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259179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力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报告4G移动通信技术(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能力拓展训练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目的:能力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综合性设计和研究,开展专题调研与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询文献资料、灵活运用知识、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本专业需求和特点,需要在通信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提高,使学生对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原理及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相关课题和问题进行调研,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和比较方

2、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或仿真并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初始条件: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网站上的“电子资源导航”。中国期刊网。时间安排:第19周,安排设计任务;第20周,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书写以及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4G的概念12.4G与3G的比较13.4G采用的主要技术23.1OFDM技术23.1.1OFDM简介23.1.2OFDM原理33.1.3时域和频域同步43.1.4信道估计43.1.5编码信道和交织43.1.6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53.1.7均衡53.1.8OFDM优点53.2智能天线技术63.3无

3、线链路增强技术63.4软件无线电(S D R)技术73.5多用户检测技术84.4G系统的优点和缺陷84.1 4G系统的优点84.2 4G系统的缺陷95.我国4G的发展116.小结127.参考文献13附件一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14摘要在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动之下,3G即将成为通信技术的主流。但是随着无线上网和网络游戏等用户需求不断的增加,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地人们之间沟通的瓶颈将由现在的网络传输速率变为各种新的应用的提供。在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不增加的基础上,无线通信技术最终将迈向4G通信技术时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4G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以及4G移动通信的优缺点。关

4、键字:4G移动通信、OFDM、优点、缺点。AbstractIn emergi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3G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But with the wireless Internet and network game user demand unceasing increase, the rat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

5、gher and higher. Graduall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re bottleneck from the current network transmission rate into a variety of new application are provided. On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do not increase based o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ll move towards 4G communication

6、technology er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d by the various techniques and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 words:4G mobile communication,OFDM,advantages,disadvantages.1. 4G的概念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

7、下的技术产品,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的无线通信世界,它将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手机将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可以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

8、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之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如果说现在的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将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2.4G与3G的比较4G与3G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1)3G的关键技术是CDMA技术,而4G采用的是OFDM技术。OFDM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能够克服CDMA在支持高速率数据传输时信号间干扰增大的问题;(2)在软件无线电方面,4G对3G

9、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升级,满足4G中无线接入多样化要求,使得3G中无线接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在4G中,实现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对3G中的软件无线电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应的硬件模块,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升级使他们最终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标准, 实现各种需求的功能;(3)3G网络采用的主要是蜂窝组网,4G采用全数字全IP技术,支持分组交换,将WLAN,Bluetooth等局域网融入广域网中。在4G中提高智能天线的的处理速度和效率。在TDSCDMA 采用智能天线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软件和算法加以升级,增加一些接口协议来满足4G的要求;(4)4G系统也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包括超链接(ult

10、ra2connectivity)和特定无线网络技术、动态自适应网络技术、智能频谱动态分配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5)在功率控制上,4G比3G要求更加严格,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高速通信的要求。不仅频率资源限制移动用户信号的传输速率,而且基站和终端的发射功率也限制了用户信号的传输速率。在3G中,采用切换技术来减少对其它小区的干扰,提高话音质量,不过在4G中,切换技术的应用更加广阔,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3.4G采用的主要技术3.1OFDM技术3.1.1OFDM简介随着数据速率的不断提高,高速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不仅仅受噪声限制,更主要的影响来自于无线信道时延扩展特性导致的码间干扰。这种

11、码间干扰主要是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存在多条时延不同无线传播路径造成的。多径效应造成接收机受到的信号是多个时延、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发送信号的叠加,从而导致错误发生。为了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必须采取措施对抗码间干扰,信道均衡是经典的抗码间干扰技术,但是如果数据速率非常高,采用单载波传输数据,往往要设计几十甚至上百个抽头的均衡器,这简直是硬件设计的噩梦。既要对抗码间干扰,又要采用低复杂度且高效的手段传输高速数据业务,我们选择了一种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 OFDM系统框图OFDM系统属于多载波调制,是通过多路并行来传输信息的。其主要思想是将需要传输的串

12、行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低速率的并行子数据流,使得OFDM符号周期显著增加,在将它们各自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通过对参数的合理的设计,使系统的每一个子载波处于平坦衰落中,从而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最后合成输出,并且输出的数据速率与串行数据流分解前的速率相同,从而降低了接收机均衡器的复杂度。OFDM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单元可以采用IDFT和DFT方法来实现。当系统中的子载波数目很大时,可以采用FFT来实现。3.1.2OFDM原理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特点是各副载波相互正交。设fm是一组载波频率,各载波频率的关系为:fm=f0+m/T m=0,1,2,N-1 (1)式中,T是单元码的持

