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42380513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论陶渊明的孤独人生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陶渊明,这位被钟嵘在诗品中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文学大家,是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上的一个归宿。然而陶渊明为士大夫们筑了一个“巢”,却无法摆脱自己的孤独感。本文关键从陶渊明的社会生活及其创作的生命诗文中,追寻感受这位孤独隐士的自白,以期更加好地贴近她的精神实质。关键词:陶渊明;生命;诗文;孤独感孤独,在中国文字解释中,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她不需要接收任何人的认同,愈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能够在任何环境下很平静地独行。陶渊明正是这么的孤独者,她是田园诗派的王,有远大的理想和理想,却也有深刻的绝望和悲伤。她生前为诗为文为

2、人不做媚时媚世媚俗之语,独寻真知。杜甫写的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用在陶渊明身上也是再适当不过了。陶渊明诗文中历历可见的孤独感是在魏晋动荡局势中滋养出来的,也是她在对自己生命思索里无法摆脱的。所以,其孤独能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生活的孤独,二是宇宙生命的孤独,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二者相互交缠。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的陶渊明,自幼受着儒家的传统教育,在“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济于苍生”的理想是再平常不过的。然而不幸的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极度复杂动荡的政治环境之中,因为门阀制度森严,下层文人不是有心报国,无路请缨,就是随时可能

3、卷入政治漩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正如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里说:“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况且其“质朴自然,非矫厉所得”,因此每次出仕全部令陶渊明感到“一形似有制”。最终,在彭泽县令任上八十余后来,陶渊明以一首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和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结束了她的仕宦生涯。陶渊明于社会生活的孤独不,仅表现在治国上,还有其齐家。她的绝意仕途,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世俗观念的质疑。亲友的劝仕,使她深陷于不被了解的孤独痛苦之中。她感叹“邻靡二仲,室无莱妇”,“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其中不无期盼知音赏识的意味。纵然羡慕子期伯牙,庄周惠

4、子,陶渊明也宁愿孤独,不想随其波逐其流。“吾驾不可回”是陶渊明对尚同的世俗观念的坚定回复,所以也产生了树立独立人格的欲求。我认为,幸的是其仕隐抉择的几度纠缠,亲人知己逝去不复返的无依,和农民不能交心推腹的苦闷,这些社会生活的孤独感,看似颓废、消极、消极,却铸就了陶渊明更高层次的生命孤独。陶渊明借由田园隐居,跳脱出狭隘意义上哀伤的孤独和落寞的苦吟,归于自然,真正附其根。时代社会的生活经验让她沉淀于生命本质,渗透出轻松、释然、平静的孤独。和大多数如屈原、陈子昂这么消极等候的孤独者不一样的是,陶渊明发觉了“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她能清醒坦然认识到自己孤魂游子的处境。虽苦闷,却也不

5、乏一丝明朗,她一生探求的就是怎样归复自己的本真,那生命的故园。陶渊明从田园风光中,体味孤独,取得了身心的自由,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得到了根本的舒展。在陶渊明作品中常出现的云,是其孤独的化身。在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无所依”中,经过“独无依”的孤云直接体认人的孤独;在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经过来去自由,无所牵累的“无心云”来寄托其对孤独的超脱化解。另外,当初诗坛玄言成份的膨胀,陶渊明虽能独辟蹊径,守其清质,但老庄玄谈思想,自小就耳濡目染,聪慧的她自然有所参悟。其中突出表现在她对时空的认识,在她看来,人也是可怜的。形影神里,“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謂

6、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人的个体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这种对生命和宇宙的远距离观照和哲理性思索,使得陶渊明对其本身价值产生一个迷惘孤独感。她如同很多玄学家一样,因宇宙的无限而感到个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但她却也更清醒,“躬耕”的脚扎实地让她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陶渊明这个“达人”领悟到做人首要的是“且尽今朝乐,明日非所求”。游斜川里,陶渊明这一立即行乐的思想,是出于对自然宇宙,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爱得越深,就越发感到生命的可贵和短暂。这也是她之因此领悟到自己不适合于“俗韵”,进而放

7、弃仕途,回归“丘山”的原因之一吧。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由对生命的思索而产生的孤独,一旦意识到了以后,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不论怎样也摆脱不了。可是,真的孤独不是因为内向,而是因为卓越,这种对自我深刻认识的孤独,为何要摆脱呢?每个人生来就有孤独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一面,我们才会舍弃部分外物,贴近部分外物。而舍弃的往往就是繁杂无用的,贴近的却是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陶渊明正是如此,社会生活、宇宙生命的孤独虽令其苦闷,但同时又让她发觉孤独是实现自我的最好气氛,那般采菊、饮酒、读书、写诗的生活在后世果然成就了这位“古今隐逸之大宗”。因此说,孤独感并没有那么糟糕,孤独让我们看清自己,我们会在其中找到亟待拯救的本我和施展拯救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