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239103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护理干预在地震伤员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关键词】 心理支持;心理重建;护理 地震以猝不及防的方式,使成千上万的生灵遭到涂炭。它除了物质损失和躯体伤害之外,给人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灾难个体易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情绪、认知行为反应,发生生活信念、人格等方面的改变,出现头痛失眠、焦虑紧张、恐惧害怕、悲伤抑郁、愤怒、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部分个体会出现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自杀1。灾后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缓解受灾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可以降低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远期心理问题的发生23。200805250805我院接收汶川地震灾后伤员20例及家属21例。经过

2、2个多月精心治疗护理,伤员躯体恢复良好,情绪稳定,陆续出院。其中,心理护理干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 女10例, 年龄381岁,平均(33.8520.26)岁。伤员中躯体不同部位骨折16例(其中多发骨折2例),脏器损伤2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最短12d,最长73d。1.2 伤员入院早期反应类型 由于伤员的特殊性,全社会高度关注,慰问者络绎不绝。因此,我们选择伤员入院第3天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对伤员进行入院后第一次心理评估,根据伤员的自述、结合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检查筛选伤员反应类型见表1。1.3 伤员住院后期心理反应 在伤员出院前

3、1周再次进行问卷,根据伤员自述,筛选出伤员最关心的问题见表2。表1 伤员入院早期心理反应类型(略)表2 伤员入院后期心理反应(略)1.4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1.4.1 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小组由11名护士组成,组长负责制。其中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有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3人,按两人1组分为5组。每组配四川籍大学生志愿者1人。伤员到达之前,小组成员接受心理干预相关知识培训,相互传达和反馈信息,探讨干预方案和措施。达成每天有记录、每周有总结,悬而未决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沟通的共识。研究证实4小组工作制的方式可以密切医护患关系,提高疗效和患者应对能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1.4.2 解

4、决语言沟通问题:考虑到伤员来自于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存在的语言交流的困难等因素,医院联系大学院校的四川籍学生加入小组,同时小组成员积极学习四川话。解除了大家语言沟通障碍的顾虑。1.4.3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医院专门设立以温馨和放松为主题的爱心病房。病房里及走廊上张贴图片并写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休息间悬挂医护人员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亲手折叠的千纸鹤;每个病床均配备电话机,以便伤员随时与家人朋友取得联系;适当限制外界人员的探视和新闻媒体的采访,保证伤员休息。1.4.4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给每个伤员准备全套日常用品,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准备饭菜, 关注伤员的生活所需,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

5、要尽量给与满足;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伤员翻身、擦背、洗头、进食等。1.4.5 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支持:对焦虑不安的伤员,让他们表达内心的焦虑、恐惧,对沉默不语的患者,采取陪伴、握手、触摸的方式与伤员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对不能联系到家人的伤员,通过医院或媒体等渠道联系家人以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安。对丧亲后情绪克制、回避的伤员,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哀伤和对亲人的哀思;对于内疚自责明显的伤员进行认知调整,让其意识到这是自然的灾难并不是个人的过错;对抑郁较为严重的伤员要随时关注情绪变化,注意安全,移去一切危险物品,如水果刀、绳子等,加强陪护,同时请精神科

6、会诊,对情绪易激惹的伤员根据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对有愤怒情绪的伤员让他们表达和发泄,并尊重和理解伤员,做好沟通交流,必要时请心理专家共同解决。对伤员呼叫或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防止伤员有被忽略的感觉。对疲倦、失眠、噩梦、晕眩、心神不宁的伤员,提供安静环境,给予心理抚慰,安排家属陪伴,适当使用抗焦虑和镇静安眠类药物。对入院后期伤员心理反应,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地震灾害的信息、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他们得到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心理确定感增强,也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针对伤员关心自己的是否得到了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是否会留有某些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如截肢)是否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和

7、生活,甚至影响家庭及婚姻等心理,小组成员把躯体治疗的方案和疾病的预后告诉伤员,使伤员了解医疗、护理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做到其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关注儿童伤员的心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5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 有可能在将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我们将4个学龄儿童和1个学龄前儿童安排在一个病室,鼓励他们多接触,利用年轻人更易于接近儿童的特点,选派小组年轻的成员负责他们的心理抚慰任务、年轻护士负责他们的日常护理工作,并根据伤情的恢复情况带领他们参加活动,如游园、看电影等,伤员住院期间恰逢“儿童节”,我们经医院领导和主管医师同意,在病区为他们举办主题为

8、“手拉手,让我们一起过六一”活动,无忧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他们的脸上。1.4.6 伤员家属心理支持:伤员家属除了遭受强烈地震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外,还饱受失去亲人的巨大悲哀,同时还要照顾伤员,以及自身面对的环境、事物变化产生的脆弱情感7,需要更多的帮助。我院为家属提供舒适的陪伴条件,不需要陪伴的伤员,医院安排居住宾馆,专人负责家属管理。同时,请心理专家为家属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家属运用有关知识较好地配合医疗救治工作和心理治疗工作。1.4.7 加强社会支持:安全良好的就医环境,家人朋友、医护人员、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对地震伤员的关心和爱护、陪伴和支持都会给伤员带来力量和希望,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