13、续时间,f0是发送频率。作为载波的单元信号组定义为16:式中l的物理意义对应于“帧”(即在第l时刻有m路并行码同时发送)。其频谱相互交叠。OFDM是由一系列在频率上等间隔的副载波构成,每个副载波数字符号调制,各载波上的信号功率形式都是相同的,都为sinf/f型,它对应于时域的方波。m(t)满足正交条件以及其中符号“*”表示共轭。当以一组取自有限集的复数Xm,l表示的数字信号对m调制时,则:此S(t)即为OFDM信号,其中Sl(t)表示第l帧OFDM信号,Xm,l(m=0,1,,N-1)为一簇信号点,分别在第l帧OFDM的第m个副载波上传输。在接收端,可通过下式解调出Xm,l这就是OFDM的基本

14、原理。当传输信道中出现多径传播时,在接收副载波间的正交性将被破坏,使得每个副载波上的前后传输符号间以及各副载波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在每个OFDM传输信号前插入一保护间隔,它是由OFDM信号进行周期扩展而来。只要多径时延不超过保护间隔,副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不会被破坏。3.1.3时域和频域同步 OFDM系统对定时和频率偏移敏感,特别是实际应用中与FDMA、TDMA和CDMA等多址方式结合使用时,时域和频率同步显得尤为重要。与其它数字通信系统一样,同步分为捕获和跟踪两个阶段,较易实现。在上行链路中来自不同移动终端的信号必须同步到达基站,才能保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基站根据各移动终端发来的

15、子载波携带信息进行时域和频域同步信息的提取,再由基站发回移动终端,以便让移动终端进行同步。具体实现时,同步将分为时域同步和频域同步,也可以时域和频域同时进行同步。 3.1.4信道估计 在 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器的设计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导频信息的选取。由于无线信道常常是衰落信道,需要不断对信道进行跟踪,因此导频信息也必须不断地传送;二是复杂度较低和导频跟踪能力良好的信道估计器的设计。在实际设计中,导频信息的选择和最佳估计器的设计通常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估计器的性能与导频信息的传输方式有关。 3.1.5编码信道和交织 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性能,信道编码和交织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衰落信道中的

16、随机错误,可以采用信道编码;对于衰落信道中的突发错误,可以采用交织技术。实际应用中,通常同时采用信道编码和交织,进一步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在 OFDM系统中,如果信道衰落不是太严重,均衡是无法再利用信道的分集特性来改善系统性能的,因为OFDM系统自身具有利用信道分集特性的能力,一般的信道特性信息已经被 OFDM 这种调制方式本身所利用了。但是 OFDM 系统的结构却为在子载波间进行编码提供了机会,形成 COFDM 方式。编码可以采用各种码,如::分组码、卷积码等,其中卷积码的效果要比分组码好。 3.1.6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 由于 OFDM 信道时域上表现为 N 个正交子载波信号的叠加,当这 N

17、 个信号恰好均以峰值叠加时,OFDM 信号也将产生最大峰值,该峰值功率是平均功率的N 倍。尽管峰值功率出现的概率较低,但为了不失真地传输这些高PAPR的 OFDM信号,发送端对高功率放大器(HPA)的线性度要求也很高。因此,高的PAPR使得OFDM 系统的性能大大下降甚至直接影响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基于信号畸变技术、信号扰码技术和基于信号空间扩展等降低 OFDM 系统PAPR的方法。 3.1.7均衡 在一般的衰落环境下,OFDM 系统的均衡不是有效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因为均衡是补偿多径信道引起的码间干扰,而OFDM技术本身已经利用了多径信道的分集特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OFD

18、M 系统就不必再做均衡了。在高度散射的信道中,信道记忆长度很长,循环前缀的长度必须很长,才能够使 ISI尽量不出现。但是,CP 长度过长必然导致能量大量损失,尤其对子载波个数不是很大的系统。这是,可以考虑加均衡器以使 CP 的长度适当减小,即通过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换取频带利用率的提高。3.1.8OFDM优点OFDM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因为OFDM 有很多独特的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频谱效率比串行系统高近一倍。OFDM信号的相邻子载波相互重叠,其频谱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极限。(2)抗衰落能力强。OFDM把用户信息通过多个子载波传输,这样在每个子载波上的信号时间就相应地比同速率的单

