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2468353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面瘫诊疗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2013年)一、 病名1、中医病名:面瘫2、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依据:中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西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二、定义1、中医定义:由于风邪直中面部闭经脉,经筋瘫痪;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影响,面部经脉阻滞而发病。2、西医定义: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局部受到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

2、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是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2、西医诊断: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二)分期诊断:

3、1)早期(急性期):1-7天2)静止期:7-14天;3)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4)在治疗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面部的恢复情况,同时注意区分是否由带状疱疹病毒而侵袭面部神经而导致的面瘫,对于此类面瘫,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抗病毒治疗。四、中西药综合治疗1基本治疗:(针刺特色治疗)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平补平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风寒证可加风池;风热证可加曲池,气血不足可加足三里;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迁加迎香、承浆;人中沟歪斜加

4、水沟。操作:将毫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方义:近端局部取穴: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有局部近治作用,四白、地仓、颊车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面部偱行,疏通经筋,活血通络,对面部阻滞进行调节。合谷为远端取穴,“面口合谷收”,与翳风配伍,可祛风通络。风寒证加风池,风池可治一切风证,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曲池为手太阳小肠经合穴,通络活血,疏风泻热;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足三里是强壮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可调节气血,足阳明偱行面部,补益气血、濡养经脉;攒竹、迎香、承浆、水沟穴位为局部近治,通调面部局部筋脉气血、活血通络。2其他治疗(1)电针治疗:处方: 阳白 四白 颧髎

5、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水沟 承浆 足三里 迎香 攒竹 太阳 睛明操作:选取相应穴位,将毫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选取1-2组腧穴上电针,选择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温针治疗:处方: 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水沟 承浆 足三里 迎香 攒竹 太阳 睛明操作:选取相应穴位,将毫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选取1-2组腧穴上艾条,一般使用2cm左右长度的艾条段,将艾条段放置在针柄上,(艾条下方放置隔热的纸板,以防止艾条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点燃艾条,以艾条充分燃烧完全为度。每日一次。(3)定罐:面部,每次5分钟,每两天一次,以达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4)梅花针刺络

6、拔罐:对恢复期面瘫患者在瘫痪肌肉处可用梅花针刺络拔罐,以达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操作:用梅花针轻、中度叩刺局部,使局部皮肤轻微渗血,再加定罐,以达活血通络的作用。(5)隔姜灸:将鲜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如初灸1、2壮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上。此种灼痛非真热,是姜性刺激之故,故乃须以小艾炷灸之,如疼痛难忍,可移动姜片,亦可在姜片下填纸片再灸。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6)刮痧疗法:手持刮具,蘸少许介质

7、,在督脉、膀胱经、胆经部位由上而下单一方向刮擦皮肤;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一般选35部位;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cm。刮痧过程中应保持刮痧板的湿润,感到干涩时,要及时蘸取润滑剂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度。7-10天为一次,3-5日为一疗程,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7)游走罐:主要以循经走罐为主;以督脉,背腧穴和足太阳经为主,适宜刺激能够宣行卫气,祛除表邪,激发阳气的温煦作用,驱除寒邪。操作方法: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或在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润滑油脂,将罐吸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经,

8、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7-10天为一次,3-5日为一疗程,以达活血通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8)穴位注射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面部深层进行刺激,同时作用时间长。操作方法:穴位注射:患者取卧位,选取3-4个穴位,常规消毒穴位后,用5ml注射器抽取曲安奈德1m、2%利多卡因1m、维生素B121m、维生素B11m混匀。左手按压穴位,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穴位,到达肌肉层时,回抽无血后将药物注入,每穴注入0.5ml,拔出注射器,用棉签按压。穴位埋线:患者取坐位,选取3-4个穴位,常规消毒穴位后,准备埋线针,带无菌手术手套,羊肠线取2-3cm,将羊肠线放入埋线针内;将埋线针垂直刺入穴位

9、,到达肌肉层,提插得气后,边退针边向里面推羊肠线。退出埋线针,用创口贴贴针孔处。(9)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6g 附子(炮)6g 细辛6g用法:水煎服,附子先下,煮开小火持续30分钟,入细辛,持续20分钟,入麻黄,持续5分钟,去沫取汁。每次100ml 每日三次。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9g 川芎6g 独活6g 白芍6g当归6g 羌活3g 防风3g 白

10、芷3g黄芩3g 白术3g 茯苓3g 生地3g熟地3g 细辛2g 石膏6g 甘草6g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12g 僵蚕9g 全蝎(去毒)9g 防风12g白芥子15g 升麻9g 胆南星12g 天麻15g白芷10g 陈皮6g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 每日三次。4)气虚血瘀证: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11、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10g 川芎10g 地龙10g 桃仁10g 丹参10g 牛膝10g 黄芪90g 当归尾15g红花6g 水蛭3g 蜈蚣3g 全蝎3g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 每日三次。(10)兼有病毒性疱疹者加用西药配合治疗:抗病毒冲剂,口服,每日一包,每日三次。 利巴韦林软膏,外用,每日3次。3、调护:嘱患者避风,忌劳累、熬夜,必要时可以戴口罩,眼罩防护。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甜腻煎炸之品及生冷瓜五、 疗效评价1、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面部所有区域正常。2、显效:患部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者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3、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4、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者略有改善。六、难点分析面肌痉挛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效,但只要停止治疗后病情易反复;病毒性疱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差,病程长,恢复慢;注意区分,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