9、安慰人心的话语,让伤员体会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感到此次地震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事件,也是全社会的灾难性事件,同时也让伤员们感到他们并非是孤军作战,他们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坚强后盾,提高了伤员应对疾病和灾难的信心,增加了应对应激的能力,躯体和心理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恢复。2 效果2.1 小组的工作得到伤员的认可 我们通过观察、询问等了解患者的反映,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恰当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成功的。它不仅反映在伤员情绪的稳定,还表现在他们对小组成员的极大信任。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在伤员住院1周后,伤员既能主动交流,积极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我们收治的某体

10、育学校的大三学生,左腿腓骨开放性骨折。对于他来讲,学体育的腿不能动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刚入院时,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悲观、失落、麻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不信任他人、与人疏远。我们通过与主管医生沟通,把治疗的方案和疾病的预后告诉他,使他了解医疗、护理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当他知道他的伤痊愈后对他的学习工作不存在任何影响时,大家体会到他开朗的性格,他不仅谈他的学校生活、他的理想,甚至还谈到他以后找什么样的女朋友。所有伤员在离院前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当面道别;还有一个14岁的小伤员把心里话写成信交给我们成员,在信中他称我们“妈妈”,让我们深受感动,激发出极大的成就感。2.2 小组的工作得到病区医护人员的好评

11、 病区医护人员感受最深的是伤员由刚入院的悲观、愤怒、沮丧、失落、麻木、害怕、紧张、焦虑及烦躁,极端的不配合到主动了解病情、病区伤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治疗护理依从性得到较大提高,为诊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和伤员的痊愈起到积极作用。2.3 小组工作得到主管部门领导认可 救治四川灾区伤员不仅是一项医疗任务,更重要的是一项政治任务,它体现的是党的凝聚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所以,伤员的救治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不能出半点差错”是最起码的要求。在2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没有1例伤员因心理问题延误治疗,也没有1例伤员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全部伤员很快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出院前情绪稳定,态度乐观,对生活表

12、现出敢于面对未来、重建家园的信心。我们的工作也得到院领导的表扬。3 讨论3.1 建立接纳、信任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 我们小组全体成员于伤员入院第2天下午,和伤员进行了第一次的接触。没有急于询问伤员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是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伤员的生活情况,为他们读报、打水、协助进餐、购买他们喜欢的杂志等,建立初步的信任。3.2 心理状况评估是心理干预的前提 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如果不知道伤员的心理状况就无法进行干预工作。我们小组全体成员于伤员入院第三天对全体伤员进行全面心理评估,通过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检查筛选伤员反应类型,将问题总结归纳,制定出干预计划,逐项去完成。3.3 心理

13、干预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 我们在伤员到院前即制定工作三步骤,第一步保证伤员休息,鉴于刚入院伤员路途颠簸,未能很好休息,此时应以保证他们休息为主;我们主要通过阅读病历来了解伤员的伤情和家庭情况。第二步建立信任,初步评估,伤员入院第2天,和伤员进行了第一次的接触。与他们建立初步的信任。第三天通过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检查筛选伤员反应类型。第三步分组进行干预。每2人1组,每组负责4个伤员,频率为第12周为1次/d,第34周为1次/2d,第56周为每周2次,第78周为每周1次。了解伤员所需,密切观察伤员情绪和精神状态,对特别需要关注的伤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树立信心,使伤员度过心理危机

14、,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3.4 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的自身准备 对伤员应激反应或危机的心理干预护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果心理干预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不但难以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而且会给伤员造成“二次创伤”。 我们小组成员中3人有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其他8人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何观察伤员心理应激、创伤心理救护、正确对待病者进行心理指导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与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知名医院精神科专家建立业务关系,取得技术支持和帮助。 灾后心理重建的路还很长,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康复的力量和建设性的潜能。伤员出院时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大家深感欣慰。此次的汶川地震对我们医务人员培

15、养综合能力也是一次重大考验。无论到灾区前线还是在后方救治伤员,都显示出白衣天使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在未来的路上,也许还有很多不期而至的考验,愿我们的经验对同仁应对类似事件有所帮助。【参考文献】 1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等.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158.2 Goenjian AK, Walling D, Steinberg AM,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reactions among treated and untreated

16、adolescents 5 years after a catastrophic disasterJ. Am J Psychiatry,2005,162:23022308.3 赵国秋.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547.4 王志英,翁永震,张大光.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医护小组工作制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25728.5 Orlee U,Boyle S,Yule W,et al. 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 disaster experienced in adolescence: Predi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J Child Psychiat,2000,41(8):969979.6 何侃.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复杂性与长效机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23(35):4627.7 邓红霞.浅谈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7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