19、载波系统上的信号时间长很多倍,从而使OFDM 对脉冲噪声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更强。(3)适合高速数据传输。OFDM 自适应调制机制使不同的子载波可以按照信道情况和噪声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当信道条件好的时候,应采用效率高的调制方式;而当信道条件差的时候,则应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再有,OFDM 加载算法的采用,使得系统可以把更多的数据集中放在条件好的信道上以高速率进行传送。因此,OFDM 技术非常适合高速数据传输。(4)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码间干扰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除噪声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干扰,它与加性的噪声干扰不同,是一种乘性干扰。造成码间干扰的原因有很多,实际上,只要传输

20、信道的频带是有限的,就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OFDM 由于采用了循环前缀,故对抗码间干扰的能力很强。3.2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采用了空时多址(SDMA)的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差别,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码道的信号进行区分,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将主波束对准用户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并能够自动跟踪用户和监测环境变化,为每个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从而达到抑制干扰、准确提取有效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等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目前,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全自适应方式和基于预多波束的波束切换方式。全自适应智能天线虽然从理

21、论上讲可以达到最优,但相对而言各种算法均存在所需数据量、计算量大、信道模型简单、收敛速度较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错误收敛等缺点,实际信道条件下,当干扰较多、多径严重,特别是信道快速时变时,很难对某一用户进行实际跟踪。在基于预多波束的切换波束工作方式下,全空域被一些预先计算好的波束分割覆盖,各组权值对应的波束有不同的主瓣指向,相邻波束的主瓣间通常会有一些重叠,接收时的主要任务是挑选一个作为工作模式,与自适应方式相比它显然更容易实现,是未来智能天线技术发展的方向。3.3无线链路增强技术 可以提高容量和覆盖的无线链路增强技术有:分集技术,如通过空间分集、时间分集(信道编码)、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等方

22、法来获得最好的分集性能;多天线技术,如采用2或4天线来实现发射分集,或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分集。MIMO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的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许多并行的子信道,从而大大提高容量。信息论已经证明,当不同的接收天线和不同的发射天线之间互不相关时,MIMO系统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抗衰落和噪声性能,从而获得巨大的容量。在功率带宽受限的无线信道中,MIMO 技术是实现高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提高传输质量的空间分集技术。3.4软件无线电(S D R)技术在4G系统中,若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接入网络”

23、的理想通信方式,则至少需要保证移动终端能够适合各种类型的空中接口,能够在各类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并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业务之间进行转换。这就意味着在4G 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持。软件无线电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图2 软件无线电结构简图软件无线电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方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因为软件无线电概念新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潜在的市场价值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软件无线电强调以开放性最简硬件为通用平台,尽可能地用可升级、

24、可重配置的不同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设计新思路。其中心思想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各种功能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 和D/A 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在4G众多关键技术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向未来4G的桥梁。由于各种技术的交迭有利于减少开发风险,所以未来4G技术需要适应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求,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适应产品多样性的基础,它不仅能减少开发风险,还更易于开发系列型产品。此外,它还减少了硅芯片的容量,从而降低了运算器件的价格,其开放的结构也会允

25、许多方运营的介入。 3.5多用户检测技术4G系统的终端和基站将用到多用户检测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同时占用某个信道的所有用户或部分用户的信号都当作有用信号,而不是作为噪声处理,利用多个用户的码元、时间、信号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联合检测单个用户的信号,即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及信号处理手段,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对多用户信号的最佳联合检测。它在传统的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抗远近效应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链路频谱资源,显著提高系统容量。 现有的多用户检测算法在计算复杂度

26、与处理时延问题上存在不足,且算法中一些参数(频率、幅度、定时、相位等)估计有误时, 会使得相关矩阵产生较大偏差,导致整个系统性能急剧下降。另一方面, 当前的MUD算法只考虑了同小区内的干扰,而没有考虑相邻小区间的同频率用户干扰。一般的多用户检测研究都假设用户数据是独立等概率的,没有考虑信道编码的影响,现在组合信道编码和多用户检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外,目前的研究方向还包括多速率多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与空时二维信号处理、多载波调制、功率控制等技术的结合。4.4G系统的优点和缺陷4.1 4G系统的优点根据研究人员的设想和实验,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和传统的通信模式相比,具有下面的优点:(

27、1)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提高蜂窝电话质量和其慨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最大特征是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2Mbs,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s至20Mbs,甚至最高可以高达100Mbs的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远远超过了目前的手机的传输速率。(2)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Sbs的传输速度,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

28、A3G网络的20倍。(3)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此未来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一台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未来的4G通信将使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4G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通信更加灵活。(4)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上,而且表现在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各种技术的发展决定4G技术必然有更高的智能性。(5)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除了要考虑它的功能强大外,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以便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

