。发挥我市3个泉州市级学科教学联盟基地校和9个泉州普通中学学科教学联盟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科协作组作用,提高高考质量。打造2-3所艺术、体育、人文、科技等特色高中。培育2所以上“泉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实验学校”。实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在常住10万人以上的镇(街道)实现特教辅读班全覆盖。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实施免费教育

45、。打造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品牌。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加快来晋务工人员子女聚集镇(街道)的学校新建与扩容力度;在生源不足的镇(街道)统筹整合中小学资源,确保“应读就读”。实施“学位公示”、“积分入学”、“社保卡为主要入学依据”等阳光招生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加强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第三章 加快构建具有晋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优化布局结构1. 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本市4所中职学校与本市2所高职院校在专业

46、设置、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晋江职校、华侨职校与黎明职业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升学直通车。4所职校力争均成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提高集团化、规模化办学效益,探索县域中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新增1-2所中职学校。统筹安排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 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指导高、中职学校围绕实施晋江制造2025计划等的需要,面向纺织鞋服、机械装备、食品、印刷等传统产业,重点紧盯石墨烯应用、智慧产业、节能环保、海洋生物、“数控一代”、城市管理执法专业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应莲花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项目的需要,新增2-3个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我市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实施职

47、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工程,加快形成覆盖主要产业链的专业布局。到 2020 年,专业群基本覆盖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建成10个服务产业的省级特色专业群,20个泉州市级特色专业群。3. 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我市职业院校明确办学定位,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积极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大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形成与我市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技术技

48、能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积极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探索构建涵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乃至专业硕士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和岗位需求,明确不同学段人才培养定位,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推进中高职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推进抱团错位发展。2. 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中职教育群众认可度。实现普职同时招生、平等对待、规模大致相当。建立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推动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互相转学、互认学分。对接福建省改革高职

49、考试招生办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试行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办法,逐步建立基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的注册入学制度。3. 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积极对接省、泉州市,全面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延长毕业年限。建立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畅通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通道,支持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在职接受继续教育。三、健全协同办学机制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积极实施福建省出台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开展职业教

50、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推行“校中厂”、“厂中校”, 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2. 加快推行“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坚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2份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协同办学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力争形成能够在全省推广的10个现代学徒制特色案例。3. 加快组建实体性职教集团。采取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实训中心等方式,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集团内部完成教学过程和实习实训的闭环。鼓励我

51、市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力争至2020年建成智能装备、机械模具、汽车维修、印刷包装、纺织服装、鞋类设计和食品糕点等7个生产经营实体性职教集团,力争创建1-2个省示范性职教集团。专栏四:加快构建具有晋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大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工程力争4所职校均成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县域中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新增1-2所中职学校;建成10个服务产业的省级特色专业群,20个泉州市级特色专业群。建成智能装备、机械模具、汽车维修、印刷包装、纺织服装、鞋类设计和食品糕点等7个生产经营实体性职教集团,力争创建1-2个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力争形成能够在全省推

52、广的10个现代学徒制特色案例。第四章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一、助力在晋高校建设发展1. 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形成重视、关心、支持高校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大投入,在减免晋高校基础建设规费、减免我市学生到我市高校就读的学费、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生均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在晋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秀的师生到校任教、学习,扩大整体影响力。提高高校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支持福州大学科教园区建成投用。2. 优化体系结构。以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为支撑,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性科教产业集聚区。积极

53、对接国外知名理工类大学,共建技术转移或培训中心等产学研平台。以合作研究促进合作办学,支持引进境外知名大学设立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建设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支持省内外高校引进境外知名大学来晋联合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水平大学。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申本,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在中职院校选择重点专业试办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扩大全日制高等教育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力争突破1.5万人。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提升自学考试、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水平。3. 打造特色品牌。支持在晋高校创新体制和育人模式,办出特色。支持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和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立足晋江产业需求,增

54、设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专业,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打造5-8个优势专业,建设好省级职业院校服务产业智能制造示范专业群,打造鞋服、食品、智能制造等专业品牌,完善物流电商快递人才培训综合基地,建设更为完备的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站;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专业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发展壮大车辆工程品牌专业群、智能制造、石油化工紧缺专业群和绿色建筑、文创及服饰设计、电子商务、旅游酒店、企业运营等特色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准、具有示范性的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2017年牵头组建泉州市汽车职业院校联盟,建成泉州市汽车公共实训基地。支持晋江现有高校与晋江知名体育品牌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试点校企合作新模式,成立

55、体育产业二级学院,培养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运营、体育产业管理、体育运动科学等领域专业人才,并逐步拓宽人才培养范围。4. 对接拓展高教资源。积极对接、引进省内知名高校在晋办学。在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周边区域预留部分用地,主动对接、引进办学空间紧张的省内知名高校或独立学院,将高校整体引进晋江金井落地办学,或设立分校,提高在晋高校数量,形成高校发展的规模效应。二、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1. 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制度等改革,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平台等建设,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与台湾大叶大学、三创园合作

56、共建海峡两岸三创学院,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学科和技能竞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产业园区、孵化基地等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质量持续得到扩大和提高。2017年,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有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区,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标准园区申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泉州)。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加快实现学历证书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标准对接,逐步实

57、现两考合一。中职毕业生年度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双证书获得率分别保持在98%、90%以上。 2.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密切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在高校建立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或生产实训车间,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或产品加工,使高校成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重点支持我市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创意设计等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全市高校行业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清洁能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汽车清洁能源福建省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智能制

58、造福建省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和福建省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争取建设2-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专栏五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重大项目高校资源整合提升工程以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为支撑,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性科教产业集聚区。支持我市高校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申本,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与企业联合开展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创意设计等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对接、引进省内知名高校在晋办学。在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周边区域预留部分用地,主动对接、引进办学空间紧张的省内知名高校或独立学院,将高校整体引进晋江金井落地办学,或设立分校,提高在晋高校数量,形成高校发展的规模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

59、划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与台湾大叶大学、三创园合作共建海峡两岸三创学院,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学科和技能竞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产业园区、孵化基地等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质量持续得到扩大和提高。2017年,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有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区,支持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标准园区申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泉州)。第五章 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提升学生基本素养1

60、.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实现“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先锋行动”等主题系列活动。注重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和课外读物,列入学校德育、思品课程,融入学校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载体中。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闽南文化。总结推广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

61、验县成果。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突出本地本校特色,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节日契机,广泛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和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积极引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进和创新闽南文化进校园,持续开展中小学生南少林五祖拳会操等各项赛事,以赛促建,创建40所以上艺术特色学校。落实“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青少年人文经典阅读工程。3. 保护和激发学习兴趣。把保护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会学习放在中小学教育的首位,积极推进“有效教与学”创新实践,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

62、学习兴趣和特长展示搭建舞台。落实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实现优质资源互通共享。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优化校本课程。实行绿色评价,严禁中小学按学习成绩分班,不以任何形式公布学习排名,不搞题海作业。建立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校本教研等工作的指导服务。4. 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体育计划、卫生保障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运动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和公布制度,加强科学锻炼指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以校园足球联赛为切入点,加快普及校园足球,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创建40所晋江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和30所晋江市级足球特色学校,培育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