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263002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复习资料good(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总论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目前发现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3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所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素问灵枢,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阐明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2、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元素代表“寒凉派”,强调降火、张子和代表“攻下派”, 强调汗、吐、下法、李东恒代表“补土派”,强调补益脾胃、朱丹溪代表“滋阴派”,作用于更年期。3、中医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对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阴阳

2、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2、阴阳偏胜:胜,是指邪气盛。阴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3、阴阳偏衰:衰,是指正气虚衰。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4、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及毒性。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良。五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5、五行: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春夏长夏秋冬、东南中西北。

3、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和指导临床治疗。6、生克制化:五行从木始,木火土金水,顺次为生,间一为克,过克为乘,反克为侮。相乘与相克次序相同,相悔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乘和相悔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相乘与相悔均为异常相克,且对某一行来说可同时出现,区别在于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过度,而相悔是相克相反次序。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藏象学说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分为三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脏(心肺脾肝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的生理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

4、膀胱、三焦)多为中空腔性脏器,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行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2、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肺:主呼吸、朝百脉、主宣发速降,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脾(后天之本):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液)、主升清、主统血;在体为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肝:主疏泄(疏人体气机)、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夜为泪、在志为怒。肾(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

5、主纳气;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3、心与他脏的相互关系:心与肺:表现在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与脾: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心与肝: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神志活动两个方面。心与肾:表现在阴阳水火互制互济(精、血互化和精、伸互用)两个方面;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4、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纳和传化水谷。5、藏象:指脏器虽居于体内,但其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有征象的表现于体外。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6、胃失通降,一则饮食滞于胃,胃脘胀痛,纳呆厌食,

6、嗳腐吞酸;二则胃气上逆、恶心、嗳气、呕吐、呃逆。7、精、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8、气: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营气;卫气。9、血:主要有营气和津液组成。营养滋润全身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10、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内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7、滋润温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废物11、津与液的区别: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作用的,称为液 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运载全身之气12、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生气)13腐熟:是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意思14、病因病机1、 病因2、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共同特点是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8、,易袭阳位;风性主动(摇摆不定);风为百病之长。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主收引;寒主清澈。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气夹湿。湿: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火: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4、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5、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又称“内伤七情”。七情的

9、致病特点:(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中情志活动)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影响脏腑的气机(怒责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影响病情。6、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故并称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7、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与脏腑内的血液。致病特点:疼痛、肿块、出血、望诊、脉象。8、病机:9、正邪盛衰(1)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

10、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阳位10、阴阳失调11、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这几方面。气机失常,又称气机失调。是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气滞(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气逆(指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补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陷(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闭(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气机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四诊1、 望神:得神,少神

11、,失神,假神2、 望色:青色:主寒症、痛症、惊风、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赤色:主热: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脉络黄色:主湿、虚、黄疸:多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白色:主虚、寒、失血:血行不利,脉络空虚,血气不容黑:主肾虚、水饮、瘀血:阳虚阴寒,水饮内泛,气血凝滞,经脉肌肤失养。3、 望舌(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先舌苔,后舌质。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临床意义:判断争气的盛衰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的进退测知病情的预后4、 .闻诊语言: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改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神志不清

12、,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5、 切诊 三部九侯,即脉分寸关尺三部(由桡骨茎突依次往肘部排列),每部有轻中重三法。特点是:三部九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6、 脉诊的部位: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7、 常见病脉与主病:1浮脉:轻取轻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稍弱而不空。主表证,也见于虚证,精血损阴不敛阳或气虚不能内守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实证可见气滞血瘀,积聚等:虚证为气血不足,阳气衰微3迟脉: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不足四至。主寒证,里虚寒者,多

13、阳气衰微,里实寒者,多阴寒积冷,凝滞阻闭4数脉: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热证,数而有力多邪热鼓动,数而无力多精血不足5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 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两虚6实脉: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主实证,邪气亢盛正气不衰,若虚证见实脉则为真气外越之险侯7涩脉: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伤精血少,实证脉涩有力有形之邪闭阻气机,虚证脉涩无力阴血虚亏8结脉: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郁血,气血虚衰,实证脉实有力为实邪郁遏,虚证脉虚无力为气虚血衰辩证1、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证候表现之和