29、少的情况下就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6)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是不同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殖服务。(7)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未来的4G通信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造价

30、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筹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4.2 4G系统的缺陷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很多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所以也出现大量令人头痛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将可能遇到下面的一些困难:(1)首先4G的标准难以统一,虽然从理论上讲,3G手机用户在全球范围都可以进行移动通信,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彼此互不兼容,给手机用户带来诸多

31、不便。因此,开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首先解决通信制式等需要全球统一的标准化问题。(2)尽管未来的4G通信能够给人带来非常大的方便,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技术上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另外,要实现4G通信的下载速度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问题。例如,如何保证楼区、山区,及其他有障碍物等易受影响地区的信号强度等问题。(3)4G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可达到100Mbs的宽带速度,比目前机信息传输速度要快得多,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如系统容量有限,手机用户越多,速度就越慢。(4)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进一步发展。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第三代

32、技术仍然在缓慢地进入市场,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人们接受它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另外,在过渡过程中,如果4G通信因为系统或终端的短缺而导致延迟的话,那么新一代的通信技术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4G系统的实现。(5)在部署4G通信网络系统之前,覆盖全球的大部分无线基础设施都是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立的,如果要向第四代通信技术转移的话,那么全球的许多无线基础设施都需要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和更新,这种变化和更新必然减缓4G通信技术全面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速度。而且到那时,还必须要求3G通信终端升级到能进行更高速数据传输及支持4G通信各项数据业务的4G终端,也就是说4G通

33、信终端要能在4G通信网络建成后及时提供,不能让通信终端的生产滞后于网络建设。(6)因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无线通信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样4G通信在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它的建设和开发也将会遇到比以前系统建设更多的困难和麻烦。对新的设备和技术推出的需要,配套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必须及时能跟上步伐,才能使新的设备和技术得到很快推广和应用,但遗憾的是4G通信目前还只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用到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对应的软件开发也将会遇到困难。另外费率和计费方式对于4G通信的移动数据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5.我国4G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 为4G 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06 年至

34、2007 年完成频谱规划,2010 年左右完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化工作,2010 年之后开始商用。其中,4G 技术提案将从2008 年开始征集。目前,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紧对4G 的研究。我国在2001 年,国家“863”计划启动了面向B3G/4G 的移动通信发展研究计划FuTURE 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简称FuTURE 计划)。我国已经启动4G 研发有5 年的时间了,国内十余家大学、企业和研究所均参与其中。2006 年10 月31 日,4G 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通过了现场验收,正式将FuTRUE 计划带入了第三阶段。这是全球进行的首次关于4G 技术的应用测试,也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

35、的4G 实验系统:共包括6 个节点,3 个信道,6 个终端,并引入了如IPv6 核心网络、IPTV 高清晰度业务与移动通信切换等技术。实验系统频点3.5GHz、带宽20MHz,采用协同分布式无线电蜂窝构架、混合FDD/TDD 双工方式、GMC/OFDM 多址技术。我国目前已决定,将在更多地区进行4G 系统的测试工作,且要赶在2010 年前对其进行商业化测试。中国拥有世界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和最具潜力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基地之一。2010年,中国的TD-LTE标准已经成为国际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在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1年,将成中国的4G元

36、年。TD-LTE是首次由中国自己主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也拥有广泛的国际化应用前景。伴随着TD-LTE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持续推进,TD-LTE必将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中国通信产业届时也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做出更大的贡献。6.小结为期一个星期能力扩展训练结束了,通过这次能力拓展训练,我发现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在刚看到本次能力扩展的题目时,我一下子就懵了。我想我现在连3G都还不是很了解,就要我学习4G了,这个难度太大了。但是最后我还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助互联网,一步步地完成了这次训练。在此次能力扩展训练中,我对如何去运用网络资源,如何去查找文献以完成对课题的研究这

37、方面的能力有了更好的掌握。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我了解到4G,这样一个通信速度更快、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能更高、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的移动通信技术必然能在未来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通信环境。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能力扩展训练,我觉得我基本达到了本次训练的最初目的。我在现代移动通信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收获不小,同时我又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基本的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方法的认识,训练了自己正确撰写论文的能力。7.参考文献【1】吴伟陵、牛凯编著 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李建东编著 移动通信(第四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赵荣黎编著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机械工业出版社【4】樊昌信编著 通信原理(第6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5】(德)Hendrik Berndt主编 基于4G系统的移动服务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6】(中)Jiangzhou Wang著 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 人民邮电出版社附件一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 名性 别男专业、班级课程设计题目: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成绩评定依据: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