14、概括出来的规律。八纲辨证是最基本的辨证方法。3、 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多具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等)的一类证候,以脏腑证候为主,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热证,感受热邪,或阳胜阴伤,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虚证,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表现的证候。实证,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表现出的证候。阴证,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属寒属虚。阳证,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4、 八纲辨证的各自特点:表里辩证: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纲领。寒热辩

15、证: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虚实辩证: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阴阳辩证: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5、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钢,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辩证方法。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出的证候;痰湿阻肺证,是指由痰湿阻滞于肺而表现出的证候;肝火上炎证,是指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出的证候;肝阳上亢证,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

16、的证候;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出的证候;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损所表现出的证候;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防治原则与方法1、 中医的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祛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 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3、 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4、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它适用于疾病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5、 反治: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的方药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使用与

17、疾病的争相与本质不一致,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6、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7、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中药1四气:寒、热、温、凉四中不同的药性2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淡附于甘,涩附于酸】3配伍:(1)单行:仅用一味药物治疗疾病。(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3)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

18、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功效。(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4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侯用药禁忌、服药食忌。5大黄:泻热通便 凉血解毒 逐淤通经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陈皮:理气和中 燥湿化痰茵陈;利湿退黄,除湿止痒人参: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黄芪:补气升阳 益气固表 益气利水 排毒排脓熟地黄:补血调经 滋阴填髓(填精益髓,强壮筋骨,聪耳

19、明目,乌须黑发)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补血调经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麝香:开窍醒神 活血消肿 活络止痛 催生下胎 孕妇禁用桂枝:辛温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淤大黄: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三七:化瘀止痛,清肿定痛党参:益气补中,益气补肺,益气生津,益气气血1、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A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 B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菊花2、清热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暑、清热明目、清虚热)A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 B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3、理血药(活血药、止血药

20、)活血药:川芎4、补益药(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补血药)补血药:当归、何首乌方剂1、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临证时首先辩证,然后确立治法,在治法指导下选用相应药物组成方剂。2、 方剂的组方原则:方药的组成原则:一般有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君药:又称主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又称辅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与君药发生主要配伍关系】佐药:佐助药,配合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

21、,防止药病格拒【呕吐】。使药: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3、六味地黄丸:熟地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丹皮 功用:滋补肾阴 功效:肾阴虚证 主治: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穹。功用:养血调经。主治血虚血滞证。四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针灸学基础1、 经络: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连筋肉,肢节和皮肤。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铲倒作用。2、 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

22、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晓、阳晓、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3、 十二经脉走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4、 十二经别(相表里):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5、 奇经八脉: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6、 十二经络留住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

23、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7、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肌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瘰疬,风疹,上肢不遂,腹痛,腹泻,热病。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腹胀,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足阳明胃经 三阴交: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内侧缘 主治: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滞产、阳痿、遗精、水肿、失眠:足太阴脾经 关元:脐下3寸

24、,腹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癃闭、腹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经闭、痛经、脱肛、中风:任脉 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痛、遗尿、癃闭、遗精、阳痿、疝气、水肿、泄泻、痢疾、崩漏、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中风、脱肛和气喘。8、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腧穴的远治作用: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特殊作用: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调整的作用。9、 腧穴的定位手法:解剖标志取穴;骨度分寸定位;手指同身寸取穴。10、进针方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11、.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

25、等感觉,而医者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12、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刮针法震颤法13、感冒选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失眠:神门,太冲,印堂,太溪,三阴交,神庭胃痛:足三里,内关,中脘,胃俞,脾俞,中风偏瘫:水沟,太冲,合谷,劳宫,三阴交,涌泉,少商,阳陵泉14、施灸次序:一般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上部,背部,后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四肢,特殊情况下可例外内科病症1、 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 咳嗽是因肺失宣降而出现以咳嗽或咳吐痰液为主的主要表现的病症。“咳”指有声无痰,“嗽”是有痰无声,一般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3、 胸痛:以胸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4、 痹证: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5、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谷疸”、“疸黄”等。6、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等症